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2020-08-07 甄比比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8月3日,有一位老人,他同妻子一起把自己的800萬獎金全部捐了出去。


那位老人叫劉永坦,他獲得的獎項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也是這位老人,他領頭組建我國「雷達鐵軍」,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劉永坦靠著40年如一日的研究,成為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雙料院士,也成為黑龍江省唯一的雙院士。


而這位老人面對如此閃耀的榮譽沒有一絲驕傲,反倒說:一個人整天掛著兩塊金牌未免太累了,而且恐怕再也不能有所作為。


如今,年過80的他還依舊每天埋頭做學問、帶學生。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劉永坦出生於1936年12月1日,南京。


那一年,國家蒙難,百姓不安。


但劉永坦的出生給他的家庭帶來了一絲歡喜,因為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姐姐和兩個哥哥都先後夭折,父母盼天盼地才把他盼來。


他出生於亂世,於是父親給他取名永坦,除了希望世界永遠太平,還希望孩子可以永遠平安,未來成為坦蕩君子。


沒想到,劉永坦還沒有滿周歲,日本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七七」盧溝橋事變。


無奈,還在襁褓中的劉永坦便被母親抱著和家裡人一起逃難。


他們從南京逃到武漢,又從武漢逃到宜昌,再從宜昌逃到重慶。多年後,劉永坦回憶說:「我家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前逃離的南京,如果晚一點我們都沒了。」


雖然劉永坦年紀小,但對於戰爭的印象卻格外的深刻。他親眼見到過一條船被炸翻,屍體掉進江裡,有的就漂在水面上,鮮紅的血把江水都染紅了。


那時候他還不太懂事,但這些關於死亡的畫面卻扎紮實實的烙在了他的心裡。


後來,他和父母避難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劉永坦的母親給他讀史書,講故事,教他背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到了5歲時,他被父親送到一所小學念書。當時,因為國家不太平,上學的孩子很少,一個教室裡擠著大大小小不同年級的孩子們。讓劉永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第一堂課,老師教的是「中國」和「我是中國人」。


老師告訴孩子們,「中國人要保衛我們的國家,絕不容日寇來侵犯!」


劉永坦的人生第一課,他直到晚年也依舊記得。


後來,飛機的轟炸越來越頻繁,劉永坦對於死亡的感受也越來越深刻。


有一次,他的同學跟著母親進城回來,就再也沒來上學,後來大家才知道,他的雙腿被炸斷了。


還有一位老師進城去辦事,死在了半路上。


1941年6月5日晚上,日軍飛機進行大轟炸,在一個防空大隧道裡,因窒息、擠壓而死傷了好幾千人,劉永坦父親朋友的一家五口在那裡,劉永坦同學的一家六口也全悶死在隧道裡了。


劉永坦覺得,死亡真的離他只有一步之遙。


後來,他的父親告訴他:只有科學可以救國。


他的老師在課堂上說:「從1938年2月開始,日寇飛機對重慶進行了二百多次大轟炸,出動戰機九千多次,投下炸彈兩萬多枚,投下的炸藥四千多噸,炸死、傷老百姓兩萬多人,炸毀房屋三萬多幢,三十所大中學校被炸毀……」

 

這一切,他都記住了。


1953年,劉永坦以優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當時的哈工大辦學條件很差,全校只有兩三棟教學樓,學校周圍一片荒涼,夏天下雨到處泥濘不堪,像醬缸一樣。冬天到處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二三十人擠在一間宿舍裡,上下鋪,宿舍冷得上霜。夥食缺肉少油,吃的是白菜、土豆、高粱米、玉米面,好多人營養不良。


但學校條件不好,老師們卻對孩子們格外嚴格要求:全班同學一個都不許落下,每個同學的各門功課都必須過關,學習好的同學不許歧視學習差的同學,要幫助學習差的同學追上來。


在校的時間過得很快,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學習後,成績優異的劉永坦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兩年後,劉永坦就回到了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


