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或無」現象;
2、不衰減傳播;
3、脈衝式發放。
絕對不應期:相當於峰電位時期,此時鈉通道全部處於失活狀態,無論給予多大的刺激,細胞膜都不會再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興奮性為零。
相對不應期:失活的鈉通道或鈣通道開始復活,但復活的通道數量較少,此時刺激強度>閾強度,細胞膜可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興奮性較低。
超常期:鈉通道或鈣通道已基本復活,而膜電位尚未完全回到靜息電位,距離閾電位水平較近,此時給予閾下刺激可使細胞產生動作電位,興奮性較正常高。
低常期:鈉通道或鈣通道雖已完全復活,但膜電位處於超極化狀態,與閾電位水平的距離加大,需要閾上刺激才可使細胞產生動作電位,興奮性較正常低。
1.可興奮組織產生興奮的共同標誌是( )
A.肌肉收縮
B.腺體分泌
C.動作電位
D.神經衝動
答案:C
2.下列關於在單根神經纖維上動作電位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全或無」式的
B.呈非衰減性擴布
C.電位幅度與刺激強度成正比例
D.電位幅度與傳導距離無關
答案:C
3.引起組織產生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為( )
A.閾上刺激
B.閾下刺激
C.閾刺激
D.閾值
答案: D
4、閾值:能使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閾值)。
5、試比較局部電位與動作電位的不同點?
答:局部電位和動作電位具有以下區別:
(1)概念不同。
局部電位:細胞受到閾下刺激時,細胞膜兩側產生的微弱電變化(較小的膜去極化或超極化反應)。或者說是細胞受刺激後去極化未達到閾電位的電位變化。
動作電位: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到閾刺激或閾上刺激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發生的快速、可逆轉、可傳播的細胞膜兩側的電變化。動作電位的主要成份是峰電位。
(2)刺激的原因不同。
局部電位是閾下刺激引起;而動作電位是閾刺激或閾上刺激引起。
(3)特徵不同。
動作電位具有以下特徵:① 具有「全或無」現象 ;②不衰減傳播;③ 脈衝式發放
局部電位具有以下特徵:① 不是「全或無」的 ;② 電緊張擴布;③ 沒有不應期,可以疊加:包括時間總和及空間總和 。
(4)原理不同。
動作電位:Na+大量內流;局部電位:Na+少量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