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重磅研報《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機構投資者「頭部效應...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即將過去的2020年無論對資本市場還是對公募基金而言,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份,這一年,公募基金髮行規模超過3萬億份,創出歷史新高,而在專業機構看來,未來市場還將發生深遠變革。

中金公司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名為《中國股市生態的四大變化》的研報中指出,隨著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機構投資者崛起, A股市場正在迎來四方面改變:一是居民資產配置將更多轉向金融資產;二是投資者結構逐漸「機構化」;三是機構投資者「頭部效應」明顯;四是市場投資行為趨於「基本面化」。

研報裡面包含了很多關於公募基金及資本市場的專業、詳實數據,基金君摘錄部分內容,供投資者參考。

變化一:

居民資產配置迎來拐點

中金公司指出,中國居民家庭資產自改革開放開始逐步累積,隨著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生命周期演進,配置主力從滿足生存、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提高生活水平(購買各類家庭耐用消費品),再到購買不動產、乘用車等「昂貴」的固定資產,目前可能正在進入金融資產配置加速的拐點。

未來,中國居民家庭不動產配置比例可能已經見頂,金融風險資產配置將加速增長,市場均衡利率易降難升等趨勢驅動之下,需要繼續密切關注居民資產配置拐點的到來所伴隨的一系列變化。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中金公司判斷居民資產配置的趨勢性變化有望在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持續引導投資者行為的變化。

圖表: 迎接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的拐點

圖表: 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居民資產配置結構(2019)

變化二:

機構投資者市場佔比將繼續提升

歷史上A股散戶投資者佔比頗高、市場投機氛圍較重,但近幾年隨著對外加速開放、外資持續流入A股市場,A股機構投資者表現好於整體市場,機構持股佔比比例逐年上升,市場呈現了明顯的「機構化」趨勢。

中金公司綜合多方面數據估算結果顯示:

一、總市值中個人投資者持股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2%,「自由流通市值」中個人投資者持股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VS.2019年為54%)。股市資金面上,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對市場的影響邊際減弱。

二、總市值中機構投資持股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VS.2019年為19%),而「自由流通市值」中,機構投資者持股的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VS.2019年為47%)。

三、截止今年上半年,通過QFII、RQFII通道及滬深港通北向投資A股的頭寸在2.5萬億元左右,大概佔A股總市值的4%左右,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在9%左右。公募基金(剔除保險、社保、年金等持股)、保險、私募基金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佔比分別為8.8%、8.8%、6.8%。

在中金公司看來,2021年除了傳統的機構投資者如公募、私募等類型外,邊際上值得高度關注的機構投資者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資金及外資。

圖表: A股投資者結構估算(自由流通市值)

圖表:股票型基金連續四年整體表現好於市場,年初至今股票型基金平均回報38%

圖表: 今年二季度以來,個人投資者入市與市場成交的相關性明顯減弱

變化三:

機構「頭部化」趨勢明顯

截止目前,今年以來,前十大公募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比2019年年底增加21%,增速快於全行業平均增速。同時,主動管理的權益類產品的規模,也呈現了份額上升的趨勢,「二八效應」明顯,頭部前20%的主動偏股型基金管理規模已經佔據全部主動偏股型基金的73%。

圖表: 公募基金呈現市場份額「頭部化」集中的趨勢

圖表: 數量前20%的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佔全部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有市值比例的73%

圖表: 新基金年初至今發行規模超過3.0萬億份

變化四:

投資行為更趨「基本面化」

隨著海外投資者加大A股市場的配置、市場投資者結構「機構化」趨勢強化,A股投資者投資行為也越來越「基本面化」。基本面類因子影響增強,個股成交也呈現向優質股集中的趨勢。

