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3億公裡外精準操作,航天實力不輸中美俄

2020-12-03 瞭望新視界

近日關於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在Ryugu小行星表面的考察行動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9月16日的時候隼鳥2號探測器傳回了一組關於Ryugu小行星的照片,從這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行星表面的隼鳥撞擊坑,而日本的探測器正在3.5公裡的高度釋放目標標記小球。

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對Ryugu小行星的探測,在這個過程中探測器還釋放了彈頭來轟擊小行星的表面在小行星的表面製造了一個人造撞擊坑,同時隼鳥2號探測器還放了三個小型機器人和一輛漫遊車成功登陸了小行星表面,整個一套探索任務完成得非常流暢,日本的航空技術讓世界感到驚訝。

在對小行星進行了表面的探測以後,日本還通過釋放標記小球的方式估算出了小行星的重力場,而這項太空作業目前世界上少有國家能夠完成。

根據日本航天機構的計劃,隼鳥2號探測器會在今天11月到12月之間重返地球,在它返回的時候會攜帶一些小行星上面的物質。而據有關報導稱,日本從小行星上面帶回的物質已經有40多億年的歷史,其科學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很有可能記載了太陽系早期的一些關鍵信息。而日本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可以對這些物質進行科學地分析,進而可以確定其中是否有生命分子的存在,這個對於人類對太空的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世界各國都對隼鳥2號探測器的各種動作感到驚嘆不已,因為這些動作全部是在距離我們3億公裡以外的太空中完成的,而且是在客觀環境非常惡劣的情況下,無論是直接轟擊小行星表面,還是派登陸器或機器人登陸小行星,包括最後順利地取回小行星表面的物質,這些在以前都是沒有人做過的,日本的航天人員已經創造了人類航天史,不僅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而且讓人類的航天技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多年以來,日本以二戰戰敗國的身份在軍事實力方面受到美軍的壓制,但是其科技水平和航天技術方面卻一直處在世界的領先水平,毫不避諱地說美方很多先進的技術其實是源於日本的。近些年來日本的航天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是在衛星和太空飛行器方面,他們在火箭和更高級的航天技術方面都有很好的儲備和創新,這次隼鳥2號探測器的成功也是日本航天技術長期積累和創造的結果,雖然出人預期但是在情理之中。

