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穩定航向生成原因

2020-12-03 科學網

果蠅穩定航向生成原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9:0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Vivek Jayaraman和Sung Soo Kim研究組發現,果蠅在不同的視覺場景中生成穩定的航向表示形式。該項研究成果11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將拴系蠅中的雙光子鈣成像和光遺傳學與電路建模相結合,並表明羅盤和視覺神經元的相關活動如何驅動可塑性,從而靈活地轉換二維視覺線索,將其變成穩定的導航表示形式。他們還描述了這種可塑性如何使果蠅將部分方位表示形式(從在新環境的一部分中的定位確定)轉換為完整的導航表示形式。他們的結果提供了對與記憶相關的計算的機械洞察力,這對於在各種環境中進行靈活導航至關重要。

據了解,不同的環境中導航時,許多動物都依賴內部導航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該表示如何與定義不同環境的感覺線索相關聯。在果蠅大腦中,航向由「羅盤」神經元代表,這些神經元支配著一個稱為橢球體的環形結構。每個羅盤神經元接收來自「環形」神經元的輸入,這些輸入對於特定的視覺特徵具有選擇性;這種結合為從視覺場景中提取方向信息提供了理想的基礎。

附:英文原文

Title: Generation of stable heading representations in diverse visual scenes

Author: Sung Soo Kim, Ann M. Hermundstad, Sandro Romani, L. F. Abbott & Vivek Jayaraman

Issue&Volume: 2019-11-20

Abstract: Many animals rely on an internal heading representation when navigating in varied environments. How this representation is linked to the sensory cues that define different surroundings is unclear. In the fly brain, heading is represented by compass neurons that innervate a ring-shaped structure known as the ellipsoid body. Each compass neuron receives inputs from ring neurons that are selective for particular visual features; this combination provides an ideal substrate for the extraction of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rom a visual scene. Here we combine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and optogenetics in tethered flying flies with circuit modelling, and show how the correlated activity of compass and visual neurons drives plasticity, which flexibly transforms two-dimensional visual cues into a stable heading representation. We also describe how this plasticity enables the fly to convert a partial heading representation, established from orienting within part of a novel setting, into a complete heading representation. Our results provide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memory-related computation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flexible navigation in varied surroundings.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and optogenetic experiments in tethered flying flies, combined with modelling, demonstrate how the correlation of compass and visual neurons underpins plasticity that enabl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sual cues into stable heading representations.

DOI: 10.1038/s41586-019-1767-1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67-1

