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歷史上一直在不停地經歷著改朝換代,尤其是在動蕩的歲月裡,甚至有的人只要稍微有一點戰功就可以圈地稱王,這就導致很多朝代在動蕩時期和在過於安逸的時期,產生很多昏庸無道的君王,有的臣子會極力勸諫,而有的為了保命就會閉口不談甚至極力討好皇帝。臣子和帝王之間一直有很多的故事,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帝王和臣子之間的故事。
當時劉玄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天下,有了很多的土地和權力。於是他建立了自己的國土,自立為王,一眾追隨者都對他俯首稱臣。當一個人擁有了過多的東西以後,就會不滿足與現狀,他就會想要得到更多,會開始懷疑身邊的人,會被權力金錢利益衝昏了頭腦,最後把刀插上自己本該最信任的人的身上。
劉玄就是這樣一個人,隨著國土的不斷擴大,疆域越來越廣,他開始擔憂自己的得力將領有朝一日會功高蓋主,奪走這片江山,這片土地。於是他找到機會便把自己打的得力將領剷除了。後來王莽死了,他便抓緊機會定都長安。自此他坐在了一個很高的權力的位置上,但是他沒有勤政愛民,而是奢靡鋪張,昏庸無道。先是封了眾多妃子,然後沉浸在後宮之中,不再管理國家大事,使得朝劇一度十分混亂。 面對這樣的情形,當時的大臣們都很苦惱。忠於國家的臣子給他提出有道理的話他不聽,奏摺不看,國事不管,甚至將向他提出建議的人處死。想要以暴力的方式堵住悠悠眾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當時天下的局面根本不穩定,如果不認真處理國事,很有可能下一秒就會失去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
後來敵人的大軍進攻長安,因為君主昏庸,導致將士能力弱,很快就攻打到了長安門前。當時掌權的幾位臣子都是膽小怕事之人,私下合計之後決定逃跑。但是礙於劉玄依舊是帝王,就決定將這件事告知他。但是劉玄不願倉皇出逃,卻也無力反抗掌權的臣子。就假裝生病,讓當時主要掌權的幾位來看望他,並暗中打算在此時殺死這幾位臣子,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這幾位臣子知道消息以後,決定一起去看皇上,匆忙趕路的途中,有一位不慎崴了腳,只好先行回去治療。劉玄的計劃就此被打亂,正在他思考要怎麼解決這件事情的時候,幾位臣子也感覺到了氣氛的奇怪和皇上的殺氣。連忙逃走卻還是死了一個。劉玄的計劃失敗,只好帶上自己的妃子出逃,情況一度十分緊急。 不過他的丞相在這種緊張地情況下依舊組織了一支軍隊將出逃在外的劉玄,護送回京,擊敗了一小波叛軍。劉玄繼續執掌長安城的權力。不過好景不長,更多的敵人在長安城外虎視眈眈,而劉玄這一方的將士大部分反叛,留下的也是沒有什麼能力的將領。最終不敵城外的敵人而失去了長安。劉玄在長安建立的政權維持了不到三年就以自己的失敗出逃而告終。
其實她本來不用經歷這些的,如果一開始他沒有那麼多的疑心,就不會失去自己的得力助手。在建立政權以後,如果他肯好好兒維持,聽從臣子的意見,不終日浸淫在後宮,也不會走到失敗逃跑那一步。所以說所有的失敗都是有原因的,劉玄死於自己的能力確實和多疑猜忌,最終失去了他的權力。你怎樣看待這件事?和我們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