人為控制病毒複製程序 活體病毒可做疫苗?

2020-11-29 中國網財經

  2016年12月2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刊登了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張禮和院士課題組題為「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製備複製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的突破性研究進展。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司龍龍、徐歡為共同第一作者。

  這一研究成果在改變現有的疫苗研發、生產體系方面具有極大地潛力。通過在天然病毒株遺傳序列中引入過早終止密碼子,使得改造後的病毒在普通細胞中喪失複製增殖能力,但卻保留完全的感染活性。研究者利用這種完全活性的病毒製作疫苗,能夠有效誘發強大的體液、黏膜以及免疫T細胞介導免疫反應應對抗原性病毒,甚至能中和已受感染者體內存在的病毒株。這種疫苗技術有望成為一種應對幾乎所有病毒的普適性方法,特別是全球眾多致命性病毒。

  工作原理

  將活體病毒作為疫苗

  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傳染源變為了預防性疫苗。這一技術不僅使疫苗研發不再複雜,而且擺脫了對病毒生物學知識獲得的依賴,並適用於幾乎所有病毒。多數評論認為,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現在的疫苗研發與生產技術複雜,而且是不通用的,比如說做流感疫苗的技術不能用在其他病毒的疫苗上面。」司龍龍說,這種病毒個體差異導致的疫苗研發技術的複雜性阻礙了其發揮更好的作用。

  而周德敏教授的課題組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就是使得疫苗的研發技術獲得普適性,同時增強疫苗的效用。周德敏說,課題組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複製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技術,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傳染源變為了預防性疫苗」。這一技術不僅使疫苗研發不再複雜,而且擺脫了對病毒生物學知識獲得的依賴,並適用於幾乎所有病毒。多數評論認為,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以(甲型)流感病毒為例,我們在改流感病毒中的信使RNA中引入了一個『終止密碼子』,並保留病毒的完整結構。這樣,保留了感染性的病毒進入生物體後,可以激活生物體細胞的全部免疫反應;但由於終止密碼子的存在,病毒無法進行蛋白質翻譯,因而失去複製能力。」周德敏說。

  周德敏團隊利用活體禽流感病毒製作疫苗,並進行了包括小鼠、荷蘭豬和白鼬在內的疫苗接種動物實驗。病毒入侵宿主後,不會發生複製增殖,卻可以誘導集體產生對抗該病毒的免疫能力。

  關鍵步驟

  切斷病毒的複製程序

  在病毒的遺傳密碼中引入終止密碼子,就像是電腦需要執行一個程序,需要各種程序文件,研究人員在其中插入一個終止程序的文件,一旦程序走到這一步,就會停止,複製也就無法進行。

  製作疫苗,首先是要阻斷病毒強大的自我複製能力。無論是目前常見的滅活疫苗還是減毒活疫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病毒在進入生命體之後,不能複製或者低水平複製。

  同樣,該項研究所使用的病毒,也要採取手段切斷其複製程序,即通過在病毒的遺傳密碼中引入終止密碼子,使得病毒在進入人體之後,只能發揮疫苗的作用,而不能作為病毒橫行肆虐。

  據司龍龍介紹,部分病毒是RNA病毒,即它們的遺傳物質是RNA,「DNA是雙鏈結構,RNA一般是單鏈結構,所以RNA沒有DNA結構穩定,且RNA複製酶沒有校正功能,更容易發生突變,這也是病毒為什麼會很快發生突變的原因。」

  病毒的信使RNA(mRNA)負責合成蛋白質,其中三個相鄰的鹼基構成一個密碼子,病毒通過密碼子的序列合成蛋白質並完成複製。而在這些密碼子中,有一類特殊的終止密碼子,它們的作用是終止蛋白質的合成,病毒一旦無法完成蛋白質的合成,就無法複製。實際上,一個病毒如果想要完成複製,就像是電腦需要執行一個程序,需要各種程序文件,研究人員在其中插入一個終止程序的文件,一旦程序走到這一步,就會停止,複製也就無法進行。

  製作疫苗

  通過轉基因細胞生產病毒

  終止密碼子相當於給病毒上了一把鎖。想要將鎖打開,讓病毒恢復自我複製能力,需要三把鑰匙同時發揮作用,但在人體中,這三把鑰匙都不存在。只有在我們自主研製的細胞系裡,病毒才會開啟複製開關。

  整個研究成果實際上包含了病毒複製能力的整套「開關」程序。關閉程序保證了病毒在進入生物體內不能「作孽」,開始程序則要解決該類活體病毒疫苗的生產問題。

  課題組成員,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李帥說,早在6年前,周德敏就主持了一個國家973項目——《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蛋白質標記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的核心部分就是運用了這種改造密碼子翻譯技術,並將這種技術引入病毒體內改造病毒進而開創了新的病毒疫苗設計體系。

