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生殖醫學話題是什麼?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2021-01-16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第23屆IFFS國際生殖聯盟大會暨第五屆浦江生殖醫學論壇精彩薈萃!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由國際生殖協會聯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攜手共同舉辦的「第23屆IFFS國際生殖聯盟大會暨第五屆浦江生殖醫學論壇」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此次大會是國際生殖協會聯盟首次在中國舉辦大會,會議以「人類生殖領域研究前沿的轉化」為主題,吸引了海內外百餘位頂級專家和3500餘位生殖同道參會。



與會專家和學員熱情高漲。4月12日,大會採用主題報告、專題演講、專家論壇、生殖沙龍及熱點辯論等多種形式,主要圍繞著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幹細胞、內異症、胚胎冷凍策略、環境汙染物、全球範圍不同地區的生殖現狀及發展等生殖領域熱點話題展開,通過高層次、多樣化的學術交流,多角度、多視野向參會學員展示了目前最前沿的進展和報告,也促進了專家和學員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生殖護理分論壇、生殖男科分論壇、生殖內分泌分論壇、生殖免疫分論壇也百花齊放,分別就相關領域前沿熱點向大家呈上了學術的饕餮盛宴。

 


Morethan a mother High level panel



Rasha Kelej教授主持此次高級論壇,來自非洲及發展中國家的專家們與Simpson教授一起討論如何維護和保證非洲及發展中國家女性公平的生育權利以及解決這些女性不孕症的診療幹預和難點。

 

Keynote2


喬傑:

Genetics,Epigenetics and Diagnosis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為大家帶來了「Genetics, Epigenetics and Diagnosis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精彩講座。喬傑院士首先介紹了全球及中國ART的發展概況,但ART仍然存在發展瓶頸。喬院士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檢測精子和卵子的基因表達規律,探索了精子跨代遺傳的機制和卵母細胞染色體分離異常的可能機制。喬傑院士團隊利用Multi-Omics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檢測早期胚胎DNA甲基化譜,發現了胚胎新的DNA甲基化表達譜,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提出目前對於人類嵌合體胚胎是否應該移植及對IVF結局及子代遠期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接著喬院士講述了PGT在全球及中國的應用情況,介紹了新的MARSALA胚胎基因檢測方法。

 

Keynote 3


楊輝: 

Genome Engineering and Germline Gene Therapies



來自中科院腦神經所的楊輝教授給大家分享了「Genome Engineering and Germline Gene Therapies」的最新研究進展。楊輝教授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進行深入講解。基因治療主要應用於生殖細胞和體細胞,在生殖細胞中有效性能高達99%以上,而沒有脫靶現象。楊輝教授團隊採用C-CRISP技術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得到了更高的編輯效率和更精準度。但C-CRISP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導致複雜的DSBs和嵌合體的產生。目前基因編輯的有效性及脫靶現象仍然有待提高。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技術應用到臨床仍需進一步探索。

 

Keynote 4


Professor Linda Giudice:Epigenetics/Reproductive Toxicants



ASRM主席,USFC婦產科內分泌主任Linda Giudice教授就環境內分泌幹擾物對生殖結局的影響進行精彩論述。人類全生命周期均會受到環境內分泌幹擾物(EDCs)的影響,流行病學數據、動物在體及體外研究均提示EDCs會影響生殖。EDCs可以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影響卵子和精子的生長和發育,多項數據也提示EDCs會影響ART的生殖結局,降低活產率。Linda Giudice從體外研究、體內動物研究多個角度闡釋EDCs可能會通過表觀遺傳修飾導致卵子,精子及胎盤的發育異常。同時Giudice教授提到在小鼠中最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修正EDCs對配子的影響減少對子代的影響。最後Giudice教授提出為了提高公眾健康,醫療保健人員及研究者應致力於減少EDCs暴露。

 

Keynote 5


Professor Katsuhiko Hayashi:Stem Cells



來自日本九州大學的Hayashi教授就就如何建立體外生殖細胞系和休眠期卵母細胞進行了講述。Hayashi教授的前期多項研究提示幹細胞技術可以產生成熟的卵子。通過體外加入細胞外基質,壓縮及核震蕩可以成功建立休眠期卵母細胞。但需注意的是壓力感應器以及震蕩以及休眠狀態等對卵母細胞的遠期影響。

 

Trilogy2


Professor Tracey Woodruff:Toxicants Epidemiology of ReproductiveOutcomes 



加州大學兒童環境健康及疾病預防中心主任Tracey Woodruff教授講述了「Toxicants Epidemiology of Reproductive Outcomes」的流行病學概況。 環境內分泌幹擾物包括BPA,PBDES等具有雌激素活性,這些環境毒物暴露無處不在,暴露量逐年增加,與化工生產密切相關。環境內分泌暴露可以從宮內暴露開始,貫穿整個生命周期。Woodruff教授指出婦產科醫生應該有義務告知未孕及妊娠女性環境毒物的暴露方式及途徑,減少宮內暴露以及對子代的影響。Woodruff教授還詳細闡述了各種毒物對生殖健康的影響。PFOA母體暴露與新生兒低體重和生長發育密切相關。三氯生可能與生長發育相關,PFOA可能與免疫系統相關,新生兒暴露PBDE可能會影響神經發育。Woodruff教授提出環境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僅僅靠個人力量是不能減少毒物暴露,呼籲政府機構頒布相關政策減少或禁止相關環境毒物的應用。


Professor Neils Skakkebae: Toxicants Sperm Counts, Testicular Cancers, and the Environment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Skakkebae教授講述了環境毒物對男性精子和睪丸癌的影響。首先Skakkebae教授介紹了全球生育力下降的趨勢以及精子質量下降的趨勢,但睪丸癌的發生逐年增加。Skakkebae教授提出妊娠期宮內環境內分泌幹擾物的暴露會導致睪丸基因異常,從而導致睪丸支持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功能異常,進而可能影響精液質量及增加生殖細胞腫瘤的發生比例。Skakkebae教授亦呼籲要通過國際合作及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減少環境毒物暴露。


Professor Hrishikesh Pai: Toxicants Oocyte Freezing



來自印度的Hrishikesh Pai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卵子冷凍的相關進展。Pai教授首先針對卵子冷凍的適應症、應用概況、方法等影響復甦成功率的因素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並提出卵子冷凍是女性生育力保存的有效技術。但卵子冷凍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存在卵子利用率低,活產率低等問題。同時Hrishikesh Pai教授向我們講述了卵巢組織冷凍的適應症和方法,並提出卵巢組織冷凍後復甦移植目前的臨床應用較少,目前獲得活產的較少,需進一步探索。

 

Trilogy3


Dr.Catherine Racowsky:Non-invasive Embryo Assessment



Catherine Racowsky教授是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ART實驗室主任和哈佛醫學院婦產科教授。她帶來的是關於「Non-invasive Embryo Assessment」的精彩報告。她提出胚體評價檢測的主要實踐原則是:對胚胎的危害最小、最低技術要求、最大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胚胎獲得最大發育潛能、在IVF實驗室裡有連續性和可重複性以及收費合理。Racowsky教授比較了傳統的胚胎形態學評估方法和Time-lapse圖像評估方法(TLI),同時她也指出目前尚無統一可接受的TLI算法。她介紹了目前最有效的評估線粒體的數量/質量和功能的工具是螢光成像顯微鏡(FLIM)以及目前PGT-A的局限性。最後她提出發展非侵入性PGT-A(niPGT-A)相當必要;非侵入性的胚胎檢測來源包括卵泡液、代謝產物、無細胞DNA研究和胚胎形態學(Time-lapse圖像評估)。


Dr.Luca Gianaroli:Embryo Biopsy



Luca Gianaroli教授是生殖醫學方面的專家,他是義大利生殖協會的前任主席。今天Luca Gianaroli教授就「Embryo Biopsy」發表了精彩的演講,首先他比較了極體活檢和胚胎活檢的優劣勢。他總結到除了與PGT相關的臨床益處外,卵母細胞和胚胎活組織檢查的分析將大大增加了我們對胚胎發生初始階段的了解;早期胚胎高度暴露將增加染色體不穩定性,並且在其基因組激活後,它需要克服嵌合體所施加的障礙;囊胚液(BF)中基因組DNA的存在可以反映內細胞團從非整倍體邊緣進入整倍體的狀態。當囊胚是完全的整倍體時,這種事件往往不會發生。因此,WGA結合BF檢測DNA可能是優先考慮胚胎移植的標準。


