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內部究竟有多少水銀?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2021-01-13 飛鳶文史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我們國家的地位,他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完成了大統一的皇帝,正是因為他完成了這項壯舉,所以我們民族才算是真正的統一起來,就算時間過去幾千年,大一統的思維還是存在我們身上。而且政治上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還有書同文,在軍事上則是不斷地打擊各種遊牧民族,為國家的統治力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可能在他那個年代評語不怎麼樣,但是不得不說,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對於華夏文明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秦始皇死後陵墓十分的宏偉,除了跟其他帝王一樣的陪葬品之外,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秦始皇的陵墓有著很複雜的機關。

在秦始皇陵墓中的機關中,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水銀了,那麼在秦始皇的陵墓裡面,究竟有著多少水銀存在呢?這個問題可能除了秦始皇自己之外,就只有當年修建陵墓的工匠知道了。而現代因為水銀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一直都沒有測量行動。不過秦始皇墓中的水銀到底有多少,我們是可以從陵墓上面的植物看出個大概的。秦始皇陵墓上有很多的植物,最多的就是石榴樹,從這些石榴樹的生長情況,基本上墓中水銀有多少我們就能知道。

秦始皇由於設計巧妙的原因,所以陵墓中的水銀呈現出一種「大江大河」的盛狀。當然,這並不是為了讓陵墓看起來更加的壯觀,更多的是讓水銀方便揮發出來,讓盜墓賊在這裡寸步難行。而且陵墓裡面還有始皇帝的遺體,水銀本身也有著防腐的作用,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始皇帝身體腐爛。

其實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經有將水銀用於陵墓中的例子,只不過秦始皇是用得最好的那一個。那為什麼在秦始皇的陵墓裡面,水銀使用量會這麼大呢?難道他還沒有放棄追求長生不老的想法嗎?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人到了一定的限度之後,就不可避免的出現死亡,哪怕這個人是皇帝也是一樣的。

