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熱浪的危害不只是讓你熱到「變形」

2021-01-12 中國氣象局

  最近,全國各地進入高溫燒烤模式,不少地區發出高溫黃色預警。就連一向涼爽的北方,多地氣溫也高達37℃—39℃,內蒙古東南部局地溫度達40℃以上。北京市20個氣象臺站中,有10個突破建站以來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認為,2020年有約75%的可能性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有99.94%的可能成為最熱的5年之一。

  說起高溫熱浪,不要以為它只是讓你熱到「變形」,多位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高溫熱浪其實是一個「沉默的殺手」,不僅能導致傷亡事件,還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加劇水體富營養化,甚至可以影響電力供應和道路暢通等,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高溫熱浪引發傷亡人數的增速,遠高於其他所有極端天氣事件,如乾旱、洪澇和風暴等。

  讓人體「超負荷」運轉加重病情

  極端高溫會產生熱效應。鄭州大學醫學院教授高曉群說,高溫天氣對兒童、老人、體弱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影響最大。高溫、高溼、強輻射天氣可使人體體溫調節系統、水鹽代謝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使人體處於「超負荷」狀態,加重病情甚至導致人的死亡。

  歐盟委員會科學和知識服務聯合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指出,到本世紀末,天氣相關的災害可能會影響到大約三分之二的歐洲人口,致死人數將是目前的50倍。

  高溫熱浪導致的生態系統和大氣環境變化,也威脅著人類健康。例如,在高溫影響下,蚊子與人類更加「親密」,適宜蚊蟲生長繁育的區域也在不斷擴大。伊蚊是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蚊蟲之一,其攜帶有登革熱、寨卡病毒、黃熱病、乙型腦炎、西尼羅河病毒、瘧原蟲等多種傳染病病原。研究顯示,全球伊蚊的數量自上世紀至今增長了9.5%,預計到本世紀末將繼續增長20%—30%。

  對農業、生態、交通都有影響

  在農作物生長和發育的過程中,不同作物種類和品種,對溫度和水分的要求範圍也不同。河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家郭天財教授說,當溫度上升到一定值,作物將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如水稻發芽時,可忍受40℃—42℃的高溫,超過45℃,谷芽就會被高溫燒死;移栽時若田間水溫持續4—5天達45℃以上,秧苗就會被高溫「煮」死。

  溫度是影響水生生態系統較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定介紹,水溫達到33℃—35℃時,大多數水生生物就不能生存,非生物成分的狀態也會發生變化。溫度升高可以促進有機物分解,導致溶解氧下降,無機鹽濃度升高,增加底泥中氮、磷的釋放。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會隨水溫上升而加強。水溫升高10℃,氰化物毒性就增強一倍;而生物對毒物的抗性,卻隨水溫的上升而下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畢雪燕介紹,持續高溫條件下,水體溫度升高,會使水質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性質發生改變,對水生生物和水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涉及水循環、給排水、工農業用水、人居用水和人體健康等。

  高溫熱浪還可能引發複合型極端氣象事件,對能源、交通、建築、農業、旅遊等方面造成影響。如2018年5月香港曾出現連續16日的高溫熱浪,直接威脅到飲用水的供給;2019年7月,持續高溫熱浪使歐洲氣溫升至40℃,出於對鐵軌變形及鐵路電纜受損的擔心,英國、法國多地列車被迫延誤或取消;2019年9月,持續高溫乾燥使澳洲爆發了持續5個月的山火。

  亟須對高溫熱浪引起重視

  一直以來,高溫熱浪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義。中國氣象局規定,連續3天以上日最高溫度超過35℃的天氣過程稱為熱浪。而世界氣象組織則將該溫度設定為32℃。

  對高溫天氣的形成原因,專家們的看法大同小異,認為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一是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報告顯示,自1880年有氣溫記錄以來,全球氣溫每10年平均上升0.07℃,而自1970年以來開始加速,最近50年平均每10年升溫0.17℃。

  二是天氣系統觸發。由於副熱帶高壓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同時氣壓梯度較小,幾乎沒有風,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控制某一地區,就會造成該地區乾旱。除副熱帶高壓外,大陸暖高壓、熱帶氣旋、熱低壓、弱冷鋒等天氣系統也會催生高溫熱浪。