Dr.John E.Buster :  Previvo Uterine LavageProcedure



來自美國休斯頓德克薩斯州的生殖內分泌和婦產科專家John E.Buster向大家闡述了 「Previvo Uterine Lavage Procedure」。首例體內PGT在2018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會議提出子宮灌洗:無需IVF即可獲得高質量的囊胚。這項技術具有:微創、極大舒適、最小的胚胎實驗室要求,適合玻璃化冷凍的囊胚、實驗室培養基的最短暴露時間和對更喜歡體內受精婦女的吸引力等優勢。他還是指出經子宮灌洗獲得胚胎進行PGT-A的結果與高質量卵子捐贈者的IVF結果相當;體內受孕胚胎的整倍性/低鑲嵌率(63%)與IVF受孕胚胎的(69%)相似;高鑲嵌性、複雜異常和非整倍性率也相似。最終他展望該項技術將使全世界的家庭都能獲得最先進的遺傳技術,聯網的實驗室可以向遠程患者提供電子報告。

 

Trilogy 4


Professor Krina Zondervan:Endometriosis Genetics and Relationship to Pathogenesis



來自哈佛大學的Krina Zondervan就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基因表達異常進行深入的探討。首先Zondervan教授提出目前有大量的證據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具有遺傳性,並且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目前有10項GWAS研究探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基因組表達變化,這些基因的突變位點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及不孕密切相關。同時有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體細胞基因變異發生率也增加,但具體的作用機制並不明確。最後Zondervan教授表示目前的GWAS SNPs的數據只能解釋5%的發病風險,需要更多的功能研究探索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作用機制。


Professor Stacey Missmer:Endometriosis Epidemiology and Associated Disorders



來自於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Stacey Missmer教授就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流行病學概況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異常及遠期健康進行詳細講解。Missmer教授報導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高發疾病,在生育年齡女性中發生率高達10%。並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類早期難以診斷,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與其他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的疾病。接著Missmer教授利用豐富的流行病數據向大家說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如SLE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等癌症的發生也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這些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類與其他疾病相關的高風險疾病,但仍需要高質量的研究以及標準來進一步探索。


Professor Neil Johnson:Endometriosis: pain &reproductive surgery



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和奧克蘭大學的Neil Johnson教授就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進行了闡述。Johnson教授提出目前的研究證據提示手術可以減輕內異症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育齡期女性的生育力。並且詳細的介紹了多種不同的手術方法對內異症疼痛、生育的利弊。同時提出不推薦在有生育需求的內異症患者圍手術期添加藥物治療從而增加了等待妊娠的時間。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合併不孕患者,ART前是否需要手術處理存在爭議,手術時需考慮對卵巢儲備的影響。

 

Trilogy5


Dr. Svetlana Rechitsky: Spectrum of Single Gene Disorder in PreimplantationGenetic Testing (PGT-M)



現任生殖遺傳創新(RGI)主席、佛羅裡達國際大學人類和分子遺傳學臨床教授Svetlana Rechitsky為大家帶來了名為「Spectrum of Single Gene Disorder i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M)」的精彩講座。Rechisky教授介紹了PGD的歷史及目前植入前遺傳檢測(PGT)的常用術語分為PGT-A: 非整倍體、PGT-M: 單基因、PGT-SR: 結構(染色體)重排和PGT-HLA: 人類白細胞抗原。PGT的優勢在於可以降低妊娠期間已知單基因病的風險;減少平衡易位患者的流產率和後代患不平衡的可能性;增加高齡女性(大於35歲)IVF的成功率。江中還詳細講解了PGT-M的傳統及新型適應證、技術限制及影響因素。她總結到,等位基因脫扣是PGT-M誤診的主要原因,連鎖分析可以避免之;假基因的存在可能會干擾檢測的準確型;單精子分析或極體檢測提高了新發突變測試的準確性。


Dr.David Cram: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Detection of Aneuploidy



國際胚胎植入前遺傳性診斷協會(PGDIS)主席David Cram教授介紹了PGT-A的檢測過程,從促排卵開始到滋養外胚層細胞活檢及最後的整倍體胚胎移植,介紹了目前基於NGS平臺的優劣勢,並提出現有的目標是為PGT-A開發高解析度的NGS平臺。他還介紹了一個最新的單細胞均一基因組擴增技術(SUCA)以及相關的臨床應用。關於整倍體-非整倍體嵌合體和整倍體-階段性嵌合體胚胎的管理,David Cram教授還提出的看法如下:如果只有嵌合體胚胎可以移植,建議進行新一輪的PGT-A周期;將可用的嵌合體胚胎分為低風險、中等風險和高風險,並優先移植;避免使用X單體嵌合或21染色體三體嵌合的胚胎;避免移植與單親二倍體相關或宮內發育遲緩相關的染色體三體嵌合;最後妊娠14-16周行羊膜穿刺術確診。


Dr. Joe Leigh Simpson: PGT Who Should (and Should not) Undergo PGT?



Joe Leigh Simpson教授是美國婦產科學會會員、美國遺傳學院委員、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譽院士、生殖遺傳創新(RGI)PGD臨床負責人、IFFS前任主席。


德高望重的Simpson教授給我們講解了「PGT Who Should (and Should not)Undergo PGT?」首先他介紹了在下列情況時:避免臨床終止妊娠、需要ART助孕的夫婦、選擇避免一種疾病以上的高風險的正常胚胎、不明基因型胚胎的診斷和移植及選擇HLA相容胚胎用於臍帶血幹細胞移植,胚胎植入前遺傳性檢查(PGT)是優於傳統的產前遺傳學診斷的。


同時Simpson教授也指出目前PGT的應用也存在爭議。他介紹了PGT-A的經驗教訓並列出了詳細的數據及案例,他認為PGT-A的準確性取決於非整倍體細胞的活檢點和活檢部位。Simpson教授還分享了如何管理嵌合非整倍體胚胎。最後他總結到,PGT-A可用於降低年齡相關的風險(35-40歲)、復發性非整倍體流產、PGT-M優先考慮聯合PGT-A使用,PGT-M不再局限於兒童期發病的疾病,由家庭成員或泛種族篩查確定的遺傳性成年發病的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心臟病)也適用於PGT-M。

 

Professor Johannes L.N Evers: Evidenced-based Medicine



來自於荷蘭的 Maastricht大學,Human Reproduction 主編Johannes L.N Evers教授就如何應用「Evidenced-based Medicine」進行講述。首先Evers教授通過子宮內膜輕搔爬技術的臨床研究過程闡述高質量的RCT研究的重要性,可以指導臨床治療決策。Evers教授認為通過發表期刊的質量,選擇性偏倚,研究設計以及統計學差異等識別低質量的研究。同時進一步強調了RCT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有效性及適應症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並不是所有的研究均需要進行RCT研究,需根據臨床意義的重要性而進行。最後Evers教授強調目前我們仍需要強有力的臨床證據,如RCT研究指導臨床決策。

 

Debate 1: Mild Endometriosis should be RoutinelyTreated in the Infertile Patient to Help Improve Fertility

辯論會:不孕症患者中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需要常規治療

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林羿教授



正方印度輔助生殖協會主席Rishma Dhillon Pai教授認為如果不孕症患者合併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應當通過藥物、激素甚至手術進行積極的治療,這樣可以改善不孕患者的生育條件。Rishma Dhillon Pai教授從大量的臨床證據出發,證明了腹腔鏡手術可以明顯改善輕中度內異症患者的生育力,從而幫助不孕症患者提高懷孕率,但是對IVF治療的患者作用不大。



反方世界子宮內膜異位協會主席Neil Johnson認為在IVF治療中,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腺肌症女性的活產率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區別,可見輕度內異症對女性生育力沒有明顯影響。而腹腔鏡治療降低復發率的同時影響了卵巢功能。此外,對於內異症患者行IVF治療術前使用GnRHa等治療對於妊娠成功率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常規治療輕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意義不大。

 

Debate 2: All Cycles Should Be Frozen  

辯論會:是否所有周期都應進行全胚凍?

