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動物送入太空充當炮灰,最終成就了人類的航天夢

2020-11-04 蚊知


載人航天的偉大成就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的成功是基於大量且可憐的動物太空實驗。

人類發明了火箭技術之後,「將人發射至太空之後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對於當時的人們,尤其是對科學家來說是一件極其吸引人的事情。

但是,基於倫理學上的顧忌,最終選擇動物來代替人類充當「馬前卒」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這些動物會被放置在特定的裝置裡,隨著火箭升入未知的太空,最後墜落在地球地面。

一旦,這些設備回來之後,人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打開艙門,一窺究竟。

不用講就知道,大量的動物因此而死亡,它們包括老鼠、貓、狗、青蛙、金魚、猴子等等。

而即便它們死去,人們對解剖其屍體似乎仍然是一件饒有興趣的事。

原來太空衣是萊卡穿送入太空。

1947年2月20日,美國人將裝有果蠅的膠囊利用火箭發送到距離地表109公裡的高處。

這些果蠅回來之後,都是活著的。

1950年代至60年代,許多猴子(靈長類)被發送至太空。

這些猴子在發射前都被注射鎮靜劑,以免它們在狹小的空間裡因為恐懼而「肆意妄為」。

這些猴子,大約三分之二都沒有存活。

而同時代的航天翹楚蘇聯,也發射了很多動物,只不過他們更熱衷狗這種動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1961年4月份,隨著加加林近乎冒險式的成功之後,很多狗被送入了太空亞軌道。

其中,一隻叫做萊卡的狗,舉世矚目。

但是,可惜的是,萊卡在返程中因為回收艙熱力系統故障而導致機艙過熱,最終在極其痛苦中而死去。

幾乎同一時期的1959年,兩名松鼠猴分別被命名為埃伯和貝克。

它們被綁在一個特製的小罐裡,這個小罐裝在木星火箭的鼻錐上。

微型太空艙內的埃伯(左)和貝克(右)

隨後,它們被發送到距地表480公裡的高空。

最後,埃伯和貝克竟然奇蹟般地在回收後活著。

隨後,關於這次「成功」的事件,在媒體上開始發酵,熱度不斷攀升。

貝克成了明星,而它的同伴卻在回來後的幾天死於一場處理感染的手術過程中。

明星:貝克

整個60年代,動物太空實驗持續不斷,只要你想到某種動物,可能就有人想把它發到太空裡看看什麼效果。

兔子,黑猩猩,貓,黃蜂,甲蟲,青蛙和烏龜...

烏龜?沒錯!

烏龜還是人類最早進行繞月飛行的動物,它是由前蘇聯在1968年發射的。

總之,這些動物都是有記載的實驗對象。

而第一次「長期」飛行任務則是在1969年6月,即第一次登月之前的一個月。

當時登月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是,人類對於長途太空航行的知識還很少。

於是,獼猴被發射到太空中,並繞地飛行了30天。

記載中描述,獼猴在航行中學會了從分配器中餵食食物,可惜在執行任務一周後,

獼猴就變得呆滯,隨後健康狀況惡化,最後回收地面,第二天就死了。

而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中,攜帶了五隻老鼠。

該次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深空宇宙射線對大腦、眼睛、皮膚和其他組織的潛在損傷影響。

簡單來講,就是把它們暴露在射線之下,最後觀察損傷程度。

所以,對於老鼠來講,這純粹是一次「炮灰之旅」。

休斯頓太空中心展出的阿波羅任務艙

這些老鼠在頭皮下種植了微小的輻射探測器,然後在封閉短暫食物自給自足的任務艙裡。

最後,其中一隻老鼠在執行繞月飛行之前就不明原因死了。

而剩下的4隻與三位太空人一起執行了剩下的任務。

17號阿波羅計劃是所有阿波羅任務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這些老鼠,返回地球後,很快就被手術室接走。

沒錯!等待它們的只剩下解剖,即使它們還活著!

結果顯示,深空輻射未對其大腦、視網膜等器官造成明顯損害。

上天的蜘蛛:阿拉貝拉

而到1970年代,魚類和蜘蛛則也加入了實驗動物對象中。

1975年,幾隻烏龜在太空度過了一個創紀錄的90天記錄。

到80年代,第一隻蠑螈在太空留下了足跡。

只不過,這隻蠑螈可不是簡單的乘客,它註定了要承受「傷害」。

科學家在其到達特定高度之後,將其前肢進行截斷,以觀察組織的再生速率。

神奇地是,這隻蠑螈不僅可以使失去的四肢再生,甚至可以修復心臟,大腦,眼睛和脊髓的損傷。

可憐的蠑螈!

