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親自送上片源,小眾藝術片的生存境況有多難?

2020-12-05 騰訊網

不久前,一位名為蔣能傑的紀錄片導演不經意間登上了熱搜榜,而這位導演登上熱搜的原因,與其新片《礦民、馬夫、塵肺病》有關。為了推廣自己的電影,導演本人一直駐守在豆瓣,任何在豆瓣上對本片點過「想看」的網友,蔣能傑都會親自將自己這部新片的下載連結通過私信發送給網友。無獨有偶,在這一事件發酵後,一位名為「蟬鳴知了」的導演將自己新片《擦一擦你那滿腹經綸的道貌岸然》的下載資源放到了網上,很快,這部新片也登上了豆瓣電影的熱搜榜。兩位導演不計成本免費為網友送上片源的舉動,也引發了一場關於民間小眾藝術片和獨立電影人生存現狀的討論。

從蔣能傑到「蟬鳴知了」

導演為何親自遞上新片片源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觀眾,面對任何想看的電影幾乎都能通過網絡途徑進行觀看,但是,與各大視頻平臺購買版權供用戶付費點播不同,有的電影或因為版權模糊或因為在國內上映無望,只能通過網盤等途徑進行下載觀看。而直到不久前,很多人都不會相信會有導演親自放出自己拍攝的新片的網盤連結,供觀眾免費觀看。而就是這樣看似難以置信的舉動,卻在近半個月時間內發生了兩次。

在4月初,導演蔣能傑通過豆瓣私信找到每一位將自己新片列為「想看」的網友,並親自為其送上下載連結,這一舉動乍一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實際上卻映射出了小眾電影人的心酸與無奈。令人欣慰的是,蔣能傑這一本出於單純想要讓自己作品被更多觀眾看到的舉動,也無意間讓他登上了各大社交網站的熱搜行列。通過話題發酵,蔣能傑的新片在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數很快突破了1萬,而截至目前這部片的「想看」人數已經突破了7萬。處於單純善意的舉動卻無意間助推了電影熱度的飆升,相信蔣能傑自己都沒有預想到。

蔣能傑拍攝的這部紀錄片名為《礦民、馬夫、塵肺病》,和片名所體現出的內容一樣,這部作品單純、樸實,以紀錄片形式聚焦那些工作在礦區的礦民、馬夫,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健康威脅——塵肺病。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部沒有明星參演、沒有大投資的紀錄片註定只能擁有極少數受眾。但是,通過導演的另類「宣傳」,這部影片所招來的關注度卻超過了其過去所拍攝的所有紀錄片,而導演蔣能傑也收到了來自熱心網友打賞的足以覆蓋影片成本的數十萬元金額。

無獨有偶,在蔣能傑後,另一位名為「蟬鳴知了」的導演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將自己新片《擦一擦你那滿腹經綸的道貌岸然》的下載連結公之於眾。這部電影靈感來源於導演2015年拍攝的同名短片,而在這部長片裡,導演「蟬鳴知了」以個人視角,通過主角為電影找投資的過程,記錄了中國電影行業五年來的發展亂象。有趣的是,從影片內容來看,這部電影剛好對應了近年來國內小眾電影人所面對的尷尬處境,而從現實中看,導演免費放出下載連結的舉動,似乎也再次印證了小眾電影人的艱難與無奈。

入圍一流電影節

卻仍難登大銀幕

在蔣能傑電影《礦民、馬夫、塵肺病》的評論區,有觀眾寫道:「這部紀錄片的短暫爆紅也反映出了中國獨立電影的處境,沒人看、難上映、沒錢賺。」儘管有些以偏概全,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論調卻也部分道出了小眾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人的生存困境。過去,商業片的擠壓讓本就市場狹小的藝術片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境地,即使偶有一部小眾藝術片能夠順利上映甚至順利出圈,但放置在整個電影環境中看,這些能被更多觀眾看到「幸運兒」往往都屈指可數。而在疫情影響的當下,小眾電影人所拍攝的作品能夠登上大銀幕的機率愈加渺茫,而通過網絡途徑放出片源,實則也是一種無奈的「自救」之舉。