主持:現任IFFS審計委員會主席Edgar Mocanu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張丹教授共同主持。



反方ASPIRE副主席、My Duc醫院希望研究中心主任Ho Manh Tuong率先發言,他認為:全胚凍移植的第一次移植周期活產率雖高於鮮胚移植,但累積活產率沒有差異;成本效益分析顯示鮮胚移植醫療花費更少;且全胚凍策略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升高、新生兒體重增加,遠期遺傳和表觀遺傳效應不明,因此不應所有周期都進行全胚冷凍。



正方香港中文大學生殖醫學及外科教授、威爾斯親王醫院輔助生殖技術部門主任Tin Chiu Li教授認為:近兩年大樣本RCT數據顯示全胚冷凍可獲得更好的種植率、妊娠率;可以為PGT檢測結果爭取更多的時間;可以降低OHSS等併發症發生率;在醫生、患者、胚胎學家中都廣受歡迎。尤其隨著無創PGT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全胚冷凍實為大勢所趨。

 

Debate 3: Immunotherapy Is Not For RoutineUse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 

辯論會:免疫治療不是反覆流產的常規治療

主持:Igenomix科學顧問委員會首席專家Carlos Simon與K.K. Iswaran教授共同主持



正方2019FOGSI候任主席Nandita Palshetkar表示:反覆流產的原因很多,除免疫因素,還有遺傳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等,所以免疫治療當然不應作為常規治療。最近的系統綜述顯示已發表研究對於免疫治療改善生育結局的作用存在爭議,meta分析發現對於IVF患者或反覆妊娠丟失患者免疫治療並未促進活產率,因此目前免疫治療仍不應作為臨床常規治療。



阿德萊德大學Robinson研究所所長Sarah Robertson作為反方,出乎意料的表明:作為一位科學家,她也認為免疫治療不應作為反覆流產的常規治療。Sarah Robertson教授說:免疫因素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多種免疫細胞參與調節和促進妊娠的建立和胎盤的形成,不應一味地免疫抑制,而應促進免疫耐受、免疫平衡。

 

ESHRE Society Symposium

「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座談會


Dr.Jackson Kirkman-Brown:How can weselect the best sperm for ICSI?



來自英國伯明罕大學人類生殖科學中心,代謝與系統研究所的Jackson KirkMan-Brown教授闡述了「How can we select the best spermfor ICSI?」。他提出精子DNA損傷將導致流產的風險加倍,為此,有幾項方法可以用於IVF實驗室的精子準備,如:MACs、Zeta潛能/電泳、粘性、微通道/微流控。經過以上準備的精子用於ICSI較傳統ICSI效果更佳。

 

Dr.Giovarri Coticchio: Fertilization markers for embryo selection



來自義大利博洛尼亞家庭和生育中心的Giovarri Coticchio教授演講中指出尋找胚胎質量受精標誌物很重要。在一些國家,受精的質量評估至關重要。Time-lapse技術的應用揭示了生育的極端活力,允許克服與單點觀察相關的主要偏差,但標準IVF和ICSI之間的形態動力學差異尚不可知,尚需提供大量新穎的時空(形態動力學)參數。報告中還提到光圈消失和原核分解之間的較長間隔與第3天的胚胎質量差有關。最後他總結了幾種受精形態生物標誌物可以預測胚胎質量;如果單獨使用這樣的生物標記物適用性有限,但是可以與在後期評估更準確的預測參數協同作用;TLM可用來作為繪製胚胎詳細的形態動力學的強大工具。

 

Dr.Roger Sturmey:Are Differencesin the Formulation of Culture Medium Justified by Evidence?



Roger Sturmey教授來自英國赫爾約克醫學院。他指出胚胎培養基QC過程中的巨大變化需要構圖的設計和驗證,為組成部分提供科學依據和理由。來自臨床前和臨床評估的數據和個人和組成部分的質量評估度需要質量記錄、毒性記錄,並應該發布完整的記錄,但不能用於比較療效。最終他總結道:多年來,世界領先專家的努力促成了培養基研究的發展,有基於體內測量的證據、經驗試驗來支持它的制定,但存在很多有差異的證據。

 

JSRM Society Symposium 

「日本生殖醫學會」研討會日本生殖醫學的最新進展


SeungChik Jwa: ART in Jap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test Japanese Nationwide Registry of 2016



Seung Chik Jwa教授是日本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的研究員。他在報告中指出目前日本晚婚,晚育的現狀導致社會存在潛在的ART需求。而目前只有日本婦產科學會發布的指南,並沒有立法或政府指導來規範日本。2016年全日本的IVF/ICSI周期為447790,其中81%新鮮周期採用單胚胎移植,82.7%凍胚移植周期採用單胚胎移植,最終共有54110名嬰兒出生。日本將增加PGT-A周期、凍胚的數量和為同性夫婦提供ART服務。最後他總結到高齡是日本目前最大的不孕病因;80%周期採用單胚胎移植,多胎率僅3%;超過40%新鮮周期採用全胚凍策略。


ANovel Device for Male Infertility Screening with Smartphone Semen Analysis


Dr. Yoshitomo Kobori: A Novel Device for MaleInfertility Screening with Smartphone Semen Analysis



來自埼玉醫科大學醫學中心的Yoshitomo Kobori教授指出育齡期夫婦不孕症的主要因素是男性不育,男性生育力的四大標準:產生健康的精子、精子可被運送到精液中、精液中有足夠量的精子及精子具有功能和能夠運動。精索靜脈曲張、感染和腫瘤;化學、重金屬和過熱;藥物、酒精、菸草、壓力、肥胖和老齡都會導致男性不育。精液檢查是男性生育力最基本的檢查,在家進行精液檢查具有簡單易行且放鬆的優勢,為此他們研發了一種名叫「Smartphone」的設備,該設備在2015年時全球手機用戶超過96.8%,其中發展中國家2006年的佔有率為30%,2014年為90%。該設備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Dr.Takehiko Ogawa: ImprovingIn Vitro Spermatogenesis with Organ Culture Methods



Takehiko Ogawa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泌尿科醫生和發育生物學家,他是橫濱市立大學醫學生命科學,生物製藥和再生科學實驗室教授。他首先介紹了利用小鼠的體外精子可用於器官培養,但這一方法遠並不完美,體外精子發生的效率很低且僅限小鼠睪丸。他指出維甲酸、激素(如FSH、LH、雄激素和碘甲狀腺原氨酸)和脂質是誘導體外精子發生的有效和必要條件;在培養的新生小鼠睪丸中存在誘導精子發生所必需的缺失因子;採用微流控裝置支持體外精子形成更有效。最後Takehiko Ogawa教授指出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確定富含脂質的牛血清白蛋白(AlbuMax)中的關鍵因素;發明優於含AlbuMax培養基的配方比;並且改善微流體系統以支持體內精子發生。

 


AfricanFertility Society Symposium  「非洲生殖協會」座談會在K.K Iswaran教授的主持下對非洲生殖醫學的現狀、困難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討論。

 

Panel 1:Management of Mosaic Embryos



在Tina Buchholz教授等主持下,David Cram教授、Sventlana Rechitsky教授、Yan Wen Xu教授和Kathy Miller教授展開了關於「嵌合體胚胎管理」的熱烈討論。

 

Panel 2:Ovarian Induction with Dimished Ovariant Reserve (DOR)



由Anna Smirnova教授主持關於「卵巢儲備下降患者的卵巢誘導」的討論,有Klaus Diedrich教授、K.K. Iswaran教授和Eileen Manalo教授參加,現場氣氛熱烈。

 

Panel 3:Adjunct Therapy for Poor Oocyte Quality



卵子質量是成功妊娠的關鍵,如何對卵子治療下降患者的進行輔助治療是臨床的重要熱點問題,今天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常務副所長孫曉溪教授的主持下,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嘉茵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楊菁教授、仁濟醫院全職外籍醫生交大醫學院客座教授Steven Lindheim教授就卵子質量下降的輔助治療問題進行了專家論壇熱議。

  

Panel 4:From Conception To Birth, How ToHave A Healthy Baby Home Following ART 



成功懷孕只是一個開始,而ART成功妊娠後如何順利生產健康的寶寶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今天IFFS會場上義大利Perugia大學婦產科系主任Gian Carlo di Renzo教授主持了本場熱點討論,VCRM的首席醫學專家和創始人Fady Sharara,Glasgow大學婦產科系主任Scott Nelson,Tel Aviv Sourasky大學婦產科Yariv Yogev教授等就「ART懷孕後如何獲得一個健康的寶寶」問題進行討論。

 

Panel 5:Surgery to Enhance Fertility



Edgar Mocanu教授作為主持人,Marcos Horton教授、狄文教授和Samantha Pfeifer教授對「手術提高生育力」的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Panel 6:Hormonal Replacement



Mazen Ei-Zibdeh教授主持了Eilene Manlo教授、Lilo Mettler教授和Abeer Annab教授參與的關於「激素替代」的探討,大家發言踴躍。

 

Panel 7:Systemic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Infertility  



在世衛組織不孕不育指導委員會前任主席Bart Fauser的指導下,美國生殖醫學協會的首席醫療官William Hurd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婦產科系主任Richard Legro,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高玉平教授就「影響生育力的全身疾病」進行了專家論壇討論,除了生殖系統以外,許多系統疾病如內分泌疾病等均會對生育產生影響。

