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太對勁!

2021-01-17 騰訊網

宇宙的奧秘是無窮的,自古人抬頭望月開始,便對天上的星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古人卻沒有先進的科技,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天文學家雖然抓住了星體的運動規律,但卻一直無法觸及星空,只能遙遙遠望,望月興嘆。不過,隨著科學的日益發達,古人「嫦娥奔月」的夢想也實現了,不但如此,美國科學家甚至還要探究生命在宇宙中的繁衍情況。

1959年5月28日,美國將兩隻猴子(獼猴Able和鼠猴Miss Baker)放入朱彼得號火箭,並成功發射至太空。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兩隻經歷過太空之旅的猴子安然無恙地返回地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讚揚。但是Able卻在4天後,死於心臟異常跳動,而Miss Baker在飛行結束後,則一直活到了1984年,享年27歲。

實際上,人類之所以要將生命送入太空,只是為了要研究太空微重力和輻射對生命的影響罷了。幾十年來,蘇聯與美國不斷將太空「發射」動物,無論是猴子、狗,還是老鼠、貓、魚,都曾是太空的最早一批遊客。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竟破天荒地將2478隻水母送上了太空,因為他們這一次要研究的,是水母在微重力作用下的繁殖能力。

水母是一種無脊椎浮遊動物,出現時間可以追溯到6.5億年前,遠遠早過恐龍。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之一,水母能存活到現在,自然有一套獨特的繁殖方式。水母為雌雄異體,生殖腺在近胃囊處,在體內完成受精之後,受精卵會在父母體內逐漸發育成幼蟲,直至離開母體。然後,離開母體的水母幼蟲會在水中變成水螅體,進而再分裂出多個碟狀幼體,而由碟狀幼體發育成熟的,才是水母。

總而言之,水母的繁殖過程很簡單,只要有充足的水環境,它們便可以進行增殖。於是,美國科學家將2478隻裝進了一個裝滿水的袋子裡,用「哥倫比亞」號飛船將它們送進了太空。在為期半個月的繞地飛行中,袋子中的水母不斷繁殖,它們的數量也由最初的2478隻,增長到了6萬多隻,大大超過了在地球的繁殖速度,這個時候的科學家,已經做好了利用同樣方法促進水母繁殖的打算。

然而,當這些水母回到地球之後,科學家在對它們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卻發現有點不對勁,6萬多隻水母無一例外,全都變成了「傻子」。不過,水母是沒有大腦的,它們只能通過神經系統與表皮的原始視覺器官相連,從而感知、辨別方向。換句話來說,在失重環境中繁育出來的新生水母,全部都喪失了感覺器官,以後的它們無法再依靠重力辨別方向。

關於「方向感」一說,植物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眾所周知,植物是背向重力、向上生長的。可是在太空中培育出來的植物,生長方向卻沒有任何規律可言,不但橫七豎八地亂長一通,而且發育時間也比在地球上要長出很多。不過,任何實驗都是在為人類日後進軍太空做鋪墊,只有掌握了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不是麼?

