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早已到來,人們獲取信息、接觸世界的網際網路入口已經完成了從電腦到手機等行動裝置等轉換。人們對於電腦的使用場景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微型電腦從 20 年前公司、單位配備的信息處理、專業計算工具,到 10 年前家庭的網際網路信息終端,再到今天個人的專業生產力或電子競技工具,完成了 「專業——普及——專業」的應用場景轉換。有沒有一款適用於電腦的作業系統與生態環境,可以在符合我們當前移動瀏覽使用習慣的前提下,融入我們日常的工作、娛樂、生活之中?macOS Catalina 向我們交出了來自蘋果的思考與解答。
1 系統互動設計:迎合當代操作邏輯與使用需求
macOS 始終堅持自己的系統設計語言,將繁雜的系統架構隱藏起來,將最簡明的體驗還原給用戶。每一個初上手 mac 產品的用戶,都會被這種久違的簡明、精緻的感覺所吸引。
「訪達」是 macOS 中的文件資源管理器,其作用類似於 Windows 系統中大家所熟知的 「我的電腦」。與 Windows 系統中把所有實際存在的文件資源直接展示出來的方式不同,mac OS 將你的本機和雲端中的文件資源按照用戶的使用需求歸類,向我們展示出來的選項是用戶易於理解的 「桌面」、「文稿」、「下載」等分類方式。用戶無需再關心自己的硬碟應當分成幾個區、文件該保存在 D 盤還是 E 盤等類似的問題,而只需簡單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歸檔保存即可。這樣的簡明文件管理體驗,不僅是 macOS 系統一貫的堅持,更與現在的用戶所熟悉的行動裝置的操作邏輯是一脈相承的。此外,訪達中的 「智能文件夾」功能可以讓我們根據特定的搜索條件(名稱、文件類型、修改日期等)創建搜索結果組合,這對於擁有大量文件的用戶(如攝影師、科研工作者)的文件管理效率有著極大的提升。
▲文件資源管理器 「訪達」中的 「智能文件夾」功能
日常使用的用戶非常期待電腦能夠具有如行動裝置一樣統一、簡潔的應用安裝與管理體驗。macOS 中提供了包含日常所需應用的 App Store,用戶可以在這之中找到大量日常所需的應用,各個安裝包的安裝過程都是簡單且統一的。如用戶需要安裝 App store 中不包含的其他應用,同樣可以自由地選擇安裝包自行安裝。macOS 中的 「啟動臺」匯聚了全部已安裝應用,將他們用移動端用戶熟悉的大圖標的形式展現出來。刪除應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且熟悉——只需要將應用圖標拖拽到垃圾桶中即可。這樣的設計,同樣是 macOS 一貫以來的堅持,也同樣是行動裝置用戶所最熟悉的。
▲「啟動臺」界面與程序刪除體驗
macOS Catalina 現在甚至開始支持一些來自移動端的 App。開發者只需進行簡單的操作,即可讓 iPad 中的 App 輕鬆遷移到 macOS 平臺。與微軟曾經倡導的 UWP 應用不同,蘋果的這一計劃目前已經在 Catalina 系統中落地,並將在未來的系統與硬體之中得到進一步的保障。蘋果之前宣布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 macOS 遷移到 ARM 平臺上來,這將進一步為移動端和傳統電腦設備的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App Store 已上架的 iPad 移植應用
macOS 所提供的觸控板體驗已經人盡皆知,用戶可以通過面積足夠大、隨處可按壓的精準控制觸控板替代滑鼠操作,還可利用大量的手勢快捷方式讓電腦使用變得更簡單、更自然。在 MacBook Pro 中,Touch Bar 的加入使得 macOS 的觸控體驗更上一層樓。MacBook Pro 上的 Touch Bar 是讓電腦以最高效的方式融入當代的觸控交互大潮的精彩設計。與直接使用觸控螢幕不同的是,Touch Bar 將我們使用應用程式過程中的最常用的操作放到鍵盤區域之中來,如 Word 中的字體調節、Safari 中的頁面切換、播放視頻過程中的進度條和全局的亮度調整、音量調整、Siri 快捷鍵等。傳統形態的觸控螢幕筆記本至今沒有大範圍普及,因為在這樣一塊大屏幕上的不同區域指指點點不僅不會達到滑鼠一樣的操作效率,還會讓我們的手和胳膊產生不適的感覺;而 Touch Bar 將最常用的操作集成在鍵盤區域中,這是一種觸手可及的快捷操作,是一種能夠比滑鼠更具有效率的操作模式,也是目前傳統形態筆記本中獲得廣泛讚譽的觸控解決方案。
▲Touch Bar 在不同操作中提供了當前最需要的快捷操作控制內容
還有更多的小細節在優化著 macOS 的使用體驗。在屏幕上找不到滑鼠的光標是用戶在使用電腦時時常會發生的一件事,這時大家通常會快速晃動滑鼠以找到光標的位置。在 macOS 中,當你快速晃動滑鼠時,屏幕上的光標會以一個巨大的尺寸被顯示,幫助用戶快速找到光標位置。macOS 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以人為本的交互邏輯,能夠讓用戶以最低的學習成本來快速使用這臺電腦。這樣告別了繁雜操作輕鬆、簡單的使用方式讓用戶的關注點更多集中於用戶所關心的內容本身,而不再需要去思考交互邏輯和使用方法。這種沉浸在內容中的交互體驗,是讓每個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開始主動使用電腦獲取內容的重要一環。
