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島國,為何不想著好好發展海洋,卻總想著佔領大陸?

2021-01-09 三叔歷史觀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講,作為島嶼國家的日本,評估其地緣政治思維的一個關鍵就是要考察它對「海洋國家」的認識。

傳統地緣政治理論認為,海洋國家必要的要素是其國家的政策取向和人民的生活依託要以海洋為中心。

從日本的地理環境來看,日本是一個完整的海洋國家,但從日本的歷史來看,很多日本學者認為,除了倭寇活躍的時期外,日本利用海洋積極地向海外發展的事情幾乎沒有過,再加上日本長期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其國家性格更偏向於大陸國家。

明治維新後,明治政府效法德國法制,日本陸軍也向德國學習,國家的政策制定更是受到德國地緣政治思想的影響,選擇向朝鮮半島、中國大陸入侵的道路。因此,又很難說日本是一個完整的海洋國家。

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家建設的核心就是要富國強兵,但這一最高國策不僅僅只是為了抵抗外侵、保護日本獨立,對於剛剛打開國門認識世界的日本來說,在傳統神國思想的影響下,它更有「開拓萬裡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勃勃野心。

這一野心由日本陸軍締造者山縣有朋提出的「利益線論」而被具體化,之後,日本在利益線的推進過程中逐漸確立了吞併朝鮮、徵服中國,稱霸東亞乃至世界的「大陸政策」。

為什麼日本總是對亞洲大陸虎視眈眈呢?其實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思想淵源的。

第一,日本的神國觀念。日本的神國觀念起源於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主要體現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對日本國家起源的描述之中。

神國觀念的基本思想是:日本是天照大神(太陽神)的國家,因而是世界萬國的本源,是最優秀的,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的權威高於一切,反抗「皇統」則是逆天行事,為天威所不容。

這一觀念成為後世許多思想的根本來源。

第二,豐臣秀吉的「大日本」構想。早在追隨織田信長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之時,豐臣秀吉便對織田信長說:「君欲賞功臣,願以朝鮮為請。臣乃用朝鮮之兵,以入於明,庶幾倚君靈威,席捲明國,合三國為一,是臣之宿志也」。

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全國後,他的「大日本」構想不僅要先佔朝鮮、再徵中國,還要入侵臺灣、東南亞及印度,試圖建立一個取代中國以口本為中心的「華夷秩序」。

在這種意圖的指導下,豐臣秀吉兩次派兵入侵朝鮮,雖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其要將日本的勢力範圍擴充到亞洲大陸的構想,卻在日本歷代統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第三,德川時代的「統治宇內」思想。德川幕府時期,思想家佐藤信淵在他的《宇內混同秘策》著作中,提出了徵服支那、統一萬國的「海外雄飛」論。

佐藤認為:

「皇大御國(指日本)乃天地間最初成立之國,為世界萬國之根本,故若能經緯其根本,則全世界悉可為其郡縣,萬國之軍皆可為其臣僕」,「察我口本全國之形勢,自赤道以北30度至45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萬種物產無不滿盈,四邊皆臨大海洋,舶運便利,萬國無雙,地靈人傑,勇決殊於他幫。其優越之勢堂堂入表,充分具備可天然鞭打宇內之實證」。

關於皇國擴張的方略,佐藤指出,「皇國開闢他邦必先吞併支那」,而徵服支那應先攻略滿洲,因「滿洲之地與我日本山陰及北陸、奧羽、松前等隔海相對者凡八百餘例」,「順風舉帆,一日夜即可到達彼之南岸」。如得滿洲,則朝鮮、支那次第可圖也。

佐藤從地緣的角度比較完整地闡述了口本「統一萬國」的操作方略,他的思想也成為後來日本推行大陸擴張戰略的藍本。

幕末時期,維新運動先驅吉田松陰在批判地繼承了佐藤信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海外擴張補償」論。1855年,吉田松陰在獄中寫給其兄杉梅太郎的書信《獄是帖》中這樣寫道:

「我與俄、美媾和,既成定局,斷不可由我方決然背約,失信於夷狄。但必須嚴章程,厚信義,在此期間善續國力,徵服易取之朝鮮、滿洲、中國。在貿易上失之於俄美者,應由朝鮮、滿洲之土地以為償。」「

此後,明治維新的元勳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和井上馨等人士都曾受教于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自然也由此繼承了吉田的大陸擴張思想,並在口後明治政府的對外政策制定中漸次表現出來。

