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令陰影下,大疆的壁壘和危機|大疆|美國_科技|植保無人機|...

2021-01-11 騰訊網

前言

來自美國的禁令,正在成為大疆的隱患

文/鍾微

編輯/葉麗麗

從消費級無人機誕生開始,大疆一騎絕塵,甩開競爭對手,佔領著多數市場份額,坐穩了霸主的位置。

一家中國科技公司成長為全球矚目的品牌,在與國外玩家的競爭中取勝,並形成壟斷地位,大疆是第一個。

但在這個光環之下,大疆的內憂外患正在顯現。

來自美國的禁令,正在成為大疆的隱患。隨著近期大疆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其從美國供應商方面進口產品和技術,將面臨嚴格審查。

同時,兩年前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向大疆發起的337調查,主要圍繞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指控大疆專利侵權的問題。近期終裁結果宣布,大疆沒能逃過一劫。

大疆的內部隱患也讓人十分不安。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增速放緩,大疆產品結構單一,嚴重依賴這一產品,而這一市場的天花板卻不高。

據全天候科技報導,大疆的融資材料顯示,2018—2019年,大疆的收入和淨利潤相比2017年均出現了下滑。

遲遲未能上市的大疆,讓投資者漸漸失去耐心。

自救早已在進行,大疆試圖擴張其他市場,從嘗試植保無人機領域,到跨界無人車行業。內部的改革也快速地推進,反腐運動和裁員,都指向了成本控制。

大疆曾被稱作「無人機領域的蘋果」,它擁有自己的技術壁壘,並藉此橫掃全球市場。

然而,如今它要承受王冠之重。危機之下,它最終將如何發展?

1

禁令與調查,大疆在美國處處受阻

對大疆而言至關重要的美國市場,正在遭遇疾風驟雨。

2020年12月19日,大疆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理由是違反該國外交政策利益。

這意味著,大疆如果需要從美國供應商方面進口、接受美國出口管理條例限制的產品和技術,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證,這個過程將面臨嚴格審查。

美國是大疆不可缺失的市場。Drone Industry Insights曾於2019年10月發布調研數據稱,大疆商業無人機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高達76.8%。

這導致大疆在美國的命運備受關注。大疆公司在發給路透社的郵件聲明中說,「美國的客戶可以繼續正常購買和使用大疆的產品。」但安全只是暫時的,未來大疆無疑將受到實體清單影響。

此前,日經新聞曾聯合研究公司對大疆Mavic Air 2無人機進行拆解,發現一臺大疆無人機有約80%的成品零部件,且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美國。

研究發現,大疆無人機控制電池的IC晶片由德州儀器(TI)製造;放大無線電晶片、消除噪音的IC晶片來自於美國供應商Qorvo;主控晶片來自英特爾;無人機專用CPU來自高通等。

如果禁令生效,大疆可能陷入供應商斷供的危險境地。

圖源大疆官網

這是大疆第一次被列入實體清單,但它對於來自美國政府的調查、指控並不陌生。

首先是美國國家安全問題。2017年8月4日,新聞網站sUAS News曝出了美國陸軍的一份內部備忘錄,其中提到,由於「網絡安全漏洞」問題,要求各部門停用大疆無人機,卸載所有的大疆應用、卸掉電池等。

同時,這份備忘錄顯示,大疆無人機系統產品是當時美國陸軍部使用最廣泛的、非專門設計的商業無人機系統。美國陸軍共有300多件大疆產品在軍中服役。

之後,一位美軍發言人曾通過電子郵件表示:「我們確認已經籤署了相關禁令,不過目前我們還在對此禁令進行審核,因此無法給出進一步評論。」但此事件最後不了了之,並未給大疆造成太大影響。

包括此事件在內,美國政府機構多次聲稱大疆創新產品存在數據和信息漏洞。

2017年,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駐洛杉磯辦公室發布一份備忘錄稱,大疆創新可能將美國關鍵的基礎設施和執法數據提供給中國政府。

