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接手國外核廢料為何不靠譜_發現者第78期_網易探索

2021-01-17 網易新聞

中核接手外國核廢料旨在「做大做強」,技術設備由國家買單

 

2011年1月3日「中國核能技術獲重大突破,鈾利用率提升60倍」的官方消息,高調宣傳了中國在核廢料處理技術上的突破。對此有關學者認為這只是中國對外釋放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法國不跟中國合作,中國自己也能搞核廢料再處理。但據《南方周末》報導,甘肅嘉峪關的核廢料再處理基地涉及到中法一筆2000億元的交易,中國核工業集團與法國阿海琺公司籤署的協議,法國在中國建立的這個基地是為其國際客戶進行商業化核廢料處理。阿海琺中國區總裁安德龍對媒體表示:阿海琺將提供從建設到正常運營的一整套工藝,技術支持以及主要部件。對此專家認為,這是中核集團想在產業鏈上做大做強的表現,而這一切只是由國家買單。

 

再處理得鈾成本高於收購新鮮鈾料,沒有必要再處理核廢料

 

在國際上核廢料回收並沒有大規模使用,天然鈾的成本還是低很多,而且核廢料回收技術只有應用在第四代核反應堆上,其經濟效益才可能更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預測中國鈾礦資源儲量可觀,可能的鈾儲量為177萬噸,是世界上鈾資源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而目前國際上採用的乏燃料再處理方法是「快中子反應堆(簡稱快堆)」,採用這種解決方案,每3至4座傳統反應堆就需要建造一座快堆,才能處理它們產生的核廢料。但重新開始建造這種三十多年前的反應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圍繞快堆的爭論焦點是價格:快堆的冷卻劑是熔融態的鈉而不是水。與同等大小的傳統反應堆相比,每個快堆的造價大約貴10億到20億美元。因此中國專家推算,目前經過回收循環得來的二次鈾料,遠比目前市場上的新鮮鈾料貴得多。此外,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核問題專家李彬在接受《世界新聞報》採訪時曾表示,當鈾資源越來越少之後,接下來發揮作用的可能是那些鈾礦石品位較低的鈾礦,鈽的作用不一定能馬上顯示出來。因此從乏燃料中提取鈽來發電,其經濟性目前來看並不合算。

 

中國核電站備有充足廢料暫存池,核廢料處理並非緊迫問題

 

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主任傅先剛認為「處理核廢料問題並不是那麼緊迫」。民用核設施的一組燃料在反應堆內會經歷3次新舊移動的循環,總共花費3至6年的時間。燃料組被移出後,高放射性的裂變產物將產生數十千瓦的熱輻射。如果僅靠空氣冷卻,核燃料外包圍的金屬壁就會融化,甚至燃燒,因此移出的核燃料都被保存在乏燃料貯存池中。國內核電站設計運行之時,都準備了充足的廢料暫存池,幾年之後,這些燃料組就不需要再儲存於水中了。它們被轉移到鋼製套桶中,在那裡乾燥,充入惰性氣體,然後被封閉,因此「處理核廢料問題並不是那麼緊迫。」而美國能源技術專家曾說「我們總是談論大量的廢料,而真正的廢料其實非常少」根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的數據,依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一座發電能力為1,000兆瓦的反應堆,每年只產生大約33噸核廢料。這些物質若裝到一輛大貨車裡,只能蓋滿它的底。

 

