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代以來我們就和日本之間有著戰爭和傷害,隨著後來的中日建交等活動頻繁的開展,兩國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和,隨著這些緩和的氣氛同時發生的,還有中日兩國之間旅遊業的發展,但是去日本旅遊的大部分人,似乎更加關心日本的下沉問題,因為大數據精確地用數字來證明顯示出,日本整個島國每年都在一定程度上沉沒在海水中,當然他們也許並不想要與這些海水有過於密切的聯繫。
日本的料理大多是生食海鮮之類的食物,在那裡我們很難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大部分是些製作擺盤精美的食物,至於味道貌似我們能夠接受的人群還是屬於小眾的,在這裡雖然不太能接受食物的分量和口感,但是吃飯的氣氛特別好,在吃飯的時候氣氛是靜謐寧靜的,好像一日三餐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其神聖的一件事情呢。
日本的櫻花盛開之時應該是遊客最多的時候了,有一段時間櫻花的唯美照片被廣為流傳,在武漢的櫻花也不甘示弱的,加入網上雲賞花的行列之中,在日本的街頭我們能夠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熟悉感,或許這種熟悉感就是因為建築的原因吧,仔細看來日本街頭的建築也蘊含著很多古中國元素呢,這些建築在櫻花的飛舞飄零中,好似讓我們看到了古代落英繽紛樸素秀麗的桃花源。
屋簷下榫卯結構的建築構件讓我們更加親切了,還記得我們在國內去過的古鎮嗎,它們的構造大體上是一致的,這就不得不提到那璀璨的古中國了,那是一段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在唐朝中日建交關係日益密切起來,日本外交使臣開始大規模的學習唐朝文化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也可以說是補充自己國家的部分空缺,迄今為止傳播到日本的茶藝文化,在當地依然飽受好評和讚譽。
日本的地震海嘯等災難我們似乎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就連居住的日本的人也都對這些見怪不怪了,但是在近幾年發現了整個海島在下沉之後,地震的到來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因為隨著地震的頻率增加,海島下沉的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如今的日本海島仿佛乘坐在一輛緩慢的卡丁車上,地震就仿佛是裡面的加速器道具,但是這塊土地的面積是有限的,我們卻不知道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的極限在哪裡,這仿佛是在玩一場與海相鬥其樂無窮的遊戲,而且這個遊戲我們至今還沒有辦法拒絕。
這些頻發的災難或許會讓日本離馬裡亞納海溝越來越近,但是我們能夠忍心看到美麗聖潔的富士山永遠沉沒在海底嗎,還有那些保存較好的輝煌古中國燦爛的文化,又該歸去何處呢,我們腦海中浮現的關於下沉問題的種種疑問,似乎只是虛妄的好奇,但是我最好奇的事情在於,當日本這片海島消失之後,上面的居民要住在哪裡,日本這個國家還會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