圖表:量化分析顯示2016年後A股基本面類因子對超額收益的解釋力大幅好於「投機類」因子

圖表: 外資持股較為集中的公司與市場整體表現對比

相關焦點

  •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在股指最近半年來相對穩定的背後,持續分化的馬太效應讓許多投資者,特別是習慣於低吸「撿便宜」的老股民無所適從。事實上,這樣的分化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也是A股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並持續進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投資者在「老革命遇到新難題」之後,積極求變應對,才能更好地在股市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 挑頭攻破3600點,最大特徵:這一輪資金猛攻頭部大...
    過去一個月時間裡,券商有過兩波局部行情,國盛金控與中原證券曾各領導風騷,但基本是遊資發動,聯動效應太差,熄火較快。今天的發動,明顯特徵是成交量放大,且集中頭部大市值券商,中信是傳統一哥,東方財富是網際網路券商代表,中金公司則更顯「高逼格」,賽道足夠寬且大而美,顯然是這一輪資金髮動行情的邏輯。
  • 非典股市走勢「回頭看」 | 鼠年A股開市會逆勢上揚還是暴跌?
    中金公司將非典時期市場反應分為:認知不足反應溫和、大爆發後市場緊張甚至恐慌以及疫情持續發酵但市場已經消化三個階段,認為目前市場處於大爆發後的恐慌階段。中泰證券陳龍團隊研報分析,按照劃分,醫藥、公用事業、化工、食品飲料等板塊在疫情爆發期的表現較好。
  • 國內量化私募迎來快速發展期 頭部效應明顯
    來源:中國基金報量化私募近兩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頭部效應明顯。多家受訪機構表示,隨著投資者認知度不斷提升與行業不斷發展,未來量化私募的發展空間廣闊。中國基金報記者 任子青在經歷快速變遷和洗牌後,量化私募近兩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頭部效應明顯。多家受訪機構表示,隨著投資者認知度不斷提升與行業不斷發展,未來量化私募的發展空間廣闊。
  • 中金:如何看待當前機構「抱團」?
    機構持股向少部分個股集中或是長期趨勢。對比海外市場,投資者關注度或向少部分公司集中,具體表現為不論是成交、市值還是營收,少部分股票佔據市場大部分比例,當前A股集中水平與海外仍有差距。與此同時,被動/主動公募管理規模向頭部集中,將使得投資決策權向少部分人傾斜,投資行為或將更一致。歷史上「抱團」解散對主動公募影響相對有限。
  • 股市早報:影響周四走勢的重磅消息一覽(股)
    滲透率提升引資本狂歡,在線教育頭部效應顯現。供需反轉,全球電視液晶面板三季度或漲價。全球主要國家種植面積銳減,棉花價格有望開啟升勢。美三大股指漲跌不一,納指再創收盤新高。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普洛藥業等業績大幅預增。一、新股申購新強聯、君實生物今日申購。
  • 中國股市存在「馬太效應」
    中國股市無論從國內外股市走勢的對比,還是普通股票之間的對比,都存在著典型的馬太效應。  近年來,投資者會發現一個現象,A股和國外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然而,中國股市近年的走勢卻令投資者大跌眼鏡,2010年A股的年跌幅為14.31%,2011年年跌幅為21.68%,2012年截至目前的年跌幅為7.82%。相對於美國等地區股市,中國股市的走勢可謂是慘不忍睹。這也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最好表現。  雖說A股整體表現不佳,但是個股卻有不同的表現。近幾年非周期性的股票表現遠好於周期性的股票。
  • *ST利源成1元股 中金曾11份研報目標價從33元降至4元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2015年至2018年,中金公司曾發布11份對*ST利源的研報,給予*ST利源的目標價也從2015年1月研報中的33元降至2018年8月研報中的4元。2015年1月22日,中金公司發布研報《利源精製首次關注:區域鋁擠壓材龍頭向高端裝備製造企業轉型》,研究員蔡宏宇。研報認為,利源精製 業績穩步增長的區域型鋁擠壓材龍頭企業。
  • 龍頭猛漲38400%,機構喊出新高價,投資者臉被打...
    來源:數據寶作者: 梁謙剛 機構稱茅臺股價將突破2000元,這回你信嗎?「喝酒吃藥」行情每年都會上演,而近期釀酒股成了A股唯一的主角,無視周期、甚至無視回調。有投資者曾打趣道:「目前,市場上就只剩下了兩個板塊——白酒和其他。」
  •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大盤將繼續螺旋式反彈
    摘要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大盤將繼續螺旋式反彈】對於後市走向,天信投顧表示,今日周三剛好處於一周的分水嶺位置,預計下半周繼續螺旋式反彈走勢為主,建議投資者繼續輕倉逐步試探抄底。
  • 【券商聚焦】中金公司:「第三波疫情」將對全球可能產生的影響
