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清晨,伴隨黃浦江上的第一縷朝陽和三次響徹雲霄的發令槍聲,近9000名參加上海馬拉松全馬比賽的健兒,從外灘金牛廣場一躍而出,奏響這座城市最動感時尚的旋律。
疫情讓2020年蒙上陰霾,一個多月前得知上馬如期舉辦後,公衛專家張文宏有感而發:對上海來說,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肯定過去、展望未來的新起點。25歲的上馬,為站上這一新起點,付出太多。而這個新起點,也讓世界看到上海的精細化管理能力、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9000名跑者,9000個藍色點位
開賽當天凌晨3時半,董薇已抵達2020上馬起點外灘金牛廣場。從A區到E區,一個來回大約1.5公裡,作為領隊的董薇從安排志願者到崗,到維持起點秩序,在集結區來來又回回。等大部隊全都出發,她看了一眼手機計步程序:10公裡。
董薇和另外220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小馬達」,都有個特殊的身份——社交安全距離管理志願者。今年,上馬組委會出於防疫需要,首次設社交安全距離管理,在集結區地面上,為9000名跑者標註9000個藍色點位。
「這也是為什麼賽事縮減到9000人的原因之一。」上馬組委會負責人周瑾透露,控制在這個規模,就可以做到在起點地面上按照社交安全距離打好點位,然後一人一點站位,將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上馬全新的防控流程、發槍方案,少不了新的服務團隊參與保障。「光核酸檢測的一線工作人員,就達到6000多人。這還沒有算上場外安保和社區志願者的數目。」周瑾說。6000多人服務9000名跑者,從世界範圍來說,馬拉松賽事1比1.5的「服務比」也是絕無僅有的。
正是上馬組委會賽前的事無巨細,才有了選手參賽的安心。有選手表示,「防疫不怕嘮叨。今年上馬的溫馨提醒做得特別細緻周到,把賽前、賽中、賽後的注意事項,用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告訴大家,一目了然,讓我們心中有底。」
兩端辦賽模式,12萬人的理解
一個星期前,一位記者同行在朋友圈曬出了一張紅紅的「上馬成績證書」,4小時47分2秒。他分四天體驗了一次別樣上馬——賽事歷史上首次推出的上馬線上賽。他說:「這種無門檻、沉浸式的線上跑體驗,為我這樣從未跑過上馬賽道的跑者,打開了一扇了解上馬、體驗上馬的窗戶。」
新冠疫情背景下,今年全球的賽事不能照搬往年線下模式,大多數賽事無法正常舉辦。上馬往年的參賽規模在3.8萬人左右,今年縮減至9000人,但報名人數卻達到128679人,中籤率不足7%。如何讓沒中籤的路跑愛好者,依舊享受到參賽的樂趣?
上馬今年首推「傳統線下賽+沉浸式線上賽」組合辦賽模式,儘可能在防疫安全大原則和跑者參賽熱情之間做到平衡,線上跑同樣收穫滿滿——設置多種項目給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跑者選擇;五個項目的完賽獎牌設置獨具特色的上海用語;與上海馬拉松完賽包同等品質的完賽福利;特邀滬上知名主持人黃浩錄製滬語路跑語音包,為參與線上跑跑者提供沉浸式參賽體驗,讓參賽者在線上跑同時,還能學習正宗上海方言……20天的時間裡,有121958人報名參與上馬線上賽,其中海外跑者不在少數,尤其以日本、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跑者居多。
上馬很用心,但原則問題必須「無情」。「我們這幾天都在勸退一些有風險的跑者,希望跑者能夠理解。我們必須以安全為重。」周瑾表示,為保證參賽跑者健康安全,賽事組委會在比賽前10天新增體溫檢測的跑者自查環節,每天都必須申報體溫,「在這個過程中,確實發現體溫異常、健康碼異常的情況,就堅決勸退。」
勸退,對組委會和跑者都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我們也理解跑者的想法,能夠中籤一次上馬,確實不容易。但這才是對所有參賽者和整場賽事的負責,好在跑者們都很理解。」
79頁「寶典」,192個日夜
「『上馬寶典』又有一個改動,廁所消毒頻率還要增加!」開槍前四天的深夜,記者從一位上馬保障人員處得到消息。
他口中這本「寶典」,是《2020上海馬拉松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整整79頁,覆蓋賽事方方面面,並點對點細化到14個應用場景。原來,為9000名跑者制定周密詳盡的服務、防疫細節,只是上馬辦賽工作的十四分之一。
從落筆到賽事發槍,這一方案總共歷時192天。直到比賽前一晚,辦賽方仍在爭取進一步改進方案細節。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吳寰宇聊起幕後故事,「這份厚厚的方案,是市體育管理部門的早謀劃、早準備,辦賽主體花了大工夫,在市衛生、疾控部門積極配合和指導下一起完成。」
4月底,如何為複賽做準備,成為市體育主管部門的工作重心之一。5月,政府部門組建專家智囊團,邀請張文宏、吳寰宇在內的各方專家、體育界人士一起貢獻智慧,並及時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上海市體育局發布《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賽事舉辦指引》。當天和專家們面對面,並不斷得到釋疑解惑的辦賽主體中,就有上馬組委會。
此後,市體育局還組織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辦賽防疫工作培訓會,吳寰宇「跨界登臺」,為辦賽主體理清思路。周瑾坦言,「沒有現成的方案可以直接拿來複製,我們一直和防疫專家保持溝通,包括如何處理各種健康碼的異常以及如何設置防疫的流程,目的就是為了精細化方案中的每個環節。」
吳寰宇認為,疫情不斷發生變化,但上馬做到了實時同步疫情動態,並將其及時融入辦賽工作中,這才確保這份方案科學應對、萬無一失。吳寰宇認為,「上馬是上海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代表上海的形象。這次上海防疫工作和上馬的融合經驗十分寶貴,對於未來上海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也有著相當積極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