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申屠永慶: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一切教育問題

2020-12-05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趙小倩 編輯 陳彩霞)申屠永慶,1986年6月畢業於杭師大政史系政教專業,哲學學士,教育領導學碩士,中共黨員,現擔任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專家,浙江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曾先後任杭十四中黨總支副書記,浙大附中黨總支書記,杭四中黨總支書記,杭州市源清中學校長。

  1997年8月獲得杭州市第九屆優秀園丁,2003年6月獲得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14年9月獲得浙江省第二十五屆「春蠶獎,2017年11月獲得感動杭城十佳教師,2019年9月獲得中國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

  1995年參加教育部全國骨幹政治教師研修班,在2002年-2016年分別參加了浙江省中小學「5522」名師名校長計劃培養人選高級研修班、杭州市中小學名校長培養人選高級研修培訓班、浙派名師名校長培訓、第三期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校長培訓、第53期全國高中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培訓。

  撰寫發行教育專著2部,主編教育書籍20多部,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中小學管理》《人民教育》等核心期刊12篇,主持國家級課題3項,省市級課題10項,省課題研究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論文一等獎。

  「學校辦學是要有延續性的,要跟隨時代的新要求去辦適合學生發展的學校。真正的教育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鋪設通向不同夢想的階梯,成就他們的未來發展。」

  ——申屠永慶

  【校說新語】

  遠「屠」長慮

  釋義:長遠周到的考慮和設想。

  新意:申屠永慶校長在浙大附中提出了「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設計」的育人理念,以及「以完善人格做人,以求是精神做事」的培養目標。對於育人,申屠校長有著長遠的考慮,他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要把原本不同的人培養成更有特點、更富差異化的人。而學校的角色便是「階梯」,在關注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同時,助他們「啟夢」,幫他們「築夢」,為他們「圓夢」。

  在歷史文化底蘊如此濃厚的杭州城,有非常多帶有「杭州」基因的風景名勝。但若說最有杭州味道的高中,那非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浙大附中」)莫屬。因為背倚保俶山而建的玉泉校區就在西子湖畔,還與浙江大學玉泉校區隔街相望,置身於書香校園總有一種江南園林的恬靜愜意,仿佛淡淡的綠樹香味就縈繞在鼻翼兩周。

  浙大附中成立於1947年,其前身為豐子愷、潘天壽等文化名人和社會賢達創立的杭州私立明遠中學。在73年來的辦學歷程中,浙大附中始終在傳承中創新,「學校辦學是要有延續性的,要跟隨時代的新要求去辦適合學生發展的學校。」2013年8月,申屠永慶就任浙大附中校長,開啟了全新的辦學之旅。

  擔任浙大附中校長8年來,申屠校長與師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關係,同學們都非常親切地稱他「校長爸爸」。在師生眼中,他為人嚴謹細緻,平易近人,熱愛運動,高度自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浙大附中,走進這位深耕基礎教育領域34年的「校長爸爸」。

  年少的務農和求學經歷,如今看來實為一筆財富

  申屠永慶是在富陽老家的村裡讀的小學。農村小學裡大多是學歷不高的民辦老師,公辦老師極少因而顯得十分「金貴」。申屠永慶是個幸運兒,因為他遇見了一位受過專業師範教育的公辦老師孫老師。由於孫老師有著系統全面的學科教學方法,所以很多民辦老師爭相學習,於是,申屠永慶常常能在教室裡看到旁聽老師的身影。

  不過,這樣一位在外人看來「高高在上」的公辦老師,在申屠校長和其他學生的心目中卻是媽媽一樣的存在。他說:「儘管她是公辦老師,但從來沒有看不起農村孩子,反而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看待,和藹可親。」正是這位十分優秀的孫老師讓申屠校長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成為「像」她一樣的人。「這個『像』,更多的是成為像她那樣有學問、有禮貌,談吐得體、穿著得體、有穩定收入的人,」申屠校長說。