2019年5月,CNN援引美國政府機構的一份文件稱,中國無人機存在數據安全問題,文件提到,無人機可能會將敏感信息傳遞迴中國的製造商,而中國政府機構可以訪問或使用這些數據。

同年6月18日,美國參議院商業、科學及交通委員會舉行了一場聽證會,會上提到中國無人機壟斷全球市場,可能給美國帶來風險。

大疆為此新建了一條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的生產線,並推出「政府版」無人機系統。之後,美國內政部對大疆無人機進行一年多測試,發布報告稱,在防止數據洩露方面,當前版本的大疆創新「政府版」無人機系統符合要求。

至此,大疆又逃過一劫。

同一時期,大疆還曾陷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下稱ITC)發起的337調查,而近期終裁結果才公布。

2018年8月30日,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向ITC提交投訴,指控大疆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侵犯了其專利權。據彭博社報導,Autel Robotics希望ITC做出決定,禁止進口由大疆創新生產的多款熱銷無人機產品。

337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按照規定,ITC可以進行調查,並採取制裁措施。

經過兩年的調查,直到2020年8月21日ITC才公布結果。雖然美國專利局(PTO)此前判定Autel Robotics的專利無效,但ITC依然認為大疆專利侵權。

不過,ITC針對大疆的337調查終裁為:發布禁令,但暫緩執行。

這意味著,短期內大疆將不會受到制裁,而禁令正式執行後,其銷售額可能將受到一定影響。

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曾介紹,大疆落入184號專利保護範圍的設計是螺旋槳安裝連接處的一個小突起的結構,其用來避免螺旋槳正反安裝錯誤(業內稱為防呆設計)。

這個設計在大疆2019年推出的後續機型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大疆為了不讓此前的機型下架,退出美國市場,還需找到替代方案。

如今大疆不僅要面對美國實體清單的壓力,還有337調查帶來的禁令的威脅。負面影響還在慢慢發酵,但這一切都給大疆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2

無人機霸主是如何煉成的?

十年之前,大疆還是一個無名之輩。

在中國科技企業普遍很難在美國市場立足的時代,大疆打破了人們的認知,而霸主的煉成也頗具傳奇性。

行業早期,國內外民用小型無人機已經在愛好者、機構中流行,但遠遠還未到普及的程度。

巧合的是,法國公司Parrot推出的GoPro運動攝像機掀起了一陣浪潮,愛好者們將GoPro綁在了帆船的桅杆、自行車的把手等地方。直到他們將搭乘的對象轉向無人機上,這一場景激發了大疆創始人汪滔的想像:GoPro愛好者需要一個不會在無人機上搖搖晃晃的專業雲臺系統。

在此靈感下,大疆在2013年推出的第一代一體式無人機精靈,支持懸掛GoPro,推出後便受到了愛好者的追捧。

第一代精靈的大受好評,也讓Parrot全球業務拓展總監Yannick Levy不斷被問及相關問題,其評價:「從大疆的角度而言,搭乘了GoPro是他們的優勢。」此時Yannick Levy未能想到,僅4個月後,大疆就推出了精靈2 Vision,這款自帶相機鏡頭的一體式無人機,不再搭乘GoPro。

從GoPro上獲得靈感,再推出自帶相機的無人機,僅僅是大疆早期完成的創舉之一。

大疆第一代精靈無人機產品系列,圖源其官網

大疆從推出精靈第一代開始,便被認為開創了非專業無人機市場,它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第一個將其帶入主流的玩家。

做到這一點,大疆靠的是產品創新,本質依靠技術能力,而無人機產品的核心技術不僅包括相機,還有飛控、雲臺、圖像傳輸。這件事並不簡單。

汪滔本身便是技術派,飛控是他的畢業課題,傾注了他學生時期長達數年的研究,也是他的技術所長之處。

在大疆的發展歷程中,對核心技術依次攻破,幫助了其無人機產品更快速地攻佔市場。據中國企業家報導,當時深圳總部在汪滔的帶領下日夜攻關各種技術,2012年,大疆已經擁有開發一款完整無人機需要的所有技術。

