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樣一則新聞讓筆者極為驚訝。
圖片來源:搜狗截圖
原來,科睿唯安近日更新了最新 10 月份 SCI 期刊變化。其中 SCIE 期刊資料庫刪除了 2 種期刊,筆者也去了解了一下所刪除的 2 本 SCIE 期刊。
圖片來源:科睿唯安
一本是Geofisica Internacional,影響因子 0.82,可能因為自引率過高而出局、
另一本確實聲名顯赫,是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logical Sciences(《皇家學會哲學會刊》B 刊),影響因子高達6 分!
筆者看到這個表單時確實嚇了一跳...
雜誌情況一覽
這本《皇家學會哲學會刊》創刊於 1665 年,是世界上運營歷史最長的科學期刊。
圖片來源:雜誌官網截圖
該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牛頓、達爾文、法拉第都曾在上面發過文章!
該刊官網是這樣介紹的:
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 1660 年,旨在推廣當時的新實驗哲學,體現弗朗西斯・培根爵士的理想,亨利・奧爾登堡被任命為該學會的第一任秘書,他也是該學會《哲學會刊》雜誌的第一任編輯。
1665 年 3 月出版的第一期《哲學會刊》刊登了奧爾登堡與歐洲著名科學家的通信。
在其後的歲月裡,牛頓在雜誌上發表了 17 篇論文,其中包括他的第一篇論文 —— 關於光和顏色的新理論 —— 這有效地幫助他在 1672 年開始了他的科學生涯。同年,他的新反射望遠鏡被描述出來,原圖也發表在雜誌上。
《哲學會刊》還出版了查爾斯・達爾文、麥可・法拉第、威廉・赫歇爾和許多科學界知名人士的著作。
1887 年,該雜誌擴展為兩個獨立的出版物,一個為生物科學(b)服務,另一個為物理科學(a)服務。
由此可見,這次被踢的是發表生物科學的 B 版,即使從 1887 算起,至今也已經有 120 年歷史了。
一場烏龍
筆者震驚之餘,趕緊去核實了一下,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剔除的期刊是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s, ISSN:0080-4622
現在的期刊名稱是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ISSN:0962-8436
圖片來源:letpub 截圖
原來收錄的名稱裡有 of London Series 字樣,現名把這三個單詞刪了,還是同一個雜誌。
其實雜誌還是好好的在資料庫裡呢,本次剔除的只是同名冗餘條目罷了。
還好是虛驚一場,有對這本雜誌感興趣的小夥伴大可放心的投稿啦~
今年有哪些期刊被剔除
筆者順便整理了 2019 年以來生物、醫學領域被踢出 SCI 的期刊,為大家總結了幾個被踢的共性原因。
2019 年以來被踢出 SCI 目錄期刊整理
註:根據 2018 年影響因子進行排序
高分雜誌如號稱國內神刊的「CPB」《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下文統一稱 CPB)於今年 1 月份被 SCI 剔除目錄。當時也算是引起一片譁然。
期刊被踢出 SCI 的共性原因主要包括:自引率過高、版面費高到離譜的掠奪性期刊、學術不端或者發表過多與期刊主題無關的文章。
如何選擇一本好投不易被踢的 SCI 期刊呢?
小編這裡給出幾條建議:
高分期刊固然值得挑戰,但也要注意「自引率」,如果自引率過高還是需要謹慎下手;
謹防版面費過高的掠奪性期刊。不是所有的好刊都貴,也不是你想像的交的錢越多就越容易發。一旦期刊被踢,幾萬塊的版面費就只能打水漂了。
目前很多平臺都會發布建議好投的期刊,其中一條就是國人發文佔比高。那麼是否國人發文越多期刊就越好呢?當然不是,要謹防國人發文佔比過高的水刊,綜合發文質量才是關鍵。
拒絕學術造假與學術不端期刊。多注意期刊的出版變化或許也能幫助識別注水期刊。
最後,切記要時刻關注 WOS 的收錄與剔除動態。
投稿不易,大家且投且珍惜。
封面來源:站酷海洛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