  三是城市熱島效應,由於城市人口密集、建築範圍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溼度、空氣對流等因素有所變化,導致城市的溫度比周圍要顯著偏高,對高溫天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喬地 責任編輯:張宏偉)

相關焦點

  • 熱島效應加劇高溫熱浪
    這就是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城市熱島效應。  在夏季,熱島效應對高溫熱浪有放大作用。這意味著遇到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時,市區比郊區更難熬。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研究員任國玉和他的團隊定量化了這種「難熬」程度。
  • 【高溫科普五】什麼是高溫熱浪?
    高溫熱浪的標準主要依據高溫對人體產生影響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高溫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我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5次出現高溫天氣)。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
  • 熱浪持續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經濟
    多國刷新高溫紀錄美國CNN援引氣象學家的話稱,歐洲已經度過了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史上最熱的6月,這個7月也將成為歐洲史上最熱的7月。當地時間7月25日,德國氣象部門在下薩克森州林根市錄得42.6攝氏度的氣溫,為該國自188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
  • 熱浪肆虐一周,罕見高溫「炙烤」歐洲
    此外,比利時、瑞士等歐洲國家同樣面臨高溫炙烤,德國、波蘭和捷克6月26日測得6月最高氣溫。德國氣象局6月26日確認,布蘭登堡當天氣溫38.6℃,刷新70年前創下的6月最高氣溫紀錄。由於擔心高溫導致高速公路瀝青變形,部分高速公路從6月25日起施行臨時限速。在義大利,「十年來最嚴重的熱浪」正在旅遊旺季肆虐,衛生部門正準備應對與熱浪有關的一系列疾病。
  • 熱炸了!高溫熱浪再度席捲歐洲 法國部分地區達40℃
    中國天氣網訊 繼6月下旬歐洲多國遭遇持續高溫熱浪襲擊後,7月20日以來,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南部國家再度出現32℃以上的高溫天氣,23日法國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40-42℃。  今年6月下旬,歐洲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六月」。
  • 歐洲遭熱浪襲擊 多國創下高溫紀錄(組圖)
    據悉,在熱浪和乾旱的共同作用下,法國諾曼第、洛林等地數千公頃的農作物和植被被大火吞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本月歐洲迎來第二次熱浪,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等國的氣溫在周四(7月25日)紛紛打破紀錄。據路透社7月25日報導,法國北部當日發布了氣溫紅色預警。當天,巴黎的氣溫高達42.6攝氏度,成為了西歐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
  • 熱浪席捲歐洲 多國刷新高溫紀錄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綜合消息:近日,歐洲天氣持續悶熱,多國高溫打破紀錄。西歐、中歐甚至東北歐的多個國家都發布了中高溫警報。據英國氣象局報告,英國氣溫將在當地時間25日達到峰值,屆時或將達到39攝氏度。
  • 熱浪再襲歐洲:英法德和荷蘭報告創紀錄高溫 7月或全球最熱
    德國、法國和荷蘭 也在當天報告了打破紀錄的高溫,這是一個月內第二次熱浪席捲歐洲。 星期四當天,德國、法國和荷蘭也報告了打破紀錄的高溫。這是一個月內第二次熱浪席捲歐洲。 英國氣象局周四表示,劍橋地區記錄了第二個最高氣溫為38.1攝氏度(100.58華氏度)。
  • 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7月10日以來,高溫天氣一直盤踞我國中東部地區,多地高溫天氣突破極值。與此同時,北半球三大洲高溫事件頻發。今年夏天高溫為何如此之強?熱浪為何席捲北半球?
  • 熱浪來襲歐洲!!!
    過去一周裡,德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很多城市逼近40攝氏度,很多地方測出的溫度高於1983年的40.2度!!談及歐洲此次高溫的自然原因,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2日對記者表示,這是因為來自非洲的熱氣流北移,首先衝擊西班牙和葡萄牙,持續北移後到達德國,使歐洲許多地區都受熱浪困擾。
  • 「致命高溫熱浪」將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專家這樣說
