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心理學(科普)講義

2021-01-14 實現哲學

報告腦神經認知科學前沿新成就「柳下多元感覺神經連接模型」,解釋意識及其腦神經核心機制,對心理學給出若干重要啟示。


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腦神經科學新成就說明意識沒什麼神秘玄乎的東西,意識完全是腦神經的活動,意識的本體就是興奮的腦神經,唯物是心理學的原則。

意識及其神經機制解釋一直是人類的嚮往A、一邊是世界各國投入巨資研究腦神經機制,僅中國設立上海和北京兩個腦科學中心,計劃投入幾百億經費,但仍有腦科學家聲稱可能人類永遠也做不到。B、一邊是柳下弈於2014年即實現意識及其神經核心機制解釋,正是這一腦神經科學成就令心理現象徹底祛魅,而其他人都還沒做到。

柳下為什麼能夠做到?柳下有獨門絕學:

1、柳下重建了主體概念,定義作為實現的存在為(廣義)主體,強調實現者親身確定及其第一人稱不可替代地位,揭示有實現就有主體,有什麼實現就有什麼主體,實現在哪裡主體就在哪裡,實現給出主體的內容和邊界,主體與實現嚴格同一,對主體建立嚴格的唯物的集合關係及算法分析,存在(包括主體)之間沒有玄乎存在。

2、柳下實現哲學核心命題「存在之間相應實現和實現相應確定」,由此給出意識原理「不同種感覺之間相互確定」。什麼是意識?意識狹義上說即認知,廣義地講包括決策等,但離開認知即不是意識。對什麼有若干屬性概念才是意識,孤立一種感覺發生只是感覺而沒有認知意義。初生兒感覺光影晃動與少兒主體實現大不一樣,初生兒對光影沒有任何質感等屬性同時生成,光影感覺沒有任何歸屬指向,沒有認知任何意義,也即沒有主體意識實現;或者單一的柔軟感覺,不知來處,沒有所屬,也不產生認知意識;而少兒對光影或柔軟感覺有經驗聯繫,有相應指向感覺隨之生成並同步繼續存在。

3、建立新神經現象學,即意識現象與興奮的神經是同一存在。這樣,在別的研究者因當前觀察儀器時空解析度仍觀察不到神經元突觸連接關係的同時,柳下依靠現象之間關係分析即可給出神經元突觸連接法則。


前面已經顯示意識原理為「不同種感覺之間相互確定」,柳下給意識一個定義:「兩種以上感覺神經同時興奮的主體實現」,一強調不同種感覺神經同時興奮,二強調是神經親身主體體驗而不外顯,只要是兩種以上感覺神經同步興奮就有主體意識實現,而只有一種感覺即便再複雜也不實現意識,所謂對眼前風景熟視無睹或視若未見就是例子。

進而,柳下給出神經工作機制:不同種感覺神經同時興奮建立連接,並因連接引發興奮(包括同時興奮),神經連接即記憶,連接在一起的不同種感覺神經即概念體,此即神經工作核心機制模型。柳下神經工作機制模型強調不同種感覺神經同步興奮才能建立連接和引發不同種感覺神經同步興奮才實現意識,業內人士多知道的赫伯學習法則,是說神經同步興奮建立連接,柳下法則是對赫伯法則的顯著推進。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有赫伯學習法則存在,我還以為兩者(不同種和同步興奮)都是我的成就。近期,該核心觀點獲得史丹福大學實驗報告支持。從巴普洛夫的信號系統到赫伯學習法則再到柳下的異種感覺神經才能直接連接,這是意識機制探究的三部曲,核心機制模型已經完成,不存在第四步。

同種感覺神經不能直接經驗連接。設若同種感覺神經元可以經驗連接,則神經網絡逐步全連接而失去邏輯陷入混沌。在由連接引起的神經興奮過程中,若某環節僅有一種感覺神經興奮,則是主體無意識狀態。明確不同種感覺神經才能建立連接,這樣,意識邏輯就昭然若揭了,已知各種意識現象由此簡單模型得到很好解釋。

A、先天性白內障成年患者在摘除手術後睜開眼睛,眼前一片混沌,即對光色感覺毫無意識(認知)。因為,患者的視覺神經與其它感覺神經沒有同時興奮的經歷,故無經驗連接,孤立視覺興奮中光色的點、線、面給不出任何聯想,給不出組合分解或區域劃分,視覺興奮處只是孤立的光色感覺,毫無意識(認知)意義。

B、鏡像神經元不是特定的某種神經元,而是先天或後天經驗連接在一起的若干神經元。一個意識主體身體的活動是相應運動神經興奮的結果並伴隨相關感覺神經興奮,建立相應神經的經驗連接。一旦看到或聽到相似的他者的活動,因連接則引發主體相應神經某種程度的興奮。對他者的動作、表情理解依賴這一機制,從而體會他心快樂或痛苦及生發同情。

