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中學6位同學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
跳過高考,14歲少年提前鎖定大學「本碩連讀」,鄭州中學6名初三學生成了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4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傳來消息,鄭州中學6名同學被西交大本碩連讀少年班錄取。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他們不是「神童」
卻有更優秀的品質
5月7日上午,在鄭州中學的會議室裡,九年級學生喬君澤、王冠博、王兆陽、王子浩、李雨軒和劉夢欣6位同學安靜端坐。他們正是今年被西安交大本碩連讀少年班錄取的學生。
眾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是愛說愛笑,動靜皆宜的。說話時,語速輕快,從天文地理,到手工中國結,從魯迅的文章到流行的歌曲,他們都是侃侃而談。
在老師們看來,這些孩子身上有共同的優秀品格:堅定的人生理想,執著而堅強的性格,廣泛的興趣愛好,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大膽質疑的思維品質,系統整合的學習習慣……
同時,在老師們眼裡,這些孩子並不是被神化的「神童」,反而是各有優缺點,是生動的少年。就像英語老師張瓊霞說的那樣:「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blingbling的閃光點,但他們依然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比如,善於思考並勇於質疑的王冠博同學,會隨時向老師提出他的質疑,卻忽略了場合是否合適。他也是被英語老師張瓊霞「打壓」最厲害的學生,教他學會在合適的時候進行有效的表達。
比如,王兆陽同學在剛入校時的成績並不突出,自信心不足,不過他能坐得住,愛鑽研。於是,他就成了不同學科老師「認領」次數最多的學生。老師們鼓勵他上課大膽發言,勇敢表達自己,逐漸增強自信。
這裡提供的「自由」空間
讓他們個性成長
鄭州中學副校長李蘭說,6名同學都屬於創新型學生,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非常自信,有非常紮實的基礎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究欲,遇到困難從不氣餒,動手實踐能力和發現問題的意識特別強。
他們成功的密碼各有不同。王子浩善於鑽研,勇於質疑;喬君澤自主學習能力超群,自主突破初高中知識界限;王冠博興趣廣泛,酷愛科學;劉夢欣大膽活潑,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李雨軒踏實穩重,數理見長;王兆陽文理兼長,涉獵廣泛。
而鄭州中學裡,擁有創新型「特質」的孩子們很多。也正因為如此,學校在培養人的時候,就更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包容、開放、自主、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鄭州中學也致力於為學生們提供更大的舞臺。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鄭州中學整合社區資源,與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和鄭州機械研究所、北鬥雲谷等科研機構合作,從數學與邏輯、科學與技術、人文與藝術、公民與社會、健康與生活、實踐與創新六個維度開設了44門校本課程;成立30多個學生社團,如模擬聯合國、定格動畫、研究製作社、極客即刻社等;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王冠博說:「我最喜歡學校的特色課程,特別是stem課程,不僅能學習到科技前沿的知識,還能動手製作各種小發明。」
鄭州中學加強與鄭州大學的合作。鄭州大學有200多位教授成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聘教授,和他們的近距離溝通,大大提升了同學們的科學意識。
善於思考,敢於質疑
他們逐步成長
喬君澤的班主任是秦立新老師,他這樣評價得意門生:「喬君澤不僅數理擅長,對哲學、歷史、三體理論都有研究。」
教歷史的秦老師甚至會被學生提出的歷史問題而難住。「前段時間上網課,喬君澤私聊我說他正在了解黑格爾。黑格爾有一句話是中國歷史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講是沒有歷史,問我怎麼看。當時我就蒙了。」秦老師說從他學歷史到教歷史這麼多年,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後來秦老師趕緊去惡補相關知識,才能跟喬君澤繼續溝通交流。
知識運用的最高境界是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鄭州中學的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僅僅是面對單一學科知識,而是通過與團隊溝通、交流,合理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真實的挑戰性任務。也正因為如此,同學們才逐漸成為善於發現、勇於質疑的學生。
「我們的老師從來不會滿堂灌,而是讓我們分小組合作解答問題。正是在這裡,通過三年的學習,更堅定了我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王冠博說。
九年級數學老師原海江深受同學們喜愛。「我們從來不代替學生,包辦學生,而是去激發、點撥,讓學生得到感悟、升華。」
比如物理課本上的實驗有些小瑕疵,同學們要觀察並發現實驗的不合理之處,並重新設計。同學們設計出來的實驗雖然會顯得幼稚,但是他們經歷了一個向權威提出質疑和挑戰的創新過程。這樣堅持每節課,同學們就逐漸形成了能夠提出創造性見解的一種能力和品質。
少年語錄
風華正茂的雄心壯志
14歲的少年,依然是那個少年,卻仿佛有了不同。在鄭州中學,同學們經歷3年成長,收穫的不僅僅是一份錄取通知書,更收穫了優良的品格、科學的精神及持續發展的學習力和創造力,為未來成為各行業領軍人物打下了堅實基礎。
老師眼中的喬君澤喜歡獨處,但又很幽默。「我從小就喜歡思考。我特別認同魯迅先生在《野草》題詞中寫的一句話,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我希望能找到數學和宇宙之間的一些關聯,用數學模型來揭示這個世界。」
王子浩的學習能力很強,其他興趣愛好也很廣泛,喜歡唱歌。他說:「我特別喜歡數學。我們看問題必須有大局觀,做每件事情都應該投入進去。學習的時候好好學,玩兒的時候痛快地玩。」
王冠博喜歡提問。他說:「我童年的夥伴是家裡的科學類書籍,經常一本書翻來覆去地看很多遍。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也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一直在努力學習。」
王兆陽愛鑽研,經常會自己設計新的題目情境去解題。他說:「其實我就是一個奇葩。奇在哪兒?就是當其他同學在玩遊戲、看小說的時候,我在充錢看經濟學的視頻課。我還喜歡聽粵語歌。」
老師眼中的劉夢欣活潑愛笑,性格外向。劉夢欣說:「我喜歡編中國結,它可以讓我能夠安靜下來去思考、設計。我還想去火星旅行。」
李雨軒比較內斂,不顯山不露水卻是在悄悄成長,一鳴驚人。他說:「我的心態特別好。遇到大事不緊張,波瀾不驚。我也是個矛盾的人,有時候非常張揚,有時候又很謙虛謹慎。」(鄭報全媒體記者張勤王紅/文馬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