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批虎媽貓爸:考上清華和智商到底有多大關係

2021-01-12 搜狐網

  最近這一周,王晶忽然成了名人。因為有媒體報導了她在廣東一個家教論壇上的話,她「對清華500個學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間」。

  一時間,釋然的有之,「怪不得沒上名校,智商不夠」;憤怒的有之,「這是否定個人努力」;譏諷的有之,「我智商170,什麼都不學,怎麼上清華?」

  更多的是家長的疑惑:我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如果他智商沒到120,就給他快樂,讓他混嗎?

  就此,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事件漩渦中的當事人王晶。

  她第一句話就是:「『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是對我當天講座內容的斷章取義。」她說這跟龍生龍鳳生鳳無關,與生理遺傳有關,在人類基因組破譯之後的今天,對個體差異的認同,已經很普遍了,自己的核心理念是,「虎媽們要承認個體差別,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風。這樣才能實現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中國虎媽先要學會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現在教育理念多元,各種流派紛呈。

  「我提倡的是優勢教育」。據記者對王晶其他講座和公開場合的一貫言論分析,王晶推崇傳播的觀點並非她首創,而是國際上流行多年的哈佛心理學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主張人的智能優勢方向各不相同,要發現孩子的長處,包容孩子的弱項。因為人最終都是靠特長為社會服務的。

  談到她最近忽然被廣泛議論的研究,王晶說,她的被試對象只針對660分以上裸考到清華大學的學生。所以,結論只能說明部分問題,「清華有很多高考成績不到660分的學生,還有自主招生降分進入的,還有很多體育文藝特長生,都不在我測試對象當中。」

  「教育不是萬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匹配』,一些家長總希望把自己孩子塑造成名校生,不僅孩子特別辛苦、父母巨大的付出也沒有相應的回報,反而造就了很多厭學生。」王晶的觀點多半針對現在社會上特別熱門的「虎媽」。她指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話誤導了很多人。鐵磨成針沒有問題,但很多孩子是寶玉,是寶玉就要按照它的紋路雕琢使之成器,還有的孩子是鑽石,鑽石就要切割打磨,使它的每一個側面都發出璀璨的光芒,這只是3種物件成才的方法,而我們的孩子何止3種、5種。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伯樂。

  王晶認為,當代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已經證明,人的大腦存在先天差異,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學習模式來講,人類有5種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每個認知渠道都連結相應的腦區。而腦結構存在差異,每個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有差別,為此,人的學習模式、行為模式及溝通模式也各有不同,包括660分以上考來的清華學生。


  低頭不與人目光接觸就是心懷鬼胎?

  王晶說的5種認知能力,包括視聽觸嗅味。以視覺為主渠道學習的學生,喜歡看書,上課一直看黑板或老師,與人交流喜歡目光對視,語速較快;而以聽覺為主渠道的學生,他們上課多半低頭聽講,必要時才看黑板,與人交流很少有目光對視,喜歡用點頭表示肯定。這類人說話語速較慢、聲音低。王晶講了一個案例,一位來自核能院的學生,在找她做測評,確認自己是以聽覺為主的學習類型後釋然了。他告訴王晶,從小,媽媽就批評他,「你不抬頭,人家會說你心懷鬼胎」。

  在王晶的理論裡,這類學生是因為關注點一多,大腦的能量就會被耗散,思考的效率就會減弱,低頭聽講只是為了不分散精力而已。

  而以觸覺為主要學習渠道的人,他們的特點是思維跳躍,專注度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有肢體參與和感受的情境教育。目前中小學裡一些「小淘氣」,多半是觸覺比較發達的孩子,他們都很聰明,只不過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束縛了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這一點上,愛迪生的成長道路是最好的證明,他兩次被學校開除,是她媽媽根據他的特點,為他設計了以動手實驗為主的學習路徑,使他從做實驗開始,進入感興趣的學習,最後走上發明家的道路。

  王晶認為,我們今天的教育模式對觸覺發達的孩子有失公平,與讀書背誦相比,他們更擅長參與式學習,這也是國外課堂,情境教育內容設置比較多的原因之一。

  除以上三類,還有嗅覺和味覺認知渠道靈敏的人,如聞香師、品酒師,等等。


  智商高只決定了書本的學習能力

  王晶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訪談了清華大學500個660分以上的本科生,研究他們的特點。

  她的問卷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考量學生與父母的關係。「你最感謝父母的什麼?」

  有超過60%的學生回答,感謝父母不怎麼管我,從小告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包辦)。

