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早!「嘉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來看這顆衛星能幹啥?

2020-11-30 澎湃新聞

就在今早!「嘉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來看這顆衛星能幹啥?

「嘉定一號」成功發射了!

嘉定區新聞辦說,今早7點40分,我國首顆由商業航天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及製造的高性能微納衛星——「嘉定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悉,「嘉定一號」是我國首個天基物聯探測系統——「翔雲」衛星星座的首發星,TA的研發企業就落戶在嘉定南翔。

發射現場圖

「嘉定一號」是中國首顆由商業航天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及製造的高性能微納衛星,設計使用壽命3年。衛星使用Q-SAT標準系列OKW-SAT-50衛星平臺,總重45千克,約600mm×400mm×500毫米。「嘉定一號」由綜合電子分系統、姿控分系統、熱控分系統、能源分系統、結構機構分系統、載荷分系統及總體電路等7大分系統組成。

「嘉定一號」實物拍攝

「嘉定一號」於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內

「翔雲」衛星星座

「翔雲」衛星星座是依靠自主智慧財產權獨立打造的中國首個天基物聯探測系統,擁有強大的全球數據服務及廣域地球探測能力,是我國第一個即將啟動部署的商業化低軌衛星星座。未來,「翔雲」衛星星座中的每顆衛星將進軍全球天基物聯網行業,提供全球廣域探測服務數據。「翔雲」衛星星座主要針對數據傳輸業務,通過全球覆蓋的低軌衛星有效解決海上、空中及偏遠區域的通信接入問題。具有高接入量、實時性、低成本等主要特點,同時涵蓋全球廣域探測技術,在全球運輸、石油礦井、電力傳輸、環境監測、地震監測、森林防護、海洋監測、氣象監測、鐵路公路、航運交通管理、無人值守、野生動物保護等行業提供全球範圍內的窄帶數據通信及探測數據服務。

「嘉定一號」出生過程:2016年12月,立項啟動。2017年12月,初樣星轉階段為正樣星。2018年4月,單機齊套並完成分系統測試。2018年5月,完成衛星桌面聯試並進行高低溫試驗考核。

整星高低溫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驗收級高低溫循環條件下,衛星各組件功能性能正常,各分系統產品符合研製要求。試驗到達預期目的。

2018年6月,完成外場無線對接及電磁兼容試驗。

整星室外無線對接試驗。試驗結果表明,UHF通道接收靈敏度及UV通道接收靈敏度滿足星上使用功能。試驗達到預期目的。

整星EMC測試試驗,經試驗驗證各頻點均滿足指標要求。試驗達到預期目的。

2018年08月,完成熱平衡及熱真空試驗。

整星真空測試。試驗驗證在規定的壓力和驗收級的熱循環應力環境下,衛星各模塊在軌各種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

2018年9月,完成星地對接試驗;磁測試、磁補償試驗;振動試驗;老練試驗。

歐科微航天自建合肥衛星地面站

整星質量特性及振動試驗。

2018年10月,完成出廠評審。

(原標題為《就在今早!「嘉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來看這顆衛星能幹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嘉定一號,衛星,衛星星座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圖)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時間9月19日11時26分,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東南網12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張靜雯 通訊員 黃仡凡)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星等4顆衛星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郭超凱 趙金龍)北京時間1月15日10時5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亞米級超大幅寬商業光學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吉林一號」寬幅01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性能光學遙感衛星。
  • 「貴陽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本報訊 4月26日12點42分,被命名為「貴陽一號」的高光譜衛星,與組成歐比特微納衛星星座02組的另外四顆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十一號遙四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發射形式成功飛向太空。
  • 長二丁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星等4顆衛星
    1月15日10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星和3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本次發射除了吉林一號寬幅01星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本次任務上搭載的3顆小衛星,分別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05所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承研的天啟星座05低軌物聯網衛星,和阿根廷Satellogic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2月2日15時51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此次任務同時搭載了主載荷由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與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共同研製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牽頭,國家立項的技術試驗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亞米級超大幅寬光學遙感衛星「紅旗一號-H9」
    1月15日10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紅旗一號-H9」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紅旗一號-H9」衛星是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性能光學遙感衛星,這顆衛星不僅創下了在亞米級解析度下幅寬最大的世界紀錄,而且也是該公司首次研發的「噸」級大衛星,技術上實現新突破。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高亮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去年廈大曾經成功發射一枚火箭  都是為了科學研究  其中  『』海絲一號」衛星  是為了在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最新消息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一箭五星 中國成功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衛星
    原標題:一箭五星 中國成功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衛星   北京時間9月19日14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成功 共8顆構成世界唯一高光譜星座
    央視網消息:9月19日14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珠海一號」03組衛星「珠海一號」衛星工程是商業遙感衛星項目,規劃研製發射34顆衛星組成星座,具備視頻、高光譜、合成孔徑雷達、紅外成像等觀測能力,獲取衛星遙感數據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行業應用提供服務。該星座已於2017年6月15日發射01組兩顆視頻衛星,2018年4月26日發射02組5顆衛星。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起飛(宿東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你好,海洋!」(HI, SEA!)廈門大學依託福建,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發起的首顆衛星以「海絲一號」命名,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同時,「海絲」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海絲一號」將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  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佳音!「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發射成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佳音!「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發射成功 2020-09-15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珞珈一號」發射成功 研發方詳解衛星技術特點
    「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長光衛星公司供圖中新網長春6月2日電 (郭佳)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2日發布消息,由該公司研發的「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於當天12時13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介紹,「珞珈一號」衛星是該公司首次通過商業化訂單為武漢大學研製的衛星,是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夜光遙感及導航增強技術驗證。據介紹,該星充分繼承了長光衛星公司此前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的技術基礎。
  •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9日11時56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以下簡稱「巴遙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至此該院已出口17顆國際衛星。
  • 衛星民企天儀研究院成功發射3顆衛星,迄今已發18顆衛星
    衛星民企天儀研究院成功發射3顆衛星,迄今已發18顆衛星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19-12-07 19:24 來源:澎湃新聞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原標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天儀聯合北航開啟空事衛星新篇章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由天儀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在這39次發射任務中,與商業行為相關的發射約13次,佔全部發射次數的1/3,成功將36顆衛星送入太空。  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成功發射500餘顆衛星進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有289顆(不包括國際合作衛星),數量穩居世界第二。  根據國家和民營航天企業公開的星座計劃:未來10年,中國還將發射超過3600顆衛星。
  • 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貴陽...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
  • 「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海上成功發射
    15日9時23分,在海天一色的黃海海域,我國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以「一箭九星」的方式發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