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是「放大鏡」,這次逆行接機則放大了海航人嚴謹專業、團結無畏的職業精神,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強大的防疫能力,樹立了世界防疫典範。
接機團隊部分人員(本文圖片均由天航提供)
2020年12月19日,兩架空客A320Neo飛機從法國土魯斯跨越重洋飛抵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雙胞胎」回家的背後是海航集團天津航空20人接機團隊和更多幕後海航人的不畏考驗、攻堅克難的匠人精神以及海航集團科學防疫、生命至上的防疫水準。
接到接機任務後,各單位黨員第一時間發揮先鋒帶頭作用,踴躍報名,公司以黨員作風、技術能力優先為原則,經層層篩選把關,最終選派來自維修工程部和海航技術的8位工程師、飛行部的8位飛行員、客艙服務部的4位乘務員組成的團隊赴法接機。
接機團隊在飛機上
「老司機」遇到「新困難」
天津航空維修工程部飛機引進與規劃中心朱玥和杜海濤是本次接機的領隊,負責接機工作十餘年的他們坦言,「這一次情況太特殊了!」面對境外嚴峻的疫情,作為海航系第一家在疫情期間境外引進飛機的航司,缺少相關經驗是接機團隊面臨的第一關。防疫是首位,安全排第一,為確保接機團隊人員安全,公司領導出面溝通空客方面,為天航接機團隊安排包機從天津直飛法國,最大限度減少接機團隊與外界的接觸;兩位領隊多方了解防疫預案、與航醫積極配合,為整個團隊「出徵」做好萬全的防疫準備。
接機團隊在法國工作
攻堅克難 彰顯匠人品質
採訪中接機團隊成員曾多次提到,面對境外疫情的「失控」,心中不無擔憂、忐忑,家人更是牽掛萬千。然而在抵達法國的第二天大家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空客團隊調機經理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面對突發的情況,還在倒時差的天航接機團隊根據防疫預案和要求,緊急與空客展開溝通,要求空客方面對接人員全體核酸檢測陰性後開展接機工作。經過艱難的溝通,天航團隊順利闖過第二關。然而更加艱巨的任務擺在他們眼前。因空客團隊全體人員核酸檢測耽誤了一天的時間,原計劃五天的飛機交付工作必須壓縮到四天完成。地面檢查、試飛、技術交付、商務交付、調機,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密的部署、細緻的檢查、嚴格的對接,這無疑是對團隊人員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在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的重重「重壓」之下,接機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歷經14個小時從土魯斯返回天津,並在落地後完成核酸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接機團隊返回天津
遵循科學指引 向世界展現中國防疫能力
事實上,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面對中外文化衝擊,如何向既能遵守我們的防疫要求,同時向外界傳遞正能量信號,是接機團隊面臨的又一大難題。機長劉川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在試飛前,法方的飛行員依照安全規定,要求我方飛行員脫掉防護服上飛機,這與我們貫徹的防疫要求截然相反。「關於在試飛的時候是否可以穿戴防護裝備,以及在與空客團隊對接時雙方著裝上的差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著實進行了艱難的溝通」,接機領隊朱玥如是說,「我們之間存在文化的差異,但同時又要向對方表示尊重,並得到對方的理解,最終我們成功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防疫能力的強大,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在國內疫情趨向好轉,國際疫情依然嚴峻的背景下,海航集團天津航空積極響應,加快生產力活力,優化完善機隊規模,助力經濟內循環。新的發展背景下,海航人始終不忘初心,秉承一絲不苟工匠精神,在困難面前以不畏挑戰的勇者精神繼續破浪前行。(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陰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