無人機公司極飛創始人彭斌曾評價:「我們當時也做航拍無人機,不認為航拍市場有很大潛力……大疆把一個本來沒有的市場用技術的力量開闢出來。」

2014年巴西世界盃決賽上的大疆無人機,圖源其官網

隨著技術的突破,大疆將無人機的成本從數千美元降低到了不足400美元,這降低了消費者的購入門檻。可見,大疆能突出重圍,也離不開價格優勢。

大疆的產品更新速度快,一旦推出新產品,便對老產品進行降價。3D Robotics作為三大無人機公司之一,其宣告結束消費級無人機業務的那一年,便是大疆推出精靈4後,將精靈3大幅降價。價格打不過大疆,也是3D Robotics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此時,汪滔在一場公開見面會上提到:「我們在這個領域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這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不過我們不擔心,因為他們的營業額是我們十分之一。」

運動相機製造商GoPro也曾希望改變無人機市場格局,此後卻被曝出Karma無人機存在較大的炸機及墜落風險,公司被迫召回了所有無人機,直到目前為止也未能撼動大疆的行業地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大疆佔據著國內超過70%的無人機市場份額。而從全球來看,這一數據是80%,在全球無人機企業中排名第一。

雖然外界認為大疆是技術流、而非營銷造勢的玩家,但其在美國市場的成功,也離不開渠道和營銷的擴張,而這件事大疆十年前便開始做了。

早期,主要由汪滔將產品向業餘者推銷,或是在小型貿易展以及數碼器材展上展示。後期大疆幾乎參加了所有重要的渠道,包括科隆Photokina世界影像博覽會、日本國際攝影器材與影像展覽會、德國紐倫堡國際玩具展覽會以及CES國際電子消費展等。等到2014年,大疆新增了包括亞馬遜在內的12個北美地區航空攝影供應商、電商渠道。

這時,大疆已經形成了以官網為基礎,海內、海外主要電商平臺並重的渠道構建。同時,大疆較早地在國際社交平臺上推廣,並藉助影視作品、舉辦賽事引起更多關注。

2013年開始,大疆參與了獨立電影節,並在《摩登家族》《神盾局特工》和《國土安全》等熱門美劇中進行推廣。

2015年,大疆「悟」直播了在洛杉磯舉辦的「Air + Style」單板滑雪比賽,被認為開創了無人機被用於大型現場直播的先河,無人機獨特而精彩的航拍鏡頭,幫助了更多人了解這個無人機品牌。

2015年聖地牙哥動漫節上的大疆無人機,圖源其官網

儘管這些年無人機行業經歷過資本寒冬期,大疆也曾陷入國內外無人機「黑飛」的負面爭議,也曾出現過銷量下滑的危機,但最終依然保住了市場。

在一個新興的領域,與國外強者共舞,極大的競爭壓力下,大疆開闢出了一條路,最終大獲全勝。

可以說,大疆的競爭壁壘是堅硬的,但如今面對著內憂外患,大疆也顯示出脆弱的一面。

3

不再傲慢,尋求突圍

如今,大疆正在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和挑戰,從內而外迎來了轉折的關鍵節點,而這一切至關生死存亡。

無人機讓大疆走到了如今的位置,大疆卻不再希望自己僅僅是一家無人機公司。

大疆無人機的產品結構,除了無人機產品,還有雲臺相機靈眸系列、手持雲臺RONIN系列產品,前者為其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大疆在2015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59.8億元、97.8億元、175.7億元。消費級無人機仍是大疆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據超80%的比重。

而行業增速放緩、無人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又給大疆增添了業績壓力。

這一切也讓投資人焦慮和擔憂。兩年前,近百家投資機構在大疆苛刻的條件下,進行了競價,人們感受到大疆強勢而傲慢的一面。

如今,投資人的態度轉換,漸漸萌生退意。據全天候科技報導,在一些投資人看來,「大疆肯定到了IPO的階段了」。但一直以來,大疆都沒有溝通過關於IPO或者下一輪融資的安排,這讓不少投資人被動而焦慮。投資人的退出需求越來越強烈。

