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讓18個碳原子連成環,碳的全新形式!

2020-12-04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化學類

碳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它能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存在,這些不同的同素異形體從顏色、形狀到硬度都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例如,當每個碳原子都連著3個相鄰的碳原子時,它是相對柔軟的石墨、石墨烯、碳納米管和富勒烯;當每個碳原子都有4個相鄰的碳原子時,它是堅硬的鑽石。

這些都是已經得到充分研究的碳的形式,但還有一些形式不太為人所知,例如每個碳原子只有兩個相鄰碳原子相連形成的環碳,就非常難以捉摸。50多年來,這種環碳的結構一直是未知的,科學家探討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環中的鍵都有相同的長度,即都是雙鍵;另一種是環中長鍵和短鍵交替分布,即三鍵和單鍵交替。

環碳的兩種可能結構。圖片:Katharina Kaiser et. al / Science

但是由於它們的高反應活性,以至於研究人員很難在實際操作中將它們分離出來。之前有科學家曾製造出過一個碳環,但它們是氣態的,很快就會消散。

現在,來自牛津大學和IBM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創造出了一個由18個碳原子構成的穩定碳環,並對其進行了清晰的成像,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中,他們詳細說明了這種在熱力學上最穩定、最小的環碳C是如何生成的。

由18個碳原子排列成環的環碳。圖片:IBM Research環碳C是在溫度僅為5開爾文的低溫惰性表面上通過原子操作生成的。最初,研究人員關注的是兩配位碳的線性段,希望能通過原子操縱,即用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尖端施加電壓脈衝觸發化學反應,探索出能創造富碳材料的可能路徑。

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線性段可以在一個有著一層非常薄的鹽層(氯化鈉)的銅基體上形成。由於這種鹽層在化學上非常懶惰,因此反應分子不會與鹽層形成共價鍵。這樣一來,就創造了一個能保持結構穩定的惰性表面。

在成功生成線性碳段之後,研究人員嘗試在這種惰性表面上生成環碳。他們首先合成了一個環碳前體CO(如下圖),其中有一個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這種氧化碳前體呈三角形,除了18個碳原子外,它還連著6個一氧化碳(CO)基團,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分別聚集著兩個這樣的基團,增加了分子的穩定性。

由左至右:前體分子CO、中間體CO、CO,以及最後徹底除去CO的C,底部一行顯示的是原子力顯微鏡(AFM)的數據。圖片:IBM Research

由CO合成C的研究始於30年前。現在,在最新的AFM的幫助下,我們終於可以看到生成物的原子細節。在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AFM將這種前體分子放置在薄薄的鹽膜上。然後對AFM的尖端施加的電壓脈衝,將CO從結構中剔除了出去。

在此過程中,它們得到了去除了2個和4個CO的中間體CO和CO。最終,得到了除去所有6個CO的環碳C。在此之前,科學家是無法在不破壞環狀結構的情況下敲除所有CO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得到的都是CO和CO分子。

環碳C:AFM數據的三維表現。上:探針到樣本的距離較大;下:探針到樣本的距離較小。圖片:IBM Research在寒冷的惰性表面上,這些分子非常穩定。在AFM圖像中,研究人員觀察到9個明亮的葉瓣排列成一個圓圈,當他們縮小探針與樣本之間的距離時,發現它們變成了九邊形。通過與模擬結果相比較,研究人員證實了在環碳C中,明亮的葉瓣和九邊形的角表示的是三鍵的位置。揭示了環碳有著單鍵和三鍵交替的結構。正是這種交替被認為是產生半導體性的原因,這意味著它在電子領域或許能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圖片:IBM Research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能進一步精進環碳化合物的製造過程,以此來獲得更可靠的環碳產量。而且目前的方法一次只能製造一個環碳,所以他們還希望能找到可以同時製造多個環碳的方法。在成功地製造出穩定的環碳之後,科學家就可以開始進行應用實驗。

例如,弄清楚如何利用它的半導體特性,或者探索環碳作為更複雜分子的基本組成部分時的特性。這一研究結果對環碳結構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實驗洞見,並開闢了一條通過原子操作來創造出複雜的含碳分子的道路。

