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二號取樣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的第二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隼鳥二號」已經接近尾聲,計劃於近期靠近地球,釋放載有小行星「龍宮」的樣本的返回艙,而「隼鳥二號」探測器的主體部分則會利用剩餘燃料加速,以探測另外一顆小行星。如果一切順利,這也將是人類第二次獲得小行星樣本。
隼鳥二號近距離拍攝小行星
近年來雖然日本航天發射頻率逐漸式微,影響力已經完全不能和中美俄這樣的傳統航天大國相比,甚至發射業務還沒有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紅火。但日本至少憑藉著「隼鳥一號」和「隼鳥二號」的開創性成果,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雖然如今隼鳥二號的樣本已經向地球飛來,但它的故事顯然要從整個隼鳥計劃說起。
H2A火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濟發達的日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技術發展計劃。與同期中國全力進行地球軌道衛星和飛船研發工作不同,日本將其重心放在了對地外天體的探索上,還在1998年3月發射了亞洲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中途因為故障失敗),但日本航天爭取亞洲第一的勁頭並沒有鬆懈,還在同時推進H2A火箭和隼鳥計劃。前者一度成為了21世紀初亞洲最強運載火箭,後者則為人類取回了第一份小行星樣本。
隼鳥二號的返回艙
然而,「隼鳥」計劃的第一步可謂命途多舛,滿載著日本航天希望的「隼鳥一號」在2003年發射後不久便發生了電推系統失效和通訊系統宕機的嚴重故障,甚至一度失聯達兩個月之久,以至於其總設計師無計可施到燒香拜佛祈求神靈相助。在採集階段更是出現了燃料洩露、轟擊組件(用於激起小行星表面塵埃方便取樣)卡死的嚴重事故,所幸最終仍通過下降取樣成功並返回了地球,開創了人類航天史的又一個第一。
組裝中的隼鳥二號
此後的隼鳥二號則更大更先進,於2014年在日本種子島火箭發射場由H2A火箭發射升空,與命途多舛,驚心動魄的隼鳥一號不同,隼鳥二號並未遭遇多少意外,堪稱標準地完成了發射、靠近目標小行星、著陸接觸、取樣的過程。這也體現了日本航天技術的進步,與隼鳥一號整體自盡式再入大氣層,燒毀外殼只留下耐熱的核心樣本艙不同,隼鳥二號裝備了類似於嫦娥五號的分離式返回艙,這樣探測器主體就能在釋放返回艙後繼續其探索旅程。
舞姊號實驗太空飛行器
目前,隼鳥二號已經接近月球,如果一切順利,將在年底掠過地球,在距離地面22萬公裡處以類似「高空轟炸」的方式釋放返回艙,返回艙將會精準命中澳大利亞沙漠的一處目標。一旦成功,便標誌著日本也掌握了在超高軌道分離返回艙和精準再入技術,達到了舞姊號(嫦娥五號T1)的水平。
作者:端平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