從上述看來,日本侵略我大中華思想可不是一天兩天了,「九一八」那一聲槍響,實際上是日本圖謀數十上百年的野心展示。

相關焦點

  • 海洋中的島國日本,一直在下沉?
    從近代以來我們就和日本之間有著戰爭和傷害,隨著後來的中日建交等活動頻繁的開展,兩國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和,隨著這些緩和的氣氛同時發生的,還有中日兩國之間旅遊業的發展,但是去日本旅遊的大部分人,似乎更加關心日本的下沉問題,因為大數據精確地用數字來證明顯示出,日本整個島國每年都在一定程度上沉沒在海水中
  • 日本島嶼將被海洋淹沒,中國有兩個島嶼也同樣下沉!
    還有很多人選擇到國外旅行,日本是最好的目的地。日本島國四面被海水包圍,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地形複雜,每年也有無數地震發生,而此時還要提防海嘯的到來。如今,日本正面臨著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個島嶼每年都在下沉,以此速度,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就會被海水淹沒。日本島國日本島國除日本島在下沉外,我國還有兩個同樣在下沉的島嶼,其中一個已經下沉了一半的面積。
  • 日本再次發生地震,一個島國為什麼總是受「地震」青睞?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2020年6月14日凌晨,日本鹿兒島縣俺美大島西北海域發生了6.3級地震。地震這個詞是很多人都不願意面對的,因為在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背後是無數條生命的消逝以及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 日本是一個島國,卻分布著一個「地中海」,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
    我們都知道,因為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所包圍的緣故,在這兩個大陸之間的海洋得名「地中海」。如果第一次看地中海附近地圖的讀者,很可能認為地中海是一個類似於裏海的超大型湖泊。251萬平方公裡的地中海目前只有兩個出口,一個就是位於其最西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另一個就是位於其東南端,由人工開鑿而成的蘇伊士運河。那麼世界上還有沒有和地中海類似的海域呢?答案是有的。我們將目光轉向東亞,在東亞島國日本的內部分布著這麼一個海域叫做瀨戶內海。它夾在日本的四國島,本州島和九州島三個島嶼之間,面積大約2萬平方公裡,所以在名字上帶有內海兩個字。
  • 日本人為何要堅持捕殺鯨魚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這都在詮釋人類的發展是離不開大自然眷顧的,而世界各國的地理環境也是有所不同的,內陸型國家可以吃山吃水,那麼海洋國家就只能依靠海洋資源來發展自己。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土各種資源都是非常的匱乏,而且日本的人口也超過了2億,早年戰敗的日本,國內的人口甚至都吃不上飯,所以只能依靠海洋資源來養活自己,鯨魚也是他們主要的食材之一。
  • 日本為何執意捕殺鯨魚?專家:並不是只為了吃它。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文章,大海洋裡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我們大家每年從海裡也會捕撈各種各樣的魚類,所以海洋也給我們提供這大部分的食物,大鯨魚在海洋裡可是一個霸主級別的存在了,因為鯨魚在海洋裡算是食物鏈的頂端。
  • 日本很少有人吃鯨魚肉,為何還要大肆 捕殺?背後原因令人警惕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本作為一個典型的島國漁業自然是非常發達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的漁業發展中捕鯨行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可是,日本人平均每年只會吃50克鯨魚,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會把鯨魚當成自己的食物,那麼明明日本很少有人吃鯨魚肉,他們為何還要大肆捕殺鯨魚呢?
  • 英國在數萬年前是歐洲大陸的一個半島,為何會變成大西洋上的島國
    現代的英國是一個坐落在大不列顛群島上的國家,在長度達51公裡的英吉利海峽隧道開通之前,英國是只能用飛機和輪船同外界溝通的島國(這裡不考慮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可是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在數萬年前,英國所在的大不列顛群島卻是歐洲大陸邊緣伸入大西洋的一個半島(類似於義大利半島)。
  • 印度尼西亞:面積不小,人口大國,具備大國條件,為何發展不起來
    那麼,有人問了,印尼要領土有領土,要人口有人口,而且還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這個國家為何發展不起來呢?其實,印尼的發展現狀與這個國家的國情有著緊密的聯繫,本篇文章,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的真實發展情況。
  • 美國專家:中國人太天真,不知道海洋的好處,還居然想著移山填海
    世界在不停的發展著,而且發展的速度是極其快的,在這快速發展的背後,是會付出一定代價的,比如就是開發自然資源,一個國家強不強大,和這個國家的資源儲量多不多有一定的關係,而有很多資源的開採都是大海上面的。都是海洋,至今為之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還在繼續著,海洋不僅有大量的海產資源,還有很多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等,中國對大海的開發已經能說是開發到了極致。
