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有望預報地震 眾多手機可「合成」監測網

2020-11-29 TechWeb

【TechWeb報導】2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地震實驗室近日公布了一款能夠監測地震的應用軟體。這款應用軟體藉助智慧型手機,測知用戶所處區域是否出現地震狀況。手機本身是不會測試是否有地震產生的,研究人員是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分析所受的震動是否與地震相符,會將收集的數據發送回研究人員的實驗室。

手機APP有望預報地震 眾多手機可「合成」監測網

這款應用軟體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發布,它會在後臺分析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所獲得的數據,一旦與地震相符,它會將收集到的數據會發送回伯克利的地震實驗室。

目前,這款應用軟體只限於採集和發送數據,研究人員的想法是,如果能有足夠多的用戶使用這一軟體,它可以形成地震監測網,未來可以實現向用戶發出警告。

相關焦點

  • 谷歌研發新地震警報系統 手機秒變地震儀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手機有一天會變成地震儀?安卓手機用戶不必安裝任何APP,就能在地震來臨時收到警報。目前這一地震警報系統只覆蓋了美國加州,但谷歌表示這一系統有望給全球發出地震警報。安卓手機的研發公司谷歌與加州和美國地質調查所合作,在所有運行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中植入了地震警報系統。開通了定位功能的安卓用戶在4.5級以上地震來臨時將收到全屏顯示的地震警報,告知他們伏在地上,尋找掩護。
  • 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這個地震預警 App 你要下載 | 附連結
    如何使用地震預警 app?如果你恰好沒有在看電視、聽廣播,也沒聽到公共喇叭廣播的預警,那麼在手機裡下載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也可以及時獲取地震預警服務。確保該應用的「開機啟動」和「後臺運行」權限下載安裝「地震預警」後,還需開啟地震預警軟體的「開機啟動」權限,以及「後臺運行」權限,並允許軟體通知顯示在通知欄中,以及保持網絡暢通。 這一步的設定能夠避免 app 被手機後臺殺掉。3.
  • 用手機App探測地震就是YY,這些App才能真的幫到你
    今天有消息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德意志電信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MyShake的App,可利用智慧型手機內置的加速計感知地震,並向用戶發出警報。這款App同時提供了Android和iOS版,可在Google Play和AppStore下載。
  • 無需下APP 「成都造」地震預警成小米手機系統「標配」
    國家特聘專家、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減災所所長王暾博士表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小米公司共同研發,在全球率先打通了大陸地震預警網與手機、電視作業系統的技術鏈路,使電視、手機地震預警服務從第三方軟體轉為作業系統級的服務。「在此之前,手機是通過APP或特殊簡訊接入獲得地震預警信息的。
  • 四川地震預警系統提前61秒預報 民眾可免費下載APP使用
    經過三年的技術攻關,王暾帶領的技術團隊在2011年首次成功向外界發出地震預警信息,中國也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備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8年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多種途徑公開預報40此破壞性地震,無一漏報誤報。
  • 洛杉磯推出地震警報手機APP 可在震前發警報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網」1月3日報導,美國洛杉磯市長賈希提(EricGarcetti)3日在市政府會議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過媒體向洛杉磯廣大市民推薦一款「洛杉磯地震警報」手機APP(ShakeAlertLA),它可以在地震發生前幾秒鐘通過手機APP發出地震警報,讓廣大民眾在這寶貴的幾秒鐘內從電梯裡逃出、跑出門外或作出蹲下、
  • 地震監測實現2分鐘自動定位
    ▲在流動臺網中心,工程師講解地震速報內容。科學家如何捕捉地震波,如何做到地震預警?在「5·12」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前,5月8日,晨報記者走進江西省地震局,探訪了監測中心、預報中心等,了解省地震臺網如何布局,如何實現在2分鐘內可實現地震自動定位等情況。
  • 揭秘日本地震預警系統:手機可根據地震波發出警報(1)
    原標題:熊本地震中國遊客收到數十次手機預警 日本地震緊急預報系統自動響應 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日本當地時間16日凌晨0點25分,九州島的熊本市再次發生地震
  • 中國發布兩監測站網十年規劃: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
    記者當天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該局歷時近1年編制完成的《中國測震站網規劃(2020-2030年)》和《中國地球物理站網(地殼形變、重力、地磁)規劃(2020-2030年)》已於近日印發,這兩個監測站網規劃聚焦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現代化水平,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範能力,提升國際前沿地震科學研究服務能力。  為什麼要編制測震和地球物理站網規劃?這兩個十年規劃的目標任務有哪些?又如何推動目標實現?
  • 首個地下雲圖網監測站在映秀落成:嘗試像天氣預報般預報地震