C、意識主體對水的概念來自看到水、摸到水、喝到水等,感覺經驗種類越多,概念體就越豐滿實在。人們面對一幅有很多留白的山水國畫,不覺其中物體殘缺不全,畫家沒有著筆的雲、水都會看出,甚至會感覺到山石的質感、林木的生機、雲水的溫柔、樵夫的歌聲。這不過觀賞者對畫面的主體經驗補充。觀畫者如果是一個沒有相關經驗的嬰幼兒,定不會跟上畫家的經驗,引起這麼多聯想。意識只是頭腦中實現,是信息刺激引起相應感覺神經興奮並引發相連感覺神經的興奮,有著頭腦中原有先天或經驗連接引發的神經興奮的連鎖賦予。


D、若語音聽覺或字形視覺與某概念體興奮同時實現,建立連接,則語義實現了,一旦再聽見該語音或看到該字形,即相應聽覺或視覺神經實現興奮,則引發連接的概念體興奮,意識主體中相應事物的形象、質感等同時實現。

E、進化賦予生物神經及其先天連接,生活經歷使神經建立更多後天連接,主體間交流、學習也可以喚起感覺神經同時興奮並建立連接實現新的意識和概念體。語言在不同主體對應不同語義,主體以各自的感覺神經及其連接結構來理解。對客體的感覺愈多元愈實在,而某種感覺神經或其經驗缺失則無法交流和理解,柳下稱因感覺神經結構及其先天和經驗連接不同而無法交流或理解為「主體間鴻溝」。

於是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投身大自然、參與經濟生活和社會交際、做多種身體動作(例如武術、體操)、學習多種藝術(例如繪畫、音樂)等,對兒童,對人的一生理解、記憶、創造力有多重要。什麼樣的孩子一學就會,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怎樣科學施教,如何促進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從柳下神經連接模型一目了然。

F、神經之間連接因頻繁工作而加固,久不工作則可能斷開,也即記憶消失;神經連接形成非線性網絡,兩神經元之間連接路徑越多則記憶越牢,斷開一路仍有其他連接路徑,即便是間接連接路徑。

G、豐富的感覺理解力和神經連接記憶路徑又對腦健康、腦抗損抗壓能力是重要的。

神經連接不僅有經驗連接,還有進化而來生就的先天連接,還會有些電感應連接,即神經組織雖沒有空間上的接觸但因神經電頻相近也可以引發同時興奮,還有一些酶、體液引發的興奮。神經工作機制還應有一些扶助機制,柳下所給出的神經機制是神經工作核心機制,是神經機制中最主要最重要最原理性的機制,近年我們看到的科技通訊報導的所謂神經機制揭示例如腦區的神經元生理的電壓臨界值的或抑制功能的等只不過是一些扶助機制探究。


認知並非是對存在的本質反映,而是感覺之間相互確定,而感覺又都是主體實現和主體存在(包括因經驗連接引發感覺),不是客體存在。俗話說「人飾衣裳馬飾鞍」,人們之間的認知不可能憑空而來,一個人衣著昂貴得體,因神經經驗連接,別人不由自主就把他看作有錢有地位之人,尤其是初次相見,若想懷疑一下還需有批判思維神經連接;一個人衣著寒酸且形容憔悴,即使展示其億萬存單或絕學,也難消他人對之鄙視的第一印象。這都是感覺神經連接在幹活,試想,別人憑什麼就該必須知道你的家底或人品。另一方面,人們也不應為人的衣貌所蔽而急於賦性定位。

意識主體是以感覺對存在建構屬性的,大小、快慢、輕重、香甜、硬軟等屬性都來自服務於生物生存的感覺範疇,並因感覺神經同時興奮實現相互確定形成認識概念,感覺神經連接形成記憶和多重邏輯分析。若沒有某感覺實現則沒有相應屬性實現,若生物都是色盲則宇宙不存在色彩。也就是說連時間、空間都不是客體固有屬性,而是感覺主體內容存在。單位及數量也是意識主體的主觀劃分和計量,例如星球包括上面的所有生物。

我們所談論的屬性都是意識主體主觀存在,這不是說沒有存在,而是說離開主體實現,存在只是存在,是一片混沌,不存在屬性,這不是說全空,而是說性空,這也是實現哲學對佛學性空的解釋。