  以前農村裡的孩子總有一邊讀書一邊幹農活的經歷,申屠永慶也不例外。「每天早上上學前,我會把家裡十幾隻羊趕到山坡上去放,下午放學後再把它們趕回家。」無論天氣好壞,兒時的他都會順利完成放羊的「任務」,還會利用放羊的間隙,偷偷享受與藍天白云為伴、與青山綠水為友的樂趣和時光。

  江浙地區,每年七八月份總有二十幾天是最熱的。而此時也是各家各戶最忙的「雙搶」時節,即搶收搶種。申屠永慶家有7畝水稻田,作為農忙的「主力」,他不僅要收割早稻,還要抓緊時間完成晚稻的插秧。最讓他犯難的是犁田,雖然小時候常看外公犁田,但從沒正經犁過。由於時間不等人,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去摸索。

  「費了不少勁兒把地犁完了,我倒是沒累倒,可從生產隊借的水牛累趴下了,連喝水的興趣都沒了,」申屠永慶笑著說。如今回憶小時候務農的經歷,他直感嘆,這是另一種財富。因為他從小練就的吃苦耐勞、堅韌務實的精神至今使他受益良多。

  1981年,讀高一的申屠永慶從理科轉到了文科。為了趕上文科的課程進度,他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背書,把課本內容背得滾瓜爛熟,老師講的知識點在哪一頁他都知道,甚至有些關鍵內容在第幾個字也能說出來。仲夏是他讀高中時最難忘的,由於蚊蟲非常多,身邊不少同學為了躲避蚊蟲的「親密接觸」想了不少辦法。有的把兩隻小腿浸在水桶裡,還有的同學用報紙把腿包起來。「那時候讀書真的可以用『懸梁刺股』來形容,但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影響,學習氛圍非常好。」申屠永慶感慨地說。

  因為家裡經濟拮据,他讀了兩年高中便去參加高考了。令人欣喜的是,他成了當年富陽中學應屆的文科狀元。接到體檢電話時,他還在田裡幹農活。經過多方考量後,申屠永慶選擇了杭師大,「師範學校有補貼,離家又近,我可以回來幫忙種田,」當時他心裡這麼想。

  除了當老師,其實,申屠永慶兒時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參軍。「村裡有不少人去參軍,回來之後都從事了很體面的工作。我記得,如果誰家有參軍的人,村裡會安排專人敲鑼打鼓地到軍屬家中慰問。這在當時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後來,他在高中期間也嘗試了一次空軍招飛,儘管最終與空軍無緣,夢想未能實現,但他從小敢於「做夢」的勇氣在現在看來也是十分難得的。

  真正的教育是「啟夢」「築夢」「圓夢」,為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設計

  1986年大學畢業後,申屠永慶回到富陽中學從教,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校園文化讓他仿佛回到了年少時求學的日子。1992年,他從富陽中學調到浙大附中任教,正趕上學校45周年校慶。時任校長張緒培梳理了學校的辦學情況,並提出了新的辦學精神以及學生的培養目標。這讓申屠永慶感受頗深,他意識到,辦學要有延續性,要有追求,一切的一切都要最終落到學生身上。

  直至擔任浙大附中校長後,他也始終貫徹張校長提出的學生培養目標,並不斷完善其中內涵。「從大門口進來,抬頭就能看到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學會學習、學會負責、學會做人,」申屠永慶說,學校希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希望將這其中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日常的點滴辦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1995年,教育部組織開展了全國骨幹政治教師研修班,浙江省派了兩位代表去北師大參加,當年30歲的申屠永慶就是其中一位。就是這次半年的研修經歷,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每位上課的老師都具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學術造詣極高,教學嚴謹,表述既專業又充滿理性力量, 一堂課下來就感覺像看了一篇精彩的論文。」通過這次研修活動,申屠永慶不僅結識了一大批優秀的專家和老師,更對教育有了更深、更廣的理解,內心深處作為一名教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被充分激發。

