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陰陽」的五種規律特徵,多數人不懂,看老子怎麼說

2021-01-16 易小道

在上次我們說了太極,太極用數字表示為「1」,那麼太極一分為二就成陰陽,用數字「2」表示,這篇我們看下陰陽有什麼規律,太極文化來自於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生活中很多熟悉的語句均來自於《道德經》中的經典語句,比如「天人合一」的概念。

陰靜陽動,相交化生

在遠古文明的社會生活中,處處顯示著天人合一,就是說人的生產生活不能脫離自然,那麼如何運用陰陽來指導生活,這就需要理解陰陽的運行規律。

陰陽的運行構成了「動」,因此在生活中人類的動作如何能夠符合自然法則,達到風調雨順的?只有了解了動靜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運用陰陽之道。

事物本體具有陰陽特性,還具有動靜的特性,並且這種動靜的特徵還能引發陰陽屬性的變化,所以動靜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範疇,它遠超一般物理學中所謂的動靜概念,例如有為、創新等都納入了「動」的範疇,而無為、柔順等都納入了「靜」的範疇。

因此陰陽在中國古代哲學各個方面都被廣泛運用,具有豐富的內涵,對運動規律的掌握方面古人非常透徹,如月有盈滿虛缺、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水有潮漲潮落,無不遵循這一法則。

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另一個規律顯而易見,就像手中的兩塊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都是同性相斥,這可以用卦象來分析,陽爻「一」,陰爻「--」,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爻「一」和陰爻「——」陰陽相交為三,是奇數,也是陽!

意思是說事物的發展是正則陰陽相吸,我們可以觀察周圍的所有事物,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陰陽相吸構成的,於是我們把陰陽加動靜,就看到了吉兇,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陰陽法則,走向光明,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獨陰不生,獨陽不長

這個規律我最近在聽了南懷瑾老先生的音頻後,有了很深的體會,他說,過去大家研究開發金屬時,都是想怎樣把金屬做得更好,更完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自然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金屬的陽面,就是好的一面發揮出來,然後把陰面,壞的一面控制住,把時間斷了,讓它出現在能控制的地方,我想這是獨陰不生,獨陽不長的道理,也是中華文化指導科學的最佳例證。

同樣,我之前寫的三十多篇文章,有人看好,就有人不看好,有人認同,也就有人不認同,但不管怎樣,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寫,服務於更多喜歡的人,讓更多喜歡的人看到,將不喜歡的人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原則上是不能影響陽的一面的,做到這樣也就足夠了。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老子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

他老人家認識到所有的陰陽不可能是單純的陰或陽,一定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就像一個剛強的將軍也有兒女情長,就是路邊的野草也有春天的時候,所以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這種陰陽關係也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循環往復,輪轉不息

最後一個規律就像是計算機中的for循環,將所有的物質和時間推到了起點,陰陽運動周而復始,就像太陽和月亮,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事物如此循環往復,一天,一分,一秒之中,陰陽之氣在兩個極點間變化,春去秋來,秋去冬來,來年萬物復甦。

