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錐體彈頭+高超聲速再入空氣舵,高達9馬赫十分鐘1800公裡

2021-01-08 瞳眼天下

飛彈

美國在中導條約之後將建造什麼武器?潘興要回來了!

川普宣布要退出中導,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因為他知道,當年籤訂中導條約,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殺手武器潘興II被當場銷毀了。放眼全世界,潘興又以DF-21D和DF-26的形式復活了,你說人家能不著急嘛。由於高達9馬赫,潘興II的響應時間比現有系統快得多。潘興II可以在十分鐘內從近1800公裡的地方將其彈頭降落在同一目標上。

潘興要回來了!

當年美國的潘興Ⅱ飛彈,1974年開始研製,1985年裝備部隊,高達9馬赫,命中精度約30米,是當時精度最高的一種飛彈。加上5千至5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1800公裡,最大速度達12倍音速,不要說當時,就是放在現在也無法攔截。

潘興II飛彈

DF-21D反艦飛彈和美國的潘興II都是35英尺長,潘興II和DF-15B都有四個獨特的四個再入機動控制舵。

潘興II四個再入機動控制舵,設計用於在大氣再入之後進行8.25g的高G機動,然後進行滑行,在此期間依靠雷達導引頭成像目標區域。引導系統將雷達圖像與預加載的目標模板相匹配,以提供高精度。

潘興Ⅱ飛彈銷毀

從1983年起,美國已在西歐部署這種飛彈,只需上百枚飛彈就能在分分鐘內解除蘇聯武裝。所以當時蘇聯人怕得要死,指名要銷毀潘興Ⅱ飛彈。1987年12月8日,美蘇籤訂中導條約,將該型號飛彈列入銷毀之列。然後,所有潘興Ⅱ飛彈在蘇聯核查軍官的現場監督下銷毀。

現場回過頭來一想,這可以說美國當年做得最失策的一項戰略,自廢武功。

潘興Ⅱ飛彈

「潘興-2」飛彈最厲害的是其獨家雙錐體彈頭+高超聲速再入空氣舵。

」雙錐體」彈頭隨馬赫數與攻角的性能比較

首先先進的「潘興-2」飛彈為什麼會設計成帶空氣控制舵的」雙錐體」彈頭?這點開始讓中國專家非常難以理解。中國有成熟的風洞,專家通過研究發現掌握」雙錐體」與機動舵」匹配的氣動變化規律。分析和處理了200多萬個數據,繪製了數千條曲線,掌握了高超聲速再入機動飛彈的氣動設計思想,優選出適合我國儀器設備現狀的氣動外形與布局,這就是後來的東風-21D,然後又推廣到在DF-11A,DF-15C以及DF-26飛彈上。

2000年我國進行了DF-21D飛行試驗,飛行攻角被限制為14°,試驗很成功。2002年,又先後打出了4發,攻角分別為14°、16°、18°、20°均獲得圓滿成功,回收的殘骸外觀驗證了中國專家的判斷。

DF26雙錐體彈頭

」雙錐體」彈頭從此成為東風家族的特殊標計。

美國恢復潘興 II飛彈,還有可能嗎?

作為冷戰中一個特殊時刻的產物,中導條約實際上禁止所有巡航和彈道飛彈 。無論是攜帶核彈頭還是傳統核彈頭都無關緊要 - 這些彈頭的射程在500到5,500公裡之間。但是,條約規定只是限制從陸地上發射的話。如果從船舶,潛艇或飛機發射的完全相同的武器是完全合法的。

