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夥伴們已經從各種平臺收到了極為簡單的2019IF原始數據(大部分資料甚至連重複都沒去掉),拿這份數據跟2018的IF數據對比一下,大家會發現有102本的期刊「被踢」,同時增加了至少370多本的期刊。然而,這些都是表象,大家千萬不要被迷惑。真實的數據是有33本被踢期刊以及351新晉期刊。我最擔心的是有的小夥伴如果想用某個期刊上的文章畢業,但這個期刊突然在2019IF表格中消失了,不知道學校的行政部門能否準確找到這真正被踢的33本,而不是用這個102本的名單,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吧。
另外,大家以為沒有在JCR報告中的期刊就不是SCI或SSCI期刊了嗎?就一定不能投稿了嗎?非也!SCIE和SSCI資料庫包含在WOS Core Collection中,最新的資料庫信息顯示總共有12205本SCIE或SSCI期刊,是多於現在JCR中包括的12171本的。所以大家在發表文章的時候,如果查不到某本期刊的影響因子或者不能在JCR中查到,不代表他就不是SCI,如果學校的要求是只要SCI就能畢業,那麼懂得這其中的差異就十分必要了!
最後,大家拿到的原始數據都只是根據期刊名做一個簡單的展現,如果想知道自己所在領域有哪些期刊,這些期刊又有哪些變化,根本無從查起。投必得的數據分析人員正在加班加點的為大家整理學科分類信息,讓大家儘快都能拿到自己學科的期刊!
直播+原始數據分享
請大家轉發分享此文到朋友圈或100人以上科研群組,然後發截圖給微信號Topedit-iJournal(下方二維碼),由小艾拉大家進入「iJournal期刊交流群」,我們會在群內分享豪華版最新數據:
另外,投必得學術總編Ray會在本周日晚上9點(7月5日)開一個直播交流會,跟大家聊聊期刊影響因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如何對自己所在學科進行選刊。我們也會在直播現場進行更多原始數據分享,期待大家的參加,直播連結會在群中釋放。
下面先為大家展示一些關於今年影響因子的重要統計信息,均是來自於clarivate.com官網,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2020年的主要亮點:
選擇納入的期刊:今年的期刊包括來自五大洲83個國家的12,000多種期刊以及236種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類別。1600多種期刊完全開放。
今年JCR新增351種期刊,其中178種為完全開放獲取。
添加開放訪問文章的數據:對於JCR中的7,487種混合期刊,可以快速輕鬆地識別通過傳統訂閱模式或開源發表的論文數量
期刊選擇的客觀性:為了保證報告的完整性,Clarivate今年從JCR中刪除了33種期刊,佔所列出期刊的0.27%。
此外,已經為15種期刊發布了《編輯關切聲明》,這些期刊中有部分文章對JIF分子具有非典型的高價值貢獻,並且期刊引文的比例不成比例地集中在JIF分子中。
更多詳情:
今年的總表中包含9370本SCIE期刊,3486本SSCI期刊,注意這裡面有的期刊同時既是SCIE,又是SSCI。另外,所有期刊中報刊包含1658本完全開源的期刊,另外有7487本期刊屬於混合模式,也就是說這些期刊可以選擇傳統訂閱發表模式(一般不收版面費),也可以選擇開源發表模式(肯定要交高昂的版面費)
扣除重複的同時屬於SCIE和SSCI的期刊,今年的JCR報告中總共包含12171本期刊,分別屬於83個國家和236個學科。這其中,有351本是第一次加入到JCR報告中。
以上兩個圖表展示了所有期刊的國家來源。上圖是展示的是所有國家,下面的餅圖是小編總結的擁有100本以上期刊的國家,我國排名第六位(包含香港和臺灣數據)。但是從總量上來說,我們跟美國以及英國還差10倍以上,這就可以看出國家為什麼出臺卓越期刊計劃了!希望國家在這個數據方面早早的趕英超美!!!下面表格為具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