壓力之下,大疆需要擴張業務邊界,講述更多故事,這也是在美國禁令壓力下,為自己找到後路。

大疆參加2015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玩具展覽會,圖源其官網

B端市場是大疆重要的出路。相對於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商用市場的增速更加明顯。2015年,大疆曾進入植保無人機領域。此後幾乎每年發布的植保無人機新品價格,都在進行降價。

2018年,大疆還曾給予總額達1000萬元的補貼,以此攻城略地。截至2020年,大疆已經在此累計投入2億元。

在植保市場,極飛是大疆目前最大的對手。大疆以渠道、價格為優勢,但極飛過去憑藉運營、服務能力也擴大了市場規模。

目前,各自佔據的市場份額情況,尚未有權威的第三方數據披露,但未來雙強之爭還會持續下去,大疆正在面臨競爭對手的挑戰。

圖源大疆官網

大疆在無人機市場十分強勢,就算在植保這一細分領域也不容小覷,但當其進入其他賽道時,形勢便不一樣了。

2020年CES大會上,大疆內部孵化的獨立公司Livox發布了雷射雷達,開始進軍無人車行業。

這一賽道,近年來備受資本認可。據全天候科技報導,一位投資人曾在2018年表示,大疆未來或投30%的研發在無人車上。消費級無人機的成功讓資本產生期待:大疆完全可以利用視覺識別技術造無人車。

但就在大疆正式進軍時,智能汽車行業已經強者林立。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已在長沙正式上線,滴滴、曹操出行也在積極布局,蔚來等新能源車企也在加入賽道。相比之下,大疆的布局速度略顯緩慢。

2019年7月,大疆還曾推出首款教育機器人機甲大師RoboMaster S1。今年3月9日,大疆首次對外推出「大疆教育」品牌,正式發布了RoboMaster EP教育機器人,同時推出配套的課程資源以及教育服務。

不過,做教育的大疆,徵途才剛剛開始。教育機器人還是一個強政策驅動的行業,消費者認知度低,還需長時間普及。謝闐地曾提到,大疆不會過高地估計整體市場的進展。

大疆機甲大師 RoboMaster EP,圖源其官網

在外攻城略地的同時,大疆也開始對內大刀闊斧地改革。

2019年初,大疆在採購領域開展了一場涉及上百人的反腐行動,據其同年1月17日發布的內部公告,大疆處理員工45人,這些員工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

大疆創新還在公開信中提到,2018年公司持續推進管理改革,發現的各類問題中,以職務腐敗最為嚴重。

今年以來,大疆又被曝出有計劃地進行裁員。根據路透社8月17日報導,裁員是從3月份開始,當時汪滔命令即將上任的營銷副總裁陳慕儒,削減三分之二的營銷和銷售人員,從180人削減至60人。

報導稱,其他團隊也進行了類似的裁員,比如,全球視頻製作團隊,這一曾幫助大疆製作各種炫酷視頻、以凸顯大疆在拍攝方面具有吸引力的團隊,從鼎盛時期的四五十人被裁減至3人,韓國的一個6人營銷團隊也被解僱。

之後,謝闐地曾否認這一消息,稱「8月人數和去年12月持平,那個時候2020校招生還沒入職,現在肯定比去年12月人多。」

可以看出,從反腐運動到計劃性地裁員,大疆正在進行內部改革,指向了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優化。

潛在的市場瓶頸、美國禁令的壓力,都需要大疆走出舒適圈,並不斷適應新的生存規則,大疆也正經歷成為巨頭後的煩惱。

最終,它能順利突破自己、衝出重圍嗎?

(本文頭圖來源於大疆官網。)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連線Insight

凡資訊來源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後臺小編聯繫,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註明本公司原創內容,轉載請與我們聯繫哦!

