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猛
周藝
統籌:羅提
成都兩大本土無人機企業,近日大事不斷。
15日,四川傲勢科技與吉利科技集團達成合作,要造飛行汽車。17日,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縱橫股份」)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獲通過,擬募集資金4.51億元。
這些只是成都完整無人機產業體系的冰山一角。
縱橫股份無人機
01.起點:從軍工到民用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0研究所和第29研究所等航空航天技術研發的頂級軍工單位,再加上從事無人機技術研發的國家級科研單位中航工業611所和成飛集團等,為成都的無人機產業打下了雄厚的技術基礎,形成了早期的上下遊產業鏈。
還有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涉及無人機領域的高等院校加持,成都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技術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傲勢無人機陣列
據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8 年 6 月《成都無人機產業現狀調研及產業定位思考》統計:成都無人機主要企業約110家,包括軍工企業30餘家,規模40人左右的民營企業100餘家,70人以上的40餘家,形成了從上遊機用電池、發動機、機體和槳葉等硬體生產,到中遊飛控、圖傳、導航、無線遙控系統和測試等軟體服務,再到下遊的銷售與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整體來看,成都無人機產業門類齊全,但整體技術發展水平不足。
從區域聚集看,規模大、研發實力強的軍用無人機企業主要聚集在雙流區和青羊區;民用企業聚集度最高的是武侯區,有製造研發類企業20 餘家,應用服務類企業30餘家;高新區則擁有多家民用無人機龍頭企業,前文提到的四川傲勢科技和縱橫股份都在高新區。
02.現狀:優勢與挑戰
從整體看,成都發展無人機的優勢主要有三個:
1.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超2000萬的城市人口和2019 年17012.65億元的GDP,形成了良好的本地市場基礎;
3.《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成都市通用航空產業綜合實施方案》等政策放大了成都作為首批 26 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之一的政策優勢。
然而,成都錯過消費級無人機早期風口,回過味時,市場已豪強林立。
以大疆為代表,掌握核心技術的頭部企業和第二梯隊的差距正越來越大。目前,大疆產品佔據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估值超過1660億元,在中國2020年獨角獸排行榜上名列第七。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成都能拿出手的龍頭企業縱橫股份,佔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份額為5.4%,只有大疆55.1%的零頭。而且,頭部企業已形成的良好品牌效應,也是難以打破的壁壘。
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
另外,成都現有無人機企業在無人機的關鍵技術,包括飛控系統、地面站系統、有效載荷系統和動力系統等對外依賴程度大。再加上投入相關科研成本較高,失敗風險大,更加劇了依賴,導致產業鏈在中低端同質化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成都在奮起直追,南邊的深圳已遙遙領先。
03.借鑑:「無人機之都」深圳
從全球範圍來看,無人機需求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深圳,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以大疆為代表的深圳企業,在市場和資本的催化下實現了快速發展。從創業至今,大疆共完成來自紅杉資本中國、遠瞻資本、麥星投資、中恆星光、新天域資本投資方的7輪融資,其中最新一輪融資金額高達10億美元,是全球無人機領域裡的最高融資。
這種市場和資本的快速催熟,離不開產業鏈的支持。
深圳是中國手機產業最發達的地區,無人機需要的鋰電池、陀螺儀和GPS模塊等傳感器設備,都有良好產業基礎。另外,深圳玩具產業發達,完整的航模產業鏈,也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生產材料碳纖維。目前,深圳佔據碳纖維市場約70%的份額。
良好的上遊產業基礎,為中遊以大疆為代表的7000多家無人機企業,佔據全球超80%的份額,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表1:深圳市無人機產業規模和市佔率(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
產業的聚集和發展,帶動了下遊的服務需求。深圳在無人機租賃、售後和培訓業務等領域的發展也欣欣向榮。截至2019年底,全國經中國AOPA審定合格,取得過培訓資質的在營無人機駕駛員訓練機構共290家。其中廣東以31家排名全國第一,深圳以17家排名全省第一。
圖表2:2016-2019年深圳市無人機產業產值(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
產業的大聚集,降低了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提升了整條產業鏈的競爭力,創造出其它地區難以追趕的優勢。這和電商產業鏈的江浙滬包郵一樣,都是產業鏈高度集中降低了成本。這種優勢,不是某個城市,單獨的企業,可以改變的。
美國無人機明星企業Airware技術大咖雲集,還得到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谷歌風險投資基金、GV和Kleiner Perkins等頂級投資者豪擲1.18億美元,卻依然倒閉,根本原因是在產業鏈的競爭上回天乏術。
成都的機會又在哪裡?
04.建議:成都還要做什麼
舊的機會已經錯過,新的機會正在產生。雨前顧問認為,成都的無人機產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1.拓展無人機使用邊界。我國的無人機應用範圍已廣泛涉足於航測、消防、物流、安保等領域,不少細分領域適合後來者補缺。成都本土企業四川傲勢科技、縱橫股份等多家無人機企業已在細分市場上取得一定先發優勢。
2.布局物流無人機市場。與人力配送相比,無人機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無人化的特點,配送效率更高。順豐、京東無人機物流配送應用試點,已累計飛行4萬餘架次、1.5萬小時。隨著大型物流無人機在適航、空域、法規等方面的進展,藉助西部物流樞紐的優勢,成都大有可為。目前,京東、順豐等物流龍頭企業,均已在成都布局無人機物流產業鏈。
3.5G加持,給無人機應用領域帶來新機遇。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以5G網絡為核心的無人機網、雲、端、安全及應用的端到端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推動了無人機與無線通信的跨界融合。這背後,隱藏的可能是百億級無人機市場。
4.跨界發展,無人機產業不止無人機。吉利科技集團與四川傲勢科技攜手做飛行汽車,打開了無人機跨界新思路。成都龍泉驛有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結合無人機技術做飛行汽車可能打開一個萬億級市場。雨前顧問認為,從新的思路出發,成都的無人機產業,才有機會從盆地飛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