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群是如何產生的?

2020-09-25 技術力量


地震群是如何產生

當長期被摩擦力固定在原地的地殼突然滑落、顛簸時,地震會突然爆,發出地動山搖的能量。

史丹福大學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球物理學副教授埃裡克·鄧納姆說:&34;

但在更深的地方,這些巖塊可以穩定地相互滑動,沿著地殼中的裂縫爬行,速度和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

在斷層的下層和上層之間存在著一條邊界,這條邊界可能會持續幾個世紀的時間。科學家們幾十年來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控制了這條邊界,它的運動及其與大地震的關。 其中最主要的未知數是流體和壓力如何沿著斷層遷移,以及如何導致斷層滑動。

鄧納姆和同事開發的一個新的基於物理學的斷層模型提供了一些答案。該模型顯示了流體如何通過配合抬升,逐漸削弱斷層。在大地震發生前的幾十年裡,它們似乎將邊界或鎖定深度向上推進了一兩英裡。

遷移群


地震序列和無震滑移模擬中的斷層與孔隙壓力演變

9月2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這項研究還顯示,隨著高壓流體脈衝向地表靠近,它們會引發地震群。這種地震群聚集在一個局部區域,通常會持續一周左右。地震群產生的震動往往太過細微,人們無法察覺。但並非總是如此,例如,2020年8月在加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南端附近的地震群產生了4.6級地震,其強度足以撼動周邊城市。

地震群中的每一次地震都有自己的餘震序列,而不是一次大的主震後有許多餘震。鄧納姆解釋說:&34;

模型繪製出了這種遷移的工作原理。過去20年的許多先進地震建模都集中在摩擦力在解開斷層中的作用,而新研究則利用一個簡化的、垂直穿過地球整個地殼的斷層二維模型,對斷層區的流體和壓力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說明。

主要作者、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學研究生朱偉強說:&34;

地下閥門


斷層閥門的行為

地殼中的斷層總是充滿了液體,主要是水,但水的狀態模糊了液體和氣體的區別。這些流體有的源於地球的深處,並向上遷移,有的則來自於降雨滲入或能源開發商注入的流體,後者從上而下。

鄧納姆說:&34;

幾十年來,對從斷層區出土的巖石的研究揭示了明顯的裂縫、充滿礦物質的脈絡和其他跡象,這些跡象表明,在大地震期間和兩次大地震之間,壓力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這使得地質學家推測,水和其它液體在引發地震何時發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鄧納姆說:&34;

最近,科學家們已經記錄了與能源開採操作有關的流體注入會導致地震群。例如,地震學家將石油和天然氣廢水處理井與俄克拉荷馬州部分地區從2009年前後開始的地震劇增聯繫起來。而且他們發現,在不同的環境中,地震群沿著斷層遷移的速度或快或慢,無論是在火山下、地熱作業周圍還是在油氣藏內,可能是因為流體生產速率的巨大變化。

鄧納姆和朱偉強的研究建立在斷層作為閥門的概念之上,地質學家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鄧納姆說:&34;

斷層閥關閉後,流體積聚,壓力增大,削弱斷層,迫使其滑移。有時這種運動太輕微,不足以產生地面震動,但它足以使巖石斷裂並打開閥門,使流體恢復上升。

新的建模首次證明,當這些脈衝沿著斷層向上移動時,它們可以產生地震群。鄧納姆說:&34;

預測,以及它們的局限性


模型設定

該模型對高壓流體脈衝沿斷層遷移、打開孔隙、導致斷層滑移並引發某些現象的速度進行了定量預測:在某些情況下,鎖定深度發生變化,而在其它情況下,則是難以察覺的緩慢斷層運動或小地震群。然後可以根據斷層沿線的實際地震性來檢驗這些預測。比如小地震或慢速地震最終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例如,在一組模擬中,斷層被設定為在三四個月內封閉並停止流體遷移,預測在一年的時間裡,沿斷層在鎖定深度附近的滑移量略多於一英寸,而這個周期每隔幾年就會重複一次。這種特殊的模擬與在紐西蘭和日本觀察到的所謂慢速滑移事件的模式非常吻合,這表明該算法的基本過程和數學關係是正確的。同時,密封拖了幾年的模擬導致鎖定深度隨著壓力脈衝向上攀升而上升。

