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答案:秦始皇陵裡面有水銀是真,但是35米就有點扯犢子了。
35米深的水銀是什麼概念?
大家在上初中的時候或者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學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叫做力與壓強。
當然真正的力與壓強的關係是我們在上高中的時候學到的,但是在初中和小學的時候有過引申。
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如果水的深度越深的話,那麼水旁邊的大壩就必須要牢靠,大壩的根基就必須要高,對不對?
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一個理論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伴隨著大壩越來越深,伴隨著水的深度越來越深,那麼這個大壩他所受的力就非常的大,如果大壩不牢靠的話,就很容易造成決堤和崩潰。
同樣的道理,水銀和水的性質相差不大,如果他們都當作一個流動的液體而不是固體的話,同樣的道理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壓強越大越不容易牢靠。
而在秦始皇執政的那個年代,在沒有水泥鋼筋做加固的那個年代,要想有35米深的水銀有非常大的難度。
當然也不排除有,除非你從地面上直接往下挖,挖出35米深,可即便挖出了35米深,又去哪裡找這麼多水銀呢?
真實的秦始皇陵
歷史上相關於秦始皇陵做過很多記載,無論在秦漢時期,也無論是在唐宋時期或者元明清時期,都做過諸多的記載。
但是這所有的文獻記載都是依託於一個版本不斷演變出來的,那個版本叫做司馬遷的史記。
但是司馬遷在描寫史記的時候,也僅僅是通過一些前輩的資料,通過一些前輩的資源來進行系統挖掘,這一部分資料未必是真,那一部分資料也未必是假。
我們只能說司馬遷在描寫秦始皇陵的時候,本身就有那麼一點點的模糊,在流傳下來的時候,東邊改一下,西邊改一下各種各樣的史官,前後參與一下這樣的史記資料,我們只能當個樂呵看看。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