潘興 II

退出中導,美國將不得不建立一個新的中程飛彈取代潘興 II,因為潘興 II彈道飛彈的基本技術已經陳舊,美國不得不重新開發類似DF-21D之類的新潘興 II飛彈。

然而,美國軍方對新潘興 II飛彈的主要疑慮之一是它們比已經證實的彈道和巡航飛彈技術複雜得多,開發容易失敗。

美國設想新潘興 II飛彈能夠像DF-17飛彈一樣,能夠通過彈道飛彈上發射的,但具有「機動和滑翔能力」,即橫向機動能力。

它結合了彈道式火箭發射與機動再入飛行器 - 就像DF-21「航母殺手中的那種。這可能是美軍中期計劃的中庸之道。

潘興II與東風家族

美國軍方正在尋求使用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開發概念,以實現超過50%的非彈道飛行剖面。

傳統的彈道飛彈,儘管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很快,但具有純粹彈道軌跡的武器系統可能容易受到現代飛彈防禦系統攔截,並且由於飛行中的制導誤差而缺乏有效打擊常規彈藥目標所需的精度。

DF-26

彈道發射的彈道飛彈比純彈道武器更難發射,但比純粹的高超音速武器更容易發展。因為它只是彈道飛彈的演變,而不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雖然再入飛行器比20世紀80年代的任何東西都要複雜,但這種武器看起來很像重生的潘興II。

美國能否可以復活潘興II與現代制導和彈頭系統配合,並投入實戰使用。

1983年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一份報告顯示,潘興II的單位成本為420萬美元,2016年通脹調整後的為1010萬美元。換句話說,每個潘興II相當一個單一的標準SM-3彈道飛彈攔截器或兩個標準SM-6飛彈的價格,美軍希望依靠兩者抵禦DF-21D反艦彈道飛彈,但是DF-21D高達10馬赫,標準飛彈無能為力。

然後美國遠離東亞,潘興II射程肯定不夠,必須海基平臺發射。

五角大樓算了一下,潘興II飛彈的海基平臺每艘船將耗資5億美元,五角大樓至少部署25艘海基潘興II,搭載二百多枚飛彈。

高超音速飛行器

不過美國提出的海基潘興II彈道飛彈發射器將面臨衝突期間反擊的風險。美軍又設想一種改進的油輪,貨櫃船,或鑽井平臺搭載潘興II,每艘十五枚飛彈,間隔1000公裡,每六至七個小時發射一次,大大複雜化對手的搜索和定位響應。