  如今,申屠永慶已走過34年的從教歷程,也擔任多年校長,他對教育的本質有了獨特的理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給出的答案是『啟夢』 和『築夢』。」在申屠永慶看來,所謂的「啟夢」就是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現和發掘,從而讓他們認清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也就是基於學生自身優勢認知的啟蒙;而「築夢」則是建立在學生個人優勢特長之上的,在幫他們「築夢」的同時,堅持一步一步搭梯子幫他們「圓夢」。

  在學生潛能的發掘上,申屠永慶說,學校課程的開設是讓學生發現自己「優勢」的最好方式。「課程對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課程的構建一定要豐富多樣,切近生活,面向未來,並且要立足學生的未來發展。」

  2015年,申屠校長提出「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設計」這一育人理念,確立了「文化立校,課程育人」的發展策略,立足學生發展,重構育人體系,逐漸使浙大附中形成了「人格與學術並重,本土與國際兼容」的辦學特色。

  此後,學校自覺深化課改,積極推進必選修課程全面整合的分層分類選課走班,開設了120多門選修課,建立了100多個社會實踐基地,構建了「西湖情懷」課程群,成立了「西泠印社」「中國茶博」「南宋官窯」等十大課程基地。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持續動力,是學生亦師亦友的領路人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積澱和辦學特色,對於學生的培養,各校也都有符合校情和學情的培養體系。擔任校長這麼多年,申屠永慶在行走中不斷思考一個重要問題,「學校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教育部在中學生的培養目標上提出了核心素養的要求,不過,申屠永慶認為,在國家要求的前提下,學校應提出校本的培養目標與核心素養,並且要符合當下時代的發展需求。「會學習、會做事、會做人」,這「三會」,就全方位體現了浙大附中學生培養的深度和廣度。

  申屠永慶說,「會學習」說的是會做學問,有好的學習習慣、方法和持續不斷的學習力。浙大附中十分關注學生的潛能和訴求,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以及探索發現的精神。「我們會把握好教學節奏感,不局限,不固守,合理安排一切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活動,讓他們在校的學習經歷富有彈性、充滿活力。」

  另外,「會做事」說的是學以致用,具有創新意識和勞動精神等;「會做人」說的是會合作,會處理人際關係,有責任感,對國家、社會和他人,對民族、世界和自然有負責的態度和精神。

  若想實現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師是一大關鍵。在申屠永慶看來,能讓教育發揮最大效果的就是教師,如果不重視教師的培養,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將沒有後勁。確實,教師對於一所學校的意義始終十分重大,一所名校的知名度、影響力也來源於此,申屠永慶說:「一所學校的發展不能光靠校長,而是要靠校長領導之下的幹部和教師團隊。」

  對於教師的培養,申屠永慶認為,相比在大學受到的專業教育,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後的培訓更為重要。他說:「教師這個職業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將有價值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不是什麼知識都值得教和值得學的。」在這一點上,申屠永慶以身作則,即便是校長事務繁忙,他仍堅持給同學們上好思政課,從不隨意布置作業。同時,他還開設選修課,帶頭開發新課程,促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水平不斷升級。

  由於深受「求是」精神的影響,浙大附中的教師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學術型氣質。在「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設計」的育人理念下,教師們在專注教育教學研究、全心全意育人的同時,以學生為本,關心學生發展,關注學生需求,成為了學生亦師亦友的領路人。

  如此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學生能夠在學校享受輕鬆愉悅的氛圍。這一點,還體現在同學們叫申屠永慶「校長爸爸」這件事上。在學校食堂,經常能看到他與同學們共進午餐,聊著學習和生活中的趣事。「我小學時把孫老師當做『母親』一樣看待,是因為她的親切,她的優秀品格及專業。現在,學生稱我為『校長爸爸』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申屠永慶說,這個稱呼一方面體現了和諧的師生關係,良好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這個稱呼說明學校的辦學理念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們在這裡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做學生成長的階梯」是申屠永慶的教育座右銘,他認為,真正的教育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為他們鋪設通向不同夢想的階梯,成就他們的未來發展。

  【「校」眼看教育】

  記者問:在您看來,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您又是如何理解的?

