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樹大招風」,隨著網際網路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一篇報導害死一個企業」的現象頻見報端。從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到美團等新生企業都曾遭遇「黑公關」攻擊,一場又一場的輿論攻擊,幹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最近,國內NMN巨頭基因港再次遭遇黑公關,一時間水軍刷屏、黑稿亂飛,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
隨著抗衰老產業的蓬勃發展,NMN作為其中的明星產品也被冠以「網紅長壽神奇」等爆紅,但從8月底開始,就能看到鋪天蓋地的黑稿在各大貼吧,問答平臺以及門戶網站惡意傳播。
剛看之下以為這是一篇揭露行業內幕的深度報導文章,不禁腦補出了記者深入行業調查,勇於揭露黑心企業的大戲,但是細看之下卻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這些水軍背後是誰?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逐利者,網際網路上也同樣如此,曾有券商估計,新生的NMN市場估值或超千億。從8月底開始,就有水軍在知乎用一模一樣的題目和內容開始灌水,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網線背後的那個人此刻正在做些什麼?是辛苦碼字,揭示真相,還是操控輿論,製造混亂。
之後相同的套路又出現在百度貼吧之中,9月3日開始,多個貼吧中開始出現相同的內容,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均是同一個帳號所發布的內容,點進帳號詳情頁,發現該帳戶幾乎所有內容都是廣告貼,其中9月3日到9月4日發布的基因港「黑公關文」共30篇。
更加匪夷所思,令人疑惑的事情則出現在時間線上,9月4日貼吧中關於基因港王駿教授的介紹和9月9日門戶網站所發布文章中關於王駿教授的介紹以及相關供圖完全一致,那麼貼吧的「小編」又是如何看到門戶網站上的信息呢?兩方誰又是信息源頭呢?
很遺憾的是,或許這兩方都不是。據業內人士透露:這背後也許是一些所謂的「客戶」正進行運作,而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事實上通過第三方委託發布的形式,已經陸續發布了不少關於基因港的公關「黑稿」。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拋開其中是否有水軍帶節奏不談,這些文章所報導的信息究竟是新聞真相還是譁眾取寵、愚弄大眾的噱頭呢?
首先文章對FDA認證集中炮火猛攻,其核心觀點在於基因港到目前為止尚未取得備案審核,而一直在使用GRAS認證誤導消費者。事實上,該問題在其官網早有回應,根據FDA的相關政策來看,審查方式分為自我審查和FDA邀請專家進行審查兩種,兩種方式都是獲得認可的,基因港採用的則是自我審查的方式,因此在官網上查不到備案。
反觀市場中一些廠家,至今為止仍未取得FDA的任何認證,也未取得國內保健品「藍帽子」標籤,其產品如何進行成分審查,自證清白更是不得而知。
其次,眾多媒體紛紛爆料基因港創始人王駿教授履歷存在疑點,在國內外「學術網站」中均未查找到王駿教授相關學術論文,並暗示王駿教授學歷造假,學術水平甚至可能遠遠低於中國專科學校、職業學校教師學術能力的平均水平。看完這段闡述,筆者不禁發笑,撰文的作者似乎並不知道如何進行正確的學術論文檢索。
如果按照這樣的檢索方式,先後在北京大學和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學位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無法找到相關論文,難道其也存在履歷造假的現象?
事實上,百度學術和谷歌學術屬於開放的學術平臺,幾乎是不收錄海外高校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的,其資料數據也存在收錄不齊的現象。
此外,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論文均以英語進行發布,使用漢語進行搜索自然也難以檢索到。
在香港中文大學官網進行檢索能夠發現,王駿目前仍為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從90年代任教以來學術成果頗多,內容以微生物以及生物技術為主,有「中藥分子鑑定」,「序列特異擴增區技術應用」等數十項研究成果,並參與香港科技協會多個產業化項目。
2014年,王駿受邀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在當時就有對NAD+前體等內容進行溝通,但一些媒體或許是被利益遮蓋了雙眼,對中國科學院的報導視而不見。
相比很多半路出家的商家來說,基因港已經在酶工業領域深耕多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基因港為關鍵詞模糊進行專利檢索,便能發現十數個和酶工藝相關的專利技術。
網際網路灰產為何屢禁不止?
其實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的說法,事實上造謠的成本可能確實比想像的要低,此前相關部門調查得知,門戶網站以及主流自媒體平臺發帖的價格可能要遠遠低於人們的想像,有時候單條的成本可能只有幾十塊錢。
但如果一家企業想要刪除負面消息,需要刪除的絕對不止一個平臺,一條帖子,也就是說想要解決一次負面,千元起步,上不封頂,有些所謂的「公關機構」還提供包年服務,價格自然也就翻翻。在查證困難,追查困難,舉證困難的情況下,蠅營狗苟自然也就誕生了。
根據「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消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布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2018年以來,「淨網2018」專項行動工作部署積極開展,全國多地公安機關相繼在對類似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厲打擊。
據了解,目前基因港已通過相關司法程序維權,其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網際網路上的「黑公關」內容對公司整體運營並沒有產生較大影響,下一步公司將尋求法律途徑,積極配合取證調查,也希望廣大消費者能夠擦亮眼睛,不要輕信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