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90後,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貪玩、熬夜、殺馬特,甚至啃老,這些都是90後一貫的標籤。
如今90後都慢慢地向三十歲邁進,二十多歲的他們,都在做些什麼?二十剛剛出頭的那部分人,可能都大學畢業了,面臨考研和就業的艱難抉擇。
而快奔三十的一些人,可能組建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上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或者為了生存在謀劃。
而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擁有"傳奇"色彩人生的90後,他22歲,卻過得風生水起。在別人22歲還在讀研或工作時,他就已經是很多知名獎項的得主了,比如,"石墨烯超導"地發現者、"最年輕的科學家"。獲得如此高榮耀的他,不過二十二歲,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世界,向世界傳遞著一股正能量。
曹原,出生於中國四川,他看起來年紀輕輕,像一個初入社會的毛頭小子,還沒有社會閱歷。
但實際上,他早已經是麻省理工的博士生了,被《自然》雜誌評為"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他到底是做出了怎樣驚人的成績,才能夠獲得《自然》對他這樣的高度評價呢?
他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上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別人需要12年才能讀完的小學、初中、高中,他卻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將所有課程全部學完。
2010年他以669的高分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可以想像,曹原當時肯定也是一位萬眾矚目,備受崇拜的高考明星,可惜當時網絡自媒體傳遞消息沒有現在這麼的發達,網絡上的影響力也沒有像現在的楊晨煜、武亦姝那樣強。
在他很小的時候,當同齡的孩子都在懵懂玩耍時,他已經開始看著他們看不懂的書,學著他們完全不會的知識,這對當時的他來說就是一個人生的驕傲。
大學4年裡,他獲得了各種優秀的獎勵,電視劇裡演的天才少年郎都沒有他"牛",甚至他還拿到過最厲害的郭沫若獎學金。
18歲時,同齡人都在準備高考,而他卻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進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攻讀博士。這在大多數人看來,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事情,卻被他毫不費力地做到了。
在讀博士的期間,他對"石墨烯超導"有著極大的興趣,並在此方面做出了重大發現,接著就在《自然》上面連續發表了2篇水平極高的論文。
而這兩篇文章在發表之後就被很多人讚嘆,並且被物理界的很多前輩表揚!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全新領域,改變了物理學界的格局。引導了無數的科學家、學者去驗證、拓展他的研究。
一時間曹原成為了科技界所有人的寵兒,被他們譽為"科技怪物",他也再次登入《自然》雜誌中,被其評選為"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榜首。在這件事發生後,曹原便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的人還認為諾貝爾獎對於曹原來說將會是遲早的事,說不定曹原還會打破諾貝爾獎最年輕得主!
曹原在石墨烯方面的天分讓很多人想要得到,曹原在國外回國時也曾遭到外國的阻攔,並且他們還開出豐厚的條件給曹原,但是曹原沒有接受。他主動放棄美國國籍,堅決選擇回到中國,將他想將自己的所有都交給國家,想讓自己的國家的得到發展。
對於曹原做的這個決定,不僅讓外國人震驚,也讓中國覺得很難得。曹原的回國將會給中國帶來更先進的技術,推動國內石墨烯方面的發展。事實也是如此,在曹原回國後,我國在這方面技術得到了大大的進步。
曹原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研究出了成果,不僅僅推動了中國石墨烯商業化的進程,而且也讓中國華為公司的石墨烯電池技術就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技術,率先在手機電池領域應用,直接將競爭對手甩開了一大截!
看到了曹原的成功,很多家長便開始"效仿"他的學習路徑。從小給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以興趣作為出發點培養孩子的能力。在孩子啟蒙階段便給孩子報了一堆興趣班,但鮮少有家長堅持下來。有些家長忙於工作,有些則是"堅持不下來,太累了"。
我們可能不會複製他人的成功,但可以模仿。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十幾年前網際網路還沒有發展成熟,在線教育也沒有成為熱門的學習方式。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班型已經開始轉為線上。
以美術為例,在線美術1對1的出現解決了家長們的一大難題。不僅在課後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學習,也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曹原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直接將中國的石墨烯超導研究,一下子推到了世界的最前沿!這樣的人不僅僅有著超強的能力,而且在外國的多次挽留下都要堅持回國發展,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偶像,需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