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展示強大科技:宇宙探測器準備「空襲」地球,相隔22萬公裡打中...

2020-12-08 騰訊網

隼鳥二號取樣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的第二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隼鳥二號」已經接近尾聲,計劃於近期靠近地球,釋放載有小行星「龍宮」的樣本的返回艙,而「隼鳥二號」探測器的主體部分則會利用剩餘燃料加速,以探測另外一顆小行星。如果一切順利,這也將是人類第二次獲得小行星樣本。

隼鳥二號近距離拍攝小行星

近年來雖然日本航天發射頻率逐漸式微,影響力已經完全不能和中美俄這樣的傳統航天大國相比,甚至發射業務還沒有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紅火。但日本至少憑藉著「隼鳥一號」和「隼鳥二號」的開創性成果,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雖然如今隼鳥二號的樣本已經向地球飛來,但它的故事顯然要從整個隼鳥計劃說起。

H2A火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濟發達的日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技術發展計劃。與同期中國全力進行地球軌道衛星和飛船研發工作不同,日本將其重心放在了對地外天體的探索上,還在1998年3月發射了亞洲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中途因為故障失敗),但日本航天爭取亞洲第一的勁頭並沒有鬆懈,還在同時推進H2A火箭和隼鳥計劃。前者一度成為了21世紀初亞洲最強運載火箭,後者則為人類取回了第一份小行星樣本。

隼鳥二號的返回艙

然而,「隼鳥」計劃的第一步可謂命途多舛,滿載著日本航天希望的「隼鳥一號」在2003年發射後不久便發生了電推系統失效和通訊系統宕機的嚴重故障,甚至一度失聯達兩個月之久,以至於其總設計師無計可施到燒香拜佛祈求神靈相助。在採集階段更是出現了燃料洩露、轟擊組件(用於激起小行星表面塵埃方便取樣)卡死的嚴重事故,所幸最終仍通過下降取樣成功並返回了地球,開創了人類航天史的又一個第一。

組裝中的隼鳥二號

此後的隼鳥二號則更大更先進,於2014年在日本種子島火箭發射場由H2A火箭發射升空,與命途多舛,驚心動魄的隼鳥一號不同,隼鳥二號並未遭遇多少意外,堪稱標準地完成了發射、靠近目標小行星、著陸接觸、取樣的過程。這也體現了日本航天技術的進步,與隼鳥一號整體自盡式再入大氣層,燒毀外殼只留下耐熱的核心樣本艙不同,隼鳥二號裝備了類似於嫦娥五號的分離式返回艙,這樣探測器主體就能在釋放返回艙後繼續其探索旅程。

舞姊號實驗太空飛行器

目前,隼鳥二號已經接近月球,如果一切順利,將在年底掠過地球,在距離地面22萬公裡處以類似「高空轟炸」的方式釋放返回艙,返回艙將會精準命中澳大利亞沙漠的一處目標。一旦成功,便標誌著日本也掌握了在超高軌道分離返回艙和精準再入技術,達到了舞姊號(嫦娥五號T1)的水平。