  開啟已經插入終止密碼子病毒複製程序的就是這項「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

  周德敏說,通過該項技術,建立了他們自主研發的疫苗「生產工廠」——位於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病毒包裝細胞系,該細胞系被人工改造過,提供病毒複製的必要條件。「終止密碼子相當於給病毒上了一把鎖。想要將鎖打開,讓病毒恢復自我複製能力,需要三把鑰匙同時發揮作用:非天然胺基酸、與這類胺基酸匹配的轉運RNA(tRNA)以及tRNA合成酶。在人體中,這三把鑰匙都不存在,因此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只有在我們自主研製的細胞系裡,病毒才會開啟複製開關,從而可以複製出大規模的帶有終止密碼子的病毒,用以生產疫苗。」

  「已經插入了終止密碼子的病毒,只有在我們提供的這個條件中才可能完成複製,並且複製之後的病毒仍然帶有終止密碼子,在生物體內仍然無法複製。」司龍龍說。

  ■連結

  新技術用於臨床路還很遠

  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孟頌東表示,周德敏團隊的研究是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方法」,為對抗病毒指明了新路。然而,他同時也表示,這種人工改造的病毒有可能發生意外的突變,打破原本對其自我複製性的限制,這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尤其是RNA病毒本身的極易突變特性帶來的風險。

  外界的另一個擔心是,一旦改造後的病毒與天然株病毒之間發生遺傳重組,會不會發生更可怕的事情,至少目前實驗來看,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現,甚至有更為有趣的發現,即被插入了終止密碼子的病毒「感染」了天然株的病毒,使得天然株病毒也帶有了終止密碼子,失去了本身的複製能力。

  周德敏對此解釋道:「病毒一直在進行重組。我們的活病毒疫苗進入人體後,如果體內同時存在感染的病毒,它們之間會重組,帶終止密碼子的病毒基因會進入野生病毒的基因中。只需要一個終止密碼子,野生病毒就會失去複製能力。如果流感疫苗裡設置的終止密碼子越多,它們能中和的病毒數量就越多,也就是說藥性越強。」在周德敏看來,如果未來爆發大規模的病毒疫情,運用這種方法,人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針對性藥物。

  「整個研究所帶來的是一種理念的變化,首先是多學科的交叉,其次,這裡面的多項技術都可能推動各自領域的發展,比如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對於基因藥物的研發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李帥說。

  目前,周德敏已經為該技術申請了專利。儘管目前的動物試驗十分成功,但周德敏表示,他還不清楚針對該項目的臨床試驗何時能夠得到批准,「因為這是一項全新的研究,政府機構需要對此保持慎重的態度。或許將來的臨床試驗會出現新的問題,現在還難以判斷。」

  1 通過在病毒RNA中插入終止密碼子(UAG),改造病毒。

  2 這枚細胞是研究組通過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所製造的細胞系的特殊細胞,當病毒的複製程序打開,並且閱讀到終止密碼子位點時,細胞會提供人工胺基酸UAA,讓程序繼續進行,完成複製,從而可以複製出大規模的帶有終止密碼子的病毒,用以生產疫苗。

  3 另一方面,在人體正常細胞內,由於缺乏非天然胺基酸、與這類胺基酸匹配的轉運RNA(tRNA)以及tRNA合成酶,病毒無法完成複製,即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

  4 插入了終止密碼子的病毒與野生株病毒進行基因重組之後,會產生同樣攜帶終止密碼子的病毒,其複製能力也會喪失。

(責任編輯:張潔欣)

