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來了,今年的春天和往年一樣,春暖草綠、風吹花開;今年的春天和往年不一樣,疫情下,人人都盼望著,春天能過世界帶來希望。讓我們帶著希望,看看古人是如何寫春天的,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個春天。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這是唐代詩人杜審言寫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在古代,人們生活的半徑都很短,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而做官的人是有機會被派遣到外地去的,「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作者杜審言老家是河南,跑到了晉陵,也就是現在的常州去做官。在老家對於熟悉的事務和景色都不在意,而到了新的地方,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海上升起了美麗的彩霞,這是曙光來臨了,梅花開了,柳樹綠了,春天也到來了。春天就像是每天曙光的來臨,為大地帶了希望,希望人生到處充滿春天。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衣。」江南春天的景色非常的美麗,但是詩人在踏春的路上聽到了朋友讀起來《早春遊望》這首詩,突然觸發了思鄉的心情,讓他在春遊的路上落下淚來,就算是異鄉的景色多美好,也是沒有家鄉令人懷念啊。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這是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古代的寒食節是指冬至之後的105天,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這一天,全國人民都不能起爐灶,弄煙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漢唐兩個朝代,寒食節都是國家重大的祭日,而且和現在清明節一樣,全國都要放假,去掃墓。
「春城無處不飛花」,這裡的春城指的是春天的長安,寒食節的長安到處開滿了花,春風伴著花瓣漫天飛舞,整個長安城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
「寒食東風御柳斜。」溫暖的東風,溫柔地吹進了皇宮裡,御花園裡的柳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像天上的仙子。長安四處都沉浸在春風的沐浴中,呈現出一片和諧的氣象。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這是古今第一才女,宋代詞人李清照的《念奴嬌.蕭條庭院》。這是李清照懷念丈夫所作的一首詞,「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在臨近寒食的日子裡,春雨總是綿綿不斷,令人心情不是很好。窗外的柳樹和嬌豔的鮮花,為春天添加了美麗的顏色。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幹慵倚。」易安倚臥在欄杆處,小樓四面垂著輕簾,仿佛這一切都定格了一樣,變成了一道風景,一覺醒來才感覺到樓上的幾縷春日的寒意。遠方的丈夫,何時才能歸來。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睡眼迷離的易安,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年與愛人一起踏春時,看到的晨露和梧桐樹。引起了易安想要春遊的意願。可是明天早起時,天會放晴嗎?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名為《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題目就有23個字這麼長,也算是詩中特色了。這首詩寫了穀雨時節,長安城春機盎然的景象。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在蒙蒙春雨中,偉大的長安城也變得模糊起來,只能看到皇城上那一對鳳闕,在大街小巷,一株株春樹,在春風的沐浴下,享受著春雨的滋潤,各種婀娜的姿態,真是春意盎然,春光無限啊。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宦遊玩物華。」皇帝在雨中出遊,不是為了欣賞春天的美景,而是要趁著春天的美好,順應時令,安排下一步的工作,盡到皇帝的義務。
歌頌皇帝,溜須拍馬是應制詩的特點,而這首詩寫得這樣的美,把皇帝被困在了雨中,寫成了一副美妙的畫卷,可以說這是溜須拍馬到了極致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這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元宵節就是古代的上元節、賞燈節。始於西漢,興盛於唐朝。中國古代除了宋朝,都要實行宵禁,就是晚上是不能出來走動的。可是到了上元節這幾天,解除宵禁,而且到處都點滿了花燈,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結伴出遊,非常熱鬧。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其實唐朝我國就已經有偶像天團了,全民就已經開始追捧偶像。遊伎就是其中的女歌手,甚至是女歌星。大街上到處都是美女歌星在表演,她們邊走邊唱,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到了這一天,金吾衛也都不在實行檢查宵禁了,這麼好的夜晚,作為計時工具的玉漏你慢一點吧,不要催我們回家。
活在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想把時間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鐘,可是光陰似箭,時間是這個世界是最殘忍的存在,不管你是否願意,他都無情地在催著你,向前,向前。
冬去春回,四季永遠在做著輪迴,就好像人生,有春天的新綠,就有冬天的素白;有夏日的熱烈,就有金秋的收穫。
古人筆下的春天,句句充滿了希望。也希望這個春天能將疫情散去,讓春色填滿世界,讓溫暖沁入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