相關焦點

  • 圖解全球空氣汙染_發現者第164期_網易探索
    [詳細](點擊上圖可查看大圖 網易探索/製圖)
  • 被忽視的愛滋病真相_發現者第41期_網易探索
    雞尾酒療法副作用非常大,會令服用者產生嘔吐、無力、惡夢、體重下降等反應,且早期價格高昂,每年費用近20萬元人民幣,但現在由於有國產藥物產生,價格回落到每月480元左右,越來越多的感染者能夠負擔得起。據2008年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調查報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雞尾酒療法並全球推廣後,HIV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患者的預期壽命平均延長13.8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 【靠譜】寶安區沙井回收電子廢料
    工業廢料類:工廠餘料、建築廢料、拆遷廢料、廢電線電纜、水暖器材、管扣件及門窗材料。電線電纜:電線、電纜線、電源線、網絡線、寬帶線、通信電纜線、電線頭電纜頭、電纜銅、廠線、電腦線、平電線、雜線、廢線、電話線、電器廢線、機臺電線、環保電機線、網線等電線電纜廢紙:坑卡,卡紙,紙邊,花白紙。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橘北枳」的中國光伏業_發現者第157期_網易探索
    [詳細]  歐美國家對多晶矽生產有嚴格限制   多晶矽在歐美發達地區產能比較大,如果不能實現四氯化矽的有效控制,一般不可能在環保要求更嚴的發達國家繼續生產。
  • 俄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
    俄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創新連線·俄羅斯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與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合作,研究把核廢料用作反應堆燃料的可能性。相關論文發表在《核能年刊》上。在運行中的核反應堆中,會積累所謂的錒化物——一種長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 危機中國稻米的鎘汙染_發現者第88期_網易探索
    1997年以來,美國毒物及疾病管理局一直將鎘列為第6位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   據我國7大水系,26個國控湖泊、水庫的監測發現,長江水系的鎘汙染是僅次於汞的重金屬汙染物,黃河水系、淮河幹流、灤河的鎘超標率都在16%以上,26個國控湖泊、水庫中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鎘汙染問題。
  • 極端素食主義的道德綁架_發現者第49期_網易探索
    因為人是直立行走的動物,所以在進化過程中會產生足夠豐富的脂肪起到固定器官的作用,有些素食者太瘦從而導致胃下垂髮生的機率更高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脂肪導致的。但是,很多吃動物性食物導致的疾病都是以吃得過量、吃得方式不正確(例如食用焦糊的肉類或者煙燻肉等)導致的。素食主義者往往高舉「不吃肉更健康」的旗幟號召人們吃素,但是素食也並非那麼健康,並且如果不注意植物性食物的多元性搭配就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等症狀——缺鐵導致的貧血就是素食主義者最容易患的疾病。另外很多植物性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如「脂溶性維生素 」需要搭配動物脂肪才能更容易讓人體吸收。
  • 俄羅斯研究填埋核廢料替代方案
    目前,全世界處理錒化物或者是當成加工過的核燃料成分送往倉庫,或者是把它與裂變產物一起埋入放射性廢料長期填埋場。但錒化物會在地下不停地釋放輻射和熱,對核能發展來說是個問題。國立核能研究大學核物理與工程學研究所副所長、俄核協會理事會成員格奧爾基·季霍米羅夫教授介紹說,填埋錒化物的可能替代方案是,使它發生突變(在核反應堆中煅燒),如果能在技術上成功實現,核工業危險廢料中的錒化物將轉變成有益的核能。許多國家都在考慮這種前景。突變把錒化物變成穩定的核素、短衰期裂變產物或者具有實際用處的有益放射性同位素。
  • 剛剛,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國之重器,中核創造!據「中核集團」微信公號,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積極財務轉型,中核集團公司深化管理會計應用取得新成效
    今天聽了您的發言,應該說中核集團在推進財務轉型,深化管理會計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請您介紹下,中核集團公司如何在戰略層面考慮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謝謝!當前全國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四五」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中核建劃入中核 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上述事項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至此,中核與中核建合併一事從傳聞轉入實際操作層面。  1月31日,中國核建(60161.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核建集團與中核集團戰略重組事項獲得批准。待重組完成後,實際控制人變為中核集團。
  • 熊膽迷信下的血淚真相_發現者第89期_網易探索
    黑熊取膽極其殘忍,病熊膽汁不安全   在中國人們把導管插入黑熊腹內,或實施所謂的先進"無管引流法"。活熊取膽的方法是將一個金屬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膽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傷口裸露在外,永不痊癒。
  • 食用色素:華而不實的添加劑_發現者第109期_網易探索
    英發現6種色素影響兒童智商,歐盟禁用日落黃檸檬黃等   英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食用人工色素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 可控核聚變為什麼是終極能源?
    為什麼要掌握可控核聚變為了解決煤炭石油資源的壓力,同時提高能量的轉化率,人類對能源的渴望愈發強烈。當科學家發現太陽擁有幾乎無窮無盡的能量的時候,他們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地球上製造出一個微型人造太陽,一勞永逸的解決能源問題。
  • 「天地圖」:拙劣的模仿_發現者第44期_網易探索
    有網友寫道:「天地圖」的訪問速度非常慢,一個地圖頁面有時能打開,有時打不開,地圖加載速度非常慢,有時候幾分鐘都打不開,速度上遠遠不及Google和百度地圖。通過對比了「天地圖」和Google地圖解析度較高的細節圖發現,天地圖在速度上慢與Google地圖,「在同一解析度下平均要比Google地圖多花2-3秒才能顯示」。
  • 中國核企海外尋鈾再下一城:中核正式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
    中核集團7月25日宣布,當天與力拓集團在納米比亞舉辦羅辛鈾礦交接儀式。中核集團正式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納米比亞羅辛鈾礦山,擁有其68.62%股權,成為該礦新的控股股東。中核集團旗下中國鈾業於2018年11月26日與力拓集團正式籤署羅辛項目股權轉讓協議。
  • 中國地震預警系統為何難產_發現者第98期_網易探索
    西部地震多發地區缺乏建設地震預警系統的經濟動力     地震預警系統由於整合度高,對地震臺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長期不間斷運作,其部署成本並不低廉,對當地可能有一個長期的經濟壓力
  • 中核發現中國工業鈾礦化最深記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9月22日晚間,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承擔國家科技部「華南熱液型鈾礦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重點研發項目的中核集團核地研院研發隊,已在南嶺諸廣地區實施的長江1號鑽孔深部取得找礦突破:在95米-1550米深度發現了多層工業品位鈾礦段,其中在950米深度發現了厚大工業鈾礦化,在1550米深度發現了中國目前深度最深的工業鈾礦化,刷新中國工業鈾礦化發現的最深記錄。
  • 中核集團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
    中核集團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陳瑜)記者28日獲悉,中核集團正式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納米比亞羅辛鈾礦山,擁有其68.62%股權,成為該礦新的控股股東。中核集團副總經理和自興在羅辛鈾礦交接儀式上表示:「中納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此次合作是中納深化務實合作的標誌性事件,將為納米比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發揮示範作用。」納米比亞是中國重要的合作夥伴,中核集團正式控股羅辛鈾礦之後,將支持羅辛鈾礦持續運營,為納米比亞提供稅收和就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