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秘男性生殖衰老的關鍵機制,可人工幹預推遲

2021-02-23 生物探索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育力降低的現象在女性中是眾所周知的,但在男性中的研究卻並不多。先前,大部分有關男性生殖衰老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齡對精子的影響上,但非精子精液對於生育也很重要。不過,對於不同年齡,非精子精液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

 

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果蠅揭開了介導男性生殖衰老的機制以及射精與壽命之間潛在聯繫的神秘面紗。他們發現,精子和精液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受到年齡的影響,它們對老年雄性的生殖能力下降也有不同的影響。在交配活動不變的情況下,精子產生隨年齡增長按時間順序遞減。因此,交配頻繁的年老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是精子轉移減少和活性降低。同時,通過人工幹預可以延緩男性生殖衰老。相關成果發表在《PNAS》上。

https://doi.org/10.1073/pnas.2009053117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分別對果蠅進行了無交配和頻繁交配的實驗後發現,雄性生育功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但這種作用高度依賴於雄性的性活動。頻繁交配的年老雄性後代較少,而且更可能不育;而無交配行為的年老雄性精子競爭能力也很差,但與年輕雄性相比,他們的生殖能力和生育能力並未顯著降低。以上研究結果表明,頻繁交配是導致男性年齡依賴性生殖衰退的重要因素

 

生殖能力隨男性年齡和交配活動而下降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年齡和交配活動也會影響無精子雄性促使伴侶產卵的能力。也就是說,除了精子,精漿惡化也會導致與年齡相關的生殖能力下降

 

在確定與年齡和交配活動增加有關的射精性能喪失以及精液的直接作用後,研究人員接下來研究了精液蛋白質組的變化是否可以解釋這些影響。他們發現,在無交配行為的情況下,雄性生殖組織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累積不同的精液蛋白集,從而導致精液蛋白質組的組成發生變化,相反,在頻繁交配的情況下,精液蛋白的豐度和傳遞隨年齡的增長保持不變。這表明,精液蛋白質組是性活躍雄性中隨年齡增長而導致精子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精液蛋白質組對不同雄性的衰老反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操縱胰島素信號傳導途徑可以延長多種生物的壽命。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胰島素信號傳導途徑的抑制,除了延長壽命外,在果蠅中還觀察到了生殖衰老的延遲。這表明,此類幹預措施可以延遲男性生殖衰老和死亡

 

胰島素信號通路的操縱改善了老年交配頻繁雄性的射精惡化

 

總結來說,果蠅這項研究提供了男性年齡對精子和精液蛋白質組影響的新見解。研究表明,精子和精液蛋白的數量和質量均可導致與年齡相關的男性射精性能下降,但這些不同因素的作用取決於交配史。這也解釋了為何精子是交配環境中與年齡相關的不育症的關鍵因素,但精液卻表現出更為普遍的質變。因此,了解一系列分類單元中老年男性精液的健康狀況是未來的主要挑戰。

