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2478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2020-09-15 二師兄講歷史

《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從古時開始人類就嚮往遙遠宇宙,古人也是提出了蓋天說、渾天說,直到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的觀念出發,認為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不僅窺探到了宇宙一角,更是踏入了外太空,加加林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但是在加加林進入太空之前,說了一句非常不體面的話:我是進入太空的第一個人,還是最後一條狗?

由於人類對外太空了解的非常少,為了測定太空壓力、速度、熱度以及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在正式載人之前,都是先將動物送入太空,一隻名為「萊卡」的狗成為了蘇聯載人航天的先驅者。

萊卡,是1957年11月3日進入外太空,此時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剛剛發射,在預定的計劃當中,萊卡將在太空飛行一周,然後享用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但是萊卡剛剛上天沒幾個小時,隔熱服就出現了問題,它最終成為了「熱狗」。

美國也將一隻名為「漢姆」的大猩猩送上太空,但進入亞軌道之後,太空艙就出現了問題,太空艙和「漢姆」從外太空墜落到大西洋,這次太空之旅給漢姆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它的壽命大大銳減,25歲就離世了。

為了測試各種不同的生物對太空的適應力,蘇聯和美國將老鼠、蟑螂、水熊蟲還有植物種子送入太空,植物種子在返回地球之後,成功培育了出來,但僅僅活了一個星期就枯萎了,水熊蟲在太空當中存活了三個月之久。

而當中繁殖最快,最出人意料的還是水母,水母是一種低等海洋無脊椎浮遊生物,水母的起源雖然未定,但是水母至少可以追溯到6.5億年前,比起恐龍生活的年代還早,水母的壽命很短,有的只有幾個星期,但燈塔水母是一種例外,它能夠「返老還童」。

水母的適應能力極強,無論是熱帶水域、溫帶水域、淺水、深海區又或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蹤影,上世紀90年代,美國為了研究生物在太空的繁殖情況,將2478隻水母送上了太空。

這群水母以極快的速度繁殖到了60000隻,當它們返回地球之後,科學家立刻進行了研究,但他們意識到情況好像不太對勁,水母的身體成98%左右都是水,它沒有腦子或者器官,它是靠著八個感棍和平衡胞、小眼、兩個感覺窩來行動的。

但是在太空失重環境下誕生的水母,喪失了這種身體感覺能力,不分方向,四處亂撞,變成了「傻子」。這讓科學家有些成難以預料,太空中的環境確實改變了生物機能,有些生物產生的極強的繁衍能力,而有些卻難以適應。

科學家推測,這恐怕個地球的磁場有關係,生物已經習慣了地球的磁場,在進化當中也是根據環境而改變,當時太空對它們來說是陌生的,身體無法承受這種變化,也就有可能產生變異。

