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主動吃塑料
但當塑料被隨意丟棄無處不在時
「塑料吃人」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話!
我們扔掉的垃圾,最終
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了我們的胃裡!
2020年7月2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一條微博,在神秘的海域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物種,其體內竟也有微塑料!
此次研究發現再次敲響了地球所受塑料汙染的警鐘!
早在2018年10月,科學家第一次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塑料微粒,直接證實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最後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此次實驗中志願者分別來源於八個不同的國家,他們的年齡段、生活地域、飲食習慣皆不相同。
但是無一例外,都在其糞便中發現了塑料顆粒!
而且塑料種類多達9種,幾乎覆蓋了全部塑料類型,根據這一結果,科學家保守估計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體內都含有微塑料。
這個結果不禁讓人們湧起陣陣寒意,人類肆意使用塑料的惡果已漸漸呈現在自己身上!這場人類親手發動的戰役沒有人是旁觀者!
那麼人體被塑料汙染到底意味著什麼?
無異於吞食慢性毒藥。
你扔出去的塑料,到底有多可怕?
據統計,全世界每秒鐘有超過200公斤,每年約1000萬噸塑料被投入海洋。而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海洋,作為無數生命的家園,如今儼然成了巨大的垃圾場。
塑料製品的平均使用時間只有25分鐘,它們在海洋中自然降解的時間卻要幾十甚至上百年,其中塑膠袋20年,塑料杯50年,薯片包裝袋80年,塑料吸管200年,塑料飲料架400年,塑料瓶450年。
它們會變成微小顆粒,被動物吞下後,會留存在動物體內。
更可怕的是,那些塑料被生物吃掉後,會在生物體內分解成塑料微粒,然後通過食物鏈一點點的累積到人類體內。
研究顯示全球餐桌上90%的食用鹽都含有微塑料,每個人平均每年食用2000個微塑料!
你扔的塑料,終究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最終還是回到了我們的體內!
誰能保證這些塑料微粒不進入到我們的血液、肝臟?
使用塑料製品為生活增添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在用健康作為條件交換。
這真的值得嗎?
限制塑料使用,國家一直在行動
2020年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2008年至今,國家為了強化塑料汙染治理,「限塑」到「禁塑」的升級趨勢已經很明顯。
該通知的提出,再次表明國家對塑料汙染治理、保護地球環境的決心。
此次,我們「保護」的對象不再是地球,是其他生物,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要知道每少用一個塑膠袋,每撿起一份垃圾,每一點細微改變都是在為我們自己續命!
在垃圾面前,沒有人是安全的
和塑料鬥爭,任重道遠!
不再濫用塑料
我們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VX工眾號:知介家居
分享更多環保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