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從古時開始人類就嚮往遙遠宇宙,古人也是提出了蓋天說、渾天說,直到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的觀念出發,認為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不僅窺探到了宇宙一角,更是踏入了外太空,加加林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但是在加加林進入太空之前,說了一句非常不體面的話:我是進入太空的第一個人,還是最後一條狗?
由於人類對外太空了解的非常少,為了測定太空壓力、速度、熱度以及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在正式載人之前,都是先將動物送入太空,一隻名為「萊卡」的狗成為了蘇聯載人航天的先驅者。
萊卡,是1957年11月3日進入外太空,此時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剛剛發射,在預定的計劃當中,萊卡將在太空飛行一周,然後享用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但是萊卡剛剛上天沒幾個小時,隔熱服就出現了問題,它最終成為了「熱狗」。
美國也將一隻名為「漢姆」的大猩猩送上太空,但進入亞軌道之後,太空艙就出現了問題,太空艙和「漢姆」從外太空墜落到大西洋,這次太空之旅給漢姆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它的壽命大大銳減,25歲就離世了。
為了測試各種不同的生物對太空的適應力,蘇聯和美國將老鼠、蟑螂、水熊蟲還有植物種子送入太空,植物種子在返回地球之後,成功培育了出來,但僅僅活了一個星期就枯萎了,水熊蟲在太空當中存活了三個月之久。
而當中繁殖最快,最出人意料的還是水母,水母是一種低等海洋無脊椎浮遊生物,水母的起源雖然未定,但是水母至少可以追溯到6.5億年前,比起恐龍生活的年代還早,水母的壽命很短,有的只有幾個星期,但燈塔水母是一種例外,它能夠「返老還童」。
水母的適應能力極強,無論是熱帶水域、溫帶水域、淺水、深海區又或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蹤影,上世紀90年代,美國為了研究生物在太空的繁殖情況,將2478隻水母送上了太空。
這群水母以極快的速度繁殖到了60000隻,當它們返回地球之後,科學家立刻進行了研究,但他們意識到情況好像不太對勁,水母的身體成98%左右都是水,它沒有腦子或者器官,它是靠著八個感棍和平衡胞、小眼、兩個感覺窩來行動的。
但是在太空失重環境下誕生的水母,喪失了這種身體感覺能力,不分方向,四處亂撞,變成了「傻子」。這讓科學家有些成難以預料,太空中的環境確實改變了生物機能,有些生物產生的極強的繁衍能力,而有些卻難以適應。
科學家推測,這恐怕個地球的磁場有關係,生物已經習慣了地球的磁場,在進化當中也是根據環境而改變,當時太空對它們來說是陌生的,身體無法承受這種變化,也就有可能產生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