    首個地下雲圖網監測站在映秀落成:嘗試像天氣預報般預報地震 近年來,地震預警概念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視野。
  • 關於地震監測預報
    同時,對「地震監測預測」應該在附則中有個定位解釋。李連寧委員說,我贊成剛才各位委員的意見,要突出重點,但是哪些是重點?我認為預測、預報也是重點。地震究竟能不能預測預報?預測預報確實有困難,但並不是一個不可攻克的難題。現在輿論宣傳地震是不能預報的,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適當減輕地震部門的壓力。
  • 「地震預警警報」手機上架蘋果APP商店
    但只有這款「地震預警警報」軟體是可以免費下載的。筆者下載並對此軟體進行了測試操作,發現只要輸入申請好的用戶名和密碼,就能獲取四川成都、汶川、北川、茂縣等八個縣市的地震信息。可以選擇「預設位置」,同時還設置了烈度選擇等選項。不過預警範圍僅限於四川部分區域。此軟體也設置了GPS與經緯度雙向定位,為了確保GPS未開啟時手機用戶也能接收到預警提示。
  • 提前「預知」地震?秘訣就在你的手機裡!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到地震波的擴散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我們能夠第一時間預警,就能夠把災害後果降到最低。研究表明,地震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14%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10秒時,可減少39%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20秒時,可減少63%的人員傷亡。
  • 迄今最小加速傳感器問世,有望用於手機導航和疾病監測系統
    這款加速傳感器可用於手機導航等多種設備。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KTH)的研究人員利用高導電性納米材料石墨烯,研製出了迄今最小的加速傳感器。這一設備有望促進人體傳感器和導航技術的發展,用於研製心血管疾病監測系統、超靈敏的可穿戴設備和可攜式運動捕捉系統等。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電子學》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幾十年來,微機電系統(MEMS)一直是醫療技術等領域創新的基礎。現在,這些系統正開始進入下一階段——納米機電系統(NEMS)。
  •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開建 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人民網成都4月29日電 (王軍)今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開建,到2020年底,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加上中國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在四川規劃、建設的2003個臺站,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 中國新監測儀有望準確預報地震 一月後誕生(圖)
    他說,「如果最終地震預報系統研製成功,一定是在中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何滿潮現場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擬動態實驗,認為通過模擬實驗可以分析出地震前板塊運動曲線有一定不尋常的規律,相信之後通過地震預測、監測系統的研製及完善,在相應的斷層安放監測儀器,可以成功在地震前實施較為準確的預報。
  • 為什麼現在手機上的很多天氣預報都不準?
    其實不只是會有手機上的天氣預報不準的情況的出現,其他媒介上的天氣預報都是一樣的,數據來源都是氣象局但是大家可能會更加迷信於電視,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因為看起來似乎更加權威,其實不然,使用相同的數據預報出來的自然是一樣的。   天氣預報只是一個對天氣的預測,根據現在的天氣狀態,雲層,風力,溫度等等因素對接下來的時間的天氣狀態做出一個預判,更多的時候也是比較準的。
  • 3部手機3個氣象數據 手機「天氣預報」哪家強
    ,兒子嫌老媽太「OUT」,說手機才方便,天氣預報軟體有很多。 這一次李女士較了真,她讓兒子、媳婦都把手機拿過來,放到桌上一對比,都傻眼了。三部手機分別是蘋果、華為和小米,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軟體顯示12月5日晴間多雲,攝氏2至10度;華為手機上顯示的是多雲,攝氏0至11度;而小米手機則顯示為晴,攝氏4至11度。面對三部手機不同軟體預報出的三個結果,李女士問兒子,她到底該相信哪一個?
  • 中國推進地震臺站改革 構建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
    —省地震臺—中心站—一般監測站」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實現地震臺站業務全面轉型升級,有力支撐地震監測預報業務現代化建設。  近日印發的《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上述目標,強調聚焦監測預報主責主業,深化地震臺站改革,為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國家地震臺牽頭組織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業務,承擔全國地震速報、預報、預警工作,產出和對外發布地震監測預報專業產品信息。建立完善全國地震臺站業務運行的技術規範與標準並組織實施。
  • 為什麼現在手機上的很多天氣預報都不準?背後的原因,真不怪手機
    現在的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衛星所拍攝的氣象衛星雲圖和空氣動力學由於天氣變化是動態的,所以很難預測非常準確   使用的手機天氣數據獲得的來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