由於上述原因,美國新政府應考慮重建潘興II加工生產線,獲取和建造多個發射船。這些艦艇及其高超音速飛彈的迅速區域打擊能力將有助於平衡美國的短板。

海上潘興II是否最終成為一種可行的方式來影響東亞戰略格局,大家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20倍聲速的民族尊嚴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首先,關於昨天說到的東-26的機動彈頭,有乘客表示,這玩意不是「高超聲速」概念……然而這事就好笑了,東-26彈頭的飛行速度已經達到15倍聲速了,還不算「高超聲速」?什麼才算?它確實不是高超滑翔,但你說不是「高超聲速」就很可笑了。
  • 「星空2號」: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啼聲
    在「維基百科」裡提到,按照這一概念,美國XB-70戰略轟炸機原型機就可以算是「乘波體」,因為它的機翼可以向下摺疊,捕捉三倍聲速飛行時產生的激波,來增加升力。   那麼,按照這個概念的話,太空梭和大部分採用「彈道拉起」技術的飛彈再入器,也都可以算是「乘波體」了,因為它們都在再入的時候利用激波產生了升力。
  • 飛彈比子彈快,1.5馬赫貼海飛行,5馬赫打水漂,23馬赫穿越卡門線
    但是,追求高速度的同時,產生兩個主要制約因素,一是速度越大空氣阻力越大;二是彈體與空氣摩擦會產生熱量,當速度大於2.5馬赫,熱量就開始堆積,需要對彈體進行隔熱設計。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的巡航速度達到5至6馬赫,末端攻擊速度達到8馬赫,同時空射型射程居然達到1000公裡,幾乎實現了速度與射程的雙豐收。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
    實際的飛行狀態下,X-43A用了幾乎為理論值1.9倍的攻角才終於實現了俯仰通道的平衡。這說明人類工程師對高超聲速狀態下的空氣的脾氣性格還沒能深入了解。現有的已經實現工程化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中,前景較好的大多是在再入滑翔段進行高超聲速飛行的,鮮有靠自身動力從跨聲速階段直奔高超聲速階段的。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虎嗅網
    實際的飛行狀態下,X-43A用了幾乎為理論值1.9倍的攻角才終於實現了俯仰通道的平衡。這說明人類工程師對高超聲速狀態下的空氣的脾氣性格還沒能深入了解。現有的已經實現工程化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中,前景較好的大多是在再入滑翔段進行高超聲速飛行的,鮮有靠自身動力從跨聲速階段直奔高超聲速階段的。
  •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建造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中央電視臺採訪內容如下:科院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韓桂來:實驗室主要是做飛行相關的,一般都是做高超聲速的,就是5倍聲速以上的這種高速飛行。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這則報導中出現的JF-12風洞,則是直徑達到1.5米的大型高超聲速風洞,與Hypulse並不屬於同類,此前的其他節目中,曾提到美國直徑1.5米的大型風洞,測試速度為4-7馬赫,這應該是指美國1976年建成(後面有幾次改造)的美國空軍阿諾德基地的9號風洞,與JF-12性質相似,不過試驗能力要差一些。
  • 中國建新型高超音速風洞 模擬速度可達25馬赫 神秘彈頭曝光
    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的風洞,目前我們現在這個風洞它是面向於馬赫數5到9的這樣一個飛行器,將來的風洞它要面向馬赫數10到25。JF-12風洞,則是直徑達到1.5米的大型高超聲速風洞。此前的其他節目中,曾提到美國直徑1.5米的大型風洞,測試速度為4-7馬赫,這應該是指美國1976年建成(後面有幾次改造)的美國空軍阿諾德基地的9號風洞,技術水平低於JF-12,試驗能力也要差一些。
  • 高超聲速武器:用實力詮釋「唯快不破」
    俄羅斯是首個批量列裝高超聲速武器的國家,所列裝的主要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匕首」高超聲速飛彈、「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是以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為彈頭、以洲際彈道飛彈所用助推器為動力載具的洲際飛彈,彈頭最大飛行速度據稱超過20馬赫,可攜帶核戰鬥部或常規戰鬥部。
  • 全球最快的反艦飛彈:速度高達8馬赫 中美兩國都沒有
    前不久,俄媒體報導鋯石飛彈目前已經完成了10餘次數百數公裡的對海目標打擊試驗,並幾乎全部以高超聲速的形式擊中。鋯石反艦飛彈代號3M22,射程400km,在2017年的實驗中最大飛行速度高達8馬赫,這是全球速度最高的反艦飛彈(反艦彈道飛彈除外)。
  • 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 滿足武器革新要求
    沿複雜軌跡飛行的高超聲速巡航飛彈比彈道飛彈更難以讓敵方反導系統攔截,還擁有更高的精確性。海陸空分別列裝,俄高超聲速飛彈應用全面在俄羅斯打造的高超聲速飛彈防禦體系中,「匕首」高超聲速飛彈由戰機搭載空射,「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彈陸射, 「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由巡洋艦以及護衛艦海射。