 

Panel 8:Safety of ART in Africa 



由於地域、文化等原因,ART技術在非洲的開展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在ESHRE和ASRM專家成員 FayeIketubosin的主持下,ASRM前任主席David Adamson等專家就「非洲ART的安全實施」問題進行了精彩討論。

 

Panel 9:Managing Expectations in FertilityCare: Hope and ART 

主持: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雜誌副主編Jacky Boivin教授

參與專家:IFFS主席RichardKennedy教授、CRGH護理部主任FrancescaSteyn、鹿特丹Erasmus醫學中心生殖醫學部主任JoopLaven教授等

 


Oral Abstract


現場專家及青年醫生就雄激素功能、女性不育等話題進行摘要報告討論,從臨床及科研的方面進行思維碰撞。Jutharat Attawet認為對於女性應推薦單胚胎移植從而減少雙胎率,同時減少後續的不良結局。仁濟醫院陳向峰主任就針對不同病因造成的非梗阻性無精症患者進行對比,闡述了臨床特點及結局的差異。印度學者Roshi Satija發現自我前列腺按摩代替手術治療用於脊髓損傷不射精症患者的精子恢復。中國學者Chen Huanhua介紹:雷射可輔助選擇睪丸不動精子。


  

 

楊豔:跨文化護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護理部楊豔主任,從跨文化理論的背景、實踐應用等維度詮釋了其內涵。並指出我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上海又是交匯中西文化的中心,在這個開放包容的環境下,護士更應具備跨文化護理的知識和能力。楊豔主任結合ART護理工作中的場景,採用案例的方法演示了跨文化護理中重要理論 「sun risemodel」的應用,幫助護土超越文化界限,提供患者更為人性化的生殖服務,使生殖護理不僅協助締造新生命,更賦予生命的溫度。

 

鄧明芬:輔助生殖技術中的倫理問題及其應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生殖中心鄧明芬護士長著重介紹了在輔助生殖技術領域飛躍發展的當下,ART技術涉及社會及倫理的問題日漸突出。她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的分享,使護理人員明白,作為生殖醫學的從業人員,在面臨生殖倫理問題時,我們要堅守倫理的基本原則,即有利於患者、知情同意、無害原則。同時,嚴格遵守倫理監督制度,在倫理學家、法學家和社會學家等的共同參與下,對疑難倫理問題深入討論,為合理、合法應用輔助生殖技術提供指引。

 

趙金珠:新形勢下輔助生殖護理關鍵環節的風險控制  



蘭大一院生殖醫學專科醫院趙金珠總護士長圍繞輔助生殖全周期分析了各個環節上的護理風險控制點,並分享了蘭大一院在初診、進周、取卵、移植、早孕期、失敗環節、凍胚解凍環節中護理風險管理的寶貴經驗。與此同時,在輔助生殖的護理安全管理中,營造學習型團隊及護理安全管理文化是推進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

 

邱金鑫:供精治療中的心理問題及幹預方法       

   


成都西囡婦科醫院(錦江婦幼生殖中心)護理部邱金鑫副主任,圍繞供精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並歸納總結。與此同時,她提出了諸多的改善方案,包括藉助網絡科技實施全周期的在線個性化諮詢;親友式諮詢技術等幹預方法,通過提高患者提供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感、人文關懷,樹立其治療信心。邱主任的演講內容為ART供精治療患者的心理護理帶來了寶貴經驗。

 

邢蘭鳳:輔助生殖中的循證護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中心科邢蘭鳳護士長,從循證護理的角度,介紹了循證護理的基本理論及其在ART護理中的應用。在他們團隊的合作中,採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對移植後臥床時間進行了充分的文獻循證並應用於臨床,採用對照試驗方法證實了ET後臥床時間對妊娠成功率無顯著影響。其循證研究為廣大ART護理人員提供了一個非常規範的循證研究實例,為推進相關領域的護理研究開展開拓了新思路。

 

奚慧琴:基於 Web of Science對輔助生殖護理發展的可視化分析



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護理部奚慧琴副主任採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結合可視化分析軟體Citespace對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上近30年發表的生殖護理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其研究成果展現了ART護理相關的文獻自出現大幅增長,主要存在於臨床學科相關的期刊中。ART護理的研究熱點較為分散,逐步從輔助生殖技術相關轉向患者心理、治療體驗、風險、併發症管理等。通過熱點分析,她提出了生殖護理主要研究內容及未來研究方向,在大數據的背景下,為護理人員提供更為客觀的研究依據。

 

宋東紅:輔助生殖護理中安全護理文化營造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科宋東紅護士長指出輔助生殖護理中因技術流程環節多、患者心理壓力大,易發生安全隱患,同時,隱患發生與生殖中心的護理管理息息相關,因此營造護理安全文化是把控護理安全的重要措施。護理安全文化營造需要一個過程,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在團隊協作的基礎上,建立護理質量指標的管理系統及防控系統,進行高危環節的重點防範,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建設,減少風險、避免事故。

 

柴德春:輔助生殖護理崗位管理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生殖醫學科護士長柴德春通過實施生殖中心護士的崗位管理,改革其護理工作模式,達到了患者滿意,護士滿意。改革護士崗位管理具體實踐工作最大化發揮了護士作用。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做到護理崗位設置有層次,培訓有區別,管理有依據,錄用有競爭。通過制定完善每個崗位的《崗位說明書》、分層次培訓及考核,以日常工作和表現為重點,引導護理人員高效執業。

 

李俐琳:精細化管理在ART手術室的應用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研究中心李俐琳護士長強調ART手術室在輔助生殖診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還介紹了精細化管理在ART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應用的經驗,精細化管理策略包括:明確應急預案與處理流程,加強患者身份識別環節管理,採用五常法進行耗材設備管理,加強培訓及規範操作技術實施,並反覆督促等。通過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手術室的護理安全得以保障,患者整體就醫體驗得以改善。

 

耿玲:輔助生殖助孕患者關鍵節點團體幹預策略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耿玲副院長通過豐富的臨床積累,充分詮釋了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點以及團體心理幹預在ART患者中應用的優勢。她表示團體諮詢相對於「一對一」個體心理諮詢而言,更能幫助患者認同自我,幫助其改變角色、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發展出良好適應性。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合作,山大生殖中心已形成了系列化團體心理幹預方案及實施流程,並與個別心理諮詢互聯互通,在不同時期提供患者最為適宜的心理幹預。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提高ART的成功率並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護理人員義不容辭。

 

房鶥:輔助生殖護理專科護理指標構建與實施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護理部房鶥主任介紹了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在輔助生殖護理專科護理指標構建與實施方面的寶貴經驗。通過ISO9001及三級甲等醫院評審,她總結出了輔助生殖特性的管理指標。從結構、過程、結局等三個維度構建了輔助生殖護理質量管理標準。通過不良事件分析,探索到與護理高度相關的結局指標,切實改善了輔助生殖臨床護理質量。他們的工作將為輔助生殖護理專科質量管理奠定厚實的基礎。

 

黎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顧客滿意度測評體系的構建思路與逐步完善  



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護理部門診部黎麗副主任從患者層面和醫療機構層面闡述了對於「醫療服務」的理解差異、普通服務組織的顧客滿意與醫療服務組織的患者滿意的區別。她指出滿意度測量指標的設計原則是必須是顧客認為重要的、測評指標必須能夠控制、測評指標必須是可測量的、考慮與競爭者之間的差異、同時考慮醫院的特徵。黎主任講解的輔助生殖護理滿意度測評體系為輔助生殖護理的同行們提出參考依據。

 


 「男性不育顯微外科和男性健康」新書首發儀式。該書由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紐約長老會醫院泌尿外科教授、男性不育顯微外科培訓部主任Philip S.Li(李石華)教授和男性不育顯微外科技術先驅、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紐約長老會醫院泌尿外科Marc Goldstein教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陳向鋒教授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安庚教授主譯。該書內容涵蓋了基礎研究,顯微外科培訓、男性不育遺傳學、男性腫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商環」包皮環切術及其預防HIV、HPV及HSV感染的大規模數據研究等多個領域,對生殖男科的研究與臨床診療及疾病預防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Dolores J. Lamb:Genetic and genomicsof male infertility