博科園|文: 二宗主轉自:原理/principia1687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第一次,18個碳原子連成環
    例如,當每個碳原子都連著3個相鄰的碳原子時,它是相對柔軟的石墨、石墨烯、碳納米管和富勒烯;當每個碳原子都有4個相鄰的碳原子時,它是堅硬的鑽石。這些都是已經得到充分研究的碳的形式,但還有一些形式不太為人所知,例如每個碳原子只有兩個相鄰碳原子相連形成的環碳,就非常難以捉摸。
  • 科學家合成世界首個 18 個原子的純碳環
    · 前沿進展 科學家合成世界首個純碳環,含 18 個碳原子 ——C18,其中的 18 個碳原子通過交替的單鍵和叄鍵連接而成,早期研究發現C18環分子具有半導體特性,這意味著類似的碳直鏈結構可能可以成為分子級別的電子元件。
  • 科學家用碳原子把「積木」搭得出神入化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Kekule)在1858年提出的碳原子之間以單雙鍵交替的形式,首尾相連形成了六元環。雖然後來證明這種形式是錯的(應該是π-π共軛),但是在書寫時,這樣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這主要是在苯環中碳原子是以sp2雜化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鏈狀分子更多是sp3雜化,sp2雜化的形式會更穩定,而且連接起來離域的電子能夠導電。
  • 科學家用碳原子把「積木」搭得出神入化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Kekule)在1858年提出的碳原子之間以單雙鍵交替的形式,首尾相連形成了六元環。雖然後來證明這種形式是錯的(應該是π-π共軛),但是在書寫時,這樣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這主要是在苯環中碳原子是以sp2雜化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鏈狀分子更多是sp3雜化,sp2雜化的形式會更穩定,而且連接起來離域的電子能夠導電。
  • 由6000多個碳原子組成的碳炔
  • 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並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碳可謂自然界中最「多才多藝」的元素之一,有多種用途和形式的碳,包括鑽石、石墨、石墨烯、巴基球、碳納米管等。
  • 碳家族再添新成員,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環碳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原子間長鍵和短鍵交替排列。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並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碳可謂自然界中最「多才多藝」的元素之一,有多種用途和形式的碳,包括鑽石、石墨、石墨烯、巴基球、碳納米管等。化學家認為,應該有可能製造出環狀的碳分子,但迄今為止,沒有人做到這一點。
  • 化學新進展: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並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碳可謂自然界中最「多才多藝」的元素之一,有多種用途和形式的碳,包括鑽石、石墨、石墨烯、巴基球、碳納米管等。化學家認為,應該有可能製造出環狀的碳分子,但迄今為止,沒有人做到這一點。
  • 碳家族再添新成員 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環碳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原子間長鍵和短鍵交替排列。  圖片來源: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碳家族再添新成員!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並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碳可謂自然界中最「多才多藝」的元素之一,有多種用途和形式的碳,包括鑽石、石墨、石墨烯、巴基球、碳納米管等。化學家認為,應該有可能製造出環狀的碳分子,但迄今為止,沒有人做到這一點。
  • 雙糖在葡萄糖的環狀結構中,第一個碳原子上有一個羥基
    羥基寫在環的平面之下,左側的羥基寫在環的平面之上。這樣表示的結構式叫做Haworth投影式。事實上,環的六個碳原子並不在一個平面上,X線衍射的結果說明它們是以椅形存在的,如圖4-1(D)。並且常簡化如圖4-1(E),這裡把碳和氫都省了,僅用一條垂線表示羥基。現在國際上有一種通用的符號來代表糖及其衍生物,葡萄糖的是Glc。自然界存在的葡萄糖,不論在單糖、雙糖、低聚糖或多糖中,都以圖4-1(D)的形式存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有約1%以開鏈的形式存在。糖有旋光性。c。
  •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項鍊,碳家族裡來新人了