到1990年代後期,美國科學家們又陸陸續續地將青蛙、蝸牛、鯉魚、稻魚、牡蠣、蟾蜍、海膽、劍魚、吉普賽蛾卵、竹節蟲卵、滷水蝦、鵪鶉雞和水母送上太空梭。

只不過不明真相的中國人,還以為美國人這是要去太空吃」火鍋「呢!

而在哥倫比亞,航天飛船的清單又包括了蠶花園球體蜘蛛、木蜂、螞蟻和日本鱂魚等。

而堅不可摧的蟑螂的首飛,卻居然推遲到2006年。

2007年,歐洲航天局則選了動物耐寒性能研究,他們將其暴露在宇宙真空中達10天。

結果目標動物居然神奇般地生存了下來。

埃諾斯:第一個繞地球飛行的黑猩猩(1961年)

在21世紀之後,每次航天任務,捎帶生物上太空早已成了例行工作。

不過,像老鼠,壁虎等這些動物是常客。

科學家企圖以其為對象,來研究和了解太空環境對人體的生理影響過程。

比如,肌肉和骨骼在微重力影響下的丟失情況。

以及太空環境對其睡眠規律等的影響。

從小鼠身上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需要比在地面更多地從事鍛鍊活動,否則骨骼和肌肉就會萎縮。

而去年NASA宣布了「2024年重返月球任務」。

可想而知,在不遠的將來,全球圍繞深空載人航天任務會進入一段快速發展期。

而這些關於載人航天的安全保障,卻實際上是來自於早期對這些可憐動物的摧殘結果。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實驗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認知進程。