鎖定深度的變化可以通過GPS測量地球表面的變形來估計。然而這項技術並不是地震預測器,鄧納姆解釋說,那需要更完整地了解影響斷層滑移的過程,以及有關特定斷層的幾何形狀、應力、巖石成分和流體壓力的信息,鑑於大部分作用發生在地下許多英裡處,這種詳細程度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相反,該模型提供了一種理解過程的方法:流體壓力的變化如何導致斷層滑移;斷層的滑動和滑移如何打破巖石並使其更易滲透;以及這種增加的孔隙度如何使流體更容易流動。

在未來,這種理解可以幫助評估與向地球注入流體有關的風險。鄧納姆稱:&34;

相關焦點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唐山發生地震?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呢?如何儘量逃脫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 南京玄武湖現群魚跳躍,江蘇可能地震嗎?和墨西哥地震有關聯嗎?
    南京玄武湖公園現群魚跳躍奇觀,墨西哥剛發生7.4級大地震,江蘇有大地震的可能嗎?觀點一、南京和墨西哥距離「十萬八千米」,群魚跳躍和墨西哥地震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二、南京玄武湖公園的群魚跳躍現象經常發生,並不是地震的前兆。三、動物並無法提前預測地震發生。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 兩起地震連續襲擊加州 斷層地震群再次引發擔憂
    9月27日周日,兩次3.4級地震在加州北部同一地區附近發生,它們之間只相隔數小時。第二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晚上10:20左右,地震源為同一地區,深度為2.7英裡。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當天記錄到該州兩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具體間隔約為6小時,均為芮氏3.4級。
  • 聖海倫斯火山的地震群是巖漿補給的信號嗎?
    加利福尼亞州的聖海倫斯火山可能正在給它的巖漿庫充電,因為地震活動已經震動了該地區。這座火山位於美國西北部的太平洋地區,位於華盛頓州的斯卡馬尼亞縣。該縣有11000多名居民,火山位於三個土著居民的領土附近。
  •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2010/3/9/09:02來源:慧聰消防網作者:今天慧聰網就為您重點介紹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如何規避地震火災所帶來的傷害,從而讓您在災害發生時,多一些生存下來的機會。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     1.爐火引起火災。     爐火包括民用爐火和工商業用爐火。由於地震震動,爐具傾倒、損壞引起火災。目前,該類火災在我國佔主要比例。
  • 渤海黃海一般不會產生地震海嘯
    印度洋巨大災害引起人們關注本市地震專家研究表示———李海燕穆萍孫崇森  新報訊【記者李海燕通訊員穆萍孫崇森】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端離岸不遠處的海底,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引發強烈地震,繼而產生巨大的海嘯引起連鎖反應,使諸多亞洲國家和幾個非洲國家受到海嘯重創。
  • 111次地震,美黃石公園在3月現兩個地震群,是超級火山爆發先兆?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全球範圍內出現的大型地震真的比較多,3月19日,印尼峇里島出現6.2級地震,3月25日,俄羅斯千島群島出現7.5級地震,4月1日,美國愛達荷州又出現6.6級地震。而現在最讓美國科學家擔憂的是,愛達荷州地震是否引起懷俄明州黃石超級火山提前爆發,因為在今年3月,美國黃石公園出現兩個地震群,共111次地震,這是否為火山甦醒先兆?
  • 地震雲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形態的雲彩?地震跟月亮有什麼關聯?
    而我國的呂大炯等人認為:由於斷裂帶產生熱量,可以以超高頻或紅外輻射的形式來加熱上空的空氣微粒,形成條帶狀地震雲。由於斷裂帶大多垂直於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所以,由此產生的條帶狀雲也是垂直於來自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的。
  • 月球如何產生?
    此外,地球磁場的周期性逆轉也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地球磁場是由外核流動的液態鐵產生的。我們是否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統計模型可以預測未來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類似於氣象專家預測未來降雨。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對地震發生的預測,儘管從未成功過。
  • 地震產生原因跟它有關,科學家:這是地震產生的直接依據
    地震一直是令人類非常恐懼的事情,然而我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這個狀況,地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不是地殼運動產出的,版塊運動產生的,今天科學家給出了一個科學的依據,打破了這兩種說法,也就說我們開始說的都是錯誤的,地震跟地球的內核表面有關,這才是決定地震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 「地震預警信息」轉不轉?微信群募捐行不行?地震之後,莫讓好心踩了...