沒過幾年,劉永坦就承擔了國家「單脈衝延遲接收機」研製任務,還主持提出了總體設計方案。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項科研任務還沒等完成,劉永坦就被安排到五常縣的農村負責種大米,即便命運給了他如此大的考驗,他沒有消沉,反倒沉下心來當農民、種大米,還因此落下了終身的腰病。


直到1973年,劉永坦才重回哈工大,5年後,他被破格晉升為無線電系副教授,並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邁出國門的學者,趕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和伯明罕大學進修和工作。


到伯明罕大學報到第一天,劉永坦就聽說有兩名中國留學生因英語不過關,剛剛被教授辭退了。


劉永坦也開始緊張起來,因為他知道未來自己將接受全英式的英語授課,並用英語完成畢業論文,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劉永坦從到校第一天起,就像擰到了機器上的一枚螺絲,分秒必爭,不敢有半點鬆懈。


之後,劉永坦報了伯明罕大學的雷達專業,當他去恭恭敬敬的拜見導師希爾曼教授的時候,卻被教授直接來了個「大考驗」。


希爾曼直接遞給他一沓厚厚的有關雷達方面的文獻資料,並說:「劉先生,請你看看這些文獻資料,寫一份文獻綜述報告,三天後交給我。」


面對這巨大的考驗,劉永坦覺得,希爾曼教授要求他三天內寫完這份文獻綜述報告,不僅在考他的英語水平,而且也在考他雷達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在考他用英語駕馭專業文獻綜述報告的能力。


當他翻開資料後才發現,這裡面涉及的內容十分深奧,好多內容他見都未見過。


之後的三天三夜,劉永坦幾乎沒有合眼。


當他第四天早上,把答卷交給希爾曼後,希爾曼用懷疑的目光掃了他一眼,說了一句:「放在那裡,你可以走了,明天答覆你。」說完又忙他自己的事情去了。


結果,第二天,希爾曼一改先前的傲慢,近乎興奮的告訴劉永坦:「劉先生,沒想到你的文獻綜述報告寫得這麼好,我非常滿意!」


通過考驗的劉永坦還被邀請到希爾曼教授的新式雷達技術研究,並負責海洋狀態遙感信號處理機的核心部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多以後,他順利完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號處理機的研製工作。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1981年10月初,在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兩年零四個月的劉永坦,帶著參與「民用海態遙感信息處理機」的巨大收穫,也帶著對雷達全新的認識,踏上了回國的路。


希爾曼教授評價說:「劉永坦獨自完成的工程系統,是一個很有實用價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設備。其科研成果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很出色。他的貢獻是具有獨創性的。」


當時,一向驕傲的希爾曼教授曾經三次挽留劉永坦希望他可以留在英國,但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多年後,劉永坦說:「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即使我發表一篇論文,也還得冠以『英國』的字樣。回到自己的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啊!」


1982年初春,劉永坦專程趕赴北京,向當時的航天工業部預研部門領導匯報,詳實地介紹了當時發達國家新體制雷達發展的動態,並暢談了自己的大膽設想。


為爭取當時航天工業部預研部的支持,劉永坦帶領著團隊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熬出了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


當時,沒有計算機鍵盤屏幕輸入、印表機輸出、沒有A4紙,這20萬字的報告是由最初團隊成員一筆一畫、全部手寫出來的。


有同事回憶說:「那時候和劉永坦老師一起,6個人伏案研究、奮筆疾書好幾個月不眠不休,寫到手指發麻、手腕酸痛、甚至做飯時捏不住雞蛋都是常事,用的墨水瓶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當時,有人「提醒」劉永坦,這個攻關項目可以結題報獎了。劉永坦卻說,只有技術突破還不夠,國家真正需要的是建立雷達實驗站。