2 生態環境:讓電腦融入生活的 「殺手鐧」
談起蘋果的產品,「生態環境」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生態環境」指的是由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系列產品共同構成的統一的、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用戶體驗,一個好的生態環境能夠幫助用戶在不同設備之間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毫無疑問,當搭載 macOS 系統的 MacBook 與搭載 iOS 的 iPhone、iPad 被同一個用戶共同使用時,整套蘋果生態環境能讓 macOS 的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
人們希望信息能在自己的電腦、手機、平板之間自由地流通,並按照自己的需求在自己所選的設備上被處理,macOS 能非常高效地滿足這一點。「連續互通」功能能夠實現許多跨設備的操作——比如在 MacBook 上回復 iPhone 收到的信息,在 iPad 上粘貼剛剛在 MacBook 上複製的內容。「接力」功能讓我們可以在一臺設備上開始工作,並在另一臺設備上從之前離開的地方繼續工作(僅限一些自帶軟體,如郵件、Safari、Pages 等)。「隔空投送」可以幫助我們在不同的設備之間快速傳遞數據,如將手機上的照片以極快的速度傳輸到電腦中,以用於文稿編輯。在目前的系統中,我們還可以直接在桌面上單機滑鼠右鍵(或雙指雖然一些其他廠商的生態環境也能實現類似的跨設備信息交互功能,但 iOS 和 macOS 之間連續互通的速度和穩定程度一定會讓每個接觸到它的人眼前一亮——「用了就後悔,後悔用晚了」。
▲利用 「接力」功能在 iPad 上無縫對接來自 MacBook 的工作
「隨航」是 macOS Catalina 新推出的一項功能,它允許 macOS 用戶將自己的電腦和 iPad 無線連接,從而將 iPad 用作電腦的顯示器,一部分不具備第二個顯示器的用戶將可以利用自己身邊的蘋果設備開啟低成本擴展顯示體驗。值得一提的是,使用 「隨航」功能,可以在 iPad 上利用 Apple Pencil 在 macOS 系統中進行一些繪畫和記錄的操作。iPad 的屏幕具備出色的色域色準,因此攝影師也可以放心地通過使用 「隨航」功能獲得一塊用於照片編輯和預覽的副屏。「隨航」功能同樣支持將 iPad 作為觸控螢幕使用手勢操作,但這些手勢操作採用了 macOS 中觸控板的操控邏輯(如雙指上下滑動以滾動頁面),有一些交互邏輯和我們本身習慣的觸屏操作邏輯上相違背的,增加了學習成本。
▲利用 「隨航」功能將 iPad 當作 MacBook 的副屏
蘋果的優秀生態環境使得 MacBook 和其他日常使用的設備,如 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AirPods 變成一個整體,用戶可以在任意一款設備上獲取、處理、發布他們想要的信息。在用 MacBook 工作時,我們可以通過生態環境極速獲取來自 iPhone 或 iPad 中的相片、便捷地處理 iPhone 接收到的電話和信息,這大大減少了我們使用電腦時跨設備操作的次數。在 macOS 的加持下,電腦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簡潔、易用的移動端操作體驗,移動端也在繼承電腦的高效工作流程,這將會逐步弱化各個設備之間的界限,從而讓電腦作為我們移動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一個專業軟體運行環境,重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用 MacBook,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簡單、更高效。
3 生產力軟體:打破用戶與應用程式間的壁壘
macOS 不僅適合日常生活使用,更適合於一些領域的專業工作者使用。以 Final Cut Pro 和 Logic Pro X 為代表的專業軟體憑藉出色的交互邏輯與強大的功能吸引了業內的多數用戶,成為了視頻剪輯界和音樂製作界的 「金標準」。我之前在 Windows 系統中使用 Cubase 製作過一些交付客戶的音樂,一直有想要遷移到 Logic Pro X 的想法,恰好可以借著這個機會體驗 Logic Pro 軟體,來進一步了解這樣一款音樂製作軟體能給音樂製作人提供怎樣的幫助。
現在製作音樂,離不開專業的音樂製作軟體——業內稱之為 「宿主軟體」。Windows 端常見的宿主軟體包括功能強大但售價較高、對新手不友好的傳統音樂製作軟體 Cubase,電子音樂製作者常用的製作軟體 FL Studio 等,但現在更多人使用的,還是 macOS 中的金牌宿主軟體——Logic Pro X。相比於前幾款軟體來說,Logic Pro X 的界面對新手更加友好,有大量的教程可供學習,甚至還內置了 Billie Eilish 的作品《Ocean Eyes》的原版工程文件,可以讓使用者在了解 Logic Pro X 強大功能的同時,學習專業音樂製作人的製作技法。