    最近,納米領域有個有意思的事情。IBM的科學家創造出了環碳(cyclocarbon)分子。這種分子是一種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因此,這種分子又被命名為環[18]碳(cyclo[18]carbon)。環[18]碳示意圖,它如同一個超小的項鍊 | IBM如何做一個碳環環[18]碳,這名字讀起來像武俠小說中的劍客一樣。早在1966年,就有學者預測過環碳的結構。隨後,也有間接證據表明,在極端條件下(雷射或者高溫)可以存在一些氣態的環碳[1]。但是,因為氣態的環碳太不穩定,學者們並沒有直接觀察到,也沒法深入研究相關的性質。
  • 有機合成中增加一個碳原子的方法
    在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增長一個碳-碳鍵的反應。
  • 有機合成中減少一個碳原子的方法
    2. 末端炔烴可被高錳酸鉀氧化,得到少一個碳原子的羧酸。科西( Kochi) 反應: 羧酸用四乙酸鉛和氯化鋰處理,可發生脫羧反應生成氯代烴; 同一碳上連有羧基和另一個拉電子基團的化合物都容易發生脫羧反應; 若羧基直接連接拉電子基團,同樣使它容易脫羧。例如丙二酸加熱脫羧,而己二酸和庚二酸既脫羧又失水生成五、六元環酮。
  • 碳原子的七十二變
    碳原子具有超強的「化學牽手」鍵合能力,可以通過單鍵、雙鍵和三鍵三種化學鍵形成許許多多不同的結構。金剛石、石墨、石墨烯、碳60、碳納米管都是元素相同的碳單質,但由於碳原子的排列順序不一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不同,所以它們屬於碳的同素異形體。
  • 碳家族又有新成員「環碳」,她將會怎麼改變人們的生活呢?
    近日,碳家族又有新成員「環碳」,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合成純碳環,該科研成果首次被頂級的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後,《Nature》隨後以頭條新聞的形式進行了報導。這項工作是牛津大學化學系與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合作的一項成果,科學家們採用了溼化學方法來製備了該新的碳環材料:他們首先合成了一個環碳前體CO(如下圖),其中有一個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這種氧化碳前體呈三角形,除了18個碳原子外,它還連著6個一氧化碳(CO)基團,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分別聚集著兩個這樣的基團,增加了分子的穩定性。
  • 6鍵碳原子首獲影像證實
    1月12日電 傳統教科書中,一個碳原子最多只能與4個原子通過電子對結合。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化學家莫瑞茲·馬力絲維斯基首次合成並證實,在一種椎體形碳分子內存在一個能與6個原子結合的碳原子。  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的這一最新研究將改寫教科書。
  • 學術報告 | 碳基芳香環-離子-水:基於石墨烯膜的離子篩分……
    自然界中水絕大部分以鹽溶液的形式存在。芳香環結構(以碳原子為主體的環狀結構,例如苯環)廣泛的存在於碳基材料和生物分子中,如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芳香環胺基酸、DNA和RNA等。芳香環結構與水分子之間僅存在較弱的van de Waals作用,因此被認為是疏水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發現富含π電子的芳香環與離子之間有強的非共價鍵作用(離子-π作用)。
  • 一般含有19個碳原子的赤黴素的生理活性高
    二、赤黴素的結構和分布赤黴素的種類很多,但它們的化學結構是非常相似的,即是雙萜類化合物,由4個異戊二烯所組成。赤黴素的基本結構是赤黴烷,它們各含有19或20個碳原子。各種赤黴素由於雙鍵、羥基數目和位置的不同以及內酯環的有無,而具有不同的結構(圖7-10)。在已知的80多種赤黴素中,一些是沒有活性的,它們只是有活性種類的前體物。一般含有19個碳原子的赤黴素的生理活性高,而含有20個碳原子的赤黴素的活性低或沒有活性。由於赤黴素都含有羧基,因此都呈酸性。
  • 既然碳和矽都能構成生命,為何科學家卻稱,生命形式只能是碳基的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假設,生命的形式是碳基生命呢?總有小夥伴說,科學家定義生命的理論是如此的狹隘,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無外乎是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在宇宙中其它地方會不會有其它生命形式會不會有其他的生命形式遠超過於我們的想像呢?
  • 既然碳和矽都能構成生命,為何科學家卻稱,生命形式只能是碳基的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假設,生命的形式是碳基生命呢?總有小夥伴說,科學家定義生命的理論是如此的狹隘,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無外乎是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在宇宙中其它地方會不會有其它生命形式會不會有其他的生命形式遠超過於我們的想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