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大家知道哪五種觀賞鳥最耐人嗎?今天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藍冠蕉鵑:
藍冠蕉鵑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飼養時可用切成小塊的水果,在綠色食物上撒上軟嘴鳥愛吃的食物、軟嘴鳥專用小食球來餵食。它們不喜歡吃小活餌。提供有充分的飛行空間的大鳥舍,至少要有3.6米長。它們能夠忍受嚴寒,但腳爪容易受凍,所以仍要有可避寒的地方供棲息。想獲得好的繁殖成果,就要把各對鳥分開飼養。它們需要敞口的柳條籃之類的平臺來築巢,雌鳥會在其中產卵,並在其中用嫩枝和類似的材料鋪墊。要小心不要讓雌鳥在產卵前被其配偶雄鳥粗暴的追逐,如果雄鳥不停的追逐雌鳥,就要把雄鳥的翅膀夾住,讓雌鳥能得到安靜。每對藍冠蕉鵑都可能會在同一個繁殖季兩度築巢,但通常每窩只產2枚卵。
灰頂紅尾鴝:
是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對尾羽和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體暗黃褐色。 相似種紅腹紅尾鴝頭頂至枕羽色較淡,多為灰白色,尾全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側一對尾羽外翈不為黑色。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河谷、林緣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與低矮樹叢中。主要以昆蟲為食,多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成蟲和幼蟲為食,種數達50多種,其中約80%為農作物和樹木害蟲。繁殖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從貝加爾湖西面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往東到遠東和薩哈林島,往南到中國、蒙古和朝鮮。越冬於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北部、寮國、越南和日本。
灰文鳥:
屬雀形目,文鳥科,別名文鳥、禾雀、灰芙蓉、爪哇稻米雀、白芙蓉等。原產於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爪哇等地。世界各國都有飼養,中國在很早發前就飼養過灰文鳥。野生文鳥的顏色較單一,經過人工的培育,現已有花色、白色和駝色。尤其是灰文鳥經人工繁殖育種,選育出了多種顏色的新品種,現已成為世界性的著名籠養鳥。野生的灰文鳥,主要以禾本科及其他草類種子為食,食物多為草籽、稻穀等。有的也把窩建在房上。在稻穀成熟季節,集群飛向農田盜食穀物,曾被認為是害鳥,進行大量的捕捉。這種鳥在原產地數量之多像中國的麻雀。到處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也容易繁殖,可以在人類居住較多的地方棲息。
太平鳥:
體長18釐米,翼展34-35釐米,體重40-64克,壽命13年。屬小型鳴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頭部色深呈慄褐色,頭頂有一細長呈簇狀的羽冠,一條黑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到後枕,位於羽冠兩側,在慄褐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級飛羽羽幹末端具紅色滴狀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黃色端斑。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樺木、薔薇、忍冬、衛茅、鼠李等植物果實、種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體態優美、鳴聲清柔,為冬季園林內的觀賞鳥類。分布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
金絲雀:
金絲雀又名芙蓉鳥、芙蓉、白玉、白玉鳥、玉鳥、白燕,是雀目科食穀類鳥。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觀賞鳥。有24個品種,在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我國雖然自19世紀40年代起就從外國引進,但並未注意品種品系的保持,目前純種的不多。經人工飼養出現了黃色、白色、灰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桂皮色、花色等羽色。其體型和姿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人工培育出現了不同的品系。近年來培育出的直立型、大彎月型、直立鷹型尤為珍貴。野生金絲雀和寵物金絲雀長得並不一樣。 野生金絲雀通常是綠色或橄欖色,寵物金絲雀通常是嫩黃色。兩個種類都能長到8英寸長(20釐米)。
希望大家喜歡小編的作品!多多給小編提出意見!要是還有什麼東西沒有說全的請大家在評論中告訴小編!小編提前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