事實是存在實現,存在主體,意識主體實現了對混沌世界的對象劃分和屬性賦予,也實現了主體自在屬性,宇宙是一元存在下的多元主體非線性相應實現。

對一個歷史人物或事物,有很多人好,另有很多人說壞,那麼到底是好還是壞呢?現在我們已經明白好或壞都不是其自身屬性存在而是認識主體身上的存在,存在之間相應實現,實現相應確定,事物沒有外在到底或本真屬性。一個人遇到某事,不能定性它是好事或壞事,不要欣喜若狂也無須懊喪。客體性空給我們帶來空靈的頭腦,即解除了對客體的定性,消除了矛盾,使我們的頭腦輕裝而行,靈活、開放、達觀和包容,概念和邏輯也得到合併壓縮,「知識遷移」更易於發生。


存在之間相應實現,實現相應確定,離開實現,離開主體,存在只是存在,沒有任何屬性,但是,實現是存在的,作為實現的存在為主體,有實現就有主體,有什麼實現就有什麼主體。主體實現已是不依賴外在的既然實現既然確定,也即主體實現即主體本質。這只能主體自我體驗給出,不為外在主體給出,也就是主體對客體給不出本質,因為主體本質相應主體實現結構,意識主體與客體不存在絕對相同實現結構。

主體外在性空而自性不空,快感或痛感實現即主體價值(或稱利害)實現,是價值唯一根據,不存在先驗的絕對的價值。生存不是價值而只是價值途徑,離開快感則存在毫無意義。有人說:我的價值觀不是快感而是為人民服務。我則問為人民服務什麼,是不是要讓人民快樂多些或痛苦少些!價值根據還不是快感和痛感嗎?!因為感覺神經連接實現鏡像神經興奮,看到他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看到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人的感覺神經因先天結構和經驗連接建構而有不同價值實現結構,人生價值決定於相應實現確定的快感和痛感(負價值)經歷之和,沒有其他可能。

主體屬性不空,生命價值並不虛無,人生當積極追求快樂,減免痛苦。如何使快樂最大化和痛苦最小化,從社會宏觀上說這是科學技術經濟文化追求的目標,從個人講就要視野胸襟開闊,統籌兼顧,進退收放,衡量抉擇,智勇堅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浪費。


參考閱讀:


「感覺中心轉向」是天大的事

柳下多元感覺神經連接機制模型獲史丹福大學實驗證據支持

柳下一指禪

存在

柳下弈

柳下弈,感覺中心轉向旗手,開創實現物理學、實現意識學和實現哲學,應邀報告、合作、顧問,接收研修生。Email:liuxiaququ@sina.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心理學?含羞草和向日葵有心理嗎?心理學科普1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在十九世紀之前,中國是沒有「心理」這個詞語的,當然更沒有心理學(不相信的同學可以去查查《詞源》)。學術界一般認為,漢語的「心理學」一詞譯自「psychology」,由日本哲學家西周於1875年《奚般氏心理學》裡首譯。經過康有為和梁啓超等人的努力才逐漸被國人所接受。那麼這個外來的「心理學」又是從何而來呢?
  • 神經心理學
    據《神經心理學》雜誌報導,左撇子大約佔人群中的10%,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卻佔20%,提示左撇子的患病風險可能較高。
  • 第二節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歷史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思想萌芽階段(公元前3,000年~19世紀)   在古代書籍和醫學書中(包括我國和黃帝內經)很早就記載了有關一些高級心理機能和腦的關係或在腦中定位的論述。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摘要: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方便小夥伴們掌握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幫幫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普通心理學複習知識點,還希望各
  • 07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生《神經心理學》考綱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考試大綱>正文07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生《神經心理學》考綱 2012-11-26 22:08 來源:華慧網 作者
  • 寧波mba免聯考報名,神經心理學碩士學位:課程概述
    通常,神經心理學課程以心理學或臨床心理學碩士(MA)或碩士(MS)課程的形式提供。了解課程,課程和工作選擇。其他課程可能包括記憶評估,神經解剖學,行為神經科學和生物化學。大多數課程需要廣泛的臨床實踐,實習和研究,有些需要論文或最終研究項目。擁有神經心理學專業的心理學碩士學位心理學碩士和碩士課程通常為學生設計和開展臨床研究或進行心理治療和諮詢做好準備。
  • 神經網絡的叛離:32年前從心理學與生理學分離的瞬間
    過去的神經網絡屬於心理學與生理學1986 年 Nature 的論文意味著神經網絡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分離於是向著「模式識別」 「機器學習」轉移,後進一步成為深度學習現在神經網絡還繼續沿用「Neural(神經)」的理由過去的神經網絡屬於心理學與生理學關於聯結主義,很多年輕人或許並不太知道,過去一提神經網絡就會想到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研究,以及「聯結主義
  • 2020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方便小夥伴們掌握書本上的基本概念,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普通心理學複習知識點,還希望各位考生將基本知識點牢記於心,掌握基本概念。來學習第二章!
  • 獨家|美國大學心理學專業全解讀
    原標題:獨家|美國大學心理學專業全解讀 心理學專業是不少赴美留學的同學們比較喜歡的專業之一,下面百利天下留學名校規劃導師為大家全面解讀美國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情況,一起來關注下。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直播
    這是迄今為止網上能看到的一篇真正考證嚴謹(絕不是像很多所謂科普網文在販賣道聽途說的軼聞)、內容專業的對泡利的介紹。任何對泡利生平與科學貢獻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篇文章。曹則賢教授身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納米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不僅是學術大咖,更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投身科普事業,擔任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科學實驗節目「加油!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 直播
    這是迄今為止網上能看到的一篇真正考證嚴謹(絕不是像很多所謂科普網文在販賣道聽途說的軼聞)、內容專業的對泡利的介紹。任何對泡利生平與科學貢獻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篇文章。曹則賢教授身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納米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不僅是學術大咖,更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投身科普事業,擔任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科學實驗節目「加油!
  • 【今日推薦】神經心理學是否抹殺了人性?
    - 來源 煎蛋網/ 譯者 蛋花 -- 編輯 / 三倉小編 -過去50年來,神經心理學的研究數量急速增長,這使得Line Joranger憂心忡忡。就我們如何進行思考和行為上,大腦研究給了我們無數答案,甚至可能同時帶來了更多問題。這些研究還使我們得以進行心理診斷和治療。但Joranger相信,這些研究的見解是極為狹隘的:你到底是誰?
  • 2017年我國神經心理學年度回顧(上)
    在綜合醫院此類患者多以疼痛、無力、全身不適、異常感覺及心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臨床主訴而就診,情感症狀往往隱匿不易被綜合醫院醫師所察覺。為此,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組組織相關專家按照循證醫學原則,參考歐美國家相關專業學會指南,結合我國臨床診療實踐,形成了《綜合醫院焦慮、抑鬱與軀體化症狀診斷治療的專家共識》。
  • 學點心理學:心理神經免疫學
    導讀心理神經免疫學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系列研究發現,心智會影響身體:即心理狀態能夠影響機體的免疫能力。歷史上,有識之士曾認為免疫反應——快速產生抗體以反擊侵人並損傷有機體的物質——是自動的,無須中樞神經系統介人即能發生的生物學過程。條件作用實驗證明,這種假定是不正確的。
  • 2019年全國神經心理學講習班暨安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年會
    >暨安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年會2019年11月7日-9日「2019年全國神經心理學講習班」於11月7-9日在合肥梅山飯店舉辦,本次會議邀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知名神經心理學專家,講授神經心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並提供實用的實驗演示,與參會者互動分享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 普通心理學彭聃齡第4版課後答案
    彭聃齡主編的《普通心理學》(第4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是我國高校採用較多的普通心理學經典教材。】講義與視頻課程【33小時高清視頻】[免費下載]3.[3D題庫]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免費下載]不同一般意義的傳統題庫,本題庫是詳解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考研參考書目為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4版)的專業課複習題庫,包括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和模擬試題四大部分。
  •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科普志願者赴位育初中開展科普講座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科普志願者赴位育初中開展科普講座 2017-05-3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圍繞「視覺魔術」、「睡眠與大腦功能」、「感官世界」、「探索記憶的奧秘」、「生命之窗-眼的進化」、「眼見不為實」、「嗜神經病毒」、「如何才能好好學習」八個主題,通過大量通俗易懂的視頻、音頻及圖片資料,為初一八個班的同學們開設了八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為大家普及了腦神經方面的科學知識。
  • 科學網—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人類大腦只有3斤半,卻有將近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平均和7000個神經元連接,構成了宇宙中最複雜的單個個體,而且大腦表現出了巨大的個體差異。這就使得心理學和人類智能的研究面對巨大的挑戰。」劉嘉表示,「認知神經科學發展到現在,只用心理學的方法已經不能完全解決最新的研究主題了,需要生物學、計算技術和數據挖掘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學科交叉對科學研究和進步是非常關鍵的。」
  •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區別及聯繫
    一、 理論詳解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源於美國學者威廉・詹姆斯。他出身名門,父親是一個哲學家,一個兄弟是小說家。詹姆斯本人在哈佛大學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哲學,他堅信只有實踐才是檢驗思想觀點是否正確的標準。詹姆斯將動物行為、宗教經驗、變態行為等一些課題納入心理學研究,他的第一本著作《心理學原理》後來被視為傳世之作,當時甚至直到現在一直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