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建造一臺價值1.45億美元的超導電腦,從而改變世界?

2020-12-05 社會生活那些事兒

中國科學家正在實施一項10億元的高風險高回報計劃,以建設低能量高性能計算系統

中國正在建造一臺10億元人民幣(約合1.454億美元)的「超導計算機」,這是一臺前所未有的能夠開發新武器、破解密碼的機器。根據官方信息和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分析智能,幫助避免能源需求激增。計算機是耗電的,而且越來越多。根據半導體工業協會的估計,到2040年,他們將需要比世界所能產生的更多的電力,除非他們的設計方式得到極大的改進。超導計算機是科學家提出的減少計算機計算環境足跡的最激進的進展之一。這一概念的基礎是通過超導材料製造的過冷電路發送電流。根據一些估計,這個系統至少在理論上能產生幾乎零的阻力,而且只需要傳統計算機能量的一小部分,從四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進入超級聯賽中國科學家已經在將超導技術應用於計算機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他們開發了新的集成電路,在實驗室中安裝了超導材料,並測試了一種工業工藝,這種工藝能夠在大規模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複雜超導晶片。他們還幾乎完成了計算機系統的架構設計。

現在的目標是早在2022年就有一臺機器的原型,根據去年11月中國科學院(cas)悄悄啟動的一個項目,其預算估計高達10億元人民幣。如果這些努力取得成功,中國軍方將能夠加快研究和開發新型熱核武器、隱形戰鬥機和下一代潛艇,其中央處理裝置的頻率為770千兆赫或更高。相比之下,目前最快的商用處理器的運行速度僅為5單位。

據中國超級計算機技術研究人員稱,這一進展將使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上風,使節能數據中心成為處理人工智慧應用所需大數據的關鍵。cas總裁白春禮表示,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中國挑戰美國在電腦和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5月,白在訪問上海微系統信息技術研究所時說。用於發展超導計算機的主要設施。「超導數字電路和超導計算機……將幫助中國在集成電路技術方面走捷徑,超越其他國家,」他在研究所網站上說。但這個項目是高風險的。鑑於其他國家的類似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批評人士質疑,將這麼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尚未實現的理論計算機設計中是否明智。

在開始的時候超導現象是一個多世紀前物理學家發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前蘇聯、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試圖建造低電阻的大型低溫冷卻電路。在美國,這項努力吸引了政府的間諜機構、國家安全局(nsa)和國防部的支持,因為這項技術具有潛在的軍事和情報用途。但是超導材料的物理特性,比如鍺,卻不如傳統計算機中使用的矽那樣為人所熟知。

結果,晶片製造被證明具有挑戰性,在低溫下精確控制信息系統(有時接近絕對零度,即零下273攝氏度)令人頭痛。雖然製造了一些原型,但沒有一個能被放大。同時,矽基計算機的發展速度和效率都在不斷提高,為超導計算機的研究和開發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但這些利用矽谷的巨大收益似乎已經結束了,比如高端英特爾核心的i7晶片已經在電腦商店的貨架上運行了近十年。隨著超級計算機的增長,他們的能量消耗也在增加。當今最快的計算機,美國的高峰和中國的太陽道太湖燈,需要30兆瓦的電力才能滿負荷運行,這比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所能產生的電力還要多。以及他們的繼任者,能夠運行1,000petaflops或者每秒運行1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exascale超級計算機,可能需要一個獨立的發電站。Li Xiaowei是國家計算機體系結構重點實驗室的執行副主任,他對中國的項目非常熟悉,他說製造超導計算機的主要動機是降低未來高性能計算機的能量需求。李說,「它將是一臺通用計算機,能夠運行從文本處理到查找大質數的各種算法」,後者是解碼加密消息的重要方法。

李不願透露正在建造中的機器的技術細節,但他確認這不是一臺量子計算機。他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說:「它是在古典建築基礎上建造和運行的。」量子計算機不是用值為1或0的比特來編碼信息,而是使用量子比特,它的作用更像開關,可以同時是1和0。大多數類型的量子計算機也需要極冷的環境來操作。人們相信量子計算機比經典的超導計算機要快,但可能僅限於特定的工作,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然而,許多技術可以共享並從一個平臺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賽開始了在這場競爭中,中國並不是唯一的國家。國家安全局在2014年啟動了一個類似的項目。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下的低溫計算複雜性項目已經將合同授予了ibm,raytheon-bbn和northrop grumman的研究團隊,以建造一臺超導計算機。節目經理Marc Manheimer在一份聲明中說:「目前基於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的超級計算機的功率、空間和冷卻要求正變得難以控制。」「基於超導邏輯與新型低溫存儲器相結合的計算機將允許擴展當前的計算設施,同時保持在空間和能量預算範圍內,並可能使超級計算機的開發超出外部。」在方案的最初階段,研究人員將開發存儲器和邏輯子系統的關鍵部件,並規劃原型計算機。nsa表示,目標是以後將這些組件升級併集成到工作中的計算機中,並使用一套標準的基準程序測試其性能。