  第二,考量學習態度。「你覺得學習快樂嗎?」

  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很快樂,很喜歡學習,一天不學習就有失落感。

  「你認為自己聰明嗎?」

  超過80%的學生不認為自己聰明,說班裡其他同學比自己聰明,也比自己更努力。

  第三,考量城鄉教育差別,「中小學期間你上過多少種補習班?」

  結果發現,從縣、鎮考來的孩子,他們上補習班的數量不及城裡學生的一半。儘管如此,考到660分以上階段的各地域學生,他們書本學習能力都是超強的。

  王晶說,她觀察,不少孩子沒受過訓練,就會對角線看書,閱讀速度快,領會能力強。

  面對曲解她意思的人,王晶很坦然,她說:「每個人都是生理遺傳和社會文化遺傳的混合體,不片面誇大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我一直的主張。我相信大家會理性地看待我的研究。」

  王晶最後強調,她這個調查結果,只能說明660分以上的學生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的書本學習能力很強,這並不代表其他能力也很強。最近有心理學家調查過近30年的高考狀元,結論也證明這些昔日的狀元,在創新等其他領域優勢不明顯。

  「我認為孩子的起跑線不在孩子本身,而在於父母對教育功能的理解,對孩子的未來的『設計』。虎媽們喜歡把自己的欲望當成孩子的目標,而不顧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長與天賦。」王晶反問,為什麼別人上了清華,自己的孩子也必須上清華呢?

http://news.sohu.com/20150601/n41417580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堵力 http://zqb.cyol.com/html/2015-06/01/nw.D110000zgqnb_20150601_3-12.htm report 3120 最近這一周,王晶忽然成了名人。因為有媒體報導了她在廣東一個家教論壇上的話,她「對清華500個學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