相關焦點

  • 啟遠科技把大疆「黑科技」「藏」到這……
    「聚變」新品發布會上,甘肅啟遠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大疆T30、T10兩款全新的植保無人機「黑科技」,「藏進了」蘭州文創產業園·A9美術館,其中被稱為「數字農業新旗艦」的T30的載荷達到了30公斤、智能程度亦達到新高度,堪稱加量不加價。
  • 大疆地位被威脅?美國Skydio X2和大疆經緯M300,誰更厲害?
    大家都知道,一直一來大疆都處於無人機的霸主地位,在世界範圍內,大疆的無人機可以說是很多牌子都望塵莫及的。但是近日美國首個行業無人機Skydio發布新產品,名為Skydio X2。它的目的是在美國市場爭奪企業級客戶群體。
  • 日媒拆解大疆:關鍵部位使用美國晶片
    大疆(DJI)無人機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無人不知,很多人也擔心它會不會成為美國制裁的下一個對象?(畢竟咱們啥領先,他們就會對這個領域害怕)。而且就算能組裝起來這樣的產品,軟體方面性能一定還是不如大疆。一旦成為美國的目標,大疆的產品採購也會受到影響。
  • 用晶片卡脖子,美國制裁大疆的套路,還是和對付華為的一樣
    攝像系統的核心是CMOS圖像傳感器,這個市場主要由索尼和三星電子掌控,國產主要在低端,而且市場存在感不強。2019年IHS Markit發布的調查數據表明,在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第一名索尼佔據全球50.1%的市場份額,第二名三星電子的份額為20.5%,第三名美國豪威科技佔據的份額為11.5%,第4和第5名分別是美國的安森美半導體和韓國的SK海力士,份額在10%以內。
  • 美國又封殺!大疆回應:照賣不誤!中芯國際也發聲
    大疆回應:照賣不誤!當地時間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共計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絕大多數為中國公司、高校或個人。其中,中國無人機廠商大疆也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對該公司對美進出口進行「管制」。對此,大疆20日回應稱,該公司將「繼續在美國銷售」,美國的客戶可以繼續購買和使用大疆的產品。
  • 組織更新,重新上路,大疆的「第二曲線」在哪裡?
    ,大疆在加拿大市場的銷量不斷上漲,據外媒報導,目前同樣的大疆產品在加拿大的定價比美國平均便宜50美金左右,許多美國消費者更願意從加拿大購買。2014年,在大疆的示範效應下,資本曾大舉湧入無人機行業,催生出不少做消費級無人機的創業公司,但在和大疆正面硬剛了一段時間後紛紛轉型,另謀出路。比如,2016年,在高通支持下,無人機企業零度智控研發出一款晶片高度集成的口袋無人機DOBBY。整機重量僅200克,價格2000元左右,明顯區隔於大疆彼時的主打產品精靈系列。幾乎同一時間,以運動相機起家的GoPro也發布了一款可摺疊的四軸無人機Karma。
  • 大疆開始跨界做手機了?
    inni」的手機並非是做無人機的大疆公司所做,而是深圳市大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實業公司)生成銷售,大疆實業公司成立於2015年,經營範圍包括投資興辦實業、電子產品等。生產無人機的大疆公司全稱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創新科技公司),成立於2006年,致力於為無人機工業、行業用戶以及專業航拍應用提供智能飛控產品和解決方案。
  • 大疆DJI Pocket系列雲臺相機專利維權案再獲新進展
    11月17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民事裁定書(2020粵03民初1668號之二),支持大疆公司所提的行為保全申請事項,裁定北京飛米科技有限公司、九天縱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專利號為ZL201830345094.5、專利名稱為「雲臺相機」的外觀設計專利的行為,立即停止製造
  • 牽手千尋位置,大疆創新推出高精度定位網絡RTK套餐,售價23000元
    今天上午,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和千尋位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發布了MG-1S農業植保無人機的RTK版本。千尋位置是一家基於RTK技術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的企業,它基於雲計算和數據技術,構建位置服務雲平臺。千尋表示他們已在全國設立了1450個站點,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除少部分西部無人區)。
  • 比華為還要橫的企業——大疆創新
    國內手機巨頭企業——華為,就被美國的制裁令所限制,不僅失去了大部分歐美市場,還促使臺積電不再接華為的手機晶片製作單。臺積電固然損失了一大客戶,但在國內手機晶片生產技術還是處於落後階段的這個時期,這對華為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除此之外,華為的5G技術還被某些國家惡意抵制。
