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科研:往復擠壓工藝對工業純鎂進行室溫劇烈塑性變形

2020-11-08 鎂途

論文概述


鎂合金由於其密排六方結構,室溫變形困難。在室溫下採用傳統的軋制或擠壓等加工方式容易導致鎂及其合金開裂失效,而在較高溫度下進行加工會導致材料發生回復和動態再結晶,減弱加工硬化效應。往復擠壓(CEC)工藝是室溫下最有潛力的大塑性變形方法之一,可顯著細化晶粒,同時由於靜水壓力的作用實現材料在大應變下變形不發生破裂。研究表明,AM60鎂合金經過4道次的往復擠壓後,力學性能提高了四倍。然而,該方法存在臨界往復擠壓次數(通常是4)和最小晶粒尺寸,超過臨界次數後,後續往復擠壓變形既沒有明顯的晶粒細化效果,也沒有較大的加工硬化效應。目前對於該過程的了解仍然不夠深入。

近日,來自波蘭克拉科夫AGH科技大學的B. Sułkowski博士等人通過往復擠壓工藝在室溫下對商業純鎂進行大塑性變形加工。結果表明,往復擠壓工藝將純鎂晶粒尺寸從26 μm顯著細化至6.4 μm,壓縮屈服強度從42 MPa提升至160 MPa;初始棒材為典型的強擠壓織構,經往復擠壓後,織構轉變為強基面軋制織構,並且織構強度隨著往復擠壓道次數的增加而減弱。

利用五缸液壓機在室溫下對直徑為10 mm的純鎂擠壓棒進行1、2、4道次往復擠壓加工,總變形應變分別為0.45、1.3、3.1。往復擠壓模具由兩個直徑相同的擠壓筒、兩擠壓筒內的衝頭和一個連接在兩個擠壓筒之間的直徑更小的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通過兩個衝頭的周期性反向運動實現材料的大塑性變形。該工藝使試樣具備良好的塑性變形條件,可在保持純鎂試樣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其組織和力學性能持續變化。

圖1 CEC工藝示意圖

初始態和不同道次CEC加工後純鎂的微觀組織如圖2所示。初始態試樣的晶粒尺寸為26 μm,經過1、2、4道次CEC後平均晶粒尺寸分別降低至14 μm、13 μm和6.4 μm。

圖2 純鎂的顯微組織:(a)初始態;(b) (c) (d)1、2、4次CEC

從試樣的EBSD圖(圖3)中可以發現,在初始態純鎂中,晶粒的c軸方向垂直於ED(藍色和綠色)。經過1道次CEC後,大量晶粒取向改變為接近[0001](紅色),也存在c軸與ED平行的晶粒。經過兩次變形後,大多數晶粒的取向與ED平行(紅色)。然而,經過4道次CEC後,可以觀察到大量的小晶粒在拉長區域內形成,這些拉長區域主要為壓縮孿晶。經過4道次變形後,仍然可以觀察到部分壓縮孿晶(淺藍色條紋)。



圖3 初始態及1、2、4道次CEC變形後純鎂的EBSD圖(箭頭指孿晶動態再結晶區域)

純鎂的室溫加工硬化曲線如圖4所示,可以發現在前兩次CEC變形之後,試樣的硬化效果最明顯。試樣在1、2、4道次CEC後的壓縮屈服強度由初始態的42 MPa分別增加至106 MPa,142 MPa和160 MPa。在經過1道次CEC後,晶粒尺寸從26 μm降低至14 μm,硬度從32 HV增加到40 HV(見表1)。然而,經過4道次CEC後,雖然晶粒尺寸繼續減小至6.4 μm,但材料硬度並未進一步增加。這可能是由於在室溫變形過程中,孿晶動態再結晶佔據主導地位,導致材料發生軟化。

圖4 (a)CEC後純鎂的加工硬化曲線;(b)屈服強度隨往復擠壓次數變化

表1 CEC加工純鎂試樣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力學性能

初始態純鎂的織構主要為強擠壓織構,其大多數晶粒的c軸垂直於ED方向(圖5a)。經過一道次CEC後,純鎂表現為強基面軋制織構。主要是由於在壓縮過程中,變形晶粒發生旋轉,使滑移面向壓縮方向(ED)移動。在CEC結束後,一部分晶粒呈c軸平行於ED排列,具有硬取向(圖5b)。隨著CEC道次數的增加,純鎂的織構減弱。在進行2道次和4道次CEC後,在c軸與ED平行的晶粒(圖3中紅色)中出現了{10-11}壓縮孿晶(圖3中淺藍色)。由於晶粒的c軸相對於ED傾斜了60°,因此容易發生滑移變形,在具有硬取向晶粒的鎂中主導變形過程。壓縮孿晶通過孿晶動態再結晶過程形成新的具有隨機取向的晶粒,這些新形成的晶粒位錯密度較低,取向比原始晶粒更容易發生基面滑移。因此,4道次CEC後的顯微組織雖比1道次後更細,但並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硬化效果。這對於我們通過大塑性變形製備鎂合金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圖5 {0002}和{10-10}極圖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MMTA》:拉伸純鎂中發現大量反常孿晶
    由於鎂及鎂合金具有低對稱的HCP晶體結構,室溫易啟動的滑移系很有限,變形孿生在其協調塑性變形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12}拉伸孿生的臨界分切應力(CRSS)相對較低,易於激活,因而是鎂中最常見的孿生模式。深入理解孿晶尤其是{10-12}拉伸孿晶的激活規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北航ACTA打破Hall-Petch模型,闡明純鎂晶粒尺寸對力學性能影響
    導讀:鎂(Mg)及其合金在室溫下通常表現出相對較低的強度和較差的延展性,這是由於它們的各向異性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提供了數量有限的獨立滑移系。本文通過調整主導變形機制可在塊狀多晶純鎂中實現強度和延展性的獨特組合。本研究成功地獲得了具有寬範圍平均晶粒尺寸的完全再結晶的純Mg試樣,其最小晶粒尺寸為650 nm,並且系統地闡明了室溫下與晶粒尺寸有關的機械性能和變形機理。
  • 《MSEA》鋅合金劇烈塑性變形的組織性能研究!
    劇烈塑性變形(SPD)作為一種新興的塑性變形方法,可以在變形過程中引入大的應變量,從而有效細化晶粒,在變形過程中通過控制微觀組織,可以獲得同時具有高強度與大塑性的塊體材料。其中高壓扭轉(HPT)與等徑角擠壓變形(ECAP)是目前研究最熱最多的兩種劇烈塑性變形方法。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鎂鋰合金具有很高的比強度、比剛度和優良的抗振性能及抗高能粒子穿透能力,而且鎂鋰合金的密度遠遠小於新型航空用材鋁鋰合金的密度,是航天、航空、兵器工業、核工業、汽車、3C產業、醫療器械等領域最理想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結構材料之一。隨著世界範圍內能源短缺,很多工業領域對輕量化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極為迫切。
  • 鎂合金板帶材生產
    常用鎂合金的塑性差,遠不如鋁合金及銅合金那樣易加工成形,因為它們的晶體結構為面心立方,道次加工率甚至可達50%。不過,含Li量大於10%的Mg-Li合金也具有體心立方晶格,既有良好的冷、熱加工成形性能,還具有超塑性。
  • 西安交大微納中心發現金屬室溫塑性變形新機制
    該工作藉助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定量變形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在金屬鎂中發現了除位錯滑移和形變孿晶外的第三種室溫塑性變形的新機制。該發現對鎂合金的設計和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輕質高強合金一直是汽車與航空航天領域亟需的材料。金屬鎂的密度僅為1.7 g/cm-3,約為鋼的1/5,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輕質材料。鎂合金的設計、變形加工與服役失效都與其力學行為密切相關。
  • 鎂盤點:2018年鎂業重大新聞回顧
    銀光鎂業所開發的鎂合金精密擠壓型材包括擠壓側牆型材、地板導槽型材、橫梁型材、中央縱梁及內外側縱梁型材等。該系列高鐵、地鐵型材具有大截面、超長度、高精度、高難度等特點,形狀複雜,對擠壓、精加工及表面處理的要求很高。
  • 北航《Acta Mater》首次系統揭示晶粒尺寸對純鎂性能影響規律
    但是,鎂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室溫變形條件下獨立的滑移系少,其室溫塑性變形主要由臨界分切應力最低的{0001}<11-20>基面滑移和{10-12}<10-11>拉伸孿晶承擔,導致其絕對強度和室溫塑性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鎂合金作為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
  • 北航《Acta Mater》首次系統揭示晶粒尺寸對純鎂性能影響規律
    但是,鎂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室溫變形條件下獨立的滑移系少,其室溫塑性變形主要由臨界分切應力最低的{0001}<11-20>基面滑移和{10-12}<10-11>拉伸孿晶承擔,導致其絕對強度和室溫塑性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鎂合金作為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
  • 研究發現錐面位錯可主導鎂塑性變形—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7月5日,《科學》雜誌刊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單智偉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塑性差並不是鎂的固有屬性
  • 鎂科研:含少量LPSO相鎂合金的熱壓縮行為的原位同步輻射研究
    長周期堆垛有序(LPSO)結構增強Mg-Y-Zn系合金由於其在室溫和高溫下優異的力學性能而備受關注。LPSO相比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彈性模量,除了增加了鎂基體基面滑移的臨界剪切應力(CRSS)外,LPSO自身也是鎂合金中一種有效的強化相。
  • AZ91D鎂合金板材價格多少錢一公斤、為什麼AZ91D鍛件價格更高?
    國內對於AZ91D鎂合金的使用還是很多的,次於AZ31B鎂合金,該合金可以澆鑄而成做成鑄造AZ91D鎂合金,亦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鍛造等工藝做成變形鎂合金,AZ91D鎂合金鋸切小板AZ91D鎂合金因為添加了大量的鋁元素,導致其硬度進一步加強,若用於擠壓成型工藝的話,AZ91D鎂合金往往無法成型,目前市面上用得較多的還是鑄造及鍛壓來生產,對於AZ91D鎂合金牌號主要成分,這裡邁格鎂業為大家做下簡單的介紹
  • 2019年4季度鎂商品情報
    近年年,圍繞鎂合金性能缺陷,在鎂合金加工、材料應用基礎研究與工程化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與發展:研究開發了稀土鎂合金增強、增韌技術,較好地提高了鎂合金產品的比強度;新型壓鑄、擠壓技術及等徑角擠壓、往復擠壓、蛇形軋制、非對稱加工等鎂合金變形加工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鎂合金的性能,拓展了鎂合金的應用領域;同時,在生物可降解鎂合金與鎂氫能源等領域的深度探索與研究開發初現銳端並顯示出了重要的應用方向和良好前景
  • 物理所非晶合金中流動單元與室溫塑性變形研究獲進展
    要深入研究和理解非晶合金中的變形機制,首先就要研究其微觀結構特徵。在晶體材料中,塑性變形通過缺陷的運動來實現,但是非晶中的原子排列長程無序,沒有平移對稱性,在結構無序中尋找缺陷顯得尤為困難。另一方面,制約非晶合金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關鍵問題除了尺寸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金屬玻璃往往表現出室溫的脆性。在低溫和常溫下,金屬玻璃的塑性變形集中在剪切帶中,導致加工軟化和缺乏明顯的宏觀拉伸塑性。
  • 2019年01月鎂商品情報
    銀光鎂業所開發的鎂合金精密擠壓型材包括擠壓側牆型材、地板導槽型材、橫梁型材、中央縱梁及內外側縱梁型材等。該系列高鐵、地鐵型材具有大截面、超長度、高精度、高難度等特點,形狀複雜,對擠壓、精加工及表面處理的要求很高。
  • 鎂的性質和用途
    鎂的性質  鎂是一個年輕的金屬,20世紀才發展起來。它呈銀白色,熔點649℃,質輕,密度為1.74克/釐米3,約為銅的1/4、鋁的2/3;其化學活性強,與氧的親合力大,常用做還原劑,去置換鈦、鋯、鈾、鈹等金屬。粉狀或細條狀的鎂,在空氣中很易燃燒,燃燒時發出眩目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