相關焦點

  • 虎媽貓爸熱播:辣媽用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虎媽貓爸熱播:辣媽用英文怎麼說? 2015-05-08 15:0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現代這個社會,女性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不少女性在職場上都是高層人士;很多女性在成為媽媽之後,還是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不會因為結婚生子而影響自己過精彩的人生
  • 清華大學教授:孩子能考上清華核心原因是智商
    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這話出自清華大學王晶教授之口。據@新華視點報導,家庭教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王晶對清華五百個學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至131之間。「大家要承認個體差別。
  • 普通人正常智商,讀書時期非常自律刻苦拼命,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普通人正常智商,讀書時期非常自律刻苦拼命,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基本不可能,僅有一絲希望!高考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幾乎個個智力超群,再加上刻苦勤奮,才可能考上清華北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幾乎在幼兒園都展現出超高的智商水平,普通孩子累得吭哧吭哧半天才背下來,別人就輕描淡寫看了幾分鐘,就一字不差背下來了。能考上北大清華,絕對是智商,努力缺一不可的,剛有智商不努力,那不就是傷仲永嗎,再天才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賣能智商,幾乎也不可能實現北大清華夢,除非那種不世出的天才。
  • 成績和智商有什麼關係?
    成績和智商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也是一個困擾小編很長時間的問題了。一般學生考的比較好時,其他人肯定會說這個孩子智商比較高。是這樣嗎?個人認為成績和智商是有一定的關係,但是起不到決定性作用。1.考清華北大等頂尖院校需要智商不少人覺得考清華北大不需要智商,不然怎麼衡水中學每年考上百個清華北大,真相是這樣嗎?大部分人都只是看到的衡水中學逆天的成績,而沒有看到衡水中學同樣逆天的生源。整個河北省除了省會石家莊有幾個學校可以爭取一些高端生源,大部分高端生源還是流入了衡水中學。
  • 考上大專的人和考上985的人智商差別有多大?
    在我看來能讀完高中正常參加高考的人,智力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除了考清華北大等前十所的985外,我們普通人經過努力考一個211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所以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誰也比誰強不了多少。
  • 教授稱考上清華靠智商 清華大學:查無此人
    5月22日下午,清華大學官微發布消息,近日,網傳「家庭教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王晶對清華五百個學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間。」 經查,清華大學教師中沒有名為「王晶」的人。「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智商。」
  • 考上清華北大或985學校的學生,是否他們的智商很高,還是太努力
    考上北大、清華或重點985學校,真的和高智商沒有太大的關係。若是一個人智商高,平日裡也讀書而且還很勤奮,那這個學生考上重點大學也是情理之中的。若是一個人智商很高,從小就不讀書,這個人基本上在讀書方面就廢了,這樣的人我見過很多,而且我們班級裡就有。為何說他智商高呢?高中的時候,數學、物理從來不聽課,但是,考試的時候自己翻翻課本,就可以考很高的分數,甚至是滿分。
  • 厲害:清華北大學生平均智商130!你信嗎?
    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除了努力外,智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前段時間無意看過一篇新聞,說清華北大的學生平均智商高達130,你信嗎?清華大學記得清華某大學教授,曾經對清華500個學生家庭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發現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其核心的原因非家庭背景也不是智商超群,這些學生的平均智商均在130左右。
  • 我國最「無私」的大學,考上難度不亞於清華,能考上的都是學神
    清華大學有多難考?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頂尖學府,實力超強,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基本上只要一問起你要考什麼大學,就是說要考清華大學,但是想要考上清華可是非常難的,學霸中的學霸才能夠上。
  • 考上清華北大和中500萬誰的概率更高?李永樂計算的答案出人意料
    僅從大部分人的經歷來看,身邊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幾乎是微乎其微的概率,甚至在一些地區的重點中學中甚至十年和更長時間裡都難得有一位考生最終考上了清華北大,所以很多人把高考考上清華北大形象地比喻為比中500萬大獎概率還高的難度,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學霸的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神一般的存在!」「平時玩遊戲,周末搞競賽。學習比你少,效率比你高。」「一種是天才型學霸,一種是學習有方法、刻苦努力,善於考試的學霸」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小星所在的縣城,一年有一個考上,都要拉橫幅慶祝。
  • 雙胞胎智商一模一樣?攜手考入名校:清華北大,浙大,公大
    雙胞胎,就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姐妹,長得一模一樣,這個就很受人歡迎,更令人稱奇的事,他們智商幾乎也一模一樣,攜手一塊入名校。考大學難,考211重點大學更難,考985重點大學難上加難。到清華北大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
  • 考上985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智商高,克服了這四大「毛病」是關鍵
    考上985的學生,並不是因為智商高,克服了這四大「毛病」是關鍵 985大學是國內高等教育的最高學習殿堂,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未來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對於那些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很多人都覺得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智商高,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太牛了,廣西一貧困縣7人考上清華,連續33年有人考上清華北大
    在廣西各種建築工地上,你會經常遇到廣西這兩個地方的人,就是北流和都安。為什麼建築工地上這兩個地方的人最多,首先由於傳幫帶的緣故形成家族式外出,其次更重要一點就是他們特別能吃苦耐勞,不管多累多髒的活都幹。
  • 清華才子李永樂做科普,復旦博士郭威怒批。網友:應探討而非攻擊
    其中,清華才子李永樂老師做的科普節目受熱捧,不過,最近復旦物理博士郭威怒批李永樂「不學無術」。 一、郭威和李永樂何許人物?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國內的頂尖學府,能考上清北,一定是學霸中的學霸。
  • 記者:建港珠澳大橋到底是什麼難度?總工:比考上33次清華還難!
    建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難?總工程師:比連續33次考上清華還難!就在今天上午9點,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也意味著這座中國製造的世界級工程落幕!在被記者問到建造這樣世紀長龍,遇到什麼困難險阻的時候,高紀兵直言:倘若對普通人來講,考上清華是很有難度的事情,但是對於他和他的團隊來說,建造這座大橋相當於要考上33次清華大學,甚至難度更大。因為在橋梁建設期間遇到最難的沉管環節,他們要連續33次管道,從裝載到對接好,每個細節都不允許出差錯,其精度要求之高是任何事情都沒辦法比擬的,因此他們也頂著非常大的壓力。
  • 曾經紅遍全球的華裔小提琴天才,和自己的「虎媽」決裂了20年
    雖然飽受輿論口誅筆伐,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他們確實讓孩子實現了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而且,小時候飽受折磨的兒女們似乎也並沒有像教育專家、心理學家分析的那樣,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和父母親子關係破裂。蔡美兒的女兒們長大後在《紐約郵報》上寫信《Why I love my strict Chinese mom》感謝媽媽的栽培;郎朗多次在媒體和綜藝節目中感謝父親當年逼他練琴;而蕭百佑在四個兒女們的相擁下一家人其樂融融地成為雜誌封面人物。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陳美(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和她的「虎媽」卻是個例外。
  • 解讀施一公:研究生最不重要的是智商,選專業究竟該看重什麼?
    作為一名頗多建樹的科學家,施一公在2015年擔任清華大學教授時,在清華研究生的開學典禮上做了題為「少年壯志不言愁」的致辭。面對眾多從考研角逐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學子,施一公卻說:「無論什麼學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智者一言,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 校長中學生要求跪拜孔子 宣稱這樣能考上清華北大
    中學生要求跪拜孔子,宣稱這樣就能考上清華北大,如此迷信也真是醉了。據網友爆料,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規定學生們每天清晨5點鐘必須起床誦讀經書,還要每天跪拜孔子,據說這樣能考上著名大學,拜完之後學渣也能變學霸,校長如此迷信怎樣教書育人呢?
  • 「虎媽」教育的孩子後來到底怎麼樣了?這部新紀錄片也太敢拍了!
    所以,很多父母從小開始規劃孩子的學習時間和路徑,用無限的課外班填滿孩子有限的童年,用單詞、漢字和算式來衡量每天的kpi......日益狂熱的教育,讓孩子瘋魔,也讓我們應接不暇,太多人有這樣的疑惑:在「虎媽」「狼爸」盛行的時代,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你好,未來人類》就是一部關於這個話題的紀錄片,看過後我特別想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