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果蠅生殖發育關鍵蛋白質與RNA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mRNA的時空定位是mRNA轉錄後調控的重要步驟之一,在生殖細胞發育以及身體非對稱性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oskarmRNA的定位與翻譯的位置決定了果蠅生殖質組裝的位置。

  oskarmRNA在滋養細胞中轉錄,並通過微管等細胞骨架運輸到卵母細胞的後極。新轉錄的mRNA通常不翻譯成蛋白質,原因之一是其3』-UTR部位會結合抑制因子形成無活性的RNP,只有輸運到卵母細胞的後極通過激活因子的結合才起始翻譯過程。Oskar蛋白在後極合成後,可進一步招募其它蛋白質和RNA,如Vasa, Tudor, Aubergine蛋白以及nanosmRNA等共同完成果蠅生殖質的組裝和腹部發育。若人為地將oskarmRNA 移植到卵母細胞的前極,可誘導生殖細胞在前極產生。

  關於Oskar mRNA的功能和定位機制的研究已有較多積累,但有關Oskar蛋白質的性質、及其在果蠅生殖細胞生成中的作用機制還不為人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許瑞明研究組開展了Oskar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分別解析了Oskar蛋白的N端(Osk-N)和C端(Osk-C)的晶體結構(圖A, B)。結構分析與生化實驗結果顯示,Osk-C摺疊為一個類似水解酶的結構,但是其預測的活性中心缺乏關鍵的催化殘基,沒有催化活性。更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Osk-C具有體外結合RNA的能力,可結合oskar自身和nanos的mRNA3』-UTR區域(圖C),這是第一次報導含有類似水解酶結構域的蛋白能與核酸結合。進一步又通過定點突變實驗確定了Osk-C表面結合RNA的關鍵部位(圖D)。而預測含有RNA結合結構域的Osk-N雖然摺疊成經典的winged-helix核酸結合結構域,但體外未檢測到其RNA結合活性。

  這項工作從結構和功能兩方面揭示了Oskar蛋白質的性質,包括二聚化的N端winged-helix結構域和可與RNA結合的C端類水解酶結構域。同時發現Oskar蛋白通過結合在相關mRNA的3』-UTR區域調節其翻譯和定位的機制。這些發現對理解Oskar在果蠅生殖細胞生成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此項研究工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標題為Structural of Drosophila Oskar reveals a novel RNA binding protein。

  本項工作是生物物理所許瑞明研究組與美國紐約大學Skirball研究所Ruth Lehmann課題組合作研究的成果。兩個課題組之前在果蠅生殖細胞發育的另一個重要蛋白Tudor的合作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Genes & Dev. 2010; Cell Res. 2014)。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計劃以及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資助。文章的第一作者和共通訊作者楊娜研究員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鬱珍瑜助理研究員和本科生胡夢龍(現在香港大學就讀)是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連結

  

 

  圖例:Osk-N和Osk-C的晶體結構以及Osk-C與相關mRNA的3』-UTR的結合。(A). Osk-N二聚體的結構;(B). Osk-C的結構;(C). Osk-C結合相關mRNA的3』-UTR(D);(D). Osk-C表面與RNA結合的關鍵部位。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2017-07-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文章以釀酒酵母prion蛋白Ure2(其天然態以穩定二聚體形式存在)為例,基於上述標記策略將FRET染料對分別標記於Ure2 N端prion無序結構域以及C端球形功能結構域,採用單分子FRET技術確定了N端結構域相對於C端結構域的空間位置及其發生相互作用的區域。這種新的標記方法克服了經典的半胱氨酸標記二聚體蛋白質的局限性,且具有普適性,使單分子FRET技術可擴展研究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二聚體蛋白。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在生理條件下蛋白質中的賴氨酸一般帶正電荷,與鄰近胺基酸殘基間的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等是調節蛋白質結構和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賴氨酸反應性與其所處微觀環境密切相關,蛋白質結構和相互作用的變化直接影響相關區域賴氨酸的反應性。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之康 今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李棟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成功入選。
  • PNAS:確定維持果蠅成體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再生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清楚地了解幹細胞是如何分化為特殊的器官和組織的.現在,加州大學的Santa Barbara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發現,他的研究小組確定了果蠅中決定幹細胞產生不同類型的子細胞的機制.這些結果被發布在今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 PNAS:研究發現RNA m6A修飾和果蠅性別決定新因子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豐富的化學修飾之一,影響剪接、穩定性、摺疊、出核、以及翻譯等一系列mRNA代謝過程。
  • 神經突觸發育與重塑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神經突觸的發育與重塑是神經科學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突觸重塑是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神經環路的形成以及生物對生理和(或)環境變化的適應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學現象。同時,突觸重塑的異常會導致許多重要的神經疾病。然而,我們對突觸重塑的分子和細胞機理的認識卻非常有限。 果蠅是研究神經發育機制的重要模式動物。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花椒鳳蝶是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後代的,其特點主要是()     A.有精子與卵細胞融合的過程     B.由卵細胞直接發育成新個體     C.雌雄同體,異體受精     D一雌雄同體,自體受精
  • 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
    導讀:中科院嚴冬研究組與美國哈佛大學Norbert Perrimon研究組合作發表PNAS研究成果。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
  • 轉錄組層面上研究蛋白質-RNA相互作用的技術及方法綜
    兩周前,小編給大家推薦了清華大學張強峰教授在QB期刊上發表的關於轉錄組層面上研究RNA-RNA相互作用的乾濕實驗方法的綜述文章後(點擊這裡進入該篇文章),引起了許多小夥伴的關注。並且也有小夥伴問,RNA在轉錄組層面上的相互作用不僅有RNA-RNA之間的,應該還有蛋白質-RNA之間的相互作用呢!
  • 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ppGalNAc-T18, a member of the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2016-05-12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研究人員仍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選擇性剪切事件可以導致蛋白質組的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全基因組水平通過分析與核糖體結合的mRNA來研究翻譯組的構成,並與總mRNA所代表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 PNAS:揭秘男性生殖衰老的關鍵機制,可人工幹預推遲
    先前,大部分有關男性生殖衰老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齡對精子的影響上,但非精子精液對於生育也很重要。不過,對於不同年齡,非精子精液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 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果蠅揭開了介導男性生殖衰老的機制以及射精與壽命之間潛在聯繫的神秘面紗。
  • 青島能源所等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青島能源所等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5-02-04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團隊研究員馮銀剛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柯莎(Sarah Perrett)研究組在翻譯控制腫瘤蛋白(TCTP)參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TCTP與翻譯延伸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代表了TCTP的一個基本生物學功能
  • 生殖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獲新進展 對後代影響重大
    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景觀圖。該項成果為探究人類生殖細胞表觀遺傳重編程、DNA甲基化隔代遺傳及幹細胞向精卵定向分化等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性評估、疾病對後代影響評價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研究揭示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複雜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7:0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K. Christopher Garcia和Woj M.
  • Nat Methods綜述|秦為等闡述鄰近標記技術對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解析
    責編 | 兮生物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例如蛋白-蛋白以及蛋白-核酸相互作用,在各種生命過程中廣泛存在,並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發展大規模分析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方法對生物學功能探索和疾病幹預具有重要的意義。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鳥的生殖和發育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點評:此題是基礎題,較易,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情況。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兩棲動物、鳥類、家兔、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點評:此題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兩棲動物、鳥類、家兔、蝗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