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生殖基因組學中心主任,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前任主席Dolores J.Lamb教授在生殖男科論壇進行有關男性不育遺傳和基因組學的精彩開場演講。演講指出特發性不育佔男性不育人群的22.7%, ICSI技術可使這些患者生育子代,但遺傳缺陷會遺傳子代。14%的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有染色體異常,正常男性只有0.4%。Y染色體微缺失也是常見的遺傳學異常類型,圓頭精子症可由DPY19L2基因突變或缺失所致,DPY19L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驗證了這一發現。迄今955個相關基因被報導,207個與無精子症有關,男性不育人群的遺傳學檢測和研究意義重大,該領域的進展和突破和優生優育密切相關,值得深入研究。

 

熊承良:靈長類動物無精子症模型的建立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無精子症的應用前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專科醫院院長、湖北省人類精子庫主任熊承良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題為「靈長類動物無精子症模型的建立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無精子症的應用前景」的精彩講座。首先,白消安注射是目前製作無精子症動物模型的最佳方法,在注射白消安之前,注射白細胞集落因子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死亡率。間充質幹細胞是目前治療的首選細胞,可從臍帶中獲取,來源豐富。間充質幹細胞可通過睪丸輸出小管注射,效果良好。此外,間充質幹細胞還可用於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女性子宮內膜異常的治療,在未來將用於更多的疾病種類,需要更多的研究療效、給藥方式、劑量和安全性。

 

孫斐:男性高齡與子代健康



南通大學醫學院院長,南通大學生殖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孫斐教授就大家關注的子代健康問題做了題為「男性高齡與子代健康」的講座,引起了參會者的高度關注。現今社會婚育年齡有逐漸上升趨勢,「二胎」政策的開放,使高齡生育男性的年齡有所增加,所育子代的健康風險也相應增加。由於高齡男性睪丸功能衰退,其精液量、活率及正常形態率等參數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而導致生育能力降低。同時,高齡父親會導致女方自然流產率和子代出生缺陷率上升,特別是子代的認知障礙、代謝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發生率會大大增加,因此,高齡男性的生殖風險應得到相應的重視。

 

劉默芳:MIWI/piRNA調節小鼠生精功能的多重作用



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研究員劉默芳教授主要從事非編碼RNA的功能機制研究,獲得了眾多前沿性進展。此次她在會上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發現:在精子細胞的早期階段,MIWI / piRNA可能與eIF3f和HuR蛋白組裝,從而激活一部分含有ARE的靶mRNA的翻譯,用於精子細胞發育;在精子細胞的後期階段, MIWI/piRNA可能轉變為與脫腺苷酶CAF1結合,因此觸發大量mRNA消除以滅活大量細胞程序以準備從精子細胞產生精子。因此,MIWI/piRNA機制在精子發生過程中以高度階段特異性的方式精確調節。

 

範立青:基因組時代供精者遺傳學篩查的新思考



中南大學教授、生殖與幹細胞工程研究所負責人、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範立青教授的報告指出供精輔助生殖目前仍是輔助生殖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供精者的遺傳病篩查發現:44767個供精後代中,387個有異常,發生率為0.86%,低於正常人群的發生率。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囊性纖維化、半乳糖血症、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我國目前僅對於嚴重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地中海貧血等開展攜帶者篩查,但精子庫供精者的篩查並不做要求。供精者與女方受者的基因聯合分析,可減少生育異常後代的風險。

 

李錚:從無到有:精子發生障礙關鍵技術建立與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泌尿中心副主任,男科主任,輔助生殖科副主任李錚教授就無精子症這一疑難問題提出了他的見解。李教授指出分離生精障礙患者精原幹細胞過程中過程中,發現一系列生精障礙特異基因與表觀遺傳調控的特異microRNAs,提供精子發生障礙診療新靶點。基於精原幹細胞與支持細胞相互影響的研究平臺,建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體內與體外分化模型。建立拉曼光譜無創掃描生精小管與精子技術,對生精障礙患者的生精小管與不育者的精子進行雷射掃描,獲取精子發生障礙者特徵性「分子圖譜」,將進一步推進現有睪丸顯微取精術。

 

田龍:逆向射精的臨床研究探索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朝陽醫院男科學帶頭人,中國男科醫師協會副總幹事田龍教授長期致力於男性不育的研究和臨床診療,在題為「逆向射精的臨床研究探索」的演講中,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實時射精檢測顯示可對逆行射精進行確診並了解其病因。逆向射精的治療目的:1.生育;2.性心理;3.性快感。治療方面:1.對因治療,如抗糖尿病治療;2. 藥物治療。新探索---無水自然同道精囊鏡取精,18例患者治療後IVF尚未體現顯著優勢, 但值得進一步探索,如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治療,微能量醫學,部分患者恢復了正常射精。

 

塗響安:保留輸精管動脈的單針法顯微輸精管附睪吻合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科主任醫師塗響安教授做了題為「保留輸精管動脈的單針法顯微輸精管附睪吻合術」的精彩演講。自2004年以來,顯微縱向套疊輸精管附睪吻合術被廣泛用於梗阻性無精子症的治療。塗教授團隊對該技術進行的改良,於2013年提出改良的單針法縱向套疊輸精管附睪吻合技術,並注意術中保護輸精管動脈,並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自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對166例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實施了保留輸精管動脈的單針縱向套疊輸精管附睪吻合術,術後隨訪,再通率達到81.8%,自然妊娠率達到39.2%,證實了該技術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通暢率和妊娠率。

 

洪鍇:結合北醫三院的數據介紹六區域分層顯微取精手術技巧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洪鍇教授在題為「結合北醫三院的數據介紹六區域分層顯微取精手術技巧」的演講中,通過總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的顯微取精手術,比較手術時間和手術錄像視頻分析,調取相似病因和睪丸條件的患者手術資料和視頻,比較不同術者和不同分離方法的效果,分離組織耗時、雙極電凝使用次數、出血情況等。六區域分層法的核心是如何將睪丸通過分為兩個半球,各自3個區域,按區域進行保持與分離方向垂直的對等最適張力下保護血管的快速分層分離睪丸組織,即極大提高了手術的速度,又做到出血最少和不會遺漏。

 

安庚:非梗阻性無精子症(高促型)的 治療方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男科主任安庚教授聚焦於男性不育難點,做了題為「高促型非梗阻性無精子」的精彩演講。非梗阻性無精子症(高促型)是目前臨床治療的難點和研究熱點,安庚教授從性激素調控精子發生的角度提出臨床內分泌治療方案,對睪丸顯微取精手術體系的構建進行了進一步完善,探索最新的病因研究方式和臨床治療方案。

 

陳向鋒:無精子症診療的流程管理及策略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上海市人類精子庫負責人陳向鋒教授在題為「無精子症診療的流程管理及策略分析」的演講中,分享了他對多學科協作治療無精子症和男性生育力保護的心得體驗。男性不育顯微外科技術和輔助生殖技術的結合,使不育夫婦獲得生育自己親生子代的機會。對低促性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術前予以促性腺激素等內分泌幹預,可以改善睪丸生精功能,精液裡出現精子,冷凍精子備後期ICSI治療用;高促型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術前也可嘗試內分泌調控,降低自身促性腺激素後可增加取精成功率。非梗阻性無精子症以及梗阻性無精子症術中獲取的精子,也需要藉助稀少精子冷凍技術得以保存,為後期試管嬰兒治療奠定基礎。

 


曹雲霞:畸形精子症致病機制與臨床治療對策



安徽醫科大學的曹雲霞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關於「畸形精子症致病機制與臨床治療對策」的精彩演講。畸形精子症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中遺傳因素是畸形精子症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曹教授介紹了國際上對於三種典型畸形精子症的致病基因鑑定取得的突破,隨後重點介紹了她的團隊近年發現的一些新的致病基因和作用機制。報告指出對於畸形精子症的治療,臨床上通過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聯合卵子激活可以使部分患者獲得健康後代。

 

梁曉燕:卵巢功能減退與其反覆種植失敗的分析與對策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教授與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卵巢功能減退與其反覆種植失敗的分析與對策」。眾所周知,女性自然生育力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35歲以後速度明顯加快。反覆種植失敗是輔助生殖技術領域最為困惑的難題之一,是胚胎的原因還是子宮內膜的原因?眾說紛紜,各究其理,醫生們也常常難以自圓其說。針對這些熱點問題,梁曉燕教授對於卵巢儲備下降的女性,建議積極助孕爭搶生育時機,並且提供了詳盡實用的臨床治療對策。

 