建立雷達實驗站時,經費發生困難,經過反覆討論,課題組決定自籌資金建站,50多歲的劉永坦便和大家一起日曬雨淋、迎風冒雨架設天線。但劉永坦這時突發腰間盤突出,疼痛難忍,幾個月不能行走。上不了前線,他只能焦急的躺在醫院的床上與同事們研究技術難題。


1989年,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建成。


但系統調試工作是常人想像不到的繁重艱苦,劉永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吃饅頭麵包,睡實驗室的板凳。


海天茫茫,屏幕上不見艦船的蹤影。有的人急得冷汗直流。劉永坦從地磁強度和噪聲強度等入手,反覆測試調整。終於在1990年4月3日,超視距的艦船和飛機目標出現在屏幕上。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大家起初都沒意識到屏幕上的那個東西是什麼,直到劉永坦指著它說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那一刻所有人熱淚盈眶。


6個月後,國家多個部門聯合舉行的鑑定會宣布:「新體制雷達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這項研究成果也讓我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


「依靠傳統雷達,我國海域可監控預警範圍不足20%,有了新體制雷達,則可實現全覆蓋的監控。」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作為科學家,劉永坦成功了,作為教師他同樣功勳卓著。


幾十年來,他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多路通信原理」「無線電接收設備」「微波技術」「資訊理論」「雷達系統」等10多門課程。不僅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授課,也為本科生講課。有兩年,他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連續講授4門課,近300學時。


很多劉永坦的同事們回憶說,「常常看到劉永坦站在食堂路口和同事或同學討論問題,等大家吃完飯出來一看,他們居然還在那兒討論。」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2015年,劉永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獎金是800萬。


面對巨額的獎勵,劉永坦說:「錢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有什麼意義?情懷和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在獲獎的那一刻,我就有了將獎金全部捐出,回報國家、回報學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中國雷達主帥劉永坦: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

今年的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工大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他從妻子馮秉瑞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他曾說:「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不能向外面的封鎖低頭。」