以上就是太極的五種規律特徵,有什麼建議的歡迎評論,咱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老子最厲害的五種思維,看完不得不服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太平盛世,從來不靠嚴刑峻法,都出於無為而治,人亦如是。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輕舉妄動,不胡作非為。就好像拔苗助長的人,本意是想讓莊稼長勢更好,結果卻讓禾苗全部枯萎。
  • 陰陽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你太小看古人了。是運動規律!
    今天「陰陽」和「五行」早就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還是形而下的「器」,裡面都充斥著陰陽的辯證和五行的生克。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前面有讀者給留言,不讓寫傳說,那我請我女媧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的,那他們是不是傳說,但女媧和伏羲是被司馬遷寫在《史記》裡面的。)《洪範九疇》的第一條就是關於五行的。
  • 陰陽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西遊記》第二三回:「卻只是倉卒間,不曾請得個陰陽,拜堂撒帳。」《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康濯《春種秋收·三面寶鏡》:「﹝王老殿﹞早年間當過看地脈說風水的陰陽先生,人們也管他叫『陰陽』。」25、指男女交合。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但是 老子的思想 已經超越了這個層面的爭辯了。怎麼看出來的?老子用了一個「道」就概括了。老子所說的「道」,你也可以理解為原理、真理、規律,不過那也太小看老子他老人家了。「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25章)」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慢慢的透徹的領悟。閒話少說,馬上來看原文,「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 易學基礎概念:陰陽四規律
    陰陽有四個規律,只有明白了這些規律,才能理解以後由此衍生的易理與易數,才能明白易佔的根源。陰陽的四個規律為:陰陽同體,陰陽互化,陰陽對立和陰陽互根。這些由曆法和物象總結而來。陰陽同體: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地球的陰陽結構與太陽有關,萬物分為二,對立而統一,對立意味著相斥,統一意味著相吸。在古代曆法中,表達一年的周期時,不論是任何一個物象,都同時具備陰陽二種屬性,也需要同時用陰陽來表達。
  • 陰陽學說簡介(附語音)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原文是:「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原文很好理解,黃帝說「夫自古通天者」,自古以來,認為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生命的根本,本質於陰陽這種邏輯、這種概念、這種規律。「通天」的「天」指的是什麼?我們以前反覆講過,《黃帝內經》裡邊會反覆出現「天」、「道」、「天道」這種詞。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楚簡老子看世界:霍金預言,老子定律與全球疫情
    特別是美國死亡人數感染者之多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個世界第一強國到底怎麼了。其實自川普退出了巜巴黎協定》鄙人就為此人的所作所為感到擔心。巜巴黎協定》可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效應所做出的重要決定啦,雖然美國的退出沒有引起全球其它國家的退出,但美國做為世界第一強國做出如此決定不能不讓人擔憂。
  • 走進「陰陽」(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西遊記》第二三回:「卻只是倉卒間,不曾請得個陰陽,拜堂撒帳。」《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康濯《春種秋收·三面寶鏡》:「﹝王老殿﹞早年間當過看地脈說風水的陰陽先生,人們也管他叫『陰陽』。」25、指男女交合。
  • 老子和釋迦牟尼了悟宇宙人生所運用的兩個主要方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由現象再向前追溯其本質,就由有形有相有生有滅的現象進入到現象未生之前的宇宙狀態,這時的宇宙沒有一切物質現象,沒有一切生命形態,這個時期的宇宙處於混沌狀態,一切無形無相的能量遍布在宇宙之中,混雜在一起。釋迦牟尼和老子再從這無形無相的能量中了悟其特性,用辨證法用對比法就得出了,本質能量具有不生不滅清淨無染的特點。
  • 多數人會說剛強,錯!老子說柔之勝剛
    這一連串的問題,大多數人心中都感到疑惑,正是普通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強,誰是真正的弱,誰能勝到最後。這些看似常見的問題,卻正是大數人不理解的。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是老子的智慧」天下莫柔弱於水「水就最柔弱的那它也是最強的,今天 我們要學的就是水性,我們還是看看老子是怎麼說的吧?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五行是五種狀態。在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它是從事物的本質和五種事物之間的關係來劃分事物的過程。因此,五行不是指具體的物質,而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用來描述事物的性質和運行狀態。  五行屬性的具體界定源於四書五經中的《尚書》。
  • 《聽老子講道》:「道」的五重含義
    老子《道德經》中這個「道」字,從小孩的念誦,到成人的探究,再到老年的體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就像它的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其斷句方式現在還存著爭議。對於多數人,簡單幾個字詞,單是聽上去,便覺得「玄之又玄」。
  • 道家《太平經》中「天人相應」觀點:萬物都是陰陽相合的產物
    《太平經》的基本內容是「專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受到老子思想很深地影響,如在《太平經鈔·乙部》中說:「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得名者。」又是說:「道無所不化」、「元氣自然,共為天地之性也。」此處所謂「元氣」、「自然」實際上都是老子的「道」的另一種表述。《太平經》又將「道」與「神」兩者聯繫起來,說:「與道合同,錄身正神。」
  • 不懂陰陽之道,夫妻關係好不了
    很多人都擔心對方做不好,所以自己搶著做,這樣對方學習機會都沒有,嘗試機會都沒有,這樣對方跟不上,時間久了覺得對方笨蛋一個什麼也不懂。當你強的時候你假裝不強那麼就是陽慢慢走向衰,那麼陰走向盛,這樣就是陰陽和諧了,夫妻感情也會和諧。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五種基本材料的看法,當是有古老淵源的。《左傳》中記載的關於柳下惠的一段話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這是最早出現的"五行」二字。到公元前6世紀末,五行即被推廣到各個方面(「五味」、「五色」、「五聲」等),並被看作是「禮」所依據的基本原則之一。
  • 從《流浪地球》,看《老子》的「道"
    《流浪地球》電影畫面之一《流浪地球》畫面之二如此這樣一條規律這樣的觀點符合《老子》的「道」。《老子》第一個提出「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道」本意是人走的路,引申而具有規律的意義。春秋時「天道」已是指天象運行的規律,有時也包括人生吉兇禍福的規律的意義。《老子》吸取了「道」的這些含義,加以唯心主義的解釋,來構造《老子》的哲學體系。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而這裡的金、木、水、火、土,也並非指具體的五種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木有生長、發育之性;火有炎熱、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實之性;金有肅殺、收斂之性;水有寒涼、滋潤之性。」五行之間亦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然而,事物的發展變化也存在著反常現象:過度的相剋,稱為相乘;本來自己可以克勝的一方,卻反而被它克勝,稱為反克或相侮。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陰陽的含義和來源有哪些?陰陽據傳在夏朝的時候就有,是簡樸的古代哲學,也是揭示了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道理。
  • 《老子》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是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
    「道生一」意味著從一片混沌中生出一個有形實體,即為「原」;「一生二」意味著一個實體生出兩個互補的實體,這兩種互補實體即為陰陽,陰陽可理解為天地、日月、男女和世上一切共生互補的事物;「二生三」代表著陰陽結合,衍生一種新的存在,即天地生人間,雌雄生幼子;「三生萬物」意味著子又生子,孫又生孫,事物生生不息、變換不絕,最終形成萬事萬物,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