相關焦點

  • 人工控制病毒複製 可使病毒「搖身一變」成疫苗
    (原標題:新技術使病毒「搖身一變」成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
  • 北大新疫苗技術或可徵服所有病毒?到底是咋回事
    這種疫苗技術有望成為一種應對幾乎所有病毒的普適性方法,特別是全球眾多致命性病毒。該研究結果發表於12月2日《Science》上,並被稱為疫苗研發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這項研究打破了傳統疫苗研發的兩項禁忌:一項是利用活體的、完全感染性的病毒作為疫苗,第二項是將該疫苗注射進感染同種病毒的將死動物體內。根據論文結果,接受該疫苗的受感染動物最終都治癒了。
  • 研究人員利用化學和病毒學來揭示病毒蛋白如何抑制病毒複製
    、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病毒如何複製的新信息。根據他們的研究,研究小組說這些病毒似乎破壞了他們自己的基因組複製機制。 CSU的研究人員稱這一結果「令人驚訝」,並表示這些發現對未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有一定的意義。 這項研究「motif V調節黃病毒NS3 ATP酶和rna結合裂縫之間的能量傳導」發表在生物化學雜誌2月7日。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使傳染性增強,也許更容易被疫苗控制
    突變病毒株D614G傳播性增強,也有可能將更容易被疫苗所控制。美國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Ralph Baric說,D614G病毒主要出現在歐洲地區,已成為最常見新冠病毒株,它的複製速度比年初中國最常見的病毒株更快。
  • 美研製出新疫苗成功阻止非典病毒在鼠體內複製
    新華網華盛頓3月31日電 (記者毛磊) 美國研究人員31日報告說,他們新開發出的一種疫苗在實驗中有效地阻止了非典病毒在鼠體內複製。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日正式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內貝爾博士領導的小組,以編碼非典病毒表面一種外殼蛋白的DNA片段為基礎開發出這種疫苗。
  • 疫苗與病毒的戰爭史詩
    疫苗是人類醫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是人類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手段,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之一。2019年起,我國將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接種程序由1劑IPV+3劑bOPV改為2劑IPV+2劑bOPV。OPV是含有Ⅰ型、Ⅱ型、Ⅲ型中的任一種血清型的疫苗,bOPV是含有任兩種血清型的疫苗,tOPV則是含有所有血清型的三價疫苗,隨著Ⅱ型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消滅,現在一般OPV是含有Ⅰ型血清型的疫苗,為糖丸劑,bOPV是含有Ⅰ型、Ⅲ型血清型的二價疫苗,為口服滴劑。
  • 伊波拉病毒疫苗的研製能帶來哪些啟示?
    圖片來源@unsplash文|動脈網(ID:vcbeat),作者|陳鵬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非細胞生命形態,它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沒有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沒有智慧,沒有感情。離開宿主它就將無法生存,而它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通過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產生幾乎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 Nature子刊:強強聯手將愛滋病病毒「趕出」活體動物基因組
    HIV病毒會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缺陷,它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破壞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不僅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抵禦侵害,而且給特效治療藥物和預防疫苗的研製帶來困難。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了一篇令人興奮的文章。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和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MC)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在活體動物的基因組裡消除了愛滋病病毒的DNA。
  • 一部電影神劇本《病毒控制的星球》
    ,揭露所謂「人類清除計劃」,代替歷史發問:到底是誰在控制這個星球?這類電影,比如《極度恐慌》(1995),《致命接觸:美國禽流感》(2006),《滅頂之災》(2008),《末日病毒》(2009),《神密感染》(2013),《病毒入侵》(2016)等。
  • 目前對B肝病毒無良好治療手段,大部分治療為了控制B肝病毒發展
    02實際上現有的臨床治療方式對於B肝的治療並不能達到痊癒,僅存在長期控制的目的,但是隨著新藥的研發B肝已經逐漸走向全部治癒的階段原創研究表明,現有的藥物對於控制B肝病毒的發展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對於治療B肝病沒有長期有效的作用,相關證據表該療法對於B肝患者來說,僅存在
  • 讓病毒卡在神經末梢,新型皰疹病毒疫苗顯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者發現,利用修飾的活病毒疫苗來接種豚鼠或能顯著增加其機體中抵禦病毒抗體的產生,當接種較強毒力的HSV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了較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較少的病毒脫落現象,而這種病毒最早非常容易進行傳染。
  • 盤點新世紀五大傳染病,伊波拉病毒疫苗能給新冠病毒疫苗哪些啟示?
    來源 / 動脈網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非細胞生命形態,它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沒有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沒有智慧,沒有感情。離開宿主它就將無法生存,而它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通過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產生幾乎一樣的新一代病毒。若論歷史,病毒遠比人類歷史悠久。
  • 病毒是怎麼複製的?
    病毒的複製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
  • 病毒複製過程
    1 病毒的種類   雙鏈DNA病毒、單正鏈DNA(+DNA) 病毒、雙鏈RNA病毒、單正鏈RNA(+RNA) 病毒、單負鏈RNA(-RNA) 病毒和逆轉錄病毒。2 病毒的複製    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
  • 新抗病毒藥物可以阻止包括愛滋病病毒的複製
    這種酶促進了一種反應產生ddhCTP分子,阻止病毒複製它們的遺傳物質,從而防止病毒繁殖。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隨後展示了ddhCTP對病毒複製其遺傳物質能力的影響。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分子的作用方式與治療愛滋病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的藥物類似,我們希望能更好地了解病毒素如何阻止病毒複製,從而設計出更好的抗病毒藥物。」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病毒接觸到人體細胞後,棘突蛋白通過尖尖的棘突進入細胞內。一旦進入成功,病毒會綁架人體細胞的各種細胞器,「逼迫」或者「欺騙」細胞按照病毒RNA的基因編碼來合成病毒複製需要的各種蛋白質。合成完成後,組裝完成的新的子代病毒會從細胞出來再去感染臨近的細胞。這樣周而復始,病毒得以無止境的複製。 那要開發一個新的病毒疫苗,就得從病毒的基本結構下手。
  • 疫苗的起源-人類與病毒的戰爭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疫苗,是為了對抗由一種名為天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感染這一病毒並幸運活下來的人,皮膚上會留下密密麻麻的疤痕,類似小花朵,天花一名也就由此而來。天花病毒的死亡率極高,約為25.5%,平均每4個感染者當中就會有1人死亡。
  • 《衛報》: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病毒基因測序
    【僑報網綜合訊】英國《衛報》(The Guardian)12月6日發文追溯了全球科學家從發現病毒結構到疫苗研究的最新進展,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其團隊早期對病毒結構的研究為全球抗擊病毒作出了重要貢獻。
  • 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科學家用基因工程製造出MERS病毒候選疫苗 對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Winnie Lee • 2020-04-10 17:
  • 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 老猴體內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
    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新冠病毒攻擊恆河猴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根據之前的國家衛健委統計,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男性佔了2/3,女性約佔1/3,並且以高齡為主,80%以上是60歲以上老年人,75%以上存在一種以上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