    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8月9日0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 連續兩次地震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許多人關注地震信息,擔心餘震造成進一步破壞;也有人立即在朋友圈、微信群發起募捐,還有人放下收拾好的行囊取消了去九寨溝的行程:「不給災區救援添亂。」
  • 地震又為何被稱為「群害之首」?
    地質災害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地震就是其中一種,此外還有火山爆發,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主要呈帶狀分布,因為它的發生和地殼運動和板塊運動關聯密切。在地質災害中,地震又被稱為是群害之首。因為地震無論是從破壞性還是分布範圍上來看,殺傷力都很大。
  • 臺灣地震為何杭州震感強烈?高樓易與地震波產生共振
    截至今天中午,地震已經造成5人死亡,318人受傷送醫。不少浙江民眾在凌晨感受到了明顯的震感,甚至有人從樓裡跑出來,到車上補覺。遠在臺灣的地震為什麼在浙江有明顯震感?這樣的地震會不會對浙江產生影響?地震發生後,浙江在線記者趕到了浙江省地震局尋求答案。
  • 地震可以預測嗎?人們是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的?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但是地震預測是相對比較困難,由於人類對地震產生、發生的機理研究還遠遠不夠,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地震是可以預警的。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後警告周邊的人,地震馬上就要來了。
  • 今天唐山為什麼又地震了?古人如何預測和應對地震?
    人民網微博相信很多人都會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看待地震的?而他們又是如何預防以及如何處理地震的?我們來看。如何看待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地震記載是在西周。根據《國語·周語》記載:「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那麼古人在沒有相關的經驗與知識科技的時候,是怎樣看待地震的呢?
  • 如何住得安全?解讀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題:如何住得安全?——解讀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於6月1日正式實施。為何新編制這份圖?新一代區劃圖「新」在何處?中新社記者專訪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  為何編制新一代?
  • 凌晨兩點康平地震!專家:11月20日起該區域出現震群活動,本次最大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1日2時54分,在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裡,震中距瀋陽市107公裡,經初步了解,瀋陽康平縣普遍有感,瀋陽渾南區、開原市、調兵山市、盤 錦市、遼中區部分有感。今晨2:54分康平發生3.4級地震。
  • 九寨溝地震|此次地震屬於什麼類型?如何認識震後餘震預警?
    新華社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時間關於九寨溝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神經……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究竟屬於什麼地震類型?怎麼看此次地震後的次生災害?地震預警該如何發揮作用?
  • 濟南發生4.1級地震,省內震感強烈!科學分析地震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地震發生較為頻繁,這不,今天下午17時07分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就發生了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作為第一次接觸地震的濟南人,大多數人都慌慌張張趕緊跑出了家門,有人甚至忘了穿鞋。在驚訝過後,大家還是要多了解掌握地震避險技能,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 Science: 三維斷層結構控制震群的動態發展
    理解一個地震如何發生及為何開始發生是地震科學的最大挑戰之一。震群(Earthquake Swarm)是一類特殊的地震,通常指的是某一特定小區域在較短時間內發生的一系列中小地震,震群的持續時間可以是一些天、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震群中會存在多個震級相近的震級較大地震,但整個震群的能量釋放過程同常見的主震-餘震序列由1個主震或幾個大震佔主導的方式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