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攻破核廢料處理難關,日本欲3000億購買技術,美呼籲技術共享

2021-01-13 北岸的木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的出場讓世界為之震驚。美國1945年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相當於兩萬噸TNT炸藥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原子彈爆發之後產生的核輻射對日本造成了極大影響,甚至幾代人都飽受核輻射的折磨。

原子彈的製造原理是複雜的,我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開始展開相關的研究。但是當時的資料都被西方國家壟斷了,我國只能夠慢慢摸索。起初蘇聯在軍事技術上為我國提供了幫助,但是中蘇關係僵化之後,蘇聯在中的專家全部被撤走了,同時大量的研究資料和工作人員也一併撤回到蘇聯,我國的科研人員只能夠咬著牙關,靠著自己的能力「摸爬滾打」。

在原子彈研究製造的過程中,有不少科學家為此奉獻了一生。在經過重重試驗之後,我國終於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自主研發出了原子彈,國防力量也由此提升。

但是核武器研發出來之後,如何保存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通常來說,原子彈的物理保存方法是拆除引爆裝置,讓它做到完全防水,同時控制好溫度和溼度。

核廢料的處理是擺在各國面前的難題。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洩漏,上百人因此喪命,核洩漏的中心地帶,生態極具惡化,並且造成了嚴重的海水汙染問題。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的「啟明星2號」是世界首座鉛基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這是核廢料處理的核心裝置。這一技術問世之後受到了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控制和處理核廢料上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然而,他們目前的技術也只能夠做到控制汙染,不能夠消除汙染。