相關焦點

  • 視覺輸入對果蠅導航的影響
    視覺輸入對果蠅導航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20:17 美國哈佛醫學院Rachel I.
  • 果蠅泛濫成災 果蠅是害蟲還是益蟲?
    【科技訊】7月31日消息:果蠅泛濫成災,果蠅對人類有什麼危害?如今我們生活中水果已經是隨時可以品嘗的食品,然而隨著果蠅的泛濫,無論是水果的保存,還是人的生活質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那麼果蠅對人類的健康有影響嗎?果蠅是害蟲還是益蟲?
  • 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原標題: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受驚蒼蠅能迅速轉彎。   現在,科學家發現,果蠅(Drosophila hydei)會在其快速逃生計劃中普遍上演這種空中策略。研究人員將50隻果蠅放置在一個圓柱形鼓輪中,並設置了3臺高速攝像機,以每秒7500幀的速度進行拍攝(比一般好萊塢大片的幀速率快300多倍)。   當一隻果蠅掠過圓筒中心兩條雷射束的交叉點時,它引發了不斷擴大的影子在附近形成,導致果蠅本能地採取規避動作。
  • 使用AI和TPU人類首次重建果蠅大腦神經元,論文登上《細胞》雜誌
    為了生成詳盡的大腦圖像,研究人員使用了多達 7062 個大腦切片,共計 2100 萬張圖片——其背後使用的算法和硬體可謂強大。谷歌 AI 負責人,計算機大神 Jeff Dean 點評了這項最新研究:TPU 帶你飛!這一連接組學研究有望加速人類對於果蠅——乃至所有生物學習、記憶和感知方面的研究。
  • 果蠅何來?
    【一】您也許會碰到如下困惑1、滅蟲燈上多起了很多小紅眼的蒼蠅,找不到原因。2、餐廳作業臺上散落數隻不知名的飛蟲,實在困惑,影響本餐廳的形象與聲譽。3、幾日不歸,怎麼家裡多起了那麼那麼那麼多多多小蒼蠅啊。4、呀,怎麼葡萄、楊梅、櫻桃、木耳等等等等等等上面也停留呢。。。。
  • 果蠅研究表明,遺傳和養育都不是造成性格的原因
    該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對果蠅行為的研究以及所學到的知識。多年來,科學界一直在爭論導致人們主要人格差異的潛在因素,為什麼有些人害羞而另一些人外向?還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順其自然而另一些人卻要入獄呢?有人認為這是基本的遺傳學,人們從父母那裡繼承了自己的個性。
  • 受果蠅啟發的哈希算法!用「生物學上合理的」突觸可塑性規則生成...
    這個算法的靈感來自於果蠅的嗅覺迴路,它可以產生哈希碼——物體的數字表示——其性能優於經典算法。不幸的是,由於FlyHash使用隨機投影,它無法從數據中學習。他們說,它比之前發布的各種哈希方法的基準測試都要好,而且它可以生成對相似度搜索有用的二進位表示。
  • 《自然》: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科技日報北京6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演化學論文,描述了驅動雄性果蠅產生數量很少的巨大精子的演化過程雄性果蠅的精子出乎意料的大,是地球上最長的精子細胞之一,尤其是和它們相對細小的身軀相比,精子伸直後甚至可以是其身長的20倍,這被認為是性裝飾中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極端例子之一。果蠅的精子為什麼如此之長一直是個謎。
  • 果蠅:科學家們的好助手
    你們知道「科學隊長」為什麼要選擇果蠅來作「形象代言」嗎?這是因為啊,果蠅是生物學研究中非常熱門的實驗材料,在各個領域都深受科學家們的喜愛。
  • 生物物理所果蠅生殖發育關鍵蛋白質與RNA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oskarmRNA的定位與翻譯的位置決定了果蠅生殖質組裝的位置。  oskarmRNA在滋養細胞中轉錄,並通過微管等細胞骨架運輸到卵母細胞的後極。新轉錄的mRNA通常不翻譯成蛋白質,原因之一是其3』-UTR部位會結合抑制因子形成無活性的RNP,只有輸運到卵母細胞的後極通過激活因子的結合才起始翻譯過程。
  • 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原標題: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本報訊 果蠅的精子長度可超過5釐米。一項新研究描述了驅動雄性果蠅產生數量很少的巨大精子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
  • 秋冬季讓人煩惱的果蠅!
    1、體型:果蠅和蒼蠅同屬雙翅目昆蟲但果蠅的個體與蒼蠅相比就小多內了。所以他們是屬於同目容但不同種屬的生物,兩者的生活習性有很大差異。2、危害:果蠅有一定的危害性,這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果蠅喜歡生活在果蔬生長和儲存的地方,但不是存在於果蔬中,而是當果蔬有變質腐爛以後會吸引果蠅去產卵,從而產出小果蠅。蒼蠅水果腐敗了以後它才會來的,危害不大。
  • 黑腹果蠅觀察日記
    今天的果蠅的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凌晨0點,到了下一天,4月5日。但我仍把記錄歸到4月4日,一來,主要的觀察是在4日進行的,二來,我更習慣以晚上的睡眠劃分日期。當初我們從被麻醉的各一堆雌雄果蠅當中,各挑出五隻來放進這截管子裡。
  • 果蠅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01果蠅是發酵水果的跟隨者果蠅包括果蠅科(Drosophilidae)中的許多小蠅,例如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櫻桃果蠅(亞洲果蠅)(Drosophila suzukii)。這些昆蟲非常小(約2至4毫米長),顏色從黃色到棕色到黑色不等。它們遍布在世界各地,尤其在潮溼的熱帶地區更為常見。
  • 為什麼果蠅的一個精子和你手指頭一樣長?
    ,果蠅的精子長度可以超過五釐米。從破裂的精囊中流出的二裂果蠅的精子 Credit:Romano Dallai在動物界,為了交配需要進行更猛烈競爭的性別會演化出更精美的裝飾(例如鹿角,牛角和尾羽)來獲取交配對象。雄性果蠅的精子出乎意料的大,尤其是和它們相對細小的身軀相比,是性裝飾中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極端的例子之一。
  • 果蠅的眼睛,控制飛行的法寶
    固定在小棍上的果蠅。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科普】模式動物介紹——果蠅
    在遺傳,發育,生理和行為等研究方面,黑腹果蠅是最常見的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它易於培養,繁殖快,飼養經濟,只有四對染色體,易於遺傳學操作。自摩爾根用果蠅突變體進行研究,果蠅研究歷史已長達數百年。形態特徵果蠅具有一對碩大的紅色複眼,一對翅膀,三隊足,體色主要呈棕黃色,體長約為2.5mm。
  • 上海生科院揭示果蠅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異性識別Piwi蛋白在...
    成熟piRNA生成和加工過程包括前體生成、中間產物加工以及piRNA 3』端修剪和甲基化修飾,最終形成成熟piRNA。piRNA 3』端的加工需要Papi (Tdrkh) 蛋白的參與。結構揭示了Papi-eTud通過與Piwi N端的「RGRRR」motif進行相互作用,這一motif不同與之前報導其他PIWI蛋白中的(G/A)R重複序列,特異存在於果蠅Piwi蛋白中,並在不同亞種屬的果蠅Piwi蛋白中保守存在;該motif的序列特異性決定了Papi-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特異性。
  • 核果類果園果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
    受害果實商品率降低,成為次果,嚴重影響了銷售和效益,特別是易因媒體報導不全面造成市民消費恐慌,對產業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打擊,嚴重影響了產業的健康形象,因此必須加強果蠅的綜合防治,才能解決果蠅造成的危害。[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1 發生規律1. 1 為害特點果蠅屬果蠅科,是腐生性害蟲,目前全世界果蠅科已發現 2000 多種,廣泛存在於全球溫帶及熱帶氣候區,由於其主食為酵母菌,大部分的果蠅以腐爛的水果或植物體為食,少部分則只取用真菌、樹汁液或以花粉為食。
  • 新型長壽藥,延長果蠅壽命16%
    日前,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給予低劑量的情緒穩定劑鋰時,果蠅的壽命會延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