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
美國在中導條約之後將建造什麼武器?潘興要回來了!
川普宣布要退出中導,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因為他知道,當年籤訂中導條約,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殺手武器潘興II被當場銷毀了。放眼全世界,潘興又以DF-21D和DF-26的形式復活了,你說人家能不著急嘛。由於高達9馬赫,潘興II的響應時間比現有系統快得多。潘興II可以在十分鐘內從近1800公裡的地方將其彈頭降落在同一目標上。
潘興要回來了!
當年美國的潘興Ⅱ飛彈,1974年開始研製,1985年裝備部隊,高達9馬赫,命中精度約30米,是當時精度最高的一種飛彈。加上5千至5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1800公裡,最大速度達12倍音速,不要說當時,就是放在現在也無法攔截。
潘興II飛彈
DF-21D反艦飛彈和美國的潘興II都是35英尺長,潘興II和DF-15B都有四個獨特的四個再入機動控制舵。
潘興II四個再入機動控制舵,設計用於在大氣再入之後進行8.25g的高G機動,然後進行滑行,在此期間依靠雷達導引頭成像目標區域。引導系統將雷達圖像與預加載的目標模板相匹配,以提供高精度。
潘興Ⅱ飛彈銷毀
從1983年起,美國已在西歐部署這種飛彈,只需上百枚飛彈就能在分分鐘內解除蘇聯武裝。所以當時蘇聯人怕得要死,指名要銷毀潘興Ⅱ飛彈。1987年12月8日,美蘇籤訂中導條約,將該型號飛彈列入銷毀之列。然後,所有潘興Ⅱ飛彈在蘇聯核查軍官的現場監督下銷毀。
現場回過頭來一想,這可以說美國當年做得最失策的一項戰略,自廢武功。
潘興Ⅱ飛彈
「潘興-2」飛彈最厲害的是其獨家雙錐體彈頭+高超聲速再入空氣舵。
」雙錐體」彈頭隨馬赫數與攻角的性能比較
首先先進的「潘興-2」飛彈為什麼會設計成帶空氣控制舵的」雙錐體」彈頭?這點開始讓中國專家非常難以理解。中國有成熟的風洞,專家通過研究發現掌握」雙錐體」與機動舵」匹配的氣動變化規律。分析和處理了200多萬個數據,繪製了數千條曲線,掌握了高超聲速再入機動飛彈的氣動設計思想,優選出適合我國儀器設備現狀的氣動外形與布局,這就是後來的東風-21D,然後又推廣到在DF-11A,DF-15C以及DF-26飛彈上。
2000年我國進行了DF-21D飛行試驗,飛行攻角被限制為14°,試驗很成功。2002年,又先後打出了4發,攻角分別為14°、16°、18°、20°均獲得圓滿成功,回收的殘骸外觀驗證了中國專家的判斷。
DF26雙錐體彈頭
」雙錐體」彈頭從此成為東風家族的特殊標計。
美國恢復潘興 II飛彈,還有可能嗎?
作為冷戰中一個特殊時刻的產物,中導條約實際上禁止所有巡航和彈道飛彈 。無論是攜帶核彈頭還是傳統核彈頭都無關緊要 - 這些彈頭的射程在500到5,500公裡之間。但是,條約規定只是限制從陸地上發射的話。如果從船舶,潛艇或飛機發射的完全相同的武器是完全合法的。
潘興 II
退出中導,美國將不得不建立一個新的中程飛彈取代潘興 II,因為潘興 II彈道飛彈的基本技術已經陳舊,美國不得不重新開發類似DF-21D之類的新潘興 II飛彈。
然而,美國軍方對新潘興 II飛彈的主要疑慮之一是它們比已經證實的彈道和巡航飛彈技術複雜得多,開發容易失敗。
美國設想新潘興 II飛彈能夠像DF-17飛彈一樣,能夠通過彈道飛彈上發射的,但具有「機動和滑翔能力」,即橫向機動能力。
它結合了彈道式火箭發射與機動再入飛行器 - 就像DF-21「航母殺手中的那種。這可能是美軍中期計劃的中庸之道。
潘興II與東風家族
美國軍方正在尋求使用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開發概念,以實現超過50%的非彈道飛行剖面。
傳統的彈道飛彈,儘管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很快,但具有純粹彈道軌跡的武器系統可能容易受到現代飛彈防禦系統攔截,並且由於飛行中的制導誤差而缺乏有效打擊常規彈藥目標所需的精度。
DF-26
彈道發射的彈道飛彈比純彈道武器更難發射,但比純粹的高超音速武器更容易發展。因為它只是彈道飛彈的演變,而不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雖然再入飛行器比20世紀80年代的任何東西都要複雜,但這種武器看起來很像重生的潘興II。
美國能否可以復活潘興II與現代制導和彈頭系統配合,並投入實戰使用。
1983年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一份報告顯示,潘興II的單位成本為420萬美元,2016年通脹調整後的為1010萬美元。換句話說,每個潘興II相當一個單一的標準SM-3彈道飛彈攔截器或兩個標準SM-6飛彈的價格,美軍希望依靠兩者抵禦DF-21D反艦彈道飛彈,但是DF-21D高達10馬赫,標準飛彈無能為力。
然後美國遠離東亞,潘興II射程肯定不夠,必須海基平臺發射。
五角大樓算了一下,潘興II飛彈的海基平臺每艘船將耗資5億美元,五角大樓至少部署25艘海基潘興II,搭載二百多枚飛彈。
高超音速飛行器
不過美國提出的海基潘興II彈道飛彈發射器將面臨衝突期間反擊的風險。美軍又設想一種改進的油輪,貨櫃船,或鑽井平臺搭載潘興II,每艘十五枚飛彈,間隔1000公裡,每六至七個小時發射一次,大大複雜化對手的搜索和定位響應。
由於上述原因,美國新政府應考慮重建潘興II加工生產線,獲取和建造多個發射船。這些艦艇及其高超音速飛彈的迅速區域打擊能力將有助於平衡美國的短板。
海上潘興II是否最終成為一種可行的方式來影響東亞戰略格局,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