    《自然》子刊的這篇論文強調了華北平原農田灌溉對熱浪侵襲的作用,指出農田灌溉加強蒸散作用,增加空氣溼度,導致以溼球溫度為指標的熱浪出現明顯上升。由於溼球溫度並不是國際上常用的表徵高溫熱浪嚴重程度的指標,我國氣象部門在發布高溫預警時不採用溼球溫度作為指標。
  • 「熱浪」來襲!全美48州將迎來「反常」高溫天氣!持續到7月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瞧紐約」報導 美國48個州的大部分地區將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酷暑,並可能延伸到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區。
  • 氣候劇變影響世界,高溫熱浪將使歐洲死亡人數增加50倍!
    從7月份開始,歐美國家就頻頻遭遇高溫熱浪襲擊,當中,美國西部、歐洲西部和南部更是高溫持續,也引發了多起森林大火。即便到了8月份,南歐依然籠罩在超過40度的酷熱中。歐洲南部的義大利、西班牙和位處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埃西亞等國氣溫居高不下。
  • 熱浪席捲歐洲,義大利各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西班牙高溫創紀錄
    上周熱浪席捲歐洲,十多個義大利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西班牙也經歷了創紀錄的高溫。 隨著周五氣溫上升到37攝氏度以上,英國各地的人們都在尋找陰涼的地方。
  • 極端熱浪侵襲北半球 歐美多地迎「最熱6月」
    極端熱浪侵襲北半球 歐美多地迎「最熱6月」 2017-06-23,美國西半部高溫接連突破紀錄。炎熱的天氣迫使民眾避免外出,多趟航班也因天熱取消。同時,高溫已經造成了4人死亡。在歐洲,同樣熱氣蒸騰,英國倫敦錄得1976年以來最熱的6月。義大利、法國、荷蘭、瑞士甚至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氣溫都飆升至34攝氏度或以上,民眾宛如置身「火爐」之中。
  • 海洋熱浪會造成生態系統「重新分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衡量了海洋熱浪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結果發現,海洋熱浪會造成熱位移,位移距離從數十公裡到數千公裡不等。而這種位移,代表了生物為躲避潛在的高溫脅迫可能需要移動的距離。該結果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理解反常的海水變暖對於海洋物種的潛在影響。相關研究報告發表於5日的《自然》雜誌上。海洋熱浪是指海水異常溫暖的特殊時期。
  • 2019年歐洲熱浪圖:是什麼導致歐洲各地的高溫?
    歐洲各地氣溫飆升,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熱浪,可能會打破記錄。但是是什麼導致了如此酷熱的氣溫呢?歐洲各國發布了高溫天氣警告,一些地區的氣溫預計將超過40攝氏度。法國、德國和西班牙都做好了氣溫飆升的準備,醫療隊隨時待命,以應對與高溫有關的電話增多。隨著氣溫的升高,居民們被建議要多喝水,並注意年長和易受傷害的鄰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歐洲各地的氣溫如此之高呢?一名西班牙氣象學家稱這種灼熱的熱浪為「厄爾尼諾」,其原因是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熱空氣、大西洋上空的一場風暴以及中歐上空的高壓。
  • 熱浪來襲!網紅溫度顯示器、「裸體納涼」……歐洲人熱出「亂象」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德國特約記者 王方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曉雄】世界氣象組織6月28日發表聲明稱,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為地球上「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濃度引發全球熱浪,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極端天氣也不斷增加。
  • 冷的冷死,熱的熱死!歐洲各種大雪崩,澳洲溫度飆到50度!
    關鍵這次不光是熱,持續時間還很長!澳洲首都坎培拉連續4天都要跟40C高溫作戰!新州Broken Hill更是連續4天溫度都飆到了45C!光是上周三,新州就創造了9個最熱紀錄...氣候專家表示,根據高溫的持續性和波及的範圍,這是自1939年1月以來,影響澳洲內陸東部最嚴重的一次熱浪。
  • 熱、熱、熱!西班牙41個省將面臨危險的高溫,氣溫飆升至40度
    天氣預報員預測,熱浪將在周四之前達到高峰,屆時來自大西洋的新天氣鋒將使氣溫回落到更適宜的正常水平。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表示,西班牙41個省將面臨危險的高溫,其中12個省將發布橙色預警,氣溫讀數有可能達到40攝氏度。這些城市包括揚、韋斯卡、薩拉戈薩、託萊多、阿維拉、薩拉曼卡、萊達、馬德裡、納瓦拉、巴達約茲、卡塞雷斯和裡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