相關焦點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還是骨質疏鬆的軟體動物呢?還是奇形怪狀的異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
  • 歷史上的今天1960年1月21日人類第一次將動物送入太空
    歷史上的今天1960年1月21日人類第一次將動物送入太空 2013-08-22 15:3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康師傅《太空美食家》為孩子種下「航天夢」
    經過層層篩選,到1998年1月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立,幾千人的初選隊伍,最終只留下12名預備航天員,趙傳東的航天夢終於照進現實。  對飛行、航天的執著,引導了趙傳東的人生發展軌跡,這份執著讓他「靜」能潛心鑽研理論、「動」能出色執行任務。他的個人經歷對於小朋友們而言,就是最好的榜樣——堅定夢想、執著前行。有一位小朋友曾把自己的煩惱寫在信上,投遞給了趙傳東叔叔。
  • 作為一隻流浪狗,它被蘇聯強行送入太空,現在狀況怎麼樣了?
    除了科學家之外,普通人也都對太空充滿了好奇之心。尤其是在人類剛開始掌握了基本的探索太空的能力之時,很多人便常幻想著有一天能進入太空,好好欣賞一下太空中的景象。甚至曾幾何時,美國還就自己人和蘇聯人誰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這樣的問題向蘇聯相關部門發出過「詢問」。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蘇方給出的答案竟然既不是蘇聯人,也不是美國人,而是一隻名叫萊伊卡的來自蘇聯的流浪狗。
  • 63年前,人類將一條狗送入太空,至今還在太空,如今怎樣了?
    在人類的太空探索之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那就是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位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行走的太空人,在他的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第一」。對於人類而言,第一總是能夠被銘記,而第一之後的第二第三,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被記住。
  • 第一個被人類送上太空的動物是什麼?
    現在人類已經能夠乘坐火箭進入太空,甚至還有軌道空間站可以停留。但是,在人類登上太空之前,我們也曾經進行過許多動物實驗。我們不禁要問,第一個被人類送上太空的動物是什麼呢?實際上,早在1947年2月20日,已經有地球上的動物,乘坐火箭前往了太空,而且還成功地返回,為科學家們收集了許多數據。而這種火箭,就是著名的V-2火箭。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從德國得到了大量的V-2火箭技術人員。美國人不僅把這些火箭用作軍事用途,同時開始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從1946年開始,軍方在V-2火箭上發射了一系列生物樣本。
  • 當年,蘇聯將一狗送入太空實驗,62年過去依舊沿著地球軌道流浪
    而成功製造出飛機之後,人類開始想要更多想要探索宇宙之外的事情,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飛天的太空人,而有些地方他們為了能夠保證人身安全並沒有讓太空人飛天,而是讓那些動物飛上天去。當年,蘇聯將一隻狗送入太空實驗,62年過去依舊沿著地球軌道流浪每一件事情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戈壁情 航天夢》——中國航天歌手高謙再次為航天事業放歌
    11月17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辦首屆「森芝藍」慶祝神舟十一號飛船凱旋暨中國航天歌手高謙《戈壁情 航天夢》MTV首發新聞發布會。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便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 離天堂最近的「太空葬」:100人骨灰今晨被送入太空
    據悉這些骨灰來自美國舊金山「極樂太空」公司推出的「太空葬」服務,其中包括有退伍軍人和航天愛好者等100人的骨灰。最終這顆小衛星將在軌道上飛行大約4年,隨後墜落地球大氣層焚毀。而購買這項服務的價格也不菲,據「極樂太空」透露,運送1克骨灰顧客就需付2500美元(約合17214元人民幣)。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這並非我們第一次將人類的骨灰送入太空。
  • 長徵五號B發射,試驗船返回艙著陸,「航天夢」引領人類文明
    正當國外被疫情纏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中國人開始了仰望星空的姿勢,尋求中國人的航天夢。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一次的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測試了很多的關鍵項目,為下一步建造長期空間站和送太空人上月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前蘇聯曾將3歲流浪狗送入太空,為什麼63年後它還在太空流浪?
    人類有機會太空漫步,有機會登月,除了成熟的技術之外,更多的是進行無數次嘗試。二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開始進入了長達數年的冷戰,不管是在經濟科技上,還是在軍事國力上,都展開了極為狂熱的對抗,有一個詞叫「軍備競賽」就是出自那個年代。而在相互競爭,相互前進時,一個新的大膽想法出現,兩國開始不再僅僅局限於地球內部資源競爭,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太空銀河。
  • 動物太空人機密檔案:為人類太空夢而犧牲
    進入太空的動物,命運大多是「被研究」。而此次中國蝴蝶的主要使命,則是對中國青少年進行航天科普教育。它們將用自己短暫卻絢爛的生命旅程,向孩子們揭示生命的美麗,以及宇宙的神奇。  在人類短暫的航天史上,各種各樣的動物被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送出地球,進入宇宙,這也讓浩瀚的宇宙因此不再寂寞。
  • 在繁星間翱翔:今天凌晨 100 個人的骨灰被送入太空
    就在今天凌晨,北京時間2018年12月4日02:31,一枚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將埃博林和其他大約100人的骨灰送入太空。這些人的骨灰都被放置在一顆由美國私營太空企業「極樂太空」公司(Elysium Space)研製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內。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十號,每一部神舟飛船都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航天夢,下面為大家介紹神州系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這些年,習總書記這樣談「航天夢」
    習近平:你們已經在太空工作生活了半個多月,海鵬同志是第三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陳冬同志是第一次進入太空,全國人民都很關心你們。你們的身體狀況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工作進展得順利嗎?景海鵬:感謝總書記關懷!我們的身體很好,各項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我們還能在太空同步收看新聞聯播,圖像很流暢、很清晰。
  • SpaceX準備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但是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卻出乎人們的意料。本周三,該公司計劃將兩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送入太空,希望創造歷史。這是九年來首次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將與觀眾一起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見證發射,儘管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停飛數月,發射仍獲批。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秘,一直在源源不斷地進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空。一望無垠的天際,到底是什麼樣子,夜晚仰望星空,那些一眨一眨的東西,究竟有什麼樣的面孔?人類是渺小的,要想見識宇宙的神秘,必須主動邁出一步。上世紀五十年代,人類在做足了準備之後,終於向地球之外探索了,這是裡程碑的一步。
  • 宇宙上可憐的動物,如今在太空流浪,再也返回不了地球
    早在人類登上太空之前,已經有地球生命進入到了太空,流浪狗萊卡就是這樣一隻登上過太空的地球生命。為了實現載人航天,各國在將人類送往太空之前,會先將動物作為「人類的替代品」,測試人類登上天空的安全性,以及登上太空後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 美國將2478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從古時開始人類就嚮往遙遠宇宙,古人也是提出了蓋天說、渾天說,直到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的觀念出發,認為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隨著科技發展,人類不僅窺探到了宇宙一角,更是踏入了外太空,加加林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但是在加加林進入太空之前
  • 把骨灰送入太空!SpaceX開啟「太空葬」服務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6月24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152人的骨灰送入地球軌道。這是美國國防部「太空測試項目2」(STP-2)任務中包含的若干載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