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用大數據 日減上百公斤航食生產損耗

2020-08-23 中國民航網

東航食品通過高品質供餐和精細化生產避免浪費(東航供圖)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報導: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東航8月16日起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班熱餐供應。同時,東航近年來已先行一步,從航食的精細化生產與配餐、優化餐食品質、倡導旅客節約用餐等多方面著手,持續支持「光碟行動」,避免浪費。僅在上海地區,東航通過技術創新、以信息化手段完善航食生產的精細化管控,每天即可減少上百公斤食材損耗。

東航乘務員為「光碟」小旅客送上紀念品(東航供圖)

航班餐食的精細化生產和配餐,是民航業從源頭上節約糧食的重要手段。近幾年間,東航已經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餐流程。

東航食品公司作為東航機上配餐的主要生產單位,於2018年起正式啟用新一代生產管控系統。從原料採購到生產製作,再到機上供餐,東航食品公司的配餐人員能夠通過該系統實時把控餐食生產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食品原料供應量、成品菜品產出量。

東航貴賓室裡的節約糧食標識牌(東航供圖)

區別於傳統的人工計算,在新系統的支持下,現在東航每天餐食生產所需的菜品、原材料數量,在採購階段都會由系統依託大數據分析工具作出精準預估,從原先「要多少有多少」的粗放供應轉向了「用多少供多少」的精細管理,實現了配餐標準化、規範化,有效減少採購、庫存、生產各環節的損耗。在大數據支持下,僅東航食品公司上海地區的航食加工車間,每天就能節約100-150公斤食品原料。

與此同時,在機上供餐環節,東航正在改變以往按機載旅客上限配餐的做法,轉為根據航班旅客人數預估用餐份數,靈活調整配餐數量。依託東航自有信息化平臺近年來的持續完善升級,東航配餐人員已經能夠通過平臺的ERP(生產管理)系統,實時關注航班信息和旅客艙位變化,提前調整配送餐食數量,避免因「多裝多送」造成成品餐食浪費。目前,東航已在虹橋-北京、西安-浦東、廣州—青島等26個重要國內航班的經濟艙採用這種配餐模式。

除了精細化機上配餐流程,東航長期以來致力於提供餐量合理、美味可口、健康營養的機上餐食,用品質吸引旅客「光碟」。

隨著此次熱食恢復,東航食品公司優化了機上的正餐菜品,從頭等艙、公務艙供應的龍井蝦仁、排骨年糕、蟹粉獅子頭等地方特色菜品,到經濟艙的油豆腐燒肉飯、櫻番燴牛肉飯等「媽媽的味道」系列熱餐,以健康營養又多樣化的餐食滿足旅客用餐需求,避免因為餐食不可口造成丟棄浪費。

圍繞精準防控下的復工復產,對於航線較長,但不處於早餐、正餐時段的航班,疫情之後東航還創新設計、在業內首創了「伴手禮」式空中餐食,提供自製的精美蛋糕、麵包、水果、甜品,均以餐盒或拎袋形式包裝。旅客如果未能在機上吃完,可以方便地帶下飛機。

與此同時,連日來,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多地機場的東航貴賓室,印有「按需取餐,拒絕浪費」等字樣的提示標牌紛紛亮相。在旅客取餐時,貴賓室的服務人員也會予以提示,倡導適量取餐。這一提示同樣將在東航的機組餐廳、員工食堂推廣。在航班上的發餐環節,東航還計劃通過乘務員提示、增加「光碟行動」標籤等方式,鼓勵機上旅客共同向浪費糧食說「不」。