這項美國計劃的最後期限和預算尚未公布。在中國,一家位於深圳的電子公司xlichip,是中國南方一個不斷發展的技術中心,周二,該公司被授予了一份合同,為位於北京的cas的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超導電腦程式提供測試硬體。「客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我們有信心提出產品,」公司的一位女發言人說,沒有詳細說明。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研究員範中超(音)作為專家小組的一部分審查了這份合同,他說硬體是一個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這是一個可重組的晶片,可以用來模擬和測試大型複雜集成電路的設計。

「(FPGA測試階段的)總體設計接近完成,」他說。

有跡象表明,中國正接近其超導目標。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介紹,去年,中國研究人員實現了擁有10000個超導結合點的計算機晶片的大規模生產。相比之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將超過80萬個連接擠進晶片中。但是到目前為止報導的大多數製造工作都是在實驗室中少量進行的,而不是為了工廠生產而擴大規模。

領袖鄭東寧超導薄膜的國家實驗室和設備組超導物理研究所的在北京,說如果10000 -結晶片低缺陷率有利於大規模生產,他們可以被用作構建塊超導計算機的建設。

鑿掉

鄭說,中國發展新技術的決心只會因為與美國的貿易戰而增強。許多中國公司依賴於美國的計算晶片,而白宮5月份威脅禁止向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通訊(ZTE)出口晶片,幾乎讓該公司陷入絕境。

「今年,從美國獲得某些晶片的難度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但鄭說,中國不應該指望超導計算機技術來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比中國多了許多年,儘管它們的投資規模較小,但它們始終如一,使它們在知識和經驗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10億元是一大筆錢,但它不能解決所有剩下的問題。無論投資多麼密集,一些技術問題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找到解決方案。

「2022年可能有點倉促。」

中國政府科學政策智庫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研究員魏東源表示,中國應提高該項目的透明度,並向公眾提供更多有關其應用的信息。

「它可以用於天氣預報或模擬新核武器的爆炸。一個挑戰是開發一個新的作業系統。軟體開發一直是中國的軟肋。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的超級計算機科學家陳泉表示,在有關下一代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的學術討論中,超導經常被提及。