姚元慶:人類胚胎的非整倍性 



解放軍總醫院的姚元慶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有關人類胚胎的非整倍性的報告。非整倍體是指染色體數目缺失或增多,其發病機制為染色體不分離或丟失。由於染色體上存在成千上萬的基因,因此染色體部分缺失或增多嚴重影響遺傳物質的傳遞,導致流產或新生兒夭折,得以存活的新生兒也往往存在出生缺陷、生長緩慢或功能異常。姚教授介紹了多種胚胎非整倍體的檢測方法,總結了目前PGT-A技術存在的爭議,並介紹了他的團隊針對這些爭議開展的RCT研究。期待他們團隊研究結果的分享。

 

劉嘉茵:不明原因不孕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嘉茵教授強調「不明原因不孕」應該是基於四大標準檢查後做出的排除性診斷。針對容易出現判斷誤差的輸卵管檢查又提出了四聯檢查法。對於不孕年限較短且非高齡患者,劉教授提倡期待療法,如失敗再建議促排卵聯合人工授精作為一線治療方案。

 

田秦傑:XY性發育異常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的田秦傑教授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何為性發育異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它是臨床較為少見的疾病,其病因複雜,臨床表現變化多端,診治較困難。外生殖器性別模糊(Ambiguous genitalia, AG)是DSD的常見就診原因,以此為線索,結合染色體檢查、性激素檢查、超聲影像學檢查與臨床表現特徵、變化,可以明確診斷,結合分子生物學檢測,可以確認其發生病因與預後,為臨床全面治療、管理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最佳服務。

 

楊冬梓教授:PCOS: 神經內分泌症候群?--從基礎到臨床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專家楊冬梓教授與我們共同討論了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婦產科和生殖醫生即熟悉又陌生的疾病,PCOS是伴有女性不育的代謝性疾病,其疾病特徵存在異質性。近年的研究發現PCOS患者KNDy和GABA神經元異常活化,GnRH刺激脈衝頻率增加,LH脈衝頻率增加。楊教授建議生殖工作者在開展輔助生殖技術之前,首先應糾正PCOS患者內分泌異常的狀態,這樣既能夠保證獲得高質量的胚胎,也能為子代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證。

 

楊樹標:Niche cellular components of endometrial stem cells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楊樹標教授給我們帶來的講題是「Niche cellular componentsof endometrial stem cells」。人類子宮內膜是一個高度再生的器官,這種巨大的再生能力被認為有幹細胞的基礎,人類子宮內膜間質幹細胞已經被廣泛研究。目前認為子宮內膜上皮幹細胞位於子宮內膜和肌層界面的基底腺末端。由於幾乎所有的子宮內膜病變都被認為是由幹細胞的異常引起的,這些細胞可能參與腺體再生和子宮內膜增生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機制。因此,為了制定治療策略,擴展我們目前對幹細胞的理解是必要的。

 

王維華: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gg cryopreservation as afertility preservation technique



美國休斯頓唐寶醫院王維華教授給我們帶來的講題是現在社會關注度非常高的卵子冷凍問題。卵子冷凍,即取母體健康時的卵子冷凍,待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即可。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孕率會越低,冷凍卵子能夠阻止卵子隨人體衰老。或者由於患腫瘤等疾病,部分患者要求卵子冷凍,待手術或放化療後使用,因此卵子冷凍可以作為女性生育能力的保存。王教授分享了卵子冷凍及復甦的寶貴經驗,並指出冷凍卵子的技術本身並不是十分成熟,即使可以冷凍、復甦、形成受精卵,但胚胎是否能真正長成為健康孩子的安全性尚缺乏遠期觀察。

 

鹽谷雅英:Embryotransfer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ross talk between embryo and 

endometrium



日本京都大學鹽谷雅英教授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他的團隊15年來致力於胚胎移植前子宮內膜刺激方法,即基於子宮內膜及胚胎間的對話理論的一種新型胚胎移植方式。胚胎著床時,母體和胚胎之間進行精密的分子對話和信號交換,以使兩者達到協調。作為SEET移植法創始人,鹽谷雅英博士指出,SEET移植法可以有效地刺激子宮提前做好著床的準備,以達到提高妊娠成功率的目的。大量研究數據證實,SEET移植法較普通移植法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如果此方法得到全面推廣,將會為更多患者解決生殖煩惱。

 

林金芳:基於人體成分的生活方式幹預在PCOS治療中的作用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林金芳教授詳細闡述了生活方式幹預作為PCOS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近年已經成為國內外的共識。鑑於目前的研究發現,強烈提示基於體成分的生活方式幹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於人體成分的生活方式幹預才是科學的生活方式幹預,才能使生活方式幹預達到精準,不會出現諸如減重過度的偏差或對正常體重患者的生活方式不正確幹預。

 

朱依敏:PCOS負面情緒管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朱依敏教授,今天和我們共同探討了PCOS負面情緒管理問題。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和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症候群,臨床上以月經失調,多毛,痤瘡,肥胖,不孕等為臨床表現,以糖尿病,冠心病,子宮癌,乳腺癌等為遠期併發症。這些臨床症狀和遠期併發症給PCOS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運動對PCOS患者的不良情緒的緩解起到較好的療效。如何對PCOS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顯效的幹預,為臨床治療PCOS提供理論依據。

 

李蓉:ART後複雜妊娠的處理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蓉教授指出隨著ART技術的開展,廣大生殖工作者發現ART後妊娠狀況複雜,包括異位妊娠、多部位妊娠、複雜性多胎。異位妊娠發病率4%左右,在發展中國家佔孕產婦死亡原因的4.9%;多部位異位妊娠發病率增加,多見雙側輸卵管同時妊娠;多胎妊娠發生率增加5-10倍,特別三胎及以上妊娠造成產科管理困難。李蓉教授告誡大家在IVF後妊娠行B超診斷時一定要仔細認真,可養成習慣按照一定的順序全面進行檢測,對於複雜妊娠妥善處理,減少產科併發症。

 


李大金:復發性流產的免疫學研究



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李大金教授為大家講解了復發性流產的免疫學研究進展與相關內容,生動地講解了母胎免疫調節機理,他提到妊娠是一種同種異體移植,而母胎免疫界面的滋養細胞、蛻膜NK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特別提到γδ-T細胞在母胎界面的免疫作用及胚胎保護性免疫調節機制。提出復發性流產病因的複雜性,由此延伸講解了免疫學發病機理包括免疫識別過度型、免疫識別低下型與免疫識別複雜型RSA的免疫發病機理、診斷方法與治療,最後對復發性流產等妊娠併發症治療進行了展望。

 

張建平:頑固早期復發性流產診治體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張建平教授與大家分享了頑固早期復發性流產診治體會,用臨床實例深入簡出地講解了復發性流產的病因學,特別提到要重視NK細胞活性在免疫學因素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也要積極尋找血栓前狀態的更多證據,特別注意多次磷脂抗體檢查,他認為不典型APS也需要臨床幹預。同時也要注意臨床或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低對妊娠的影響;注意胰島素抵抗與復發性流產的關係,雖然沒有明確循證學依據,但應重視;注意風溼免疫疾病。他認為可對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試探治療,包括肝素、主動免疫治療、IVIG、環孢素等。

 

王海燕:輔助生殖與復發性流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海燕教授從輔助生殖的角度探討了復發性流產的病因、診斷及治療方法等,她對該生殖中心的患者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COS可導致復發性流產的發生,雖然目前PCOS與復發性流產的關係有爭議,但需要更多研究進行證實,王海燕教授課題組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胚胎的非整倍體率增加,因此她倡導女性在黃金年齡生育。此外她發現通過對復發性流產患者IVF-ET臨床結局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發現RSA患者的胚胎發育潛能較差,可利用率低。以此為切入點,她為大家介紹了PGD技術的基本流程,同時具體介紹了外顯子技術、單細胞擴增技術、螢光原位雜交、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微陣列單核苷酸多態性技術、二代測序技術、Karyomapping技術等前沿技術。

 

趙愛民:反覆自然流產的診治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趙愛民教授圍繞反覆自然流產診治中的關鍵點分享了他多年的臨床經驗,通過對仁濟醫院生殖免疫中心8年的臨床資料統計分析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反覆自然流產的病因與診治的相關內容,包括免疫學異常、血栓前狀態、生殖道解剖異常、內分泌異常、夫妻染色體異常、胚胎染色體異常等,特別是血栓前狀態中APS的分類、檢測診斷與相關治療,並指出目前臨床中存在的諸多診治誤區,建議對APS患者進行早期幹預。根據上述複雜病因,趙教授對目前RSA的規範化診治流程進行了詳盡講解,特別提到精準的病因診斷的一線治療。

 