[1] Male reproductive aging arises via multifaceted mating-dependent sperm and seminal proteome declines, but is postponable in Drosophila.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基因編程黑科技揭秘衰老關鍵機制!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微流體、計算機建模等技術,揭秘了衰老背後的關鍵機制。還通過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延緩了細胞的衰老。這一研究進展加快了人類逆轉衰老的步伐。 每個人都希望延緩衰老、永葆青春。
  • 男性衰老與女性衰老有何不同呢?
    簡單地說,把端粒酶注入衰老細胞中,延長端粒長度,使細胞年輕化,這是可能的,科學家們對此寄託了厚望。將來醫生給老人注射類似端粒酶的製劑,延長老者的端粒長度,達到返老還童的目的。 男性和女性之間激素的差異 新的研究顯示,女性壽命往往比男性長,關鍵可能在於雌性激素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女性的端粒往往比男性長,並且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
  • 樸華生命:打造男性健康服務閉環,引領中國生殖醫學智慧診療
    動脈網獲悉,國內首個聚焦於男性生殖領域的「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課題組近日落成,由樸華生命與華西第二醫院人類精子庫聯合創建。該課題組旨在推動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的創新發展,加強新一代智能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深入研究。
  • 基因突變可能延長男性壽命:生長激素幹預延緩衰老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傑伊·奧爾安斯基(Jay Olshansky)教授在媒體採訪時說,「在人體衰老科學研究領域,如果你想預測自己是否長壽,應當先分析自己父母的壽命狀況。」該項研究負責人是以色列海法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吉爾·阿茲蒙(Gil Atzmon)教授,他吃驚地發現DNA輕微變化將對男性壽命產生重大影響。他說:「刪除幾個鹼基對,一些老年人群仍擁有一個功能性蛋白質,可使他們的壽命更長久,我認為這是非常令人驚奇的!」這是非常複雜的,因此我在研究過程中進行細化分析,之前的研究可能過於簡單。
  • 二甲雙胍可修復腦損傷、改善認知
    與安慰劑治療相比,二甲雙胍可顯著恢復兒童腦腫瘤患者因顱腦放療導致的認知和神經損傷,並且在女性患者中療效更為顯著。這一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7月27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小鼠實驗哺乳動物的大腦中含有常駐前體細胞群,這些細胞是促進神經發育的關鍵,並且這種作用持續到成年期。因此,有觀點認為,激活內源性前體細胞(NPC)就能促進大腦修復。
  • 五湖名家共聚榕城,極深研幾齊話生殖 ——中國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五屆生殖醫學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在胚胎發育期間,AMH分泌導致男性苗勒管退化,女性胚胎中缺乏AMH會使得苗勒管發育成輸卵管、子宮和陰道上部。曾教授談到,在臨床中AMH可以評估卵巢儲備、預測更年期年齡、監測體內IVF藥物利用率和用於手術前後的評估。患病、抽菸、避孕藥、化療等因素均可能引起AMH的波動。
  • Sci Adv | 孫曉溪/張鋒/施惠娟合作發現導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男性...
    一般來說,臨床醫生將其歸因於女性因素而非男性因素,尤其是精子臨床診斷為正常時。目前,未見男性遺傳因素導致早期胚胎發育失敗的報導。該研究 發現了男性遺傳因素導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第一個突變基因ACTL7A,並明確了ACTL7A 突變的致病機制;同時發現卵母細胞人工激活 (AOA) 技術能夠成功克服因ACTL7A/Actl7a突變導致的胚胎停滯,並使Actl7a突變雄性小鼠獲得健康子代,為這類患者提供了治療方向。
  • 研究揭示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合作單位在線發表於《發育細胞》的一項研究,繪製出人皮膚老化的單細胞轉錄圖譜,揭示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並發現了2個促進皮膚細胞增殖、減輕炎症、抑制衰老的關鍵因子。而一種天然化合物——槲皮素,能夠延緩人真皮成纖維細胞衰老,這為幹預皮膚衰老提供了新策略。
  • 精子競賽:又是一個關於人類生殖的男性幻想
    這種說法是男權社會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男性幻想,它的科學基礎也並不準確,這種觀念本身就已經夠糟糕的了,如果還繼續相信這些片面的信息,很有可能會耽誤男性女性進行不孕不育治療的重要時機。****回顧歷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生殖觀念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子。過去,人們無法通過科學的手段來解釋生殖細胞和受孕過程。
  • TAU特大揭示端粒衰老機制,人類或可重回青春?
    但即便如此人類對於端粒的縮短也是束手無策,而近期《衰老》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卻讓人們大跌眼鏡:一個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找到了「延伸端粒而使衰老程度發生逆轉」的方法。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端粒延伸了百分之三十八,衰老的細胞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七,檢測發現受試者的細胞水平,與當年30歲的自己無異,也就是說試驗中衰老的過程,實現了「減緩」甚至「逆轉」,而其中的原理則是:氧氣濃度的突然變化引發了細胞再生機制的動作反應。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的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圖片來自PNAS, 2020, doi:10.1073/pnas.2010102117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在上個世紀內,人工授精已經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選擇性育種方法,因它的效率較高而受到科學家們的青睞。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殖生物學家Jon Oatley說,「大約有80%的奶牛是通過人工授精繁殖的」,但是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項技術有局限性。他解釋說,與公牛不同的是,公豬(指的是馴化的、未閹割的豬)的精子不能很好地耐受冷凍,這就使得它的保質期縮短,並限制了它的運輸。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2020-1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日本科學家研發出男性避孕藥 可暫時控制精子功能
    這項發現是人類在研發男用避孕藥方面邁出的決定性的一步,並有望在男女社會地位平等,以及通過男性避孕措施控制生育率等方面帶來新的發展。男性避孕效果或優於女性避孕措施如果能夠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生活,這項發現將是科學界的一座裡程碑。目前避孕主要依靠女性服用避孕藥等幹預雌激素的方式,以及安放子宮內避孕裝置。
  • 【學術前沿】求同存異:衰老生物學範式的爭鳴與共識
    如果不能就何為衰老這個問題達成共識(包括衰老的定義和機制),那麼將如何去鑑定、衡量衰老?或者去知道我們是否能夠衡量衰老?又如何去評價抗衰老乾預手段的可能性?其他物種中的研究又有多少可以作為理解人類衰老的參考?儘管當前並不可以真正得到衰老領域中公認的範式,但至少這次討論和研究關注了當前所存在的重要的分歧,並設法提出一個路線圖,為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而努力。
  • 無精子症研究新突破,多單位合作揭示男性生殖支持細胞重要功能
    由於對NOA病因與病程知之甚少,導致治療手段極其匱乏,嚴重損害了男性健康與家庭社會和諧。目前對於參與人類生精微環境的體細胞成熟過程及其在無精症患者的病理變化鮮有系統報導。首次詳細描繪了人睪丸生精微環境中體細胞尤其是支持細胞的發育路徑及其在非遺傳因素導致的男性不育患者中的病理變化特徵。
  • 最熱生殖醫學話題是什麼?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耿玲:輔助生殖助孕患者關鍵節點團體幹預策略   她指出滿意度測量指標的設計原則是必須是顧客認為重要的、測評指標必須能夠控制、測評指標必須是可測量的、考慮與競爭者之間的差異、同時考慮醫院的特徵。黎主任講解的輔助生殖護理滿意度測評體系為輔助生殖護理的同行們提出參考依據。  「男性不育顯微外科和男性健康」新書首發儀式。
  • PNAS:代育父系技術出爐!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
    2020年9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的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圖片來自PNAS, 2020, doi:10.1073/pnas.2010102117。美國密蘇裡大學生殖生物學家Thomas Spenc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是一篇非常棒的論文,它首次證實你可以在多種大型動物中進行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移植。」
  • 新型「基因療法」可延緩機體衰老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對於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的見解。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能否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基因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