很多人不知道,拍攝出《礦民、馬夫、塵肺病》的蔣能傑並非是行業新人,而為網友免費遞上片源的舉動也並非是一時衝動的選擇。在執導本片前,蔣能傑已經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此前他執導的電影也曾多次入圍國內外電影節,而蔣能傑導演的電影《矮婆》還曾經入圍第12屆FIRST影展。但是,即使有足夠豐富的的行業經驗,即使自己執導的電影曾入圍專注扶持小眾電影的影展,卻仍然沒能成為蔣能傑的敲門磚,直到自己登上熱搜前,他這部新片都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和蔣能傑處於同樣境況的,還包括另一位導演陳東楠。陳東楠於2013年執導的紀錄短片《偷》曾入圍多個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了紐約亞美電影節最佳紀錄短片。但即使有電影節大獎的加持,《偷》在國內熱度的擴散卻仍然只能依靠盜版資源傳播,即使是專注於小眾藝術片發行的平臺和機構,也沒有一家願意放映本片。

在一個月前, 由陳東楠執導的紀錄片《曠野歌聲》入圍了瑞士真實影展(Visions du Réel)。作為紀錄片屆知名度最高的電影節之一,入圍瑞士真實影展的消息無疑讓陳東楠激動萬分,但是就在入圍消息傳來不久,影展卻突然改為了線上舉辦,這意味著陳木楠此前為本片所做的適應大銀幕的聲音和調色準備都因此「作廢」。在陳東楠看來,自己為新片所有的付出最後卻只能通過筆記本電腦呈現給觀眾,對於創作者而言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更重要的是,線上放映相應也助推了盜版資源的擴散,無疑讓之後的發行過程步履維艱,對於陳東楠和她的《曠野歌聲》而言,可能最終也無法等來大銀幕放映。

扶持小眾藝術片和獨立電影人

歐美電影界是怎麼做的

與中國小眾藝術片和獨立電影人所面對的困境一樣,歐美電影人和藝術電影也同樣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在好萊塢商業電影規模日臻龐大的當下,無疑從多方面擠壓著本就處於困境中的小眾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為了扶持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人,讓電影市場不至於被商業片完全佔據,而是以百花齊放的態勢良性發展,歐美國家的官方機構一直以來都從資金和政策兩方面對藝術電影進行扶持。

在對小眾藝術電影的政策扶持方面,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的法國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在1955年,來自法國民間的電影學者和影評人就共同發起成立了具有民間性質的電影組織「法國藝術與實驗影院協會」(AFCAE),在1959年,這一協會也獲得了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馬爾羅的支持,並由此取得官方地位。而隸屬於「藝術與實驗影院協會」的院線均以放映小眾藝術電影為主,並且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在這一協會的支持下法國民間逐漸形成了一場推崇優秀電影的運動,並由此推動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這裡也成了無數藝術電影佳作和電影大師的搖籃。

官方機構對小眾藝術片的另一類扶持來自於資金層面。同樣以法國為例,成立於1955年的「藝術與實驗影院協會」除了專注於藝術電影的放映外,還有著另一大特徵——國家補貼機制。

法國政府每年都會通過國家電影中心向AFCAE提供約1200萬歐元的補貼,用於資助藝術電影的製作和宣傳推廣。而在英國同樣有針對藝術電影的資金扶持,在上世紀90年代,針對本國電影市場萎縮的現狀,英國政府頒布措施將國家發行彩票的一部分劃撥給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藝術委員會主管的電影基金,以支持藝術電影的發展。得益於此,英國電影也迎來了嶄新的復甦,在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上頻頻亮相併斬獲大獎。

除了官方層面的扶持外,歐美國家對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人的支持還包括設立專門針對小眾藝術片的電影節、設立權威電影刊物培養藝術電影氛圍等等。而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通過線上途徑為小眾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人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也成了歐美小眾藝術電影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

比如,成立於2007年的MUBI就是一家提供全球藝術電影線上播映的視頻平臺,該網站兼具電影點播、電影資料庫、在線雜誌等功能,截至目前網站付費會員已經接近1000萬,被譽為是「獨立電影屆的Netflix」。與MUBI具有同樣功能的點播平臺,還包括成立於2004年的視頻網站Vimeo,該網站的內容庫中包含了大量的藝術短片和獨立電影,而對於發行無門的電影人來講,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自主上傳到網站並供用戶付費點播,由此獲得商業上的回報,上述曾提到的陳木楠的紀錄短片《偷》就曾通過Vimeo進行線上放映。