  校長答:「教育的本質」,這是個古老的命題,也是個有現實意義的話題。不同的時代,人們對教育本質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育是人類獨有的活動,人們會追根溯源,探討人本、生本、學生發展為本。

  教育眼中要有人,有學生,有教育對象,「從學生角度思考一切教育問題」,尊重差異,把原本不同的人培養成更有特點、更加不同的人;教育眼中還要有社會,教育本身就是社會活動,它會教會學生合作、交流、相處。同時,培養學生敢擔當、會負責,培養學生「以完善人格做人,以求是精神做事」。

  記者問:您認為,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和培養的意義是什麼?培養這方面人才的關鍵是什麼?

  校長答:教育培養人,使人能夠融入社會,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才。教育本身有兩種功能,一是社會發展功能,二是個體發展功能,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即體現了這兩種功能。這類人才的培養是社會和國家發展及民族復興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構建專門的、完善的培養體系來支撐,需要個性化的課程和良好的氛圍來實現。

  不過,拔尖創新人才並不等同於競賽人才,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在培養過程中,「適不適合」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否違背了教育規律也是值得探討的。

  記者問:如果給您足夠的時間,您打算將浙大附中辦成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如何實現您的夢想?

  校長答:我希望浙大附中能在追求「最杭州的學校」的路上不斷前進。首先,浙大附中的前身為豐子愷、潘天壽等文化名人和社會賢達創辦的私立明遠中學,這使其具有豐厚的杭州文化底蘊;其次,學校東倚保俶山,南臨西子湖,深受西湖山水的養潤,再加上杭州這座城市兼容並包、銳意創新等特點,都對學校的發展有了非常大的影響。

  教育夢想的實現,首先需要自身不斷地提高專業能力,抓住各種發展機會,不守舊、求創新;其次,夢想並不是一人能夠實現的,需要一群前僕後繼、懷揣著同樣夢想的同路人共同去實現。這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培養更多年輕教師和幹部,讓他們為學校的發展、教育夢想的實現賦能、助力。

  【我的校長我的校】

  杭州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申屠校長一直駐守丁蘭校區。從2月13日起,連續十幾天他都日夜值班,讓原來安排輪流值班的幹部安心宅家,直到疫情緩解。其間,他時刻牽掛著全校師生,連續寫了幾封公開信,鼓勵、引導學生和家長,體現了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情懷。

  事後大家才知道,那段時間,申屠校長的老父親不幸病世,夜靜更深,他想念父親默默流淚,但他跟局領導匯報:「老家告知,父親剛逝,我會聽從安排,一切從簡,學校防疫的事我會嚴格落實好,也會做好自我防護。特此匯報,請放心。」這便是一個校長的擔當。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教師 

  「求知、求真、求實、求新、求善、求美」,這是申屠校長對於浙附學子的「六求」,也是他對於自己為人的要求。他總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學生們詮釋什麼叫作「樣樣落實,天天堅持」。就如同萊蒙託夫一首詩所寫的:「一隻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追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頭頂是金色的烈日」。

  我眼中那個「心中有世界」的申屠校長,要永遠保持風華正茂啊!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一10班 王澤溢 

  「為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做貢獻」,這是申屠校長的理念,也是引領浙附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政治老師,他真正親身踐行了這一理念,他從不拘泥於課本知識,每一節課都結合當下熱點話題,給我們自我思考的空間,因此讓我們對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有幸能在浙大附中讀書,有幸能夠成為申屠校長的學生,讓我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會負責,學會做人;學習課本,又學習社會;學會獨善,也學會兼濟。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一4班 盧陽

  【記者手記】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一路的草木蔥蘢、花繁葉茂讓人心曠神怡。剛走到校門口,便遇到了許久未見的申屠校長,第一感覺就是他瘦了很多。他一身藏藍色西服,搭配純白色襯衫,老遠就跟我熱情地打招呼,寒暄了兩句疫情期間的防護工作,就直奔會議室了。

  採訪中,申屠校長仍然是我記憶中那個精明強幹的形象。他說起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的夢想,以及小時候在家務農的趣事,真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他竟然能如此清楚地記得孩提時代的事情。不僅如此,他從小艱難又「有趣」的求學經歷,他對教育的理解,還有他對辦校的思考等,都讓我備受感動。

