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尹莉娜
編輯 | 楊錦
11月30日晚間,蘇寧易購宣布,旗下雲網萬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輪融資,深創投領投,融資金額60億元人民幣。
雲網萬店成立於今年雙11,至今僅20餘天。除深創投以外,投資人中還包括深圳市羅湖引導基金和商湯。核心業務主要包括面向用戶和商戶提供電商和本地網際網路等全場景融合交易服務,面向零售商和供應商提供供應鏈、物流、售後和各業態的零售雲服務,與核心業務配套整合構建相關研發和運營管理團隊。
而在上周五晚間的輿論場中,蘇寧還是另一番光景。彭博曾報導稱,為了緩解融資壓力,蘇寧易購正在考慮出售旗下的電商業務,尋求估值約60億美元,談判正在進行當中,蘇寧也可以決定放棄出售。不過,針對60億美元這個具體數字,部分潛在投資者認為其電商業務估值過高。對此,搜狐科技曾向蘇寧方面求證,對方表示消息不屬實,「蘇寧絕無可能賣零售產業」。
電商是核心
蘇寧易購的線上業務是其零售的根基所在。財報顯示,今年1-9月,蘇寧線上零售總額突破2000億,同比增長18.5%,佔比總GMV的比例近7成,是當之無愧的基本盤。同時,考慮到電商業務已經是國內商業的大趨勢,因此,通過出售電商業務來獲取融資,無異於「殺雞取卵」。
但市場上傳出這樣的風聲,一部分也來源於彭博報導中提到的蘇寧的「融資壓力」。
近期,市場上流傳了許多關於蘇寧陷入債務危機的消息,蘇寧易購在持有人電話會議上曾表示,公司尋求通過盤活物流地產和金融資產的方式,來應對明年4月起將到期的多筆境內債。今年11月份,恆大集團回歸A股失敗,在蘇寧決定暫不拿回對其200億元的戰略投資後,這種質疑聲開始愈演愈烈。
為了穩定投資者,蘇寧易購作為經銷商參與了榮耀收購,又分別在11月13日、23日花費10億和20億元回購旗下債券,回購總資金達到30億元。
復盤業績
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6年時間裡,蘇寧易購的經營利潤一直處在虧損狀態。受今年疫情等因素衝擊,更是出現了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降的情況。
蘇寧易購公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蘇寧易購營收1808.62億元,同比下降10.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7億元,同比大幅下跌95.40%。從最近一個季度的表現來看,蘇寧易購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24億,同比減少4.6%;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7.14億元,同比減少92.7%。
對於淨利潤的大幅下降,財報解釋稱,主要由於上年同期蘇寧小店、蘇寧金服出錶帶來投資收益增加影響。
2019年,蘇寧易購剝離了旗下虧損的蘇寧小店,向Suning Smart Life Holding Limited出售蘇寧小店100%的股權,使得年度淨利潤增加35.70億元。而後者的實控人則是張近東之子張康陽。
另外,在去年三季度末,蘇寧易購完成了蘇寧金服的增資擴股工作,成為蘇寧易購的參股公司而非控股公司,也因此不再納入蘇寧易購合併報表範圍,本次交易增加蘇寧易購淨利潤約102億元,這也使得蘇寧易購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近80倍。也正是這兩次剝離動作,使得蘇寧易購的淨利潤在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時也間接使得今年的淨利潤相比之下大幅下降。
不過,在具體經營層面,蘇寧淨虧損有收窄的跡象,截至今年9月底,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為10億,同比收窄75.70%。
轉型線上
2011年,蘇寧易購上線,彼時蘇寧的線下門店處於發展最為迅猛的階段。張近東看準了網際網路所能帶來的機遇,並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提出拓展線上業務以「再造蘇寧」。
2013年,蘇寧開始了第4次組織架構調整。一個關鍵信息是,「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雲商」,不難看出蘇寧發力線上的決心。隨後,蘇寧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如宣布線上線下「雙線同價」,啟動開放平臺「蘇寧雲臺」引入第三方商家等。
在這段被稱為是「網際網路轉型期」的時間中,蘇寧的線上業務迎來快速增長,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蘇寧線上營收增速分別為78%、53%和61%,增幅明顯。同期,京東的營收增幅分別為78%、44%和40%,低於蘇寧的增幅。
在轉型期結束後,蘇寧制定了十分激進的增長戰略,在2018年度工作規劃與部署會議中,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會上制定了蘇寧2020年的目標:交易規模四萬億、線下兩萬店和全渠道高於網際網路轉型期兩倍增速。也正是這一年,蘇寧雲商再次更名為蘇寧易購,並發行了「18蘇寧」等一系列債券,總額達100億元。
儘管驗證目標的2020年還未完全結束,但從前三個季度的數據表現上來看,這個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
在交易規模上,今年1-9月,蘇寧易購商品銷售規模為2937億元,與4萬億的目標相去甚遠。但從目前國內電商的整體表現上來看,年交易規模超過4萬億的也僅有阿里一家,2020財年(2019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1季度)阿里的平臺交易額為1萬億美元,約合7萬億人民幣。相比之下,京東平臺的交易規模在2萬億上下,拼多多則是1萬億元。
而從線下門店的角度來看,截止今年9月底,蘇寧自營店面合計2697家,加盟的零售雲門店為6588家,二者總計9285家,尚不足提出目標的一半。
更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衝擊疊加自身經營的問題,蘇寧易購直營店在今年以來關閉674家,較去年年底的833家減少了超八成;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關閉241家,減少超一成,且店鋪整體的零售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9% 。
值得慶幸的是,主打下沉市場、採用門店加盟這種輕資產模式的零售雲門店增長較快,今年以來新開門店達到2432家,較去年年底增長過半,且銷售規模增長77.5%。另外,曾經收購萬達百貨並改造成蘇寧易購廣場的百貨業態扛住了疫情和經營的影響,數量並未縮減。
儘管業務失血,但蘇寧在投資上卻獲利不少。近年來,蘇寧出手了門店、供應鏈物業、阿里股票等一系列資產。如蘇寧在2015年曾以87.81美元/股的價格認購1.04%的阿里股票,並隨後的3年間分3次清空,累計獲利達141億元。
也曾「買買買」
蘇寧之前幾次出現在資本市場時,都還是闊綽的買家形象。
2017年1月,蘇寧旗下子公司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宣布收購估值42.5億的天天快遞全部股份。根據公告,此次收購分兩次完成,2016年12月30日,蘇寧以現金出資人民幣29.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股份;剩餘的30%的股份作價12.75億元,將在交割完成後12個月內完成。收購後,天天快遞將作為蘇寧物流的業務補充。
但從營收和利潤這兩項財務指標上來看,天天快遞卻並不如人意,今年上半年,蘇寧物流營收34.37億元,淨利潤3.07億元,而天天快遞上半年營收僅5.61億元,虧損5.52億元。不僅沒有大幅擴大營收,還讓將整體利潤由盈利拖向虧損。
2019年2月12日,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也被認為是蘇寧2019全場景零售布局的重要落子。2019年9月,蘇寧再次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業務轉型大概率會迎來陣痛,對於這家縱橫在中國商界30年的老牌企業亦是如此。拿到了60億的「新彈藥」,蘇寧的轉型之路也邁向了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