在中國攻破核廢料處理難關後,其他國家紛紛想要向中國學習有關技術,美國呼籲中國將此項技術共享。日本也曾表示希望能夠用3000億購買這一項技術。但是這是中國的專利技術,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是握在我國手中。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核廢料處理技術遙遙領先,美國卻放言:「要求中國技術共享」!
    我是科技發燒友小林,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咱們國家的核廢料處理技術。眾所周知,隨著能源的日益緊缺,核能的普遍化會變得越來越快。然而雖然核能具有來源豐富、安全、清潔、高效等明顯的優點,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核能的利用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主要是放射性汙染。為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核能帶來的危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 我國實行技術封鎖!日美出3000億購買
    我國成功研製啟明星2號面對核廢料處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各國都在秘密研究,即便有所進展也不會與別國分享,可以想像這項技術的重要性,終於在我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的支持下,「啟明星2號」應運而生,這是我國研製出的一款專門轉化核廢料的裝置,也是全球唯一的專利,其作用是將核電站的廢渣轉變為再利用無害物質
  • 中國獨門技術全球唯一,日本拿出3000億求購,美國出雙倍價格
    但是核能發電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會產生大量放射性廢料,一旦這些放射性廢料處理不當,會造成周圍生態的嚴重傷害 對核廢料的處理,也成為了全世界的難題,一般來說,核廢料只能存儲在特殊的廢料倉庫當中,之後埋在地下,等待真正有高效處理核廢料的手段出現之後
  • 該技術只有中國掌握,日本出3000億都不賣,美國求技術共享被拒
    美國就曾在西海岸的大山深處斥資962億美元建立核廢料儲藏庫用來處理將近10萬噸的核廢料。 然而在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掌握了領先世界的核廢料處理技術,並申請了「世界唯一專利」,日本曾出價3000億求購此技術
  • 120萬噸核廢料即將被日本倒入大海,聯合國緊急幹預,韓國欲起訴
    近段時間,日本想將福島核洩漏處理後產生的核廢水倒入太平洋一事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有聯合國人權專家表示,日本這種將核廢水倒入太平洋的做法會產生嚴重後果,該專家呼籲日本暫緩該決定,並提出希望日本積極在新冠疫情後舉行國際磋商,再作出決定。
  • 中國研發迎來重大突破,日本願花3000億購入
    此次我國再次領先美國。我國研發部門再次實現技術突破,日本更是願意為這項技術花費3000億。這是怎麼回事呢?核廢料處理問題核廢料就是指在加工燃料、反應堆時一些沒有用途的廢料,這些肥料具有強烈的放射性,對人類和生物都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這種材料更不能通過物理和化學等方面進行處理。所以現在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就成為了全球科學界最大的難題。
  • 我國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核廢料處理技術取得了突破,反超了!
    核廢料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所以各國都在處理核廢料上做了很多研究,但只有我國在這方面做出了進展,我國發明的啟明星二號曾遭到日美兩國千億購買,但沒有獲準。啟明星二號是我國專門用來處理核廢料的反應堆,可以將高放射性核廢料加工成低放射性,還可以減少核廢料的體積,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讓廢料二次利用。
  • 120萬噸核廢料,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應對核廢料中國有專利
    狹義上則專指核電站燒剩的廢料,也稱為乏燃料,如不善加處理,會造成核燃料資源浪費和輻射汙染。從核電站卸出的乏燃料會暫時放置於反應堆場址的水池內冷卻一段時間,在合適時候運至集中場址,進行處理或處置。  核廢料的半衰期,動輒萬年起步,有些甚至達到了幾十萬年。
  • 我國核電站技術取得了突破,核廢料處理更進一步,攻破了世界難題
    我國如今已經掌握了核電站技術,能夠自主建造核電站。但是你知道嗎,曾經我過也面臨過技術不足的窘境。核電站發電量巨大,對於經濟發展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核電站自誕生之初就一直被西方壟斷。建造和電站需要面臨兩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核電站雖然能產生巨大的能源,但同時也會產生汙染性極強的核廢料,如何處理這些廢料就成了燃眉之急。
  • 日本傾倒123萬噸核廢水,我國攻克核廢料處理裝置,技術如何?
    ,日本甚至提出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放入海,總計123萬噸,分30年全部傾倒完畢,因此處理核廢料也成了全世界的難題。u��為了能夠更好的處置核廢料,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歷時4年聯合研製成功了「啟明星II號」,這是我國長期處於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封鎖狀態下的又一項突破。
  • 為什麼造得了氫彈,卻造不出核聚變反應堆,技術難關有哪些?
    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與之相反的過程:核聚變。利用這一過程的武器被稱為核聚變炸彈、熱核炸彈或氫彈,核聚變炸彈具有比裂變炸彈更高的千噸當量和更高的效率。1952年,世界上第一顆氫彈研製成功了。隨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把核聚變應用於民用領域——核聚變反應堆。它將使用豐富的燃料來源,且不會洩漏高於正常背景水平的輻射,而且它產生的放射性廢料將比目前的裂變反應堆少。
  • 3000億不賣,我國態度鮮明
    我國核能研究起步較晚,剛開始在很多方面都遭到了美國的技術封鎖,比如C型密封環等等,但是因為我國當時確實比較落後,所以只能全盤接受。我國核能研究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今時不同往日,我國在核能方面已經有研究成果,能夠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了。
  • 1億度20秒,韓國核聚變打破我國保持的世界紀錄,技術難關在哪
    11月24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研究中心宣布,他們成功地將高於1億度的等離子體連續運行了20秒。這項舉動打破了由我國東方超環所保持的世界紀錄,此前我們在1億度的高溫下運行了將近10秒。聚變技術在恆星中,巨大的引力為聚變創造了正確的條件,但在地球上,這很難實現。當把氫氣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時,它從氣體變為等離子體。在等離子體中,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彼此分離。在一般情況下,要使它們發生聚變是不可能的,因為原子核之間的靜電力會阻止它們相互靠近。
  • 西方費盡心機封鎖的技術,被我國80歲科學家攻破,成功領先歐美
    此前,我國在碳纖維技術領域十分落後,但現在,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我們在碳纖維技術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雖然這條路我們走得很艱辛,但最終勝利的成果卻讓我們感到很是欣慰。在這裡尤其要感謝我們的科學家師昌緒,因為20年前,碳纖維技術基本上全都是掌握在西方國家的手中。
  • 我國共享出行市場超3000億,永安行氫燃料電動車或成新標杆
    共享出行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公開資料顯示,永安行的主要業務是基於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共享出行系統的研發、銷售、建設、運營服務,同時依託永安行平臺通過永安行據覽富財經網了解,近年來,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飛速發展,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中國共享出行市場規模在2700億元左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 俄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
    俄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創新連線·俄羅斯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與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合作,研究把核廢料用作反應堆燃料的可能性。相關論文發表在《核能年刊》上。在運行中的核反應堆中,會積累所謂的錒化物——一種長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能夠解決核聚變技術,人類將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人類點滿核聚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問題,就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太空,將文明的火種撒向整個太陽系。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
  • 中核接手國外核廢料為何不靠譜_發現者第78期_網易探索
    中核接手外國核廢料旨在「做大做強」,技術設備由國家買單   2011年1月3日「中國核能技術獲重大突破,鈾利用率提升60倍」的官方消息,高調宣傳了中國在核廢料處理技術上的突破。
  • 俄羅斯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
    目前,全世界處理錒化物或者是當成加工過的核燃料成分送往倉庫,或者是把它與裂變產物一起埋入放射性廢料長期填埋場。但錒化物會在地下不停地釋放輻射和熱,對核能發展來說是個問題。國立核能研究大學核物理與工程學研究所副所長、俄核協會理事會成員格奧爾基·季霍米羅夫教授介紹說,填埋錒化物的可能替代方案是,使它發生突變(在核反應堆中煅燒),如果能在技術上成功實現,核工業危險廢料中的錒化物將轉變成有益的核能。許多國家都在考慮這種前景。突變把錒化物變成穩定的核素、短衰期裂變產物或者具有實際用處的有益放射性同位素。
  • 120萬噸核廢料,即將被日本排入太平洋
    這些放射性廢水根本就沒有辦法處理,於是日本只好修建了很多大罐子,把他們給儲存了起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日本核廢水問題。9年過去了,日本已經積累了超過120萬噸核廢水,將它們儲存在1044個巨大的鋼鐵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