  「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一切教育問題」,申屠校長的每一個辦學思路、辦學思考的形成,都離不開這句話,如此不難看出,這34年來他對教育的理解是多麼深刻。十數年來,他已將自己的教育使命與責任融於學校的發展之中,同時,也與師生一起勤奮耕耘,幸福地收穫著。

相關焦點

  • 曝浙江蒼南縣求知中學學生寫聯名信 求校長罷免班主任
    曝浙江蒼南縣求知中學學生寫聯名信 求校長罷免班主任  帖文中稱,在蒼南縣求知中學(靈溪第三高級中學),某班主任王某,上課期間辱罵學生,並有暴力傾向,引發該班級學生不滿  據傳,在衝突發生後,一名同學給學校上交了一份《給校長的一封信》,全班38人30人在上面籤名,請求學校調換王某。  求知中學校長陳德興表示,並非30人在《給校長的一封信》上簽名,而是20多人。陳德興沒有提供這封《給校長的一封信》:「學生給我看了後,就拿回去了。」
  • 申屠李融:曾高考654分浙江文科狀元,如今是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曾經的浙江高考狀元,如今怎樣 ? 在許多人眼中,狀元有些神秘,似乎他們有著「厚厚的眼鏡片」,一副天生學霸的模樣。有人說,對於狀元而言,他們非常努力不假,但是能夠如此出眾,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都有著超高的「天賦」。的確,對於頂尖學霸,如果天賦一般,很難在一省的學生中脫穎而出。
  • 再現2020年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創新發展的十二個瞬間
    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儀式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歐健在發言中談道,在「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後,想做的幾件事情:「一是研究、探索人工智慧的教育和在人工智慧環境中的教育,為新高考背景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做好保障和引領
  • 這些知名大學的校長都是我們浙江人!
    1988年-1993年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兼任溫州大學校長。谷超豪關注流體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問題,在混合型偏微分方程方面,尤其是多元混合型方程的邊值問題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1974年,復旦大學組成了以谷超豪領銜的科研組,和楊振寧合作,進行規範場理論方面的研究。
  •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在那坡三所中學開展精準幫扶推普實踐
    那坡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廣西大學的對口支援地區。那坡地處中越邊境,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95.5%,少數民族學生佔在校學生總數的90%。2016年,那坡縣教師普通話達標率不到60%,存在中學語言文字水平落後等問題,是教育扶貧的「主戰場」。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走進建蘭中學 和同學們探討「生命科學之美」
    杭州新聞 1月7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走進建蘭中學,為全校師生帶來別開生面的新年首講,帶領同學們領略「生命科學之美」。 施一公教授是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主要運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
  • 化工學院深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開展招生工作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12月19日下午,化工學院「名師進中學」活動走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我院優秀青年教師代表翁哲教授和張育淼教授,為100餘名學校師生帶去了精彩的專題講座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郭娟、科研室主任丁鳴、科研室副主任曾德琨、升學指導辦公室主任丁恆及全體化學教師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 中國教育在線海南站攜手海口市長流中學舉辦職業生涯規劃網絡直播...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為確保學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3月8日上午10點,中國教育在線海南站攜手海口市長流中學聯合舉辦職業生涯規劃網絡直播公益活動,為學生和專家搭建高效的溝通交流平臺。
  • 清華北大畢業生爭相到浙江當中學老師 學霸教得好學生嗎?
    海亮教育從今年9月開始連續舉辦多場校園招聘會,截止到11月3日,1793人投遞簡歷,其中清北畢業生114人,本科階段就讀清華、北大的佔47.37%。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官方微信號發布了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用人員公示。公示顯示,擬錄用新教師35名,其中22人畢業於北京大學,11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另外兩名教師分別畢業於美國範德堡大學和北京體育大學。
  • 中國新聞網:北大浙大川大西南交大四大名校校長眼中的好大學
    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等四所知名大學的校長齊聚石室中學,和師生們共同尋找答案 四位校長給好大學排指標 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思考的時間最長,對於好大學,他特別增加了「制度、評價體系」這個因素,因為「好的制度和評價體系是成就好大學的必要保障