金莉萍:NK細胞與妊娠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金莉萍教授對NK細胞在妊娠期的作用機制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金教授首先從NK細胞的發現、表面標誌、發育過程及調節、功能等方面為我們介紹了NK細胞在體內的作用機制。她強調了母胎免疫界面及母胎免疫耐受的特殊性並詳細闡述了蛻膜NK細胞的特點-與外周血NK細胞相比,蛻膜NK細胞毒性更低,分泌抑制性調節因子有助於調節母胎界面免疫平衡,其對滋養細胞的促進功能,對Treg細胞的調節等功能都在母胎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

 

林羿:絨毛外滋養層細胞功能研究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林羿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絨毛外滋養層細胞功能的研究新進展,重點簡介了轉錄因子和RNA結合蛋白等關鍵因子調控絨毛外滋養層細胞遷移和侵襲功能的機制,以及蛻膜PD-1陽性細胞表型和功能研究新進展。並指出上述功能異常時可能發生母-胎間血管重塑異常,進而導致自發性流產、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等疾病,其機制在復發性流產中十分關鍵,亟待進一步探索。

 

杜美蓉:間充質幹細胞在早期妊娠失敗中的防治作用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杜美蓉教授對間充質幹細胞(MSCs)在早期妊娠失敗中的防治作用進行了講解。她提出當代早期妊娠失敗形勢嚴峻,病因不明,免疫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MSCs可能對其有一定防治作用。MSCs具有多種分化潛能,對先天、後天免疫具有廣泛調節作用。MSCs主要通過分泌抗炎性細胞因子、誘導調節免疫細胞功能來發揮作用。其可防止M1型細胞分化,從而逆轉為M2型細胞來防治妊娠失敗,並能夠抑制LPS誘導的外周血中的炎性反應。

 

韋相才:甲狀腺疾病與復發性流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韋相才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主題為「甲狀腺疾病與復發性流產」的演講。甲狀腺是調節機體代謝的重要內分泌器官,影響包括女性的生殖腺等器官,其功能異常幹擾人類的生殖生理,減少受孕機會,對妊娠結局不利。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婦女易發生月經紊亂、不孕和妊娠併發症,可能對後代健康產生長期影響。韋教授分別從甲亢、甲減兩方面闡述了疾病的病因、診斷及治療,並指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與不良妊娠結局有關,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在防治復發性流產中起重要作用。

 

呂良敬:UCTD合併復發性流產患者的隊列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免疫科呂良敬教授介紹了UCTD合併復發性流產隊列研究及診治進展。呂教授通過病例生動地介紹UCTD的定義與複雜性,呼籲臨床醫生應重視復發性流產患者中UCTD的診治。對於UCTD合併妊娠,儘管國內外指南提出抗凝加抗血小板治療可作為一線治療方案,但仍有10%的病人不能獲得成功妊娠。呂教授結合仁濟醫院UCTD合併復發性流產的隊列研究結果,提出對於這一部分病人,在抗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免疫抑制劑可以顯著增加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呂教授呼籲大家多開展多學科合作,進行多中心臨床研究,為妊娠合併風溼免疫疾病的治療提供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

 

喬寵:產科APS/不典型APS的診療和爭議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喬寵教授分享了產科抗磷脂症候群/不典型抗磷脂症候群等診療和爭議。喬寵教授提出目前產科APS的治療主要以阿司匹林和肝素為主,但大約20%的產科APS患者治療後沒有改善妊娠結局,稱為難治性產科APS。有關難治性產科APS的定義尚不明確,可能存在過度治療。人種不同,國內缺乏相關研究。產科APS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小組對孕產婦和胎兒進行密切的教育和監測。目前對於非標準APS的診斷和治療存在很大的爭議,缺乏相關研究,提出非典型APS的類型有很多,定義參差不齊,需重視其併發症、進行個體化規範化治療。

 

張弘:PIBF在母胎調節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張弘教授介紹了PIBF在母胎調節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目前研究表明孕酮誘導阻斷因子(PIBF)與復發性流產密切相關。胚胎作為一種半同種異體移植物能誘導妊娠期γ/δT細胞表達孕激素受體,高濃度的孕酮與這些孕激素受體結合後可誘導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新的蛋白質—PIBF,而在先兆早產的患者中缺乏這類蛋白質,認為PIBF與調節妊娠免疫密切相關。張弘教授結合文獻提出PIBF可減弱NK細胞毒性,增加白介素IL-3、IL-4和IL-10,減少IL-12和IFN-γ,誘導產生抗炎性細胞因子反應,抑制細胞毒性和PGF2-α合成,這可能是減少流產和早產發生的機制。


鄭鵬生:復發性流產中免疫問題的複雜性思考



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生殖醫學科鄭鵬生教授闡述了復發性流產免疫問題的複雜性。複雜性之一體現在復發性流產的多種病因,包括遺傳變異、內分泌紊亂、微生物感染、營養缺乏、宮腔問題、高凝狀態,免疫異常等,而其中被認為是50%以上復發性流產病因的免疫因素更加複雜。鄭教授提出目前免疫因素的檢測方法存在很大的異質性,需要重視臨床實驗室的質量控制,並呼籲作為臨床研究者,臨床醫生應充分收集資料,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

 

鮑時華:反覆生化妊娠的病因及處理



目前反覆生化妊娠發病率在8-30%左右,但病因仍存在爭議,上海市一婦嬰保健院鮑時華教授從反覆生化妊娠的定義、病因及處理三個方面展開演講,目前生化妊娠可能的原因包括:卵子質量、精子質量、胚胎質量、免疫和血凝因素、子宮內膜容受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根據上述不同因素進行相應的處理,針對不同的患者,需要進行綜合性評估,力求病因分析明確,針對性、精準治療,避免盲目用藥;對於臨床探索性的治療,需要和患者充分溝通,並籤署知情告知和同意書,避免母體和胎兒健康受損。

 

吳潔:孕激素維持妊娠的最新進展



江蘇省人民醫院吳潔教授重點為大家進行了2018年相關指南及文獻解讀,她認為孕激素維持妊娠的問題值得重視和探究,首先她介紹了孕激素在妊娠中的作用機制,尤其強調了孕酮的免疫調節作用及母胎界面PIBF的作用機制,提出孕激素防治流產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特別是關於孕激素是否可以預防不明原因RSA女性的流產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解讀,最終得出結論:孕激素對先兆流產和URSA治療有效。此外也指出目前孕激素在維持妊娠及產科併發症中的應用及其適應症並介紹了孕激素不同的劑型。

 

王黎茜:臨床研究的選題及方案的設計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王黎茜教授為我們帶來了臨床研究的選題及方案的設計的講解,主要介紹了醫學研究的定義及主要特點、醫學科研選題的基本原則、醫學科研選題的創新性及研究方法的分類等,指出要點-存在什麼問題,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提出本研究的關鍵問題,並為大家講述了選題的5種可能方法和選題後的檢驗、思考,為大家進行臨床研究的選題及方案的設計提供了線索。

 

趙愛民:低分子肝素防治流產共識解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趙愛民教授對其牽頭制定的《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產中國專家共識》進行了精彩解讀。低分子肝素(LMWH)在婦產科及生殖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復發性自然流產患者的治療方面療效得到肯定,多學科專家針對 LMWH 防治自然流產的適應證、劑量、療程、監測等方面進行充分討論後制定了該共識。共識指出 LMWH 用於防治自然流產的適應證主要是抗磷脂症候群、易栓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對於不明原因的反覆自然流產及反覆生化妊娠患者使用 LMWH 能否改善妊娠結局尚缺乏依據。對於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有可能存在血管內皮損傷的反覆自然流產患者,可以適當應用 LMWH,但療效有待進一步臨床驗證。趙愛民教授特別強調臨床上應避免超適應證和超大劑量使用。

 

 




小黑屋的幕後英雄分別來自復旦大學附屬紅房子醫院的易曉芳、陳敏欣、鄭韻熹、謝俁、王珏、陳佳㑳、隋宜倫、魯南、伏靜,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張婷,來自中福會國際婦幼和平保健院的蘇雲斐。


 
明日第23屆IFFS國際生殖聯盟大會暨第五屆浦江生殖醫學論壇將帶來更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報告,呈現更多熱點內容,ART實驗室分論壇、生殖內分泌分論壇、生殖發育與轉化醫學分論壇繼續開講,請密切關注本次大會,明日更加精彩! 4月13日精彩預告


Keynote

 

Trilogy


TrilogySession 1:  Molecular Genetics andHeterogeneity of Gyn Disorders

TrilogySession 2:  Ovarian Stimulation

TrilogySession 7:  Fertility Preservation

Epidemiology ofOncofertility

Global Results with OvarianTissue Transplantation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Males

TrilogySession 9: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Heterogeneity in PolycysticOvary Syndrome (PCOS)

Challenges of Managing theInfertile Patient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ology

 

Debate

 

Panel

Cryopreservationof Gametes and Embryos

DNASequencing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in China

GlobalRole of Infection in Infertility

EndometrialReceptivity: Can It Be Manipulated

MaleFactor and ART Outcome

MaternalCell Free DNA Screening in ART Miscarriages

Managementof Uterine Septum

Managementof Unexplained Fertility

Managementof Fibroids

Case Studies in PolycysticOvary Syndrome (PCOS)

Obesity in Africa 

Regulating Fertility Treatmentamidst Differing Global Ethical Climates

 

寫稿:翟君鈺 路瑤 朱琴玲 童婧 張文超 黃欣 平萍 徐海靜

攝影:鈕怡超 陳潔雯 黃雲佳 馬逸

審稿:徐麗珍 高敏芝 張婷 洪燕 奚慧琴 陳向鋒


相關焦點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2020-11-27 17:00:00樂清應急管理
  •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無語呢…… 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網站曾經在2014年6月刊登了一篇投稿,標題是「不含化學物質的產品名單」。作者是兩位著名化學家Chemjobber和Alex Goldberg。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第五人格:勘探員「磁鐵」究竟有什麼用?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最近第五人格官方終於公布了新求生者勘探員的技能介紹,這個角色主要的功能就是使用天外隕石製作的磁鐵來攻擊和躲避監管者的,不過說實話官方對於新角色技能的描述每次基本都是一樣的,玩家單獨看每一個字都能看明白,但是這些字連到一起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歡迎大家收看本文章,我是本文章的小編小汐,如果你們看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想說的想表達的 ,可以留言給小編喲,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正文吧!如果說你學會了什麼,也就意味著你記住了某種東西,因此在心理學看來,學習複習還有記憶回憶都是密不可分,或者說幾乎就是同一回事。我們通常所指的記憶,就是我們能夠回憶起來的東西,比如我們昨天吃了什麼?我們上次看這本書看到什麼位置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其他的重要的記憶方式。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原標題: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這的確是好話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數學難題. 如果有人上大街做個調查, 讓路人甲說出個數學猜想來, 肯定最多人回答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要說出幾個中國數學家的名字, 那肯定是華羅庚, 陳景潤(陳景潤在這方面做出突出工作, 華羅庚是他師傅).
  • 去南極之前,你知道要準備一些什麼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去南極之前,你知道要準備一些什麼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大家好,我是喜歡遊玩的小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南極,但是都知道我們的南極,是非常寒冷的,所以現在去南極的人也不是特別多,大家也知道去我們的南極也是比較麻煩的,需要乘坐飛機、輪船等等的一些交通工具,然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我們的一些個人物品要準備,但是又因為天氣極寒,普通的保暖禦寒的衣服也不一定可以完全有用,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們,再去南極之前,要準備些什麼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肺部小結節與肺癌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一次疫情,讓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隨著做胸部CT的人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肺部小結節」。究竟什麼是肺結節?肺結節嚴重嗎?它是肺癌的前兆嗎?查出肺結節應該如何處理?這是每一位患者都很關心的問題,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這些問題就清楚了。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火星著陸有多難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呢,去火星探索並且安全著陸到底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火星和地球一樣擁很多相同的地形地貌,有高山、平原和峽谷,而且據最新消息,火星上有液態水,這個數據表明了什麼呢:火星和地球一樣,可能有生命存在或者能衍生出生命的基本條件環境--穩定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和液態水。當然,火星是否真的有液態水,我們不得而知,等待天問一號考察數據後我們便知分曉。
  • 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陽臺族種月季有多難了~
    小黃雞三、大量的耐心和精力一般種月季需要一天一觀察,每次至少留半個小時看看有沒有長蟲或是有病葉,特別是到特定時期需要換土或是修剪,每隔十天半個月的就要去打藥修剪病枝,如果你各個幾天才去看它一次,很可能你的月季就不行了
  • 是什麼決定了手錶的檔次?你看完這篇文章立刻明白
    更不用說只在電影電視裡、還有抖音視頻裡出現的百萬名表,以及有著億萬富翁必備的「理察米勒」等等這類頂級高端品牌了。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靠品牌判斷的手錶檔次,也可以理解為靠廣告推廣砸出來的「身價」在修表師眼裡是不是也真的將檔次劃分的也這麼清楚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軟水的優點你知道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就會明白了
    什麼時間選擇清洗水這個是可以自行設置的。這是所有的配件,電源,安裝說明,螺絲、三通、水管、等等,其實在沒有安裝師傅前來作業的時候,自己儘量不要亂動這些配件,畢竟如果少了會很麻煩。A.O史密斯的溫水閥,通過它連接特水器調節好溫度後,以後打開就是你設置的好溫度,比如你一直設置為38度,那麼出來的熱水也一直是38度。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文章的冷思考
    兩篇論文發表後,有關精準醫學的話題10月底在中文世界裡發酵,進而引發爭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回應道:精準醫療的根本就是將疾病通過分子分型和分期進一步細化,解決當前粗線條的分期做法,使得我們臨床治療更加有針對性,以制定具有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並非此次兩篇文章的作者粗淺地將靶向治療認為是精準醫學的全部那樣。腫瘤精準醫學治療應是手術、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各種治療方式綜合運用。
  • 汽車裝什麼燈好?疝氣大燈和LED燈選哪個?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
    汽車裝什麼燈最好?LED燈和疝氣大燈選哪個?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現在的車燈品種越來越多了,其中顏色也越來越豐富,七種顏色都有了,除了傳統的白色、黃色、橙色、紅色,現在還要冷色系的,綠色、藍色、藍白色、紫色、粉色等等都有。那麼在這麼多種顏色的燈泡裡,什麼顏色是最好用的呢?
  • 看完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看完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近日,有網友諮詢說,網上看到很多關於開燈睡覺影響孩子身高的報導,這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是不是又是謠言呢?或許大家都已經知道,人體生長靠的就是大腦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腦垂體在睡眠的情況下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活動時候產生的1倍還要多,因此想要孩子長高,一定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
  • 再生醫學科技,引領女性生殖健康
    中國女性婦科疾病發病率呈年輕化逐年增長趨勢,關愛女性生殖健康已成為社會賦予每一個企業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呼籲「2030年全球消除宮頸癌」,中國政府積極響應。為了讓更多的女性擺脫婦科疾病的困擾,安禹再生醫學專注女性生殖健康宣傳科普,致力於再生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幫助更多女性解決生殖健康問題。
  • uv平板印表機是什麼,該如何選擇?-看完這篇文章基本就知道了
    uv平板印表機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物。但對於初次接觸這個概念的興趣用戶,或者有進一步購買需求的朋友,對uv平板印表機的產品知識認識不足,在廣告遍布的網絡環境中選擇合適自己的uv平板印表機存在困難。因此,小編特別整理了一篇有關uv平板印表機新手關注較多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什麼是月相示意圖?」看完這篇文章,才明白什麼是起跑線!
    emmmm一樣的暑假作業一樣的難+不會做▼快來看看給你幾道題深刻感受一下看完叮噹只有一種感覺我以前一定讀了個假小學▼其實近年這類話題頻頻爆出「難倒家長和大學教授的小學神題健身、家務都是暑假作業來自南理工實小一年級的一位學生家長,就向紫金山記者曬出了自己女兒的暑假作業——【觀察】1.找一窩搬家的螞蟻,看一看它們的搬家路線圖。2.觀察夏日裡的小狗有什麼特點,弄清它們為什麼老是伸著舌頭。3.看看夜晚能否在草地上發現一隻螢火蟲。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拿到作文高分並不困難!
    不過作文也是最大的的難點之一,特別是對許多作文一直拿不到好分數的學生來說,總感覺自己無論寫了多少篇作文練習,背了多少的範文,最終還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事實上,作文的寫作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在內的。只要掌握好了正確的寫作方法和文章結構,大多數人至少都能拿到二等上到一等下這個範圍內的分數的。
  • 認識各個廠家鏡頭,看這篇文章就行
    之前我給大家介紹過各廠家的相機產品線:久等了,索尼相機介紹來了來了,來了,尼康相機介紹來了不知道買什麼相機好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點擊藍色小字就可以閱讀文章)一直沒有時間來給大家整理一下鏡頭方面的知識,這幾天會給大家整理各個廠家鏡頭的產品線以及一些關於鏡頭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今天要分享的是佳能的,下面進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