相關焦點

  • 日本實力雄厚,為什麼不去月球採樣,卻發射隼鳥奔襲3.5億公裡?
    隼鳥二號遠3.5億千米外的龍宮小行星,花了6年時間帶回了5.4克樣品,而早在隼鳥二號之前的2010年,隼鳥一號早就已經於2010年從「絲川」小行星上採樣返回了!當然網上也出現了日本航天技術遠超中國的聲音!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上個世紀,我國在太空領域力量還比較薄弱,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了航天大國,有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太空探索。對此,不少人認為在航天領域,中美俄呈三足鼎立之勢。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早前,美國公布了世界五大航天強國,在這份榜單中,有一個國家的排名,著實讓人大吃一驚,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日本達成6.4億裡目標,連中美俄都沒做到,美國受到絕對挑戰?
    日本在前幾年向外太空發射了一個名叫「隼鳥二號」的小行星探測器,並於2018年成功抵達了「龍宮」小行星,在其滯留的時間裡,該探測器進行了多項樣本採集任務。但我們要清楚的是,這個名叫「龍宮」的小行星,距離地球足足有6.4億裡,這麼遠的探測距離是中美俄都未曾達到的成就,但是日本卻做到了。
  • 中美俄佔據航天大國前三甲,如今日本排名第三,誰被擠出榜單?
    此前在大眾的認知中,排名前三的國家向來是中美俄三國,如今日本將其中一個國家強勢趕超,也就意味著中美俄之中有一國被擠出了前三,不過在航空領域,美國一直是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被擠出前三顯然是不可能的。說到第三名,自然就是日本了。到目前為止,日本雖然還並沒有完成任何載人航天飛行,但日本的航天技術已經相當不錯,隼鳥2號探測器,就足以說明日本的實力。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在這兩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對地外天體的探測事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隼鳥二號登陸小行星,我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了。通過這三者的探測行動比較,我們也能大致明白探測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到底哪個更困難一些?所需要的技術能力也更高一些?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去月球,而發射隼鳥2奔3.5億公裡?
    前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嫦娥5號採集到月壤返回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也從3億公裡外的「龍宮」小行星挖土回來了。 由此可見,日本的航天技術也非常強大,也已經能進行系外採樣了!但是為什麼日本要選擇將隼鳥二號送上小行星去採集巖石樣本,而不去月球上採集樣本呢?
  • 美國公布航天強國排行,日本躍入前三甲,中美俄3國誰被擠掉?
    然而,讓日本能夠從中美俄這樣更重要的是,在去年,日本為了對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進行樣本採集時,直接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5斤重的炸彈。,但是在行星探測領域上,日本的技術確確實實是處於世界前列,甚至是遠超於中美俄三國的。
  • 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背後實力令美俄心驚,承認低估最致命對手
    2019年7月11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再一次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製的一款小行星探測器。之前已經發射過隼鳥號探測器,而這次隼鳥2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一個直徑900米的小行星進行深度的探測。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赴月球取月土,而發射隼鳥2到小行星?
    長久以來,網絡上一直一種說日本航天水平被低估的聲音,這一次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從3.5億公裡之外取回小行星「龍宮」的塵土樣本,並且還搶先嫦娥五號回到地球。這波操作怕是又要引起精日分子和日吹的一大波高潮了,日本政府又可以省下一大筆經費了。
  • 日本展示強大科技:宇宙探測器準備「空襲」地球,相隔22萬公裡打中...
    「隼鳥二號」已經接近尾聲,計劃於近期靠近地球,釋放載有小行星「龍宮」的樣本的返回艙,而「隼鳥二號」探測器的主體部分則會利用剩餘燃料加速,以探測另外一顆小行星。 隼鳥二號近距離拍攝小行星 近年來雖然日本航天發射頻率逐漸式微,影響力已經完全不能和中美俄這樣的傳統航天大國相比
  • 3億公裡外帶回星際物質,「隼鳥」將成最遠距離返回的人類探測器
    迄今為止,人類對小行星進行的探測,最詳細的莫過於日本的隼鳥2號了。這架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發射升空,後於2018年6月到達「龍宮」小行星,並對其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探測,其間兩度登陸小行星表面,也通過撞擊探測了小行星的物質構成,並在小行星表面上部署了多個微型探針,之後通過撞擊獲取了這個小行星上面的一些碎塊和塵埃物質,於2019年11月13日開啟了它的回家之旅。
  • 3億公裡外帶回星際物質,「隼鳥」將成最遠距離返回的人類探測器
    迄今為止,人類對小行星進行的探測,最詳細的莫過於日本的隼鳥2號了。這架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發射升空,後於2018年6月到達「龍宮」小行星,並對其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探測,其間兩度登陸小行星表面,也通過撞擊探測了小行星的物質構成,並在小行星表面上部署了多個微型探針,之後通過撞擊獲取了這個小行星上面的一些碎塊和塵埃物質,於2019年11月13日開啟了它的回家之旅。
  • 3億公裡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首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迎來重大突破——在3.2億公裡外,OSIRIS-REx探測器完成了對小行星貝努的樣品採集。,最令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它是否採集到足夠的小行星樣品。實際上,OSIRIS-REx探測器上一共裝配了三發壓縮氮氣,如果本次採集的樣品不達標,接下來還將再次繼續進行採樣,現在看來是不必了。據NASA報導,OSIRIS-REx任務小組22日接收到的圖像表明,OSIRIS-REx探測器採集到的貝努表面物質已經達到任務要求,遠遠超過60克。相比之下,正在返航途中的日本的隼鳥2號,只採集了100毫克的小行星樣品。
  • 當全世界關注火星任務時,日本已經低調搬回小行星樣本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帶回小行星樣本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遠距離(3億多公裡)採樣,並且再返大氣層這個航天大國就是日本,當我國「天問一號」升空,前往火星的路上時,他們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圓滿完成任務,滿載而歸!
  • 日本能小行星採樣,卻不能登陸月球?核心技術十七年無法超越中國
    2020年12月6日凌晨3點,隼鳥二號回收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區!2020年的首場採樣返回大戲落幕,和中國從月球上採樣返回不一樣,隼鳥二號是從數億千米外的龍宮小行星採樣返回的!為什麼近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不去,卻要跑到數億千米外小行星採樣,日本的技術真的比中國好嗎!小行星採樣到底有多難?
  • 日本探測器隼鳥號登陸2.8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龍宮」神秘世界
    OSIRIS-REx是美國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2號是日本的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今年6月份它就進入了目標小行星龍宮的軌道。今年9月份,隼鳥2號像小行星龍宮投放了兩輛小型漫遊車,通過漫遊車,隼鳥2號像地球傳回了大量的照片,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2.8億公裡之外的小行星的地表是什麼樣子的。
  • 不可小覷的日本航天科技實力
    2020年的7月到8月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絕佳時機,今年一共有中國、美國、歐洲、阿聯4個火星探測器發射,而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是由日本的H-2A火箭幫忙發射。很多人可能會問了,日本怎麼會有能力幫忙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難道日本一夜之間成了航天大國?本文將給大家分析一下今天日本的航天實力!
  • 不吹不黑:詳細解讀日本航天的真實實力!
    2020年的7月到8月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絕佳時機,今年一共有中國、美國、歐洲、阿聯4個火星探測器發射,而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是由日本的H-2A火箭幫忙發射。很多人可能會問了,日本怎麼會有能力幫忙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難道日本一夜之間成了航天大國?
  • 日本和美國接連在小行星挖土,我們何時去?天問二號上演技術奇襲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分別於去年2月22日、7月11日連續兩次成功登陸編號為162173的龍宮小行星,看著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2.4億公裡處登陸地外天體揚起的砂石,人們不禁感嘆真是不能小看了日本航天,更有甚者認為日本航天實力甚至比大洋彼岸還要強大,以至於出現下面這種迎合大眾情緒的標題:
  • 日本和美國接連在小行星挖土,我們啥時去?天問二號上演技術奇襲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分別於去年2月22日、7月11日連續兩次成功登陸編號為162173的龍宮小行星,看著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2.4億公裡處登陸地外天體揚起的砂石,人們不禁感嘆真是不能小看了日本航天,更有甚者認為日本航天實力甚至比大洋彼岸還要強大,以至於出現下面這種迎合大眾情緒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