  • 「大疆」商標究竟屬於誰?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北京高院)審結了一起深圳市大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實業公司)等與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創新科技公司)之間因「大疆」商標而引發的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
  • 大疆:我就喜歡美國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還不得不拿錢供著我的樣子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大疆的「美國開拓戰」,看看它是怎樣血虐老美的吧。ROUND 1大疆進入美國,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優良的產品迅速佔領市場最後老美也沒找到切實的證據證明大疆威脅信息安全,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美國動機不良,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一回合,大疆完勝!
  • 對話大疆謝闐地:不斷深化技術,市場自然會無限大 | CCF-GAIR 2018
    CCF-GAIR 2018 延續前兩屆的頂尖陣容,提供 1 個主會場和 11 個專場(仿生機器人,機器人行業應用,計算機視覺,智能安全,金融科技,智能駕駛,NLP,AI+,AI晶片,IoT,投資人)的豐富平臺,意欲給三界參會者從產學研多個維度,呈現出更富前瞻性與落地性相結合的會議內容與現場體驗。
  • 全面淘汰千架中國無人機,日本也開始步美國後塵,對大疆出手了
    在美國命令停止使用任何中國的大疆無人機後,再次受到了審查。現在,日本大約有1000架小型無人機,從明年開始將其替換為新的、更安全的機型。雖然日本政府並未明確表示,從安全角度來看,它顯然希望全面採用戒備森嚴的國產飛機,以及淘汰中國製造的無人機,以減少網絡攻擊和情報竊取事件的發生。
  • 無人機中的「波音」,比華為還強硬,大疆的底氣在哪裡?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美國對於中國無人機或會「將用戶信息傳回中國」的這一擔憂應該是針對大疆的,因為美國和加拿大有近8成的無人機是大疆生產的。大疆方面的回應如下:DJI大疆創新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問題,我們技術的安全性已經在全球得到反覆驗證,其中也包括美國政府和美國領先企業的獨立驗證。此消息一出,不少人的注意力都從飽受爭議的華為方面轉向了大疆。有人戲稱,想知道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是哪些,看這次哪些企業被點名就行了。
  • ...大疆337調查背後:中國企業如何應對USITC的"趕盡殺絕";釘釘D3...
    2015年以來,道通智能與大疆的專利權戰場從國內一直殺到歐盟和美國,雙方多次發生專利訴訟摩擦。限於篇幅,本文不再贅述雙方的「交往史」,但仍有必要簡述此次337調查的整個過程。2018年8月30日,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並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 成都為什麼出不了大疆?深圳做對了什麼
    從區域聚集看,規模大、研發實力強的軍用無人機企業主要聚集在雙流區和青羊區;民用企業聚集度最高的是武侯區,有製造研發類企業20 餘家,應用服務類企業30餘家;高新區則擁有多家民用無人機龍頭企業,前文提到的四川傲勢科技和縱橫股份都在高新區。
  • 全球機器人公司50強榜單出爐,大疆和富士康上榜
    答案可能就是:紙飛機和空客A380的距離吧。 不過,中國機器人廠商還是有很厲害的,但做的機器人跟波士頓完全不一樣。 近日,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簡稱RBR)公布了第五屆2016年度RBR50名單(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有三家中國公司躋身其中:來自瀋陽的新松機器人公司,來自深圳的大疆創新公司和富士康科技集團。
  • 「雲臺相機」外觀設計專利引糾紛,大疆公司訴至法院!
    近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就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公司)訴北京飛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飛米公司)、九天縱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九天縱橫公司)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一案中已經查明的專利侵權事實部分作出停止侵權的先行判決,判決飛米公司立即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專利號為ZL201830345094.5、名稱為「雲臺相機」
  • 大疆御Mavic Pro電池/充電器體驗:還能給手機充電-大疆,御,Mavic...
    最近兩年無人機火足全球,市場佔有量最大的屬大疆DJI。大疆產品已經歷多代升級進化,民用級體積越來越小,其中最近發布的御Mavic系列機械結構更是做成可以摺疊放進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