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的偉大成就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的成功是基於大量且可憐的動物太空實驗。
在人類發明了火箭技術之後,「將人發射至太空之後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對於當時的人們,尤其是對科學家來說是一件極其吸引人的事情。
但是,基於倫理學上的顧忌,最終選擇動物來代替人類充當「馬前卒」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這些動物會被放置在特定的裝置裡,隨著火箭升入未知的太空,最後墜落在地球地面。
一旦,這些設備回來之後,人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打開艙門,一窺究竟。
不用講就知道,大量的動物因此而死亡,它們包括老鼠、貓、狗、青蛙、金魚、猴子等等。
而即便它們死去,人們對解剖其屍體似乎仍然是一件饒有興趣的事。
原來太空衣是萊卡穿送入太空。
1947年2月20日,美國人將裝有果蠅的膠囊利用火箭發送到距離地表109公裡的高處。
這些果蠅回來之後,都是活著的。
1950年代至60年代,許多猴子(靈長類)被發送至太空。
這些猴子在發射前都被注射鎮靜劑,以免它們在狹小的空間裡因為恐懼而「肆意妄為」。
這些猴子,大約三分之二都沒有存活。
而同時代的航天翹楚蘇聯,也發射了很多動物,只不過他們更熱衷狗這種動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1961年4月份,隨著加加林近乎冒險式的成功之後,很多狗被送入了太空亞軌道。
其中,一隻叫做萊卡的狗,舉世矚目。
但是,可惜的是,萊卡在返程中因為回收艙熱力系統故障而導致機艙過熱,最終在極其痛苦中而死去。
幾乎同一時期的1959年,兩名松鼠猴分別被命名為埃伯和貝克。
它們被綁在一個特製的小罐裡,這個小罐裝在木星火箭的鼻錐上。
微型太空艙內的埃伯(左)和貝克(右)
隨後,它們被發送到距地表480公裡的高空。
最後,埃伯和貝克竟然奇蹟般地在回收後活著。
隨後,關於這次「成功」的事件,在媒體上開始發酵,熱度不斷攀升。
貝克成了明星,而它的同伴卻在回來後的幾天死於一場處理感染的手術過程中。
明星:貝克
整個60年代,動物太空實驗持續不斷,只要你想到某種動物,可能就有人想把它發到太空裡看看什麼效果。
兔子,黑猩猩,貓,黃蜂,甲蟲,青蛙和烏龜...
烏龜?沒錯!
烏龜還是人類最早進行繞月飛行的動物,它是由前蘇聯在1968年發射的。
總之,這些動物都是有記載的實驗對象。
而第一次「長期」飛行任務則是在1969年6月,即第一次登月之前的一個月。
當時登月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是,人類對於長途太空航行的知識還很少。
於是,獼猴被發射到太空中,並繞地飛行了30天。
記載中描述,獼猴在航行中學會了從分配器中餵食食物,可惜在執行任務一周後,
獼猴就變得呆滯,隨後健康狀況惡化,最後回收地面,第二天就死了。
而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中,攜帶了五隻老鼠。
該次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深空宇宙射線對大腦、眼睛、皮膚和其他組織的潛在損傷影響。
簡單來講,就是把它們暴露在射線之下,最後觀察損傷程度。
所以,對於老鼠來講,這純粹是一次「炮灰之旅」。
休斯頓太空中心展出的阿波羅任務艙
這些老鼠在頭皮下種植了微小的輻射探測器,然後在封閉短暫食物自給自足的任務艙裡。
最後,其中一隻老鼠在執行繞月飛行之前就不明原因死了。
而剩下的4隻與三位太空人一起執行了剩下的任務。
17號阿波羅計劃是所有阿波羅任務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這些老鼠,返回地球後,很快就被手術室接走。
沒錯!等待它們的只剩下解剖,即使它們還活著!
結果顯示,深空輻射未對其大腦、視網膜等器官造成明顯損害。
上天的蜘蛛:阿拉貝拉
而到1970年代,魚類和蜘蛛則也加入了實驗動物對象中。
1975年,幾隻烏龜在太空度過了一個創紀錄的90天記錄。
到80年代,第一隻蠑螈在太空留下了足跡。
只不過,這隻蠑螈可不是簡單的乘客,它註定了要承受「傷害」。
科學家在其到達特定高度之後,將其前肢進行截斷,以觀察組織的再生速率。
神奇地是,這隻蠑螈不僅可以使失去的四肢再生,甚至可以修復心臟,大腦,眼睛和脊髓的損傷。
可憐的蠑螈!
到1990年代後期,美國科學家們又陸陸續續地將青蛙、蝸牛、鯉魚、稻魚、牡蠣、蟾蜍、海膽、劍魚、吉普賽蛾卵、竹節蟲卵、滷水蝦、鵪鶉雞和水母送上太空梭。
只不過不明真相的中國人,還以為美國人這是要去太空吃」火鍋「呢!
而在哥倫比亞,航天飛船的清單又包括了蠶花園球體蜘蛛、木蜂、螞蟻和日本鱂魚等。
而堅不可摧的蟑螂的首飛,卻居然推遲到2006年。
2007年,歐洲航天局則選了動物耐寒性能研究,他們將其暴露在宇宙真空中達10天。
結果目標動物居然神奇般地生存了下來。
埃諾斯:第一個繞地球飛行的黑猩猩(1961年)
在21世紀之後,每次航天任務,捎帶生物上太空早已成了例行工作。
不過,像老鼠,壁虎等這些動物是常客。
科學家企圖以其為對象,來研究和了解太空環境對人體的生理影響過程。
比如,肌肉和骨骼在微重力影響下的丟失情況。
以及太空環境對其睡眠規律等的影響。
從小鼠身上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需要比在地面更多地從事鍛鍊活動,否則骨骼和肌肉就會萎縮。
而去年NASA宣布了「2024年重返月球任務」。
可想而知,在不遠的將來,全球圍繞深空載人航天任務會進入一段快速發展期。
而這些關於載人航天的安全保障,卻實際上是來自於早期對這些可憐動物的摧殘結果。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實驗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認知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