他表示,中國正在建造不止一臺exascale電腦,「一臺可能具有超導性」。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未來圓形對撞機」
    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們通過研究和分析這些碰撞,加深了我們對自然規律的理解。2012年物理學家們正是通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亞原子希格斯玻色子,從而在理解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同時,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也因為這一發現聞名物理學界。
  • 歐洲批准210億美元建造100公裡長超大對撞機,欲尋求中美日資金支持
    6月19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批准210億美元建造一臺超級對撞機。3月份獨立小組批准該計劃,時隔3個月委員才宣布通過的這一決議。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計劃在2038年,開始建造這臺100公裡長的隧道新機器——未來循環對撞機(FCC),其實是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
  • 210億歐元!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決心建造超級對撞機,中國進展如何
    比如說,在月球背面建造一臺大型射電望遠鏡,或者在空間軌道上放置一臺引力波探測儀,在科學收益方面都可能比對撞機更加安全。FCC的可能成果完全處於未知領域,有可能一無所獲。LHC項目當初有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明確目標,並且物理學家有充分的理論支持,然而對於FCC而言,沒有類似的、理論的預測。
  • 「蘋果」能否重塑聚變未來
    圖片來源:CCFE   正在法國建造的國際聚變反應堆——ITER將有10層樓高,重量是艾菲爾鐵塔的3倍,並且將花費其7個國際合作夥伴超過180億美元。作為數十年設計的成果,ITER最早將在2027年產生聚變能。同時,在像ITER一樣的電廠將電送入電網前,還將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確信的是,一定有更加快速和成本更低的路線產生聚變能。
  • 科學家嘗試建造球形託卡馬克獲得能量增益—新聞—科學網
    從卡拉姆分拆出來的一家小公司甚至正在下一個希望渺茫的賭注,即它會擁有一個所產生能量超過其消耗能量的球形託卡馬克反應堆,並且在10年內得以運行。如果成功了,球形託卡馬克將改變聚變的未來遠景。「這將令人興奮。」約克大學約克等離子體研究所所長Howard Wilson表示,球形託卡馬克是這個領域的「後起之秀」,但仍有一些重要問題需要弄個水落石出。
  • 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複雜的機器,建造了15年耗資52億美元
    點上面藍色字體直觀學機械可長期訂閱我們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
  • 下一代大型直線對撞機選定超導加速技術
    「決定」指出,下一代大型直線對撞機的技術方案確定為低溫超導加速技術。這一重大決定為國際高能物理界聯合進行下一代大型直線對撞機的設計、確定造價、選擇host country等奠定了基礎。 擬議中的直線對撞機是一臺超高能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是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正在建造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之後世界高能物理的下一代高能加速器。
  • 2020年可能改變世界的科學大事
    新華社 發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人類科技史上又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完成了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人類獲得的首張黑洞照片,震驚世界;谷歌公司領銜的團隊宣稱成功實現「量子霸權」;愛滋病治療重現曙光……有的發現已然推動了實用進步,有的研究卻爭議尚存。
  • 中國建造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在秦皇島有何用意?功在千秋!
    之後,丘成桐也撰文表達了對中國修建新一代大型對撞機的期待。 2、 當下,某些人對興建大型粒子對準機的建造存在誤解 核物理高能研究所的專家王貽芳表示,第一階段建造的準確的費用數字是360億。這一個價格還不到建造一艘100億美元的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價格,中國在這一個方面的支出是毫不吝惜的。
  • 全球鼎力建造國際直線對撞機
    初步估計它的總造價預算將達到70億美元。其中,設施的土建部分,包括隧道工程預估為20億美元,加速器及配套設施約50億美元。這些還不包括13000人年的人力費用。該委員會目前正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它指定的設計組提供的一份參考設計報告首次提供了下一代加速器的概念設計,詳細確定了技術參數及加速器各個部分的設計方案。   擬議中的國際直線對撞機是一臺超高能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
  • 458711美元!一臺全功能蘋果Apple-1電腦被成功拍下
    來源:IT之家原標題:458711美元!一臺全功能蘋果Apple-1電腦被成功拍下IT之家3月14日消息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臺罕見的全功能Apple-1電腦在拍賣會上被人以458711美元的價格拍下。IT之家了解到,這臺全功能Apple-1電腦由密西根電腦商店SoftWarehouse於20世紀80年代收購,同時專家科裡·科恩(Corey Cohen)於2019年對這臺電腦進行復原,可正常運行約8個小時。
  • 科學家望建超大型強子對撞機 造價或超百億美元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11月12日報導,當歐洲耗資50億美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於2008年「開工」時,粒子物理學家們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解答宇宙間的很多謎題。現在,為了獲得更重大的新發現,很多物理學家提議建造一臺超越LHC的機器:超大型強子對撞機(VLHC)。  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和暗物質專家麥可·佩斯金11月2日向美國政府顧問委員會提交了建造VLHC的建議書。他表示,VLHC會讓其前任「相形見絀」。
  • 我國超導託卡馬克的現狀及發展
    磁約束聚變是利用強磁場這一「磁容器」來約束高溫等離子體,並進而將其加熱至上億度,從而維持連續的熱核反應,並將其巨大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受控核聚變研究在經濟等方面有著巨大潛力,因此各核大國每年投入研究經費都達數億美元。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科學家提出託卡馬克的概念。
  • 為什麼中國沒必要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來看看楊振寧怎麼說
    引言:從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們在個別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世界水平,但是在很多領域還是落後的,例如高能物理學。對高能物理學頗有研究的地區應該就是歐洲了,因為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但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必要建造這樣的機器,這是為什麼呢?
  • 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呈現出一片荒蕪,這就是火星表面
    現在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它的出現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而是人類對地外行星探索的又一裡程碑。這張照片來自5500萬公裡以外的火星,擁有18億像素的火星真實場景,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擁有的最清晰、最全、最大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表面。
  • 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呈現出一片荒蕪,這就是火星表面
    現在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它的出現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而是人類對地外行星探索的又一裡程碑。這張照片來自5500萬公裡以外的火星,擁有18億像素的火星真實場景,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擁有的最清晰、最全、最大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表面。
  •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為哪般?
    來源:新浪科技英偉達昨日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創下了全球半導體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人們不禁要問:英偉達究竟意欲何為呢?英偉達( Nvidia)正式與軟銀集團達成協議,根據該協議,英偉達將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製造商ARM,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
  • 中國獨立設計!第一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全球開放
    中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向世界全面開放、共享。在開發核聚變能——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的路上,中國已從「追趕者」「並跑者」,成長為具備強大國際輸出能力的「領跑者」。科學家們數十年艱辛「逐日」,就是盼望核聚變能點亮的第一盞燈在中國。
  • 建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國出1億美元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的建造者之一,將承擔這臺巨大的望遠鏡的光學系統、雷射引導星系統和科學儀器系統等關鍵技術研製任務。  報導指出,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上參與此類天文研究項目。
  • 馬斯克「順手牽羊」,中標NASA登月合同,價值1.53億美元
    Dynetics公司將為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建造著陸器,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馬斯克來說,這事可能不值得高興。按照美國宇航局的合同計劃,三家公司這次獲得的合同總價值僅為9.67億美元,合同期限為10個月,根據外媒透露的分配方案,世界首富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獲得了最大的份額,價值為5.79億美元,另一家名不見經傳的Dynetics公司也獲得了2.53億美元,而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僅獲得1.3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