相關焦點

  • 東航用大數據優化「飛機餐」供應 踐行「光碟行動」
    8月18日,東航MU5427上海虹橋飛往重慶的航班上,一名小旅客的表現得到了乘務員的表揚和獎勵。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東航8月16日起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機上熱餐的「回歸」之後,東航同步從精細化機上配餐、優化餐食、倡導旅客節約用餐等三方面著手,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大數據分析管控做到精細化配餐精細化配餐是節約機上餐食浪費的重要手段。依託多年來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技術成果,東航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餐方案。
  • 反對浪費,東航用大數據配餐,海南航空試行不用餐者可兌積分
    反對浪費,航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精細化管理配餐,試行餐食可兌換積分,滿足旅客需求的同時厲行節約。東航:大數據分析管控,精細化配餐8月16日起,東航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熱餐「回歸」後,精細化配餐是節約機上餐食的重要手段。
  • 東航用大數據計算餐食配備量,海航部分航線試行「餐食兌換積分」|一日三省
    大數據分析管控,東航優化「飛機餐」供應8月16日起,東航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精細化配餐是節約機上餐食浪費的重要手段。依託多年來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技術成果,東航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一套精細化配餐方案。
  • 從生產到用餐,東航優化「飛機餐」供應,踐行「光碟行動」
    大數據分析管控,精細化配餐依託多年來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技術成果,東航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餐方案。東航食品公司作為東航機上配餐的主要生產單位,於2018年起正式啟用「三庫三單一餐牌」的生產管控系統。從原料採購到生產製作,再到機上供餐,東航食品公司的配餐人員能夠通過該系統實時把控餐食生產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食品原料供應量、成品菜品產出量。
  • 航食「從天到地」尋找新「錢」途
    東航於8月16日起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外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東航在經濟艙捧出「媽媽的味道」,有鹹菜肉絲素雞面、油豆腐燒肉飯、腊味雙拼飯等「家常味道」供選擇;至於頭等艙和公務艙的旅客,東航推出了自己的拿手面———「東航那碗面」,還能品味龍井蝦仁、排骨年糕、蟹粉獅子頭等各地特色菜品。海航公務艙餐食改版升級後,專心做熱湯熱飯,以「三菜一湯」的模式代替冷葷、涼菜或高糖高脂的甜點。
  • 餐食換積分、大數據精準配餐,「光碟行動」上飛機
    但隨著「光碟行動」逐漸走進機艙,各個航空公司開始通過多種方式杜絕飛機餐浪費,如東航利用大數據精準預估每日所需菜品數量;國航、廈航等豐富餐食種類,避免旅客因餐食口味不合口而造成浪費。例如,搭乘公務艙選用早餐的旅客,可以用該餐兌換500積分,兌換的積分可與常旅客積分累積使用,用於免費兌換機票、升艙服務等獎勵品。成功申請該服務的旅客,除在飛行過程中無餐食提供外,其他可享受的服務標準將不會發生變化。
  • 東航優化「飛機餐」供應,踐行「光碟行動」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東航8月16日起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機上熱餐的「回歸」之後,東航同步從精細化機上配餐、優化餐食、倡導旅客節約用餐等三方面著手,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大數據分析管控,精細化配餐精細化配餐是節約機上餐食浪費的重要手段。
  • 啟航大興一年間「東航生態圈」崛起新國門
    由此,東航成為中國民航第一家在上海、北京兩大億級樞紐都設立主基地的航空公司,也是全球民航業首家建立雙億級主基地體系的航空公司。時隔一年,2020年9月25日,東航旗下的全球首架「進博號」彩繪機從浦東飛抵大興,開始了宣傳進博的新航程,而執飛的東航上海飛行部總經理唐紅星機長,也正是一年前執行大興開航航班的機長。
  • 追夢,細「數」東航在大興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5日消息:字符跳動間,見證了這一年的拼搏奮戰;數據流動處,說明了這一年的成果斐然;打造更高的東航標準、塑造更好的東航形象、創造更快的東航速度,且看東航大興人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 進博會倒計時2天,東航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全面衝刺
    東航重點關注航班運行,把好航班運力管控、籤派放行、應急處置等每一環節,確保進口博覽會期間航班運行生產平穩有序。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東航總結前兩屆進博會的保障經驗,精心挑選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地面服務人員,成立「進博會專項保障小組」,提前開展進博崗位大練兵和各項設備的排摸檢查。
  • 進博會倒計時2天,東航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已就位
    東航重點關注航班運行,把好航班運力管控、籤派放行、應急處置等每一環節,確保進口博覽會期間航班運行生產平穩有序。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東航總結前兩屆進博會的保障經驗,精心挑選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地面服務人員,成立「進博會專項保障小組」,提前開展進博崗位大練兵和各項設備的排摸檢查。
  • 今天,東航航班恢復提供熱餐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楊軍 金通蓋今天(8月16日),在寧波出港的東航航班上,搭配了4139份飛機餐食,滿足了東航在寧波運行的29個航班上餐食配備。杭州東航出港航班36個,配備了5103份餐食。從這一天開始,東航航班恢復國內航線熱食供應,浙江杭州、寧波、溫州出港的旅客能在東航飛機上吃到熱騰騰米粥、米飯、牛肉、雞肉、鮮蝦等美食。
  • 首次試飛東航超短航線!現已恢復機上三件套,餐食也吊打其他航司
    航班選擇理由:抖音推薦了廈門小眾旅遊景點本想周末往返,當我打開東航APP的時候訂票第一次見到了東航航班售空的界面,那只有提前周五晚上出行,周一早上回程。本帖主要目的有三點:1:提醒大家周末購票要趁早;2 : 吐槽東航隨心飛定位問題;3:提醒大家訂票多選擇。
  • 進博會首日「血拼」東航拋11億美元航材採購大單
    東航今年首次以「核心支持企業」「指定航空承運商」「採購商」「服務商」的「四位一體」方式服務保障進博會,不僅通過推出的全球首架「進博號」彩繪飛機飛抵全球22個樞紐航線的方式對本次展會進行推廣,更是在11月5日的開幕首日就籤下巨額採購訂單。
  • 探訪航空食品廠 近距離目睹「航食」製作全過程
    探訪航空食品廠 近距離目睹「航食」製作全過程 (1/6)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