相關焦點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太對勁
    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兩隻經歷過太空之旅的猴子安然無恙地返回地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讚揚。但是Able卻在4天後,死於心臟異常跳動,而Miss Baker在飛行結束後,則一直活到了1984年,享年27歲。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殖到6萬隻後,專家發覺不大對勁
    為了檢測活體生物是否能夠在太空中存活下來,1957年11月3日,蘇聯科學家將一隻叫做「萊卡」的小狗送上來太空,他們對萊卡進行過系統的訓練,在飛向太空之前,還特意為萊卡量身定做了太空衣。上世紀90年代,為了檢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能在太空中正常繁衍,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了太空。水母隸屬於腔腸動物門,是一種生活在海裡的無脊椎浮遊動物,它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甚至比恐龍還要早,到現在至少已經有6.5億年的歷史了。水母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它雌雄異體生物,生殖腺就在胃囊附近。
  • 美國將2478隻水母送入太空,繁殖到6萬隻,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由於人類對外太空了解的非常少,為了測定太空壓力、速度、熱度以及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在正式載人之前,都是先將動物送入太空,一隻名為「萊卡」的狗成為了蘇聯載人航天的先驅者。美國也將一隻名為「漢姆」的大猩猩送上太空,但進入亞軌道之後,太空艙就出現了問題,太空艙和「漢姆」從外太空墜落到大西洋,這次太空之旅給漢姆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它的壽命大大銳減,25歲就離世了。
  • 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殖6萬隻後,專家發覺不大對勁
    為了檢測活體生物是否能夠在太空中存活下來,1957年11月3日,蘇聯科學家將一隻叫做「萊卡」的小狗送上來太空,他們對萊卡進行過系統的訓練,在飛向太空之前,還特意為萊卡量身定做了太空衣。上世紀90年代,為了檢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能在太空中正常繁衍,美國將2487隻水母送上了太空。
  •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這次實驗中使用到的兩隻猴子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科學家想要通過猴子在經歷過太空飛行後出現的身體機能變化,來推測研究人類如果登上太空是否會有身體損傷。 除了猴子之外,美國和蘇聯的科學家們還嘗試過將狗、貓、老鼠等等不同的動物都送往太空做客。
  • 美國把2478隻水母送入太空,迅速繁殖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異常
    然而我們都知道,上太空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在正式載人之前,美國和蘇聯都選擇了讓動物們先上太空,比如蘇聯載過2隻狗和50隻老鼠上太空,並且均成功返回,但其中一隻狗,在繞地球飛行第4圈時,就開始嚴重嘔吐,所以當年第一次載人飛行,只繞地球1圈就返回。
  • 1990年美國把動物送上太空,其中還有2487隻水母,結果如何了
    在1990年,當時的美國不顧反對,將2487隻水母帶上了太空。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水母在太空繁衍至六萬多隻。如今這些水母如何了呢?第一次這麼做的國家是蘇聯,他們這麼做的初衷是為了保護人類,由於技術的不成熟,他們只能通過動物來完成實驗。後來美國也有將猴子送上太空。蘇聯送到太空的狗消失了,而美國送出去的猴子卻有平安歸來。有了前面的成功,美國便大膽的將2487隻水母也送上了太空。
  • 1961年,美國將一黑猩猩送上太空,回到地球不久後,才發現不對勁
    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在這一階段內,進入太空就成為了一個並不遙遠的夢想。其實,早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就曾有動物代替人類進入過太空,1961年時,美國曾將一隻黑猩猩送到了太空當中,而當它回到地面之後,美國人才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那麼,在這隻黑猩猩的身上,究竟發生過怎樣傳奇的故事呢?
  • 10種曾到過太空的動物,哪些活著回來了?
    科學家們為了研究太空環境對有機體的影響,把許多動物送上了太空,其中包括烏龜、水母和蟑螂等等。1、果蠅果蠅是一種昆蟲,是最早被送上太空的動物之一。果蠅上太空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47年。科學家們用V-2火箭把果蠅送到太空,以探索太空的輻射環境對有機體的影響。
  • 竟有水母可以一直不死?科學家發現水母的5個事實
    趣味探索訊 隨著海灘季節的到來,水母蜇人報告很可能會再次增多。去年,墨西哥錫那羅亞州多處海灘因數百次水母蜇人報告而不得不關閉,水母被我們看成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物種。但事實上水母是一種沒有大腦,沒有心臟或眼睛,沒有骨頭的柔軟「果凍」,但是它卻已經存在了5億年,比恐龍歷史還悠久,被科學界認為是數百萬年前的恐龍,不過這並未阻止科學家對它的深入研究。截止到今天有成千上萬隻水母被送上太空進行科學實驗,科家發現,水母竟有5個令人著迷的事實,其中有種水母竟可以一直不死。
  • 美麗山東|濟南水庫發現千隻桃花水母 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美麗山東|濟南水庫發現千隻桃花水母 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2年前一隻黑猩猩被送上太空,重返地球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這樣就能夠弄清楚人類在太空會到什麼問題,以及發生問題之後應該怎麼解決問題。所以先用動物來代替人類上太空是一種最好的方法。,隨後進行觀察,這也是第一次用大猩猩來進行實體載物飛行,科學家們發現有一隻名叫哈姆的3歲大猩猩在進行太空培訓的時候表現非常好,因此在3月份的時候這隻大猩猩就搭乘了「水星」二號飛船上了太空。
  •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
    一隻創造太空奇蹟的黑猩猩,順利重返地球,科學家卻發現不對勁!自人類開啟航天的新紀元後,航天領域的發展再也沒有停止過了,各種探測器、望遠鏡的湧現,使人類對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曾經有一位名叫萊卡的流浪狗,做過送入太空的實驗,可能由於太空的環境較為惡劣,萊卡尚未回到地球,就因心理作用而死亡。
  • 這隻出現在太空的水母,僅觸手就長26萬光年
    北極霞水母又稱獅鬃水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其傘柄的直徑達2米以上,而它們的觸手則在35米以上,如果將北極霞水母的觸手全部展開 但這僅僅是地球上的最大水母罷了,那麼,位於太空的水母會有多驚人呢?你可能沒聽說過,此前,科學家就在太空發現了巨型的「水母」,僅僅是它的觸手,就長達26萬光年。
  • 冥河水母,猶如地獄裡的生物,過去100年間只被發現115次!
    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什麼懸崖峭壁之類,而是深不見底又廣袤、深邃的深海(聽說很多人都有深海恐懼症)。雖然人類已將目光瞄向了太空,登上過月球也看過火星,但是依然到不了深海海底。由於難以進入,深海一直在人類面前隱藏著很多秘密。同時科學家發現,深海的生物除了長得千奇百怪外,體型普遍巨大。
  • 那隻發光的水母
    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當時任職於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BL)、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任職於哥倫比亞大學、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任職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下村修首次從Aequorea victoria中分離出GFP。他發現該蛋白在紫外線下會發出明亮的綠光。 馬丁·查爾菲證明了GFP作為多種生物學現象的發光遺傳標記的價值。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被外星人綁架的美國夫婦,後來怎麼樣了?科學家發現不太對勁!
    科學家也從未放棄過尋找外星人,自有機會進入太空後,到達多個星球,卻也沒有發現外星人的痕跡,它成為一大未解之謎,幾乎在任何地方都有關於外星人的傳聞。從1947年的美國飛碟墜毀事件到1948年的蘇聯飛行火球事件,外星人的話題只增不減,截至至今都沒有下定論。有人認為是虛張聲勢,一切都是謠言,為了蹭熱度罷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 SpaceX 火箭迎來神秘乘客,3.6 萬蠕蟲將登上空間站
    或許你會好奇美國宇航局為何想要將蠕蟲送入軌道,事實上蠕蟲與人類的相似之處遠超過你的想像。它們在太空中的變化和反應能夠幫助科學家找到方法,保證人類在前往火星或者更深宇宙的長途旅行中保持身體健康。太空飛行能夠給人類帶來許多危害,最常見的危害之一就是肌肉退化。事實上,在宇宙中生活半年或者半年以上的太空人能夠失去多達40%的肌肉質量。
  • 馬斯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美國不需要太空梭了?
    劃重點: 1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謝幕,美國失去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載人龍飛船讓美國擺脫對俄羅斯聯盟號的依賴。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SpaceX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