  • 讓教育夢一步步落地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長康永邦:兒童...
    他坦言,這背後,是他趕上兩次成華區教育的政策「紅利」——1995年,彼時康永邦從大山走進成都民辦體制,正陷入民辦教育局限的困惑時,成華區人才引進,使其「逆生長」回歸公辦,履新成華區教師進修校教研員;2002年,成華區銳意改革,開展校長競爭上崗,康永邦擔任猛追灣雙語學校校長(現成都雙語實驗學校),成為全區第一個當上中學校長的小學教師。
  • 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黃岡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會有感
    【編者按】《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這是白果中心學校副校長、鎮中校長吳成效在參加黃岡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會後撰寫的一篇體會文章。文章旗幟鮮明地闡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既有學習考察後的感悟體會,也有辦學過程中的探索實踐,還有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個人思考,是一篇有思想高度、有理論深度、有實踐廣度的文章,值得各位校長學習借鑑。
  • 人,必須要有夢想 杭師大附中校長唐新紅與初二學生分享四個關鍵詞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12月8日,由中國教育在線與杭州日報共同的「面向未來的你——學習力成就未來」高中名校長巡講第七站走進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本期的主講人是杭師大附屬中學校長唐新紅。
  • 「敢言教授」鄭強衡水中學演講,在場3000位校長,被一個問題問住
    「敢言教授」鄭強衡水中學演講,在場3000位校長,被一個問題問住 中國有兩個家喻戶曉的超級中學,分居南北,一個是位於河北衡水的衡水中學,一個是身處安徽六安的毛坦廠中學。在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時,曾經並駕齊驅的兩所中學,還是顯露出較大差距。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據學院院長劉念才教授介紹,學院面向上海乃至全國,服務基礎教育的教師教育,著力推進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學生心理健康與促進、教育政策與實踐、教育管理與領導力、教育大數據與評價、未來教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目前,教育學院重點發展高層次的高中學科教師教育,招生對象主要為跨學科、跨專業並有志於從事基礎教育事業、有教育情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 浙江大學附屬幼兒園實驗園 積分100
    浙江大學附屬幼兒園實驗園 積分1002015-10-10 10:04:48來源:作者:  概況介紹 浙江大學幼兒園(又名浙江大學後勤集團幼教服務中心),成立於2002年,隸屬於浙江大學後勤集團(又名杭州浙大同力後勤集團有限公司),由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浙江大學幼兒園
  • 強強聯合 天津大學附屬中學與109中學合併
    為進一步優化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日前,天津大學附屬中學與109中學正式合併,並舉行合併籤字儀式。此次合併是繼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與43中學合併後,本市又一大學附中與區屬重點中學實行教育資源整合。區委書記劉長順,區長韓宏範,區領導馮恆達、谷雲彪、陸國明出席儀式;區教育局、兩學校主要負責人參加儀式。
  • 南京大學校長親臨南師附中給學生發錄取通知書!附錄取學生名單!
    7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王靖華,南京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李浩一行3人專程來到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為2019年畢業於我校的48位畢業生「送來」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建成納米創新實驗室
    10月9日,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納米創新實驗室安裝工作全部完成,教師培訓工作也基本結束,至此,一間在國內尚屬少見的高端納米創新實驗室終於順利建成。  中學納米創新實驗室,目前在全國一些重點中學興起,這種實驗室旨在通過先進的納米檢測儀器,創建可供推廣的納米科學教育與傳播課程,重點在實踐性、實操性、實驗性,以全新的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做引導,把前沿的納米科技與中學理科教學與實驗室相結合,創建本校的納米科技校本課程。
  • 上海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正式籤約!
    1月6日,上海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籤約儀式在嘉定行政服務中心舉行。上海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學校是嘉定新城新一輪建設首批15個重大項目之一,由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代表學校籤約。上海大學基礎教育集團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志芳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