相關焦點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太對勁
    不過,隨著科學的日益發達,古人「嫦娥奔月」的夢想也實現了,不但如此,美國科學家甚至還要探究生命在宇宙中的繁衍情況。幾十年來,蘇聯與美國不斷將太空「發射」動物,無論是猴子、狗,還是老鼠、貓、魚,都曾是太空的最早一批遊客。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竟破天荒地將2478隻水母送上了太空,因為他們這一次要研究的,是水母在微重力作用下的繁殖能力。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太對勁!
    幾十年來,蘇聯與美國不斷將太空「發射」動物,無論是猴子、狗,還是老鼠、貓、魚,都曾是太空的最早一批遊客。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竟破天荒地將2478隻水母送上了太空,因為他們這一次要研究的,是水母在微重力作用下的繁殖能力。
  • 美國把2478隻水母送入太空,迅速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異常
    然而我們都知道,上太空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在正式載人之前,美國和蘇聯都選擇了讓動物們先上太空,比如蘇聯載過2隻狗和50隻老鼠上太空,並且均成功返回,但其中一隻狗,在繞地球飛行第4圈時,就開始嚴重嘔吐,所以當年第一次載人飛行,只繞地球1圈就返回。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專家發覺不大對勁
    上世紀90年代,為了檢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能在太空中正常繁衍,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了太空。水母隸屬於腔腸動物門,是一種生活在海裡的無脊椎浮遊動物,它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甚至比恐龍還要早,到現在至少已經有6.5億年的歷史了。水母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它雌雄異體生物,生殖腺就在胃囊附近。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殖6萬隻後,專家發覺不大對勁
    為了檢測活體生物是否能夠在太空中存活下來,1957年11月3日,蘇聯科學家將一隻叫做「萊卡」的小狗送上來太空,他們對萊卡進行過系統的訓練,在飛向太空之前,還特意為萊卡量身定做了太空衣。上世紀90年代,為了檢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能在太空中正常繁衍,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了太空。
  •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這次實驗中使用到的兩隻猴子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科學家想要通過猴子在經歷過太空飛行後出現的身體機能變化,來推測研究人類如果登上太空是否會有身體損傷。 除了猴子之外,美國和蘇聯的科學家們還嘗試過將狗、貓、老鼠等等不同的動物都送往太空做客。
  • 1990年美國把動物送上太空,其中還有2487隻水母,結果如何了
    在1990年,當時的美國不顧反對,將2487隻水母帶上了太空。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水母在太空繁衍至六萬多隻。如今這些水母如何了呢?第一次這麼做的國家是蘇聯,他們這麼做的初衷是為了保護人類,由於技術的不成熟,他們只能通過動物來完成實驗。後來美國也有將猴子送上太空。蘇聯送到太空的狗消失了,而美國送出去的猴子卻有平安歸來。有了前面的成功,美國便大膽的將2487隻水母也送上了太空。
  • 1961年,美國將一黑猩猩送上太空,回到地球不久後,才發現不對勁
    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在這一階段內,進入太空就成為了一個並不遙遠的夢想。其實,早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就曾有動物代替人類進入過太空,1961年時,美國曾將一隻黑猩猩送到了太空當中,而當它回到地面之後,美國人才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那麼,在這隻黑猩猩的身上,究竟發生過怎樣傳奇的故事呢?
  • 美麗山東|濟南水庫發現千隻桃花水母 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美麗山東|濟南水庫發現千隻桃花水母 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種曾到過太空的動物,哪些活著回來了?
    因為果蠅14天就可繁殖一代,只有4對染色體,部分基因跟人類的基因驚人地相似,便於研究,所以它們至今依然是進入太空的常客。2、實驗鼠經常被用於各種科學實驗的實驗鼠也是太空「旅行」的常客。在實驗鼠的幫助下,科學家們發現,較為深入的太空探索很可能對肝臟有輕微損傷。
  • 竟有水母可以一直不死?科學家發現水母的5個事實
    趣味探索訊 隨著海灘季節的到來,水母蜇人報告很可能會再次增多。去年,墨西哥錫那羅亞州多處海灘因數百次水母蜇人報告而不得不關閉,水母被我們看成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物種。但事實上水母是一種沒有大腦,沒有心臟或眼睛,沒有骨頭的柔軟「果凍」,但是它卻已經存在了5億年,比恐龍歷史還悠久,被科學界認為是數百萬年前的恐龍,不過這並未阻止科學家對它的深入研究。截止到今天有成千上萬隻水母被送上太空進行科學實驗,科家發現,水母竟有5個令人著迷的事實,其中有種水母竟可以一直不死。
  • 6個瘋狂動物實驗案例,面對獲得的成就,我們應該自豪還是愧疚?
    當大家正積極討論猴子該何去何從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實驗的動物不只有猴子,它只是冰山一角。 在美國,每年估計有2600萬隻動物用於科學和商業測試。這些動物被用來開發藥物,確定藥品安全性,又或者檢查若人類使用後會產生哪些影響。
  • 這隻出現在太空的水母,僅觸手就長26萬光年
    北極霞水母又稱獅鬃水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其傘柄的直徑達2米以上,而它們的觸手則在35米以上,如果將北極霞水母的觸手全部展開 但這僅僅是地球上的最大水母罷了,那麼,位於太空的水母會有多驚人呢?你可能沒聽說過,此前,科學家就在太空發現了巨型的「水母」,僅僅是它的觸手,就長達26萬光年。
  • 62年前一隻黑猩猩被送上太空,重返地球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以此來觀察太空和動物的情況。,隨後進行觀察,這也是第一次用大猩猩來進行實體載物飛行,科學家們發現有一隻名叫哈姆的3歲大猩猩在進行太空培訓的時候表現非常好,因此在3月份的時候這隻大猩猩就搭乘了「水星」二號飛船上了太空。
  • 冥河水母,猶如地獄裡的生物,過去100年間只被發現115次!
    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什麼懸崖峭壁之類,而是深不見底又廣袤、深邃的深海(聽說很多人都有深海恐懼症)。雖然人類已將目光瞄向了太空,登上過月球也看過火星,但是依然到不了深海海底。由於難以進入,深海一直在人類面前隱藏著很多秘密。同時科學家發現,深海的生物除了長得千奇百怪外,體型普遍巨大。
  • 馬斯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美國不需要太空梭了?
    劃重點: 1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謝幕,美國失去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載人龍飛船讓美國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SpaceX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那隻發光的水母
    水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大多數水母具有漂亮的外形和優雅的泳姿,極具觀賞性,然而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水母那誘人的螢光。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因為研究水母發光原理的日本學者下村修和美國學者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裡面有多少因緣際會,又有多少唏噓感嘆!
  •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自人類開啟航天的新紀元後,航天領域的發展再也沒有停止過了,各種探測器、望遠鏡的湧現,使人類對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曾經有一位名叫萊卡的流浪狗,做過送入太空的實驗,可能由於太空的環境較為惡劣,萊卡尚未回到地球,就因心理作用而死亡。
  • 帶只水母回家養
    「水母能聽到我們說話嗎?」「水母吃不吃螞蟻?」動物世界欄目暑假親近之旅第二站:水母課堂昨日在海底世界開講!這是繼4位幸運小讀者潛入「海底」與鯊魚、海龜親密接觸後,本欄目提供的又一次免費體驗。主講專家、水族館技術主管鄧月華帶著海月水母剛走進教室,幸運小讀者就圍著他七嘴八舌地問了起來。  海月水母有毒嗎  「像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