  • 為什麼飛機飛行速度常用「馬赫」表示?1馬赫等於時速多少公裡?
    不僅外觀酷炫,其設計速度是普通客機的2.6倍,達2335公裡/小時。使用了通用電氣生產的發動機,霍尼韋爾生產的航電設備,騰卡特生產的碳纖維外殼和藍力製造的複合材料骨架。   前蘇聯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米格25   1馬赫,相當於常規聲速
  • 來自美國的「高超音速」愛情 中俄會接招嗎?
    顧名思義,HGV用火箭發射入近地空間,然後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大氣層,利用空氣的浮力反彈回近地空間,然後再次再入,就這樣像打水漂一樣在大氣層邊緣跳躍前進,直到抵達目標上空,最後再入,俯衝攻擊目標。簡化的HGV彈道則只有一次再入,然後在大氣層內依靠氣動升力滑翔飛行。HGV也可以用噴氣發動機升空,然後用各種手段加速,最後用超燃衝壓達到高超音速,然後轉入滑翔。不過有這功夫,不如直接發展HCM了。
  • 20馬赫射程20000公裡,堪稱高超音速洲際飛彈,專家卻說沒有意義
    至於近幾年在軍事上大熱的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俄羅斯已經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地位。空軍的匕首、海軍的鋯石,以及戰略火箭軍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已經徹底構成了全新的「三位一體」飛彈體系。尤其是「先鋒」高超音速飛彈,能以高達20馬赫的速度平穩飛行,射程可以達到20000公裡。按照這種速度看,只要15分鐘就可以從俄羅斯境內飛抵華盛頓。
  • 俄羅斯「核重建」隱身與高超並舉|「匕首」飛彈|逆火|戰略轟炸機|...
    飛彈配備了一臺低油耗小型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在0.9馬赫,巡航速度在0.75馬赫左右,常規戰鬥部的Kh-101飛彈射程超過1800千米,攜帶核戰鬥部的Kh-102飛彈射程超過2500千米(有俄羅斯媒體稱兩種巡航飛彈射程超過4500千米)。從俄羅斯公開的Kh-101飛彈的照片來看,該飛彈採用了類似於JASSM飛彈的外形設計和氣動布局。
  • 可攜帶多個彈頭,新飛彈射程2000公裡,速度最高15馬赫
    俄羅斯衛星網9月22日報導了一則消息,伊朗在閱兵式展示裝有新彈頭的霍拉姆沙赫爾飛彈。在這則消息中提到的霍拉姆沙赫爾飛彈是伊朗最新的彈道飛彈,它的射程高達2000公裡以上,具備攜帶重量達到1800公斤彈頭的能力。霍拉姆沙赫爾飛彈,是伊朗在「泥石」飛彈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進而來的一款新型中程彈道飛彈。
  • 洲際飛彈末端突防速度,美國26馬赫,俄羅斯22馬赫,中國是多少?
    彈道飛彈雖然有很多有優點,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確定,彈道飛彈顧名思義,發射出去之後就像一顆扔出去的石頭一樣,「彈道」已經是固定的了,所以想要攔截只要能計算出這個「彈道」就行了,為此,各個國家一直在提升彈道飛彈的速度特別是末端再入大氣層速度來提高其生存效率,可是彈頭在再入大氣層時,受到氣動力和氣動加熱作用,其表面溫度將達數千度攝氏度的限制,飛彈末端速度又不能無限增加!
  • 高超聲速武器崛起,一小時覆蓋全球目標,開啟空天一體戰新時代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世界軍事技術的快速變革,高超聲速技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新熱點。簡單說,高超聲速武器是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約6125千米/小時)、能夠在一小時內打擊全球目標的武器。傳統的彈道飛彈就屬於高超聲速武器,洲際飛彈的最大速度甚至超過20倍音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超5馬赫已是「高超音速飛彈」,為何衛星速度輕鬆可達23馬赫?
    而對於一些飛彈來說速度能達到1倍音速(1馬赫)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而達到5倍音速及以上就已經被稱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已經是全球頂尖的技術了,為什麼差別那麼大呢?首先,在稠密的大氣層中飛行的飛彈等飛行器,速度越快其受到的空氣阻力也就越大,想要加速就需要發動機提供更大的推力,同時需要的燃料也就越多,如此「惡性循環」,飛彈想要達到更高的速度所消耗的燃料就會幾何倍式的增長。
  • 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從冷戰開始,美俄一直處於這項技術發展的前列,並都以發展使用超聲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為重點,當前這方面雖然有所進展,但離實用仍有距離。近年來高超聲速技術已經擴展到包括使用火箭發動機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如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甚至包括太空梭,但各國並沒有放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