    鳳凰網港股|中金髮研報指,近期東南亞,南亞,拉美,中東北非,新興歐洲等地區新冠確診上升較 快,成為「第二波」歐美之後的全球「第三波」疫情;其中以土耳其, 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及印尼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為代表。中金預計,如果第三波疫情持續發酵,可能對全球跨國交流「解封」節奏, 製造業產業鏈和大宗原材料供給,全球需求以及金融穩定等造成影響.
  • 指數基金規模突破1.4萬億,管理人頭部效應顯著
    特別是今年來指數基金管理人頭部效應愈加顯著 ,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 截至2020 年一季度末 , 在80家指數基金管理人中 , 前十大基金公司指數基金規模合計近9000 億元 , 佔全部大類資產指數基金規模超過六成 , 這一數字相比於2019 年末佔比進一步提升了1.3% 。
  • 中金:數字銀行重構金融供給 場景/生態經營提升觸達和洞察力
    ——金融供給無法適應客戶結構/需求變化   過去5年商業銀行群體盈利能力趨勢性下行,行業資產負債表增速放緩。同時,我們看到微眾銀行等網際網路機構切入金融業務且迅速提升市場份額。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在信貸、資管、財富、支付等細分市場已丟失了相當市場份額,尤其是支付、消費信貸領域。
  • 中國股市:新基金髮行正反饋效應,抱團行情能持續多久?
    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開始從一線藍籌股逐步向二線藍籌轉移,投資者可積極挖掘二線藍籌中的頭部公司,逢低布局,未來市場板塊輪動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鋰電、光伏、白酒、軍工等抱團主線集體大跌,不過資金整體承接力尚可,部分資金流入半導體、國產軟體等科技板塊超跌個股,銀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亦有所表現。整體看,資金高低位切換,板塊個股分化明顯。
  • 中金公司:數字銀行重構金融供給 場景/生態經營提升觸達和洞察力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機構競爭不在於單一產品或業務,而是場景/生態的競爭,本質是數據資產作為生產要素的競爭。我們認為,目前銀行金融供給能力無法快速適應客戶結構/需求變化,無法觸達和有效服務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金融需求最旺盛的客群。
  • 7月15日股市暴跌原因分析:三大消息影響
    伴隨著交割日的臨近,「交割日效應」再次左右著投資者的情緒。  「交割日效應」從何而來?  與現貨市場不同,股指期貨市場採用合約到期交割的制度,交割制度保障期貨價格正常回歸併與現貨價格收斂。根據規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五為股指期貨當月合約的交割日。7月17日,IF1507、IH1507和IC1507三大期指主力合約面臨交割。
  • 股市「磁吸效應」的群體動力學解釋
    摘要: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回應熔斷機制暫停時稱,「磁吸效應」加速了指數的下跌。事實上,從群體與個人的關係而言,「磁吸效應」反映的就是個人依據股市信息在群體的影響下所做出決策的行為。這種群體對個人的影響在傳播學上表現為群體動力學。
  • 全球股市大幅震蕩的背後 中國股市拒做提款機
    爭取全球主導權   由此可以看出,股市此番連鎖暴跌中刻意打壓以獲利套現的痕跡是非常明顯的,唯一與2月份全球股市連鎖暴跌不同的是,這一次對股市的打壓更有力一些。既然是可以打壓以獲利套現,就不可能僅僅是散戶的羊群效應,而是眾多機構投資者主導的。
  • ...有望成為終極顯示方案】中金公司研報指出,2H20起LED顯示下遊...
    【中金:Mini/Micro顯示開啟新紀元 有望成為終極顯示方案】中金公司研報指出,2H20起LED顯示下遊需求迎來回暖,明年大型慶祝活動及線下體育/演藝需求有望進一步刺激LED顯示景氣上行。
  • 中金公司:未來3-5年平均每年流入港股的大陸資金可能達到2000-4000...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上市規則改革及大陸資金南下逐步使得港股市場生態發生根本變化。在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下,港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大變局」,港股市場生態也在逐步發生根本變化。摘要上市規則改革及大陸資金南下逐步使得港股市場生態發生根本變化在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下,港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大變局」,港股市場生態也在逐步發生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