結語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的小眾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人都面臨著艱難的生存處境,一方面面對商業大片的持續擠壓,另一方面作品本身相對有限的受眾給發行造成了重重困難。但從蔣能傑《礦民、馬夫、塵肺病》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即使是這類受眾有限的紀錄片,仍然有著潛在的市場需求,觀眾願意為優質藝術片付費的意願也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而通過進一步總結歐美電影界對藝術電影的扶持方式,相信也能為國內小眾藝術電影的發展以及獨立電影人生存現狀的改善帶來一些思考。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編輯 | 楊倪

相關焦點

  • 看不懂藝術片就要說我沒文化?
    「悶片」、「催眠」、「看不懂」、「莫名其妙」等詞語在普通觀眾對藝術片的觀後感中俯拾皆是。而即使那些聲稱領悟了影片內涵的影評人和資深影迷(姑且不論有多少是真正「看懂」),其解讀結果也罕有一致,甚至南轅北轍。你嫌他矯情,他說你膚淺。「《寄生蟲》太低級,還是《燃燒》更深度。」「《燃燒》太沉悶,還是《寄生蟲》更辛辣。」
  • 成龍電影A計劃為中國電影造血 成龍親自送祝福
    成龍電影A計劃為中國電影造血 成龍親自送祝福 」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副主任李倩女士則表示:「希望學員發揮才華和創意,在中國電影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徵程中奉獻你們的力量」;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理事孫嶸女士為大家介紹了成龍電影A計劃電影扶植專項基金及本次活動的意義:「這裡是實戰的地方,是沉浸式的教學,對大家日後動作電影拍攝認知有非常多的好處。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 2 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首次月面起飛上升。當嫦娥五號完成月面工作後,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 月面起飛上升。
  • 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究竟有多難?科學家:看看太陽系有多大!
    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究竟有多難?科學家:看看太陽系有多大!由於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才導致哺乳動物有了足夠的空間和資源進行生存,而大約在1500萬年前,森林古猿出現,到了600萬年前,黑猩猩的祖先與森林古猿再次分道揚鑣,一直到十幾萬年前的智人。
  • 怎麼中國導演都主動在百度網盤上搞首映了?
    但無論你懷著怎樣的無奈或歉疚,盜版都苦天下導演久矣——尤其是小眾文藝片,你的兩張連座票就夠那個老文青導演給自家孩子換一周尿布。 人們從來沒想到的是,那些恨不得把《著作權法》的腳註都倒背如流的導演,竟然真的有一天,會把網盤連結親手送到觀眾面前來。
  • 《我們的法則》導演:體驗生存還原真實狀態
    原標題:《我們的法則》導演:體驗生存還原真實狀態   如今的綜藝螢屏上戶外真人秀佔據了大半邊天,包括此外,真正像《我們的法則》這樣做到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打火機、沒有一切與現代文明相關的節目之前也是沒有出現過的,還有純粹的「去明星化」,將他們真正變回一個個求生的普通人也是沒有出現過的,因為在原始叢林和部落裡面,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也沒有粉絲或者經紀人團隊來「送溫暖」,一切要靠他們自己,他們叢林家族來生存下去。
  • 什麼樣的投影儀能支持普通2D片源看3D效果?
    最近很多人問小編,自己家買的3D投影儀只有3D片源才能看3D效果,而網上的3D片源又有局限性。他們看到一些介紹,說有些投影儀普通2D片源也能看3D效果,是真的嗎?什麼樣的投影儀才能2D片源看3D效果哪?問的人很多,小編在這裡做一解答。
  • 以前只有3D片源看3D效果 這臺微型投影儀所有片源3D效果
    也就是說,網上的3D影片可以看3D效果;普通的2D片源也可以看3D效果。這是如何實現的哪?這是這款家用微型投影儀內置了2D轉3D晶片和電路,同時採用8盒CPU+8盒GPU,支持硬解碼,數據處理速度快。美高G20S家用微型投影儀正是採用這樣的技術實現網上所有影視片源都可以3D效果觀看,非常適合追逐時尚的年輕人。