對於秦始皇墓中使用大量水銀的原因,歷史學家也給出了解釋。因為秦朝奉行的是「水德」,所以秦始皇才會在自己的陵墓裡面,鑄造出一條「大江大河」出來,讓自己死後依然可以進行「水德」的統治。在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我們民族已經有了提煉以及使用水銀的經驗,所以秦始皇才有辦法大量的使用水銀。那麼秦始皇陵內部究竟有多少水銀?看山頂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陵上面的石榴石通常都比較矮小,而且分布也比較稀疏,這就能說明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含量還是很大的。而且除了石榴樹能夠勉強生長之外,其它品種的數目基本上都長得歪歪曲曲的,看樣子能生存已經很勉強,更不用說成長了。這一點也證明了秦始皇陵中水銀含量之大。根據專家的預測,秦始皇陵中的水銀至少在10000公斤以上。根據歷史記載,石榴樹是漢朝的時候才出現在我們土地上的。也就是說,是秦始皇死去多年之後,後來的統治者為了美化或者是想要掩蓋什麼,所以才會種上石榴樹。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中究竟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坡上的石榴樹,就能知道
    然而,已經被發掘的秦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叢葬坑,規模龐大、設計精巧,內藏金銀珠寶與文物無數的秦始皇陵,至今都沒有被發掘,歷經千年保存完好,陵寢地宮裡具體情況也都多出自於史料記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究竟是為什麼呢?
  • 秦始皇陵中真的有100噸水銀嗎?專家:看山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
    秦始皇陵中真的有100噸水銀嗎?專家:看山上的石榴樹就知道了導語: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生老病死都非常的重視,在古代,墓葬文化更是很講究。這主要體現在皇帝以及皇權貴族的墓葬中,現如今我們所發掘出的古墓中,裡面都會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以及文物,它們都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秦始皇登基後不久,就急著為自己的後事著急,開始建陵。可以說,他的陵墓極盡奢華,從出土的兵馬俑就可以看出一二。據了解,秦始皇為了害怕後人盜取他的陵墓,在其墓穴裡面做了無數的機關,陵墓裡面還放了很多水銀。很多人問,秦始皇陵究竟隱藏了多少水銀呢?大家只要看陵墓旁邊的石榴樹就可以得知一二了,真相讓人不敢相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秦始皇陵真的有那麼多水銀?別懷疑,看山上石榴樹就知道了!
    提及秦始皇嬴政,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政權」,功在千秋。除此之外便是跨越兩千多年遺留至今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為自己所修建的陵寢,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秦始皇的陵墓中,當真有100噸水銀?周圍的石榴樹可以揭曉答案
    今天的人類擁有各種頂尖的科學技術,然而在發掘秦始皇陵的時候,依然是困難重重。對於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珍寶,考古研究的過程絕對不能魯莽行事。稍微疏忽一下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不光是歷史文物會遭受損失,就連考古人員的生命也極有可能受到威脅。秦始皇作為古代中國第一位皇帝,他統一全國功垂千古,其墓穴的檔次絕不能低了。
  • 秦始皇死後在墓中以水銀充當帝國水域?別不信,看山上的樹便知
    >要知道修建埃及胡夫金字塔時,修建人數才10萬多人,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數足足有其8倍之多,可想而知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秦始皇陵中有大量水銀,看山上的樹便知秦始皇死後在墓中以水銀充當帝國水域的事情在《史記》中有所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 秦始皇陵地宮內的未解之謎:地宮內水銀有多少?地宮內有多大?
    秦始皇陵是秦漢帝王陵寢中最大的一座,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座山的樣子。但其實這些都是用人工堆起來的封土,而後為了掩蓋陵墓,也為了固土,在封土上植樹種草,經過了2000多年,現如今看來,已經變成了一座海撥50多米的高山。秦始皇,本來就是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帝王,他的身世之謎、他的突然死亡、他的皇后是誰等等,歷來爭論不休,他的巨大陵墓同樣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
  • 秦始皇陵是一個水銀世界?周圍植物都含有劇毒,專家至今不敢發掘
    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秦始皇陵來展開的。而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陵墓必然會受到人們的關注。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座陵墓,由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大將軍章邯監工,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總共徵集了72萬人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 秦始皇陵有「萬噸」水銀,究竟是從哪來的?「野人洞」給出了答案!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若說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可以說秦始皇的身上除了傳奇故事之外,還有著不少未解之謎。比如在他死後,光是他陪葬坑中的兵馬俑,就能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蹟」。
  • 秦始皇陵內部是什麼樣的?《史記》裡為何還會有陵墓內部的描寫?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陵墓關卡嚴密,防止有人進行盜竊,就把所有參與修建皇陵的人給殺了。既然修秦始皇的人都被殺死了,那為什麼司馬遷可以詳細描述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是不是有僥倖逃出的工匠留下了記載?這些我們不得而知,因此不能判斷司馬遷正確與否。
  •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銀河,經過2200多年水銀還會流動嗎?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這是司馬遷在《史記》裡對秦始皇陵的描寫,經過科學的勘探,秦始皇陵下方的水銀不是很多,是非常多。我第一次看到這句的時候,竟覺得這陵墓的設計者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
  • 秦始皇陵裡的水銀從哪來,又是誰提供的呢,僅憑一個寡婦?
    秦始皇陵一直都是無數專家嚮往的地方,大家都想看看這地宮裡面究竟藏著什麼,作為千古一帝的他,地宮肯定也是秘密甚多。但是秦始皇陵從發現至今,已經很多年,專家們卻一直不敢進行挖掘,這不得不歸功於秦始皇陵裡面數萬噸的水銀。
  • 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若人掉進水銀池會發生什麼?
    始皇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陵地宮就是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整個秦始皇陵的修建過程耗時39年,動用了70多萬的人力。 我國科學家曾經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存在明顯的汞異常,這說明秦始皇地宮下面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由於地宮埋在30多米深的地下,且並沒有開封,究竟有多少水銀仍然是未解之謎。好在地宮中存在石質墓室,並且深埋地下,使得水銀不至於大量滲透至周邊地區。
  • 秦始皇陵地宮真有大量水銀麼?古代是如何提煉水銀的?
    談及秦始皇陵,總會有許多未解之謎,其中便包括地宮中浩如江海的水銀。與許多朋友一樣,初讀《史記》時,也曾被「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文字所震撼,並對古代如何獲取水銀而充滿了疑惑。秦始皇陵地宮假想圖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很容易被我們低估,甚至於完全忽視,其中便包括古人的智慧。比如,或許不少人都以為,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已然算是十分悠久了,甚至可以算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提鍊汞。
  • 秦始皇陵有多厲害?看完衛星雲圖後,網友:不愧是秦始皇
    導語:秦始皇陵的設計有多厲害?看完衛星雲圖後你就知道了眾所周知,秦始皇功蓋千秋,他掃六合,一統華夏。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雖秦朝二世而亡,但那中華血脈遍布天下,萬裡長城仍然屹立不倒庇護華夏子孫。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沒有發掘?看完衛星雲圖以後,網友:不愧是秦始皇
    秦始皇陵墓對於中國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秦始皇陵墓是我們國家第一座規模巨大而且設計又很出色的帝王陵寢而且,秦始皇陵墓當中有很多的宮殿還有許多文物出現。像秦青銅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秦代文物,能夠讓人瞬間就回到2000多年以前的秦朝。秦始皇陵墓對於我們民族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更是一種驕傲。而且秦始皇陵墓修建的時間也相當的長,一共修了39年的時間,才完成。
  • 秦始皇陵裡面為何有水銀,且深度達到35米深,當時是如何得來的?
    按照史書的記載,秦始皇的陵墓不僅前無古人,更是後無來者,我們只要看看兵馬俑就能知道,歷代帝王絕對沒有秦始皇這樣的驚人手筆。,共徵集了72萬人力,修陵人數最多時接近80萬,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秦始皇陵裡還有各式宮殿,秦始皇的目的是要將生前的一切帶到地下世界,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生前的一切,所以不僅建了各種宮殿,還弄了江河山川,以水銀為流水。
  • 秦始皇陵不僅裝滿了水銀,專家勘探裡面,可能還浸滿了浮屍
    秦始皇陵自發現以來就是一個艱難的勘探工程,籠罩在它上空的神秘色彩讓人無法驅散乾淨,很多國內外的歷史研究學者都在時刻關注著這座皇陵的開採情況,但是我們由於技術的原因卻始終無法將其全面性的發掘。
  • 司馬遷為什麼知道秦始皇陵內部結構?因為他是專業的
    有人說司馬遷怎麼知道秦始皇陵內部結構呢,我認為有以下四方面原因。原因一:司馬遷的閱歷志向幫助其了解秦始皇陵內部結構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期人,乍看起來,司馬遷與秦始皇陵時間相距肯定很遠,其實中間不足100年。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嬴政登基即開始修建陵墓,直到公元前208年,秦二世登基後第二年才修建完成。