▲正版 Logic Pro 中內置的 Brittie Eilish《Ocean Eyes》工程文件
在簡單的使用過程中,Logic Pro X 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和 macOS 給我留下的印象一樣:界面直觀,操作簡單。與我之前使用的宿主軟體不同,Logic Pro X 在鋼琴捲簾、樂譜、掛載插件、軌道輸出等各個方面都擁有著簡單、實用的用戶界面設計,有助於降低學習和遷移成本,幫助用戶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我用 Logic Pro X 試用版製作的《IT之家之歌——尋找未來》的片段。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 Logic Pro X 的新使用者,以下工作全部在 1 小時之內完成。
▲重新製作的《IT之家之歌——尋找未來》片段
專業工作者同樣有高效工作、專注內容的需求。Logic Pro X 同 Final Cut Pro 等其他軟體一起,在 macOS 系統上,利用 MacBook 的獨到設計(如 Touch Bar 和高質量麥克風),為用戶創造了與其他平臺都不相同的使用體驗。在這裡,使用這些專業軟體就像使用大眾用戶經常接觸的普通功能一樣簡單,同樣可以享受高質量、高效率的用戶界面設計和完備、強大的軟體性能,為每一位專業軟體用戶創造價值。
許多其他領域的專業軟體,包括只有極少數人群能夠接觸到的非常小眾的專業軟體也提供了 macOS 的版本。以納米光學領域常用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求解軟體 Lumerical 為例,其 macOS 版一直保持與 Windows 版同步更新,正版用戶可以在 macOS 版中使用到全部最新功能。
▲利用 Lumerical FDTD 進行波導輸入耦合器的仿真設計。此處波導的寬度為 450nm,約為光纖有效傳光部分直徑的 10 分之一。
4 總結:讓電腦重新回歸生活
許多人將電腦與行動裝置視作兩個時代的產物,認為電腦操作複雜,更加適合專業軟體需求,而手機等行動裝置使用簡單,理應成為網際網路生活的第一入口。這樣的人大多還在使用較老的電腦硬體和作業系統,沒有看到電腦及作業系統在時代發展中所享受到的紅利及獲得的成果。現如今的電腦,不僅性能更加強大,而且也在不斷擁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斷向著新的用戶需求邁進,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macOS 就是為這一目標而生的系統。macOS Catalina 在前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簡潔的交互邏輯為本,以出色、到位的細節為根,以生態環境的互聯互通為矛,以應用環境的獨到優勢為盾,建立起了生在當代、服務當代的電腦使用環境。
現在的數碼產品使用者正在擁有越來越多的終端設備。不可否認的是,手機成為了每個人首選的網際網路信息入口,平板成為了多數人首選的視頻娛樂終端,留給電腦的空間似乎只剩下一些專業軟體了。但 macOS Catalina 以出色的設計、簡單的使用體驗和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讓每位擁有 mac 電腦的用戶都能感受到,使用電腦不再是為了完成特點的專業任務,而是服務數字生活需求、享受獲取、處理、傳遞信息的每一步。現在的 mac 已經不再是一臺單獨的電腦,而是變成了其用戶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是數碼終端產品理應擁有的使用體驗。電腦已經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專業設備了,如果用戶為了學習怎樣使用這項設備還需要付出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還要時刻面對這款設備可能會帶來的普通用戶難以自己處理的不穩定情況,那麼這樣的產品將越來越不再受到大眾用戶的喜歡。出生在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新一代 「10 後」,以及伴隨中國經濟騰飛發達起來的鄉鎮用戶,接觸到的第一個數碼設備很可能將是手機。移動端的簡單、統一的交互體驗很可能將成為它們對電腦交互體驗的理所應當的期待,macOS 將會成為他們最自然的選擇。
這樣的交互體驗一定會成為未來數碼產品的主流。讓電腦以最自然的狀態、最簡單的使用體驗重新回歸生活,一定會成為未來所有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發展方向。
本文系IT之家眾測第七期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