  • 為何人類不把空間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有多難?
    到底有什麼困難。其實上面我們也說了一部分,大家應該也看明白來看,建立在實體上確實比飄在太空中好,關鍵是能不能做到。所以人類技術存在局限性,是無法滿足在月球上修建「空間站」的能力,至少在送月球材料的問題上就已經存在局限性了。
  • 真4K和偽4K有什麼差別,4K電視4K片源哪裡下載!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偽4K最新資訊 > 正文 真4K和偽4K有什麼差別,4K電視4K片源哪裡下載!
  • 《流浪地球》導演親自手繪哪吒,預祝《哪吒》超越《流浪地球》
    這不,《哪吒》尚未超越小破球,小破球導演郭帆就按耐不住激動之情,發了微博祝賀《哪吒》票房突破46億:「距離超越小破球還有半步之遙!小哪吒,戴上頭盔繼續衝!」除了票房海報,另一張手繪圖則有兩大亮點:一:郭帆導演親自手繪,為小哪吒戴上了象徵小破球的航天員頭盔二:從落款可知,這幅祝賀海報,郭帆導演早在半個月前(8.13)就畫好了!
  • 2018微型投影儀技術提升 2D普通片源可以看3D效果
    我們大家都看過3D電影,戴上立體眼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過,我們看的3D電影都是播放的3D片源。排攝3D電影片過程複雜,拍攝費用高昂,所以3D片源比較少。如果告訴你,有一款投影儀可以實現2D轉3D的功能,普通片源也可以看3D效果,你是否覺得很驚奇啊!目前,真的有這樣的家用微型投影儀了,就是美高公司推出的美高G20S家用微型投影儀。美高G20S家用微型投影儀不僅支持在線3D片源的播放,而且依靠本機的2D轉3D功能,所有的片源都可以看3D效果。
  • 韓國電影有這種人,不牛掰才怪
    粗暴來講,藝術片導演有兩種創作觀。一種,如侯孝賢,「背對著觀眾創作」。即從導演的自我表達和審美出發,避免受觀眾影響。前者確保了導演的獨立性,不讓市場侵蝕藝術表達;後者有利於提升藝術片的生存狀況,幫助影片獲得更大的關注度。每一個導演心底深藏的夢想,就是兼顧藝術性和商業性。既牛逼深刻,又廣受歡迎。
  • 北影節主題論壇:老中青三代導演把脈中國電影
    作為第四代導演,我們小時候看到了1949年後前17年中國電影的輝煌和坎坷,目睹了十年『文革』對文化造成的災難和影響,又見證和參與了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的重新繁榮。」論壇一開始,導演謝飛首先回顧了他所經歷的中國電影發展歷程。   在謝飛看來,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有很多成功經驗,需要我們經常反思和總結。
  • 復聯4:為什麼格魯特能舉起雷神的風暴戰神,導演官方親自解答!
    復聯4:為什麼格魯特能舉起雷神的風暴戰神,導演官方親自解答!,最近導演官方也親自為大家解答了。畢竟在大家看來雷神戰斧和戰錘有著一樣的生命力,甚至想要將它拿起也必須富有很強大的實力,否則這樣的厲害武器也是一塊廢鐵發揮不出真正的力量,而就在大家都感到費解的時候,導演官方親自給大家做了解答,對於風暴戰斧來說它不具有像雷神的雷錘一樣需要有能有能力的人才能夠將它拿起這樣的條件,相信很多漫威迷們在聽到官方這樣的解答之後,大家也在心中有了很多的問題想要問什麼?
  • 科學家導演+間諜相機
    迷彩服」,偽裝成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或者動物,然後埋伏到動物的地盤裡,去拍下自然狀態下,人們難以親自捕捉到的景象,這些攝像機被形象地稱為「間諜相機」。梁碧波導演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給出了BBC自然紀錄片被「封神」的第一個原因。  除了在拍攝上的多題材選擇,自然類題材的紀錄片與人文題材相比,本身更能跨越文化、政治、歷史文化的種種障礙,打入國外的市場。高蘭導演解釋道,「因為自然類的片子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和『弱肉強食』等原始生存法則。在殘酷的生存法則下,又時刻透露著溫情,更能引起人類情感上的共鳴。」
  • 在《Nature》上發表 一作論文有多難?
    在《Nature》上發表 一作論文有多難?國內導師朱永官研究員是國際土壤微生物學界的著名學者,他開啟了中德雙邊合作、並為課題的深入提供了關鍵思路。在我這一階段,我們進一步研究了乙烷厭氧氧化古菌的代謝機理。」在《Nature》上發文有多難?《Nature》是周刊,每周都有150多篇頂尖文章投稿,而其中只有10%的文章會被入選。陳松燦介紹,《Nature》篇幅有限,每篇在1500個單詞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