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汽笛最大的作用是警示:注意我船動態,避免碰撞危險。
早期汽笛由蒸汽驅動,所以稱「汽笛」。
氣笛一般設置在前桅一個,駕駛臺頂部桅杆上一個,互為備用。
氣笛有電驅動和空氣驅動二種工作方式。
所謂電驅動,就是由電馬達帶動一個小小的空壓機產生壓縮空氣驅動汽笛一個銅片發生震動而發出聲音;
空氣驅動則是直接利用機艙空氣壓縮機產生的高壓空氣通過管路送到駕駛臺頂部的汽笛。
由於汽笛處於外部環境,風吹雨淋,海上空氣中含有鹽分,腐蝕嚴重。平時檢查、測試、保養必不可少。
實際工作中又有誰去關注它?
遠洋航行,駕駛員幾乎很少用它、也很少去測試。
汽笛在高處,輪機員早把它拋到九霄雲外。
跑長航線船舶,機艙通常做法把通往甲板的空氣關掉。
日積月累空氣管中含有水分,外界溫度冷熱交替,很多時候,到了關鍵時刻汽笛聲音沙啞,有時乾脆不響。
這時甲板、機艙往往會發生爭執。
其實,原因簡單、故障不大:長期的腐蝕生鏽,活塞卡死、膜片損壞咬住、閥件漏氣等。
好多船舶空氣直接驅動的汽笛,由機艙日用空氣櫃供給驅動。此空氣又和甲板日用空氣相連。甲板日由空氣閥件眾多,好多閥件關閉不及時,不緊密,會多多少少造成空氣洩露、機艙空壓機不停運轉,空壓機氣閥結炭、打起效果變差。
空壓機是非常重要的設備,機艙大部分機器都離不開它,分油機、付機、主機等。空壓機不好使,給航行帶來很大的危險。
大洋航行很少用汽笛,故機艙的做法往往直接關掉甲板空氣。
如果甲板除鏽用氣,用完後應及時關閉空氣閥。
負責的三軌都會經常觀察空壓機啟停時間,打氣效果。發現問題大多數都是甲板某個閥漏氣。
因此船上應人人負責任,用完氣後及時關閉氣閥,不要浪費。
發現漏洩及時通知機艙。如果甲板不漏氣,機艙也不會去來回關掉。而這些需要船員各負其責,而不是相互抱怨。只要我們都有責任心,遇事相互溝通,和諧共贏,船上的事情就不是事情了。
同舟共濟不容易,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憂慮,多一份溝通。合作共贏。
把一首船員寫的歌獻給大家:
每一次起航
臉上鐵似的堅強
那是希望,
是對大海的嚮往
水手們請帶好愛的行囊,
汽笛鳴響
我們這就去遠方
初稿:中遠海運天津公司大管輪胡亭輝
修改:大連華陽公司梁東升輪機長
定稿:十天不下樓(陳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