作者:端平入洛

相關焦點

  • 日本展示強大科技:準備「空襲」地球,相隔22萬公裡打中目標
    ,日本的第二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隼鳥二號」已經接近尾聲,計劃於近期靠近地球,釋放載有小行星「龍宮」的樣本的返回艙,而「隼鳥二號」探測器的主體部分則會利用剩餘燃料加速,以探測另外一顆小行星。但日本至少憑藉著「隼鳥一號」和「隼鳥二號」的開創性成果,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雖然如今隼鳥二號的樣本已經向地球飛來,但它的故事顯然要從整個隼鳥計劃說起。
  • 日探測器「隼鳥2號」將在22萬公裡高度釋放密封艙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日宣布,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返回地球時,將在22萬公裡的高度釋放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釋放時間為日本時間12月5日下午,密封艙將於6日凌晨落入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5500萬公裡外,好奇號探測器發回這2張照片,看到的地球是這樣的
    雖然我們人類的航天技術在過去數十年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我們人類的足跡最遠已經可以踏上38萬公裡遠的月球表面。隨著我們人類邁向外太空,我們也開始看到我們地球家園的景象。在大約50年前,我們人類踏上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看到的地球視直徑只是比我們看到的月亮的視直徑稍大。隨著我們的足跡越遠,看到的地球也越來越小。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結束52億公裡太空徵程 隼鳥號返回地球 日本邁向宇宙大航海時代
    據日本宇航研究開發機構介紹,密封艙在距離地球約22萬公裡的高度分離後,進入地球大氣層,計劃在12月6日凌晨當地時間凌晨4點17-27分,落在澳大利亞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該密封艙為圓盤狀,直徑40釐米、高20釐米、重16公斤。與「隼鳥-2」號分離的密封艙將以每秒約12公裡的速度重返大氣層,自動完成全部動作,直至著陸。
  • 距離僅剩4500萬公裡,日本飛船停止引擎,100天後重回地球
    在外太空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沿固定軌道以難以置信速度在飛行,例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我們地球也不例外,以每秒29.78公裡速度在太陽附近飛掠,而在2020年裡,一艘載著稀有礦物人造飛船一直在追逐地球,與地球距離一步步縮短,從之前的3億公裡縮短到9月初的4000多萬公裡,11月底將進入近地軌道,將重達16公斤的碟狀物扔進地球大氣層。
  • 「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正以每天約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
    8月2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專家介紹,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帶著巖石樣本回歸地球
    據日本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4日宣布,從小行星「龍宮」踏上返程的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凌晨回歸地球。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將在比月球更靠近地球的位置釋放,投落至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回收的密封艙將在數天內帶回日本。
  • 日本探測器將首帶回月球外標本 距地球3億公裡
    來源:鄭州晚報  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著陸  首次帶回月球之外、距地球3億公裡的天體樣本>  明天,人類將親密接觸小行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介紹,「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於當地時間13日23點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的伍梅拉沙漠的預定著陸點。
  • 從800萬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ALENG 自媒體】5月15日早間自媒體專稿,1990年2月14日,應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的要求,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太空飛行器,在即將關閉太空飛行器機載相機的最後一刻,調轉機頭,將相機對準60億公裡之外的太陽系內部,最後一次回望人類的藍色故鄉地球,拍攝下了一張震驚人心的照片,這張照片後來被稱為「黯淡藍點」,是因為在照片中,直徑超過12000公裡地球,僅僅是蒼茫宇宙中,一個黯淡的藍色小點,顯然那樣孤獨而無助
  • 地球與太陽的最遠距離即將出現,相隔152095566公裡!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這個時間點,地球軌道的運行將與太陽相隔約152095566公裡,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太陽會看起來非常的小,這就是被我們說的「遠日點」,相對於「近日點」來說,距離太陽遠了約500萬公裡,可能很多人觀察不到區別,其實這個已經發生了。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回歸地球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15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4日宣布,從小行星「龍宮」踏上返程的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凌晨回歸地球。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將在比月球更靠近地球的位置釋放,投落至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回收的密封艙將在數天內帶回日本。據報導,計劃負責人、JAXA教授津田雄一表示:「看到了漫長旅途的終點。期待迎來展示龍宮巖石碎片的那一天。」「隼鳥2號」目前距離地球9200萬公裡。
  • 300萬公裡太空傳來喜訊,天問一號發動機點火,奔向火星無人能擋
    此前,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飛行了一段時間,離地球已經有300萬公裡遠,而在近日,300萬公裡外的太空傳來喜訊,在進入軌道後,天問一號發動機又點火,完成軌道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這次再點火,讓天問一號再次亮出了實力,因為天問一號可以從300萬公裡外發回信號,其發動機還能自主點火,體現了中國先進的航天技術,看來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已經無人能擋了。
  • 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正以每天約 30 萬公裡速度遠離地球
    IT之家8月3日消息 央視新聞報導,8 月 2 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測器上攜帶的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 3000N 軌控發動機是首次太空點火工作,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
  • 看,那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
    五星紅旗能在月球上獨立展示,主要依靠月面國旗展示系統輔助。該系統由月面國旗、壓緊釋放裝置、展開機構三部分組成,長約半米。系統在摺疊狀態下隨探測器升空,著陸月球後按照指令解鎖打開。宇宙中電磁輻射強,月表環境惡劣,溫差可達正負150攝氏度,這就決定了普通五星紅旗無法勝任。
  • 日本探測器小行星樣本密封艙將於6日落入澳大利亞境內
    (觀察者網訊)歷程6年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其裝有小行星樣本的密封艙將於當地時間12月6日凌晨2點47至57分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該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教授津田雄一激動地期待稱「一定要看到『星星的碎片』」。
  •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龍宮」上製造撞擊坑
    新華社東京4月5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科學家找到新的宇宙飛行器燃料,讓探測器速度提升到28萬公裡每秒
    自從在上世紀初期,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以來,科學家就相繼在宇宙中有著大量的探索計劃,大量的飛行器以及衛星全部發射到地外星球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開了地外探索的道路。就拿40年前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旅行者一號而言,在長期的宇宙飛行過程中,沒有出現失聯的大前提下,用了足足40年才飛出太陽系,完全就是非常緩慢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