為此,劉永坦整整奮鬥了40年。

相關焦點

  • 劉永坦:打造「雷達鐵軍」
    劉永坦出生於1936年,中國兩院院士,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40年致力於新體制雷達事業的發展,為我國築起「海防長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nbsp&nbsp&nbsp&nbsp劉永坦: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師,在國家環境大好的形勢下做了點事。而且這個事是我們團隊的力量,絕不是我一個人能搞的。我覺得我們團隊有這樣的精神:不服輸、要創新,做出對國家有意義的成果。不管誰卡我們脖子,未來我們都能往前走。
  • 雷達與信號處理專家 哈爾濱工業大學兩院院士劉永坦教授
    劉永坦是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祖籍湖北武漢,1936年12月1日生於江蘇南京。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教研室主任、無線電系系主任,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電子工程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劉永坦院士研製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大氣噪聲及電臺幹擾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站。在逆合成孔徑雷達研究中,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寬帶信號提出了全系統的補償技術,成功的實現了對運動目標的雷達成像。
  • 別怕給科學家高薪,給劉永坦800萬,他能都捐了
    我愛你,與子偕老,我愛你,獎學金裡我倆名字各佔一半。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不像明星,愛的時候轟轟烈烈,只可惜花無百日紅,分手也分得轟轟烈烈。)劉永坦,何許人也?劉永坦堪稱中國的雷達之父。他出生於南京的一戶書香門第,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他周歲的時候就遇上了南京大屠殺,跟著父母四處流離。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
    ,男,漢族,1936年12月1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湖北武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12月18日,劉永坦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劉永坦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研究,是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 哈工大劉永坦院士捐800萬獎金,直言榮耀屬於愛國學者
    謙遜的背後,是一批批大國重器的奠基人劉永坦院士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湖北武漢,是我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在哈工大任教科研的67年,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研究,是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創造了多項第一。
  • 荒島潛心研究40年後獲獎,劉永坦夫婦卻把800萬獎金捐給母校
    劉永坦出生後不久,南京大屠殺開始,一家人開始逃難。戰火紛飛、顛沛流離,這是他對童年最深刻的記憶。每當這個時候,劉永坦的父親常常告訴他,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劉永坦在童年就播下了科學救國的種子。
  • 專門對付F22,中國科學家造出新雷達,獲國家800萬獎金後全部捐獻
    ,英國率先研製並且使用雷達開始,這種裝備就廣泛運用到對飛機以及軍艦目標的探測上,裝備雷達後能夠讓軍隊遠距離發現戰機的蹤跡,從而提前做好防空準備,劉永坦院士自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投身無線電與雷達技術專業,並且先後主持多款新型雷達的研製工作,而他本人也因為在雷達技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從而多次獲得國家獎項。
  • 兩院院士劉永坦捐出800萬元獎金,旨在培養更多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仔細了解劉永坦院士的事跡後,愕然發現,通過捐款這件事情才知道他,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劉永坦於1936年出生於江蘇南京,他在1953年到1960年間,先後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俄語和電機;在清華大學學習無線電技術;以及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學習微波技術與天線。
  • 劉永坦院士: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與夫人馮秉瑞教授一道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學校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雷達看多遠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在研製,中國決不能落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劉永坦院士致力於我國海防科技事業40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的新體制雷達,打造了一支響噹噹的「雷達鐵軍」,為中國海疆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2017年11月6日,光明日報曾以《劉永坦:愛國心 強國夢》為題對劉永坦院士的事跡做整版報導。
  • 聚焦中國科學家的故事:感受報國情懷
    劉永坦照片 攝影:李晉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備受讚譽,嫦娥探月、體細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等重大原創成果湧現。一批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其中就包括2018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劉永坦,他用四十年的不懈的奮鬥,書寫著中國科學家的理想和情懷。
  • 捐出800萬獎金的劉永坦,報考哈工大有前途
    與影視明星相比,搞科技的知識分子是清貧的,而中國重器離不開默默工作的知識分子,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劉永坦院士的成就劉永坦院士,是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除了在陸地與空中雷達與信號的研究,近年來,劉老還是中國對海的深度探測的奠基人。在劉老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一種執著的精神,為科研、技術研究的一種執著。劉永坦研製的中國唯一具備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海空兼容對海探測能力的雷達裝備。這是技術的創新,這是研究的深入,這才是真正科技工作者的驕傲。
  • 中國這院士為何能拿800萬獎金?俄專家給出解釋,沒任何值得異議
    劉永坦院士本人及其研製的「新體制雷達」,就在國內外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議論。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劉永坦院士研製的「新體制雷達」到底是什麼,但根據各個媒體的介紹來看,這款雷達讓我們對中國海岸線、領空的掌控力上升了一個臺階。可中國有著卓越科學貢獻的人,並不只有劉永坦院士一人,像馬偉明院士、殲-20總師楊偉等都讓中國的戰力有著根本的提高,為什麼獲獎的劉永坦院士呢?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獎金捐出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天波」超視距雷達問世!一舉突破20%監測瓶頸
    錢七虎院士的功勞,而這次我們所說的國產體制雷達就是劉永坦院士的功勞。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劉永坦院士就把世界其他國家雷達發展的進程報告給了我國航空業,與此同時,中國新體制雷達項目正式啟動。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劉老的領導下,該隊攻克了11項關鍵技術,解決了海洋強、大氣噪聲、電磁信號等諸多難題
  • 「時政快訊」劉永坦、錢七虎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劉永坦、錢七虎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獲獎者頒發獎章、證書,並請兩位獲獎者到主席臺就座。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設立人才培養基金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劉永坦將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劉永坦將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今年8月3日,劉永坦院士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這是「真奉獻」
    據新華網等各媒體報導,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劉永坦院士謙虛地表示,這份殊榮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