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傳譯是翻譯中最難的一種,因而薪水也特別的高,年薪能達四五十萬元。
親身感受同聲傳譯
「The honor Mrmayor,my Chinese friends……」吳鍾明教授說。 這時,夏方耘迅速在一張白紙上記錄,幾乎就在吳教授張嘴的同時,馬上翻譯出致辭的中文意思,「尊敬的市長閣下,中國朋友們……」語調、語速、停頓被「翻譯」得毫不走樣,當吳教授的致辭結束,夏方耘的同聲傳譯也戛然而止——這是12日,記者在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所見的一段精彩的同聲傳譯表演。吳教授是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系副教授,他所帶領的口譯隊成立於2002年,7位成員都是來自該院的研究生,夏方耘和李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聲傳譯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口譯,它是指口譯員用專門的同聲傳譯設備,通過耳機收聽源語發言人連續不斷的講話,並同步地對著話筒把講話人所表達的全部信息內容準確、完整地傳譯成目標語。吳鍾明教授說,同聲傳譯對譯員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及思維敏捷度等是綜合考驗,必須經過嚴格專業職能培訓才能造就。
市場的呼喚
同聲傳譯是目前世界流行的翻譯方式,目前95%的國際會議採用同聲傳譯。據統計,截至2003年,我國擁有聯合國或歐盟認證的最高級的同聲傳譯人才僅30人左右,而且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地。我國也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廈門大學等為數不多的高等院校開設有口譯專業。我省的口譯人才十分匱乏。去年在我省召開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國際人口與發展論壇,由於我省沒有符合規格要求的會議口譯人員,所使用的同聲傳譯人員全部來自北京。我省口譯人才的培養已刻不容緩。有需求,但供給為何跟不上?吳鍾明教授說,首先高級翻譯和口譯人才的定位就很高,有資格加入「同傳」學習的門檻是要通過全國高級翻譯資格考試,之後還要加試「同傳」,才能取得上崗資格。而實際上,能通過初級翻譯資格考試就已經相當於英語專業八級水平了,從目前進行過的考試情況來看,初級通過率不超過10%,而能通過高級翻譯資格的更是鳳毛麟角,口譯的「同傳」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選優,可以說已經是登峰造極了。同聲傳譯翻譯時,同聲傳譯員耳聽,眼看,手記,嘴說幾乎在同一時間進行。這樣「一心四用」的能力是在刻苦的訓練中磨鍊出來的。就拿速記一項來說,要練到揮筆如流,閃電般記錄瞬間一刻。在採訪中,令我們最驚奇的就是他們的筆記,一張紙被摺疊成均等的四份,使每行「字」儘量縮短,集中目光,而筆記內容幾乎是一份「天書」,沒有一個漢字,只有一些符號、箭頭或是簡單英文單詞。夏方耘說,基本的符號被分為15個類型,如表示情感、動作、景觀等,但每個口譯員在符號的採用上有自己的習慣。「NB」是一家叫做自然美的美容店的商標標誌,但通過轉化,在李娜的符號庫裡就成了「自然美景、風景」的代表。日常訓練中,磁帶練聽力,「影子訓練」,跟讀訓練……每項訓練都會有上千小時!同傳還是一項「遺憾的藝術」,口譯員在同傳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自信和平靜,「絕不能讓聽眾察覺你犯了錯誤,即使犯錯只能通過及時補充糾錯的方法加以彌補,隨時保持語句的連貫,並期待下一句的完美。」吳教授說。
誘人的「朝陽行業」
據資料顯示,全球年翻譯產值達數百億美元,亞太地區佔30%,中國市場約為200億元人民幣左右。目前,具有良好口譯水平的畢業生成為了省內外各企事業單位的搶手人才,就業率保持在100%,也為大學生就業開闢了一條前景光明的坦道。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等院校瞄準這一人才市場,在口譯乃至同聲傳譯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加大了本科生口譯課的課時,為研究生開辦同聲傳譯課……今年5月,團省委和省外辦等單位將聯合舉辦我省第一屆口譯大賽,選拔一批具有培養潛質的口譯人才。據組委會介紹,已有不少國際、國內大公司主動上門聯繫,希望提供獲獎選手資料,擬聘為企業員工。同時,全國翻譯資格考試也將在我省全面推行,今年還首次將同聲傳譯列入考試內容。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口譯大賽和翻譯資格考試的報名十分積極,吸引了一大批非外語專業學生和社會人員的廣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