  • 日本為何堅持捕殺鯨魚?並不是為吃肉,真實意圖值得全世界警惕
    海洋內部生態平衡比較穩定,這種現象對大自然來說,是非常和諧的,如果沒有人類的幹涉,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並不會受到威脅,但隨著人類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有些人總把目光瞄向大海,大肆捕撈和獵殺,以此來獲得自己的私人利益,就這樣破壞了海洋的生態平衡,最終造成的惡劣後果,還是得由人類自己來承擔。「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裡,小者數十丈。」
  • 日本的成功不可複製?為何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一言難盡?
    相比之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日本不僅火山地震災害頻發,境內多山少平、地狹人稠,再加上日本資源嚴重不足,理論上日本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高山仰止的成就。但現實情況卻如此不可思議,日本不僅發達,而且是相當發達。那麼,為何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差別如此巨大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不過「位」、「機」二字而已,具體來說就是區位和機遇。
  • 減少失業、種植珊瑚,太平洋島國斐濟這樣迎接「世界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海洋環保問題更受關注,一起來看看太平洋島國斐濟的措施。
  • 逐漸消失的島國吐瓦魯,對此它認為全球都有責任,想讓所有人道歉
    但是按照如今的國際形勢發展下去,全世界人民都越來越不可分割,我們也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有到來的一天。但是,現在全世界人民都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大家應該都不太清楚,目前世界上有一個國家正在深受其害,按照他如今的發展情況,它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主動消失的國家。03吐瓦魯世界上第二小的島國這個國家就是吐瓦魯,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有聽說這個名字,但它的的確確是屬於當今世界的一個小國。
  •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精銳齊出,島國三太郎登場,還有女忍者和大天狗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精銳齊出,島國三太郎登場,還有女忍者和大天狗 劇情回顧 從上一話我們得知,唐門大老爺唐家仁位置被日本忍頭發現,妖刀使瑛太瞬間出手,結果未明但是可以猜到,身為唐門最強殺手的唐家仁應該不會那麼輕易被打敗,而日本忍頭的出現,也意味著這支部隊要動起來了
  • 日本史上最悲劇的火災:2天死亡10萬人,只因為一個少女的袖子
    我們的近鄰日本是個島國,歷史上就是災難頻發的國家,地震、颱風、海嘯等更是經常光顧日本島,動輒數萬人傷亡。 而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災起火原因,卻是因一個16歲少女的袖子,到底怎麼回事呢?
  • 印度拉攏太平洋島國擴張影響力 部分島國地圖上難尋
    從今年3月份至今,莫迪走訪或者會見了印度洋沿岸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而在8月下旬,莫迪還將邀請了14個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前往印度參加峰會。莫迪的一系列舉動被視作有意擴張印度的影響力,不過在上述國家中,有些在地圖上都難尋蹤跡。印度《電訊報》8月5日報導稱,印度總理莫迪頻頻會見非洲國家及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著眼於在西南太平洋建立防禦和戰略關係,擴大印度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時遏制中國。
  • 日軍多次入侵中國,為何中國不主動滅亡日本?此人3句話揭露真相
    坦白來說,在這些戰爭中,日軍多次入侵中國,為何中國不主動滅亡日本?此人3句話揭露真相,他便是朱元璋的首席軍師劉伯溫。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只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並且千百年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在生活習慣上,還是在語言文字上,都和中國十分相似,在漢朝時期,日本只是中國的一個藩屬國。
  • 日本人用什麼 探秘島國桌上顯示器市場
    談到液晶顯示設備的發展,總是繞不開日本,眾多的日系企業,都具有核心的技術,尤其夏普更是號稱「液晶之父」,其推動了液晶技術的發展,此外諸如日立,松下,索尼以及NEC都是顯示行業的大佬級企業,其本身的研發能力都不容小覷,但是如今的桌上顯示器市場,卻很少見到日本的產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日本人都在用什麼品牌的顯示器呢?
  • 大陸邊緣的日本,在地緣格局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日本:位於歐亞大陸東端,於大陸隔絕,是一個島國,擁有37.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縱觀日本的發展史,日本可以說是一個封閉式島國,也是一個開放式的島國。不同的時代,日本處於